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长江溶存氧化亚氮的分布与释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赵静  张桂玲  吴莹  张经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9):1995-2002
于2008年1月对长江宜昌到徐六泾段干流以及部分湖泊和支流入江口进行了调查,并于2007年6月到2008年5月对长江徐六泾进行了逐月调查,采样测定了长江溶存N2O的浓度并选择合适的模型估算了其释放通量.结果表明,2008年1月长江表层河水中N2O的平均浓度为(22.0±3.5)nmo·lL-1,均处于过饱和状态,平均饱和度为180%±33%,长江向大气释放N2O通量平均为(13.7±14.6)μmol·m-·2d-1.冬季长江溶存N2O的分布规律为下游溶存N2O浓度高于中游,支流及湖泊高于干流.长江徐六泾段河水中N2O全年平均浓度为(19.4±7.3)nmol·L-1,呈现明显季节变化特征.长江徐六泾段河水中N2O平均释放通量为(43.9±24.9)μmol·m-2·d-1,夏季最高可达80.7μmol·m-·2d-1.初步估算出长江每年向大气释放N2O-N的量为12.0Gg·a-1,约占整个中国N2O排放量的1.1%.而长江输入东、黄海N2O-N的年通量为0.5Gg·a-1,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N2O分布及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河流氧化亚氮产生和排放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氧化亚氮(N2O)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的重要温室气体.由于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导致河流系统中氮的可利用性增加,河流生态系统的N2O排放量正日益增长.本文对国内外河流水体N2O溶存浓度和饱和度、水-气界面排放通量及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等数据进行了收集,并总结和分析了河流生态系统中N2O的产生机制及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
枯水期环渤海16条河流N_2O释放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枯水期环渤海16条河流N2O溶存浓度及释放通量,分析了河流N2O与氮浓度的响应关系,讨论了河流的N2O释放系数。结果表明,枯水期16条河流TN浓度介于5.53~37.49 mg/L,均超过Ⅴ类水标准。河流N2O处于过饱和状态,其溶存浓度及饱和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2~40.10μmol/L和203%~390 245%。N2O溶存浓度与NH4+、TN显著正相关,表明河流氮负荷增加会极大促进N2O的产生和释放。研究采用5种常用通量模型对N2O释放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不同模型间通量结果差异很大。BO04方法估算通量最大(均值217.27μg N2O-N/(m2·h)),分别是LM86模型结果的5.5倍、W92a的2.3倍、W92b的2.9倍及RC01方法的1.7倍。W92b通量均值与5种方法的通量均值较为接近。研究对16条河流N2O排放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其整体变化范围介于0.002 9~0.008 0,均值为0.005 8,高于IPCC的建议值0.002 5。因此,文章建议加强河流N2O实测与估算通量的对比研究,以减少在缺乏实测通量时由于模型选择不当造成的通量误差。  相似文献   

4.
水电水库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气候变化.然而目前关于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的估算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原因是缺失了世界各地山区水库的数据,另一方面原因是未将受水库影响的上下游河道考虑在内.本研究重点关注雅鲁藏布江流域水电水库——藏木水库丰枯水期CO2、CH4和N2O的溶存浓度与扩散通量的时空...  相似文献   

5.
随着活性氮污染负荷增加,河流已成为许多地区重要的氧化亚氮(N2O)释放源.由于许多研究的监测数据较少以及现行方法存在中间参数估算困难和难以表达时空变异性等不足,估算河流水系N2O释放量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以浙江永安溪水系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06~2019-07对10个监测断面的逐月监测结果,分析了河流N2O溶存浓...  相似文献   

6.
海洋气溶胶对沿海地区降水组成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岛地区为对象,对沿海地区大气气溶海洋因子对降水组成的贡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夏季受海洋影响要比冬季明显得多;(2)降水中主要的碱性物质,不论是夏季或冬季,99%来自大陆气溶胶,海洋的影响可忽略;(3)海洋影响的程度和离海边的距离有关,离海愈远,受海洋影响就愈小,离海愈近,受其影响就愈大。  相似文献   

7.
2006年夏季与冬季和2007年春季与秋季,对珠江口近海海洋大气化学要素进行了现场调查,调查要素包括总悬浮颗粒物(TSP),甲基磺酸盐(MSA-),气体(CO2、CH4、NOx、N2O),营养盐(C、N、P、Fe、Na、Ca、Mg),重金属(Cu、Pb、Zn、Ca、Al、F)等19项.结果表明:在珠江口近海大气中,TS...  相似文献   

8.
林华 《海洋环境科学》2016,35(6):954-960
氧化亚氮(N2O)不仅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还对臭氧层具有破坏作用。由于人为活动加剧,导致大气N2O浓度以每年约0.25%的速率增加。海洋是大气N2O的重要释放源。海洋溶存N2O的氮、氧同位素组成可以反映N2O的源与汇以及N2O的形成机制,是海洋氮循环过程研究的一个重要示踪指标。本文简述海洋N2O产生和消耗机制,总结不同环境中N2O稳定氮、氧同位素组成和N2O循环过程的同位素分馏效应,并回顾了国际上应用稳定氮、氧同位素研究海洋N2O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最后评述我国近海N2O稳定氮、氧同位素研究现状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温室气体的减排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全球增温潜势约是CO2的300倍。N2O对臭氧同温层有严重的破坏,并且它在大气中的寿命是已知温室气体中最长的。所以它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是长期和潜在的。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的N2O浓度持续增高。因此,关于N2O的研究备受关注,而土壤N2O气体排放一直是研究焦点。氮是土壤微生物养分来源,外源氮的输入,对主要由微生物驱动的N2O释放过程有着重要影响。文章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基础,对氮素输入土壤的方式、不同外源氮输入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以及土壤N2O排放量的估算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氮肥大量施用,大量碳氮营养物质以淋溶或径流形式进入周边灌溉水体,使其成为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重要排放源.以我国东南部地区典型稻田灌溉河流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连续两年原位观测表层水体CH4和N2O溶存浓度及其排放通量,旨在明确稻田灌溉河流CH4和N2O的排放特征、排放强度及其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观测期内c(CH4溶存)的年平均值为(390.57±43.95)nmol·L-1(92.80~1 577.54 nmol·L-1),c(N2O溶存)的年平均值为(40.23±3.20)nmol·L-1(10.05~75.40 nmol·L-1).CH4和N2O的排放通量(年平均)分别为(20.73±6.08)mg·(m2·h)-1和(34.30±7.12)μg·(m2·h)-1.CH4和N2O溶存浓度和排放通量整体上均呈现出春夏排放高,秋冬排放低的季节变化趋势.两年CH4累计排放总量为(3 876.30±1 153.96)kg·hm-2,N2O累计排放总量为(5.74±0.98)kg·hm-2.两者持续性全球增温潜势(SGWP,以CO2-eq计)平均为(87.99±15.73)t·(hm2·a)-1.CH4排放通量与水温、底泥可溶性有机碳(DOC)显著正相关,而与水体溶解氧(DO)显著负相关;N2O排放通量与水温、水中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显著正相关,而与水体DO显著负相关.该研究可为科学估算我国农业灌溉流域CH4和N2O排放总量提供数据支撑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滨海湿地作为陆地和海洋过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源N的一个重要"汇",其N2O排放对于大气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综述了滨海湿地系统N2O通量特征、排放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动态。当前滨海湿地N2O的排放研究主要集中在N2O排放规律、"源/汇"功能评估、硝化-反硝化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的探讨上。影响滨海湿地N2O排放的因素主要包括土壤理化性质、水文过程、生物群落及人类活动等。鉴于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其在今后研究中应亟需加强的领域包括:①长时间尺度N2O排放规律及"源/汇"功能评估;②多因子交互作用对N2O排放的影响;③植被本身N2O排放规律及影响机制;④N2O排放模型表征;⑤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N2O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N2 O在对流层中是长寿命的痕量温室气体 ;在平流层 ,它是破坏O3层主要痕量气体之一NO的生成源。本文主要综述了N2 O的大气浓度演变、大气寿命、对温室效应的贡献、大气化学等 ,着重探讨了可能存在的N2 O大气生成和消耗过程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市大气N2O浓度及其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2000年对北京大气N2O进行了连续8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北京大气N2O浓度8年平均值为315.85.9nmol/mol;浓度由1993年的309.7nmol/mol增长到2000年的328.6nmol/mol,年平均增长率为0.9%.1995年以来增长加速,年平均增长率为1.3%.化石燃料燃烧N2O排放量的逐年增长对北京大气N2O浓度的上升趋势有促进作用.北京大气N2O浓度季节变化不十分明显,N2O浓度日变化在所有季节中也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4.
Significance of nitrous oxide in atmospheric chemistry is reviewed briefly.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of N2O at Wudaoliang in Qinghai Province of Western China has been measured by collecting gas samples and analysing them with electron capture-gas chromatography. The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 fluctuates in the range of 303-315 ppb with the mean value of 308 ppb. The emission rate of N2O in agriculture region of Northern China has been studied primarily. Fertilization, rain and temperature of soil appear conductible to N2O emissi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greenhouse effect and N2O emission have been discussed. The catalytic action of N2O in stratospheric ozone depletion processes and the effect of high N2O concentration on ozone depletion in stratosphere have been consider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应用密闭箱法首次测定了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苔藓、地衣植被土壤N2 O的排放通量 ,并估算了该半岛植被区土壤在夏季 2个月内N2 O的排放总量 .结果表明 :在晴天和雨天 ,苔藓土壤N2 O的排放通量与温度有较好的响应关系 ,呈现单峰型变化趋势 ;但在雪天 ,与温度的变化不一致 ;苔藓、地衣这 2种不同的植被土壤N2 O排放通量日变化基本一致 ;温度是影响苔藓土壤N2 O的排放通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 ,同时还受降水的影响 ,干湿交替有利于N2 O的排放 ;苔藓土壤N2 O的排放总量为 3 .71 52kg ;地衣土壤N2 O的排放总量为 2 .53 4 4kg .由此可见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苔藓、地衣植被土壤N2 O排放量虽然很小 ,但仍起着大气N2 O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N2O浓度与排放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2001年8月到9月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进行N2O的原位静态箱观测.结果发现近地气层N2O平均浓度为281.7×10-9m3/m3,低于大气背景浓度,说明沼泽湿地可能是人类目前了解较少但很重要的N2O汇.选取积水状况和地表植被不同的毛果苔草沼泽、小叶章湿草甸(Ⅰ,Ⅱ)以及作为对照的小麦休耕地进行观测,发现4个地点的N2O排放日变化形式不完全相同,除小麦田全天持续排放N2O外,其余各点一天当中均出现排放与吸收交替出现的情况.温度是影响排放模式的主要因素.观测期内毛果苔草沼泽、小叶章湿草甸(Ⅰ,Ⅱ)和小麦休耕地N2O的平均排放强度分别为0.22μg/(m2·h),1.75μg/(m2·h),1.31μg/(m2·h)和4.86μg/(m2·h).氧化还原电位是决定沼泽湿地N2O排放特征的关键因子,地表积水情况和土壤水分状况则是影响N2O排放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区氧化亚氮排放量及其变化的估算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我国大气中氧化亚氮的排放源及其大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中国地区氧化亚氮的年排放置为950G_9N_2O-N,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6%.天然源和人为源各占我国氧化亚氮排放量的71%和29%.在天然源中以海洋排放为主,人为源中则以煤炭燃烧释放的贡献最大.计算显示今后几年内氧化亚氮排放的年增加量是6G_9N_2O-N.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际上最近确定的全球N2 O各释放源及其释放量估算值 ,推算了全球N2 O年释放总量及各类源的相对贡献率。得出全球N2 O年释放总量约 1 4 .7TgN2 O -N ,其中自然源和人为源分别占 57%和 4 3 %。年释放总量中N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约贡献92 %、非生物作用过程仅贡献 8% ;与土壤有关的释放源约贡献 70 %、农业土壤贡献2 0 %。控制土壤尤其是农业土壤和热带森林土壤的N2 O释放量是控制全球大气N2 O浓度上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滴灌对农田土壤CO2和N2O产生与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滴灌条件下土壤CO2和N2O的排放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有助于深刻了解灌溉方式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影响,对农业灌溉管理措施的改进和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滴灌对农田土壤CO2和N2O排放的影响,从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养分和土壤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滴灌条件下农田土壤CO2和N2O产生和排放的主要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滴灌对大气温室效应影响的不确定性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CH4 and N2O fluxes from soil under a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 in Xishuangbanna, Southwest China were measured for one year using closed static chamber technique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ethod. Three treatments were set in the studied field: (A) litter-free,(B) with litter, and (C) with litter and seedl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in our study was a sink of atmospheric CH4 and source of atmospheric N2O. The observed mean CH4 fluxes from treatments A, B, and C were -50.0±4.0, -35.9±2.8,-31.6±2.8 μgC/(m2·h),respectively,and calculated annual fluxes in2003 were -4.1,-3.1,and -2.9kgC/hm2,respectively.The observed mean N2O fluxes from treatments A,B,and C were 30.9±3.1,28.2±3.5,50.2±3.7μgN/(m2·h),respectively,and calculated annual fluxes in 2003 were 2.8, 2.6, and 3.7 kgN/hm2, respectively. Seasonal variations in CH4 and N2O fluxes were significant among all the three treatments. The presence of litter decreased CH4 uptake during wet season (P < 0.05), but not during dry season. There was a similar increase in seedlings-mediated N2O emissions during wet and dry seasons, indicating that seedlings increased N2O emission in both seasons. A strong positive relationship existed between CH4 fluxes and soil moisture for all the three treatments, and weak relationship between CH4 fluxes and soil temperature for treatment B and treatment C. The N2O fluxes correlated with soil temperature for all the three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