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中国推广无CFC制冷剂势在必行 提起氟里昂(CFC),几乎人人都知道它是家用冰箱、空调、大型冷柜及中央空调中的“雪种”。没有“雪种”,制冷设备便无法制冷。但是1978年美国科学家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空洞,并进而证实了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就是氟里昂类物质(CFC)。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空臭氧每减少1%,  相似文献   

2.
因保护臭氧层、应对地球变暖、节能减排和节约,应该回收制冷剂.据文献和实际调查目前制冷剂的回收工作仅汽车领域处于起步状态.大中型和非封闭型制冷设备的制冷剂回收技术和设备已经成熟,应加强管理和控制,做好制冷剂的回收工作;冰箱冷柜类全封闭制冷设备则还没有回收制冷剂的成熟技术,该领域应加强回收技术及设备的研究开发投入.  相似文献   

3.
<正> 科学家已证实,地球臭氧层的大空洞头一次出现在澳洲南部上空.臭氧层上的大空洞通常是在每年下半年出现在南极的上空,可是澳大利亚的气象科学家们说,去年12月份臭氧层上的空洞向北移动,覆盖了澳洲的南部以及新西兰南方几个岛屿的广大地区.科学家们认为,这是在地球上人口稠密地区第一次暴露在臭氧层的空洞底下.去年12月初墨尔本地区所测得的臭氧层有三天减少了差不多12%;另外,有一个月的光景减少得比较少.  相似文献   

4.
案例导读:河南新乡市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制造制冷冰箱、空调用精密铜管的企业集团。1995年以来,该企业不断实施品牌和资本扩张战略,培育优势知识产权"金龙标准",打破美、日行业国际垄断,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先后攻克了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市场,箭头直指北美、欧洲市场。  相似文献   

5.
郑重 《环境》2001,(3):1
当今世界上在制冷利的应用方面。无论是家用冰箱、空调还是中央空调、大型制冷设备,氟里昂制冷剂都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由于氟里昂制冷剂具有优良的热力性能,良好化学稳定性,较高的能效比,人们曾一度认为氟里昂制冷剂是完美无缺的。但是1978年美国科学家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层空洞、并进而证实了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就是氟里昂类物质(CFC)。由于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生存、动植物的生长构成严重和长期的伤害,因此,保护臭氧层是当今世界各国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在联合  相似文献   

6.
传统冰箱一般用氟利昂12作致冷剂;用氟利昂11作发泡剂制造泡沫塑料保温层。《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规定在2005年中国冰箱行业全部淘汰氟利昂。国内冰箱企业在政府组织下积极行动,已有14家企业采用替代物质生产出“绿色冰箱”。其中大部分厂家用含氢的氯氟烃141b替代氟利昂11作发泡剂,用氢氟烃134a替代氟利昂12作致冷剂,由于这两种替代  相似文献   

7.
制冷铜管生产装备的制造技术长期以来被国外垄断,洛阳双勇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先后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成功地自主研发出一系列新型生产设备,逼迫进口设备价格近10倍的“跳水”,一举打破了多项冶金装备制造业的国外垄断局面,使国内冰箱、空调价格大幅下降,为“白色家电”走进中国千家万户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游雪 《沿海环境》1999,(6):18-18
众所周知,曾经作为地球上一个主导物种的恐龙,在数千万年以前的某个时候,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灭绝殆尽.多少年以来,科学家们就恐龙灭绝的原因努力探索,并提出了数十种假说,但始终没有一种能够令人完全信服.前不久,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在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两种全新的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压缩机制造行业已把压缩空气中微量油浓度作为对压缩机性能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对压缩空气的含油量测定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制造类企业,压缩空气在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其对压缩空气的品质有不同的要求。在此介绍了压缩空气中微量油浓度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标准油的制备以及具体的分析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九江石化成品车间综合岗位现有9人,清一色的娘子军.她们肩负着空压、制冷和尿素交接任务,担负着空压机、制冷机的开启和维护,为车间所有气动设备提压缩空气,负责年产52万吨尿素产品出入库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含水层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in aquifer, CAESA)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储层中的渗流条件及地球化学过程是其能否规模化应用的先决条件. 本文在文献计量学分析基础上,系统归纳技术发展历程及场地探索案例,全面整理CAESA过程中储层渗流条件的前期研究,以地球化学过程为关注重点总结储层渗流条件的变化特征,提出相应的研究展望. 结果表明:①渗透率、孔隙度通过影响储存气囊压力的稳定性进而决定系统性能,其中渗透率存在适宜区间,渗透率较低将限制气体循环,渗透率较高则不利于维持气囊压力. ②应力变化及地球化学过程均会引起储层渗流条件的变化,地球化学过程影响途径主要包括原生矿物溶解、次生矿物沉淀及氧化反应,CO2组分参与的水-岩反应对储层具有重要影响. 为实现对于储层渗流特性的认识突破,未来应以储层渗流条件、压缩空气储存机制为研究重点,充分结合试验、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进一步关注储能模式下储层渗流条件变化及非均质性影响,加强针对压缩空气在储层中的动力学、热力学行为研究,明晰地球化学过程对储层条件的关键影响,从储层角度论证大规模储能应用的高效可行.   相似文献   

12.
美惠 《环境》2010,(11):66-67
<正>地球上的生物千千万万,人类目前所知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今年夏天,科学家们在印尼海域发现了50多个新物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千千万万,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统计,目前可能有500万~1亿种生物生存在地球上,但能够为科学家们所确定的只有200万种左右。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新物种被掀开了"盖头"。  相似文献   

13.
戈尔  阿贾峰 《环境保护》1994,(11):42-43
两年前在里约,人类丰富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科学家在计算机屏幕上向我们展示出美丽异常的地球画面,如同我们从太空中看见的样子.艺术家们精心制作了雕塑、绘画、音乐以及电影作品等等.当时无论是土著人还是艺术家,科学家还是孩子,旅客还是外交官,他们之间的共同之处远远超过了各自的差异,所有的人似乎都深深感受到,我们每个人只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虽然彼此在血缘关系上相距甚远,但是对我们共同未来的承诺将大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地球与天外不速之客——星体碰撞不是科幻电影中的故事。科学家们估计,在未来30万年内,地球很可能跟一颗巨大的行星发生碰撞,这颗行星可能与远古那颗导致恐龙毁灭的行星相当。迄今天文学家已发现,至少有150颗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与地球相交,其中1/3较大的行星将对地球构成威胁。这绝非危言耸听。证据何在?有陨石坑作证。美国加州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莫里森博  相似文献   

15.
蔡培印  崔书琴 《环境》1996,(6):28-28
工业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大量集中,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造成地球上的垃圾越来越多,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科学家们致力于争相研究垃圾处理新技术。一位著名科学家预言“垃圾是摆错位置的有用之物。”各国科学家经过努力攻关,使垃圾“废而不废”,得到再利用这一事实,充分说明这位科学家所预言的  相似文献   

16.
巴巴拉·沃德和勒内·迪博使我们注意到了“只有一个地球”这一概念,他们把这一概念介绍给了全世界,尤其是介绍给了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简称斯德哥尔摩会议)。宇航员们生动地理解了这一概念,因为他们能看到这一点:实际上只有一个地球(用他们行话来说,就是一个宇宙飞船)。全世界的科学家已卷入一系列关于全球各种现象的国际研究规划,这些规划包括: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IGY)、1964—1974年的“国际  相似文献   

17.
英国科学家修改了线虫的遗传代码,首次将一种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氨基酸加入其体内。科学家们表示,最新技术让生物学家能在原子层面操控生命有机体的分子,制造出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蛋白质。相关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会刊》上。  相似文献   

18.
臭氧层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无色气体,它可以在地球上空形成"保护伞",用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这对地球上生存的生命至关重要。可近几年,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大气中的臭氧层正在遭受严重的破坏,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联合国呼吁"保护臭氧层"成为人类一项严峻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00,(8)
来自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天文学家,目前正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生命是否起源于火星而非地球,地球上的生命是否由陨石带来的? 芬兰研究人员毛利威尔托嫩最近指出,近来的天文观察和实验结果,使得有关的科学家们越来越相信,我们地球人的祖先,很可能是来  相似文献   

20.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图森以北约30英里的山坳里有座巨大的玻璃房子,在漫山遍野的仙人掌灌木丛中显得格外突出.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第二生物环境实验中心.第二生物环境实验这个课题已有100年历史,其目的是研究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第二生物环境实验中心是由玻璃加钢结构拼装成的巨大的全密封建筑物,该建筑物占地1.3万m~2.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在这里进行各种生命、生物和生态环境的研究和实验.仿照第一生物环境——地球生态环境的分布,科学家在这座玻璃房子里设立了热带平原、热带雨林、沼泽地、25英尺水深的海洋与珊瑚礁、沙漠、农业区和缩微城市.复杂的生态系统和机电系统为整座玻璃房子内的空气、水和度物提供循环以维持3800种动植物及在那里从事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