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岷江成都段水中多环芳烃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峰  尹辉  范莉  唐颖 《四川环境》2005,24(6):77-79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岷江成都段水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中8种化合物的危害进行讨论。结果显示。岷江成都段受多环芳烃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苯并[a]芘并出现超标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表征了三峡库区典型次级支流(梁滩河)表层沉积物中18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并对其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进行了探讨。18种PAHs的总浓度(∑18 PAHs)范围为198.5~4349 ng/g-dw(干重),平均浓度为1441ng/g,中值为1160 ng/g。与其他地区沉积物污染情况相比,梁滩河沉积物中PAHs浓度处于中等偏低的污染程度,支流污染程显著高于干流,流经城镇的右支污染程度显著高于流经农村或人口较少的左支和主干流。大部分采样点以高环(4~6环)PAHs污染为主。PAHs源解析结果表明,梁滩河表层沉积物中PAHs污染以燃烧源为主,主要源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沉积物中苯并[a]芘的毒性当量因子(TEF)值为39.38~384.37 ngTEQ/g,平均值110.94 ngTEQ/g。生态风险评价的结果表明,右支流的两个采样点R3和R4点沉积物中PAHs可能存在生物负效应影响,R4点的高风险可能与附近白市驿机场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小麦秸秆为原材料,在300℃下缺氧裂解3、6、8 h制备生物炭,比较了3种生物炭的产率、pH值、灰分以及C、H、N元素含量,表征了300℃、6 h生物炭的表面形态,并用其作为修复材料,对大港油田的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结果表明,随裂解时间的延长,生物炭产率下降,pH值升高,灰分含量增加,H/C值下降,但产率、pH值、灰分和H/C值都是从3h到6h差异显著,6h到8h差异不显著。C元素含量先升高后下降。石油污染土壤经生物炭修复14 d和28 d后,总石油烃降解率分别为45.48%和46.8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修复14 d后土壤中的萘、苊、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苯并[a]芘含量下降幅度达98.18%,其他几种PAH的降解率也都高于对照组,28 d后这些PAH的含量又有上升趋势。这说明小麦秸秆裂解时间对生物炭的性质有影响;300℃、6 h生物炭可以用来修复石油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4.
以某发电厂污染地块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场地污染物含量,并研究了多环芳烃类物质在不同功能区域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场区内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粉质粘土、淤泥质黏土和粘土,垂直渗透系数范围为1.0×10~(-8)~1.0×10~(-6)cm/s;该场区浓度较高的污染物主要为苯并(a)蒽、苯并(b)荧蒽和苯并(a)芘,主要集中在杂填土层。初步勘察筛选出的浓度偏高的多环芳烃类物质虽未超过标准,但必要时仍需实施场地环境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新型的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和热脱附系统(TDU)结合的气相色谱(GC)测定地表水中多环芳烃的方法。考察了萃取时间、搅拌条件及萃取温度对实验的影响,对7种多环芳烃(萘、荧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ghi]苝、茚并[1,2,3-cd]芘和苯并[a]芘)的加标回收率为89.17%~99.3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5.6%(n=3)。通过实际样品中PAHs的分析表明,该法快速、灵敏、简单,能满足痕量分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快速溶剂提取(ASE)—凝胶渗透色谱(GPC)—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农田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AHs)。优化了ASE的提取溶剂和GPC的净化时间,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拥有良好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对济南市某农田土壤样品进行了测定,共检出5种PAHs,总浓度为26.8μg/kg,参照Maliszewska-Kordybach土壤中PAHs污染分级方法,属于无污染水平,同时参考荷兰土壤质量标准中10种PAHs标准限值,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南充市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超声波萃取,抽滤,减压蒸发浓缩,硅胶柱净化,再逍缩至干,定客溶解的方法处理了南充市5个监测点冬,夏季乘集的大气颗粒物样品,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中9种多环芳烃含量,大气中苯并[a]芘的年平均含量为31.5ng/m3,略低于成都市1988年测定的年平均值,南充市大气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是居民生活用煤,其次是汽车尾气,改变燃料结构,集中供热,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是减少多环芳烃污染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应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东营市大气颗粒物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分析结果,实际分析中共鉴定出正构烷烃21种,多环芳烃63种。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东营市冬季大气颗粒物中的总正构烷烃浓度和苯并(a)芘浓度均低于国内其他大城市。  相似文献   

9.
大庆地区总悬浮微粒中苯溶物及多环芳烃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庆地区总悬浮微粒(TSP)中主要化学组成──苯溶物、多环芳烃的测定分析得知:苯溶物占TSP的百分含量,年均值为10.31%,在空气中的平均浓度为12.5μg/m3。与北京燕山地区1983~1984年3个生活区(迎风、东风、东炼)苯溶物年平均值比较,大庆地区苯溶物含量较低。而对总悬浮微粒中多环芳烃的测定结果可明显看出各点采暖期苯并(a)芘、多环芳烃总量的浓度虽都明显高于非采暖期,但其致癌强度和浓度都比北京市、太原市及兰州市弱、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连市工业区、居民区和城市背景区3种类型区域连续7个月大气样品的采集,分析PAHs在大气中的污染特征,并对其毒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城市工业区大气中PAHs含量最高,其次是居民区,城市背景区最低。3种类型采样点大气中PAHs的组成相似,菲是含量最多的物质,其次是荧蒽、芴和芘。16种PAHs基于苯并[a]芘的总毒性当量浓度为:工业区5.1 ng/m^3;居民区3.6 ng/m^3;城市背景区4.6 ng/m^3。3种类型功能区大气中PAHs的TEQ值都高于我国的《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规定的大气中苯并[a]芘的年平均浓度(1 ng/m^3)或24 h平均浓度(2.5 ng/m^3)。  相似文献   

11.
对南京某化工企业搬迁场地进行了有机污染物监测,并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污染物修复目标值。结果表明:该场地有机污染物超标的有苯并a芘(BaP)、1,2二氯丙烷、1,2,3-三氯丙烷、氯仿和双(2-氯异丙基)醚; 1,2,3-三氯丙烷、氯仿、双(2-氯异丙基)醚等物质存在致癌风险; 1,2二氯丙烷、1,2,3-三氯丙烷、氯仿三种物质存在非致癌风险;经计算BaP、1,2二氯丙烷、1,2,3-三氯丙烷、氯仿和双(2-氯异丙基)醚基于人体健康的修复目标值分别为0. 063 mg/kg、0. 890 mg/kg、0. 005 mg/kg、0. 290 mg/kg和0. 210 mg/kg;场地内风险最大的区域是堆桶区,生产区、办公区、厂房和储罐区未检测到超标物质;单个物质污染程度随土壤深度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和GC-MS同时检测土壤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的方法,对提取条件和净化条件进行了优化。本方法可以实现多环芳烃和有机氯的完全分离,线性范围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范围0.01~0.10 mg/kg,低于标准方法的检出限,适用于土壤中批量样品的快速、同时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对宝鸡千河河道11个监测点底泥的OM(总有机质)、TN(总氮)、TP(总磷)和重金属(Pb、Zn、Cu、Cr、Cd)含量进行了监测,评价了该河道底泥营养盐和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底泥中OM浓度为1.25~8.48g/kg,TN浓度为0.14~1.92g/kg,TP浓度为0.41~1.02g/kg;营养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河段底泥有机指数总体上处于清洁水平,但部分监测点有机氮污染相对严重,应注意对外源氮的控制;重金属Pb浓度为15.1~49.1mg/kg,Zn浓度为51.1~171.9 mg/kg,Cr浓度为7.86~43.5 mg/kg,Cd浓度为0.09~0.88 mg/kg,Cu浓度为3.64~19.5mg/kg;底泥中Pb、Zn、Cd的平均含量高于陕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底泥潜在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46.1,存在轻微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底泥中Cd的潜在生态危害风险高,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种在线富集-液相色谱法检测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方法,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可不经萃取浓缩直接上机检测水样,取样体积仅为2.5 ml。除苊烯不能用荧光检测器检测外,其余15种多环芳烃的加标回收率为70.24%(苊)~117.25%(二苯并(a,h)蒽),相对标准偏差(n=5)在1.70%()~11.21%(茚并(1,2,3-c,d)芘)之间,检出限在1.51 ng/L(苯并(k)荧蒽)~44.4 ng/L(茚并(1,2,3-c,d)芘)之间,基本满足痕量分析要求。利用该方法测定实际样品中多环芳烃的浓度为0.053 ng/L(苊)~2.751 ng/L(芴)。  相似文献   

15.
电子废弃物的无序拆解会导致其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的无规律释放,进而对周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为了量化电子废弃物无序拆解区土壤中PAHs的含量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本研究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某典型电子废弃物无序拆解区采集了3个作坊式电子废弃物拆解点、3个作坊式塑料或金属加工点和1个电子废弃物拆解尾渣倾倒点的土壤样品,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美国环保署规定的暴露量化及风险表征方法为分析手段开展PAHs含量分析及其风险评估。结果发现:上述7个土壤样品PAHs的总量范围为32.62~1053.71μg/kg,平均为414.05μg/kg,其中一个作坊式电子废弃物拆解点的PAHs含量属于重污染级别,土壤存在强烈的环境风险,单体菲(Phe)、蒽(Ant)、荧蒽(Fla)和芘(Pyr)对环境风险的贡献率最大。此外,PAHs通过不同途径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程度为呼吸途径﹥皮肤接触﹥经口途径。结果表明,电子废弃物无序拆解区土壤PAHs污染急需建立相关环境管理措施及污染控制标准,逐步规范电子废弃物无序拆解活动。  相似文献   

16.
以烃类总浓度为92 880mg/kg老化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5种不同氧化剂对老化含油污泥氧化30d后所含烷烃类和多环芳烃类物质的氧化效果。结果表明,老化含油污泥氧化处理后,各氧化剂对烷烃物质C_(10)~C_(14)去除率均高于50%,芬顿试剂去除率最高达到63%;对于C_(15)~C_(28)和C_(29)~C_(36),高锰酸钾去除效率最高,分别为36%和43%。老化含油污泥经高锰酸钾处理后,菲、芘和含量分别为4.5,2.1和2.5mg/kg。高锰酸钾对含油污泥中烷烃和多环芳烃类均有较高去除率。  相似文献   

17.
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尤其是大气、土壤、水体中的多环芳烃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了室内室外多环芳烃的浓度,以及几十年来的变迁,简述了多环芳烃的检测标准及其适用性、多环芳烃的分离与富集、迁移和转化方式,并对环境样品中多环芳烃的富集做了描述。  相似文献   

18.
谢帆  樊丽  逯秋源  姚芸  熊骏  关杰 《四川环境》2022,(2):281-288
近年来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由无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和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等)污染的土壤已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风险,引起了广泛关注.电动修复技术(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EK)是一种可原位修复污染土壤的技术,由于其对污染场地修复的高效性,现已成为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热点.综述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环保产业》2016,(4):71-72
<正>由北京宜为凯姆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Klozur工业污染场地活化强氧化环境修复技术,适用于以原位和异位方式治理的有机化合物污染的退役工业场地(棕地)、农田、非正规填埋场、河流湖泊底泥以及地下水,可处理污染物包括氯代乙烯类、氯代乙烷、氯代甲烷、苯系物(BTEX)、甲基叔丁基醚(MTBE)、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某铬盐厂铬污染土壤进行原位修复技术试验研究,根据地块的客观情况选用水平井原位联合修复技术,即原位淋洗技术和原位化学还原技术在地块进行中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平井原位联合修复技术修复后土壤总铬含量低于11 250mg/kg,达到修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