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毅 《绿叶》2014,(10)
新环境保护主义运动的"先知"利奥波德,从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提出了"大地伦理"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地不仅包括土壤、水、空气,而且包括在其上生长的动物、植物;大地是一个共同体,人不是大自然的征服者,而是这个共同体的一名普通成员或公民;人类对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和共同体本身负有道德义务。因此,一个人的行为,当有助于维持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雷毅 《绿叶》2014,(10):18-24
新环境保护主义运动的“先知”利奥波德,从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提出了“大地伦理”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地不仅包括土壤、水、空气.而且包括在其上生长的动物、植物;大地是一个共同体,人不是大自然的征服者,而是这个共同体的一名普通成员或公民;人类对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和共同体本身负有道德义务。因此,一个人的行为.当有助于维持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粗壮或纤细裸露或深埋一年四季生机勃勃一年四季默默忙碌扩展生命的空间寻找生命的途径跳动在大地深处的脉络网珍藏在大地深处的风景线吮吸故乡的水土生长吮吸历史的沧桑生长壮丽的景流连的情在人们心里打上绿色的感叹号从泥土走向泥土如同走上一条命定的路旧声渐渐老化不是腐朽灵魂和思想的延续将是另一番意义另一番境界一次次漫过沉默的大地一次次漫过相思的家园通常被人们誉为音乐通常被人们誉为溪流根@张文祥  相似文献   

4.
在都市的夜晚,想透过尘世的喧嚣看一看天上的星,面对灰蒙蒙的天空,在霓虹闪烁的瞬间,我想起了荷尔德林的那句话:“人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这句名言从一位哲人到另一位哲人被耐心地诠释了多少年以后,海德格尔又说:“诗意已远远不止是一种艺术追求,而成为生命的终极哲学的重要依据,是使有限的生命寻得永恒的家园。”到如今.当我们站在早已变得浑黑的河水边,看远处没得几点绿意的秃山,滚滚的黑烟自由地在天空随风游曳,“人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早已成为一种奢侈的妄想,尽管它徘徊在每一个文明人的心头久挥不去。全球环境污染不…  相似文献   

5.
回归大自然     
洪翩翩 《环境教育》2012,(11):21-24
孩子们,你们仰望苍穹,俯视大地,可曾因惊奇而探索过她的奥秘,因了解而敬畏过她的伟大,可曾知道,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又何止是生命?  相似文献   

6.
向迅 《环境教育》2011,(12):83-87
在大山里出生和成长的人,对于森林,自当生来就怀有一种别样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大概是一生也不会忘记的,反而,它会随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不断加深着浓度。1水生万象,树长千年。在生命繁衍生息的大地上,江河成卷,树木成林。江河与山林,构成大地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形貌。在高山之巅,或在飞机上,或在太空中,我们俯瞰大地,望见的大都是蓝色的水与绿色的森林。除了沙漠地带,总是有或多或少的绿色闯入我们的视  相似文献   

7.
环境伦理与人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然是人类明的根基 大自然是位伟大的艺术家。它通过进化之手奇迹般地创造出了生命创造出了人类。和生命大家庭的其他成员一样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大地母亲”的恩惠。但是人类又是生命进化旅程中一个特殊的旅客,由于他的到来.生命进化的故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大地母亲”的健康也受到了威胁。  相似文献   

8.
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是那么和蔼可亲,美丽壮观。但是近年来,人们对绿洲的不重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生存的地球犹如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地球拥有的宝贵自然资源难道是无限的吗?人们不节制地污染水资源,砍伐树木,大地就不会干枯吗?黄河断流、罗布泊干涸,一些大江大河被污染,森林乱砍滥发……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人类造成的。科  相似文献   

9.
"厚土载物",是土地养育了生命,为生命提供着必需的能源,使生命繁衍生息。然而,当市场里多了"放心菜"、"无公害食品"时,我们才意识到,大地生病了。不易察觉的污染沉积在土壤之中,酿成了不容忽视的"隐患"。很长一段时间,提到环境保护,我们不难明白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而对土壤污染仍然相当陌生。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自2006年7月正式启动以来,目前正进行野外采样、样品分析测试工作。为使广大读者了解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意义所在,我们采访了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有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10.
北方的冬天     
《绿叶》2017,(1)
正北方的冬天,可谓"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数九隆冬之际,漫天大雪飘然而至,在凛冽的北风劲吹下,雪花忽而似片片梨花,凌空飞舞;忽而如块块棉絮,无声落下。时间不长,大地旷野,一片皆白。举目望去,"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那些挺拔耸立的树木,枝枝梢梢,如同裹上一身洁白的棉絮,浑朴厚重,耀眼夺目。当温柔的阳光洒向大地之时,人们走出家门,踏着积雪,  相似文献   

11.
贺震 《环境教育》2009,(10):67-69
河流是大地的血脉。大地因河流而灵动,城市因河流而兴起、而发展。看吧,从亚洲到欧洲,再到美洲、非洲、大洋洲,世界上每一座城市的身旁都有一条河流静静在流淌着。河流是有生命的。每一条河流都是一个丰富而又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生存着许许多多的动物与植物。如果说树林、草地是“绿地”,那么,河流的水岸就是“蓝地”。“蓝地”是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相互交织的水陆过渡地带,是河流生态系统中最丰富、最活跃、  相似文献   

12.
野花灿烂     
《绿叶》2020,(5)
正对于野花,除了植物学家,我们知之者甚少。然而,即使素来不关心自然的人,我相信一朵花开在路边,哪怕它是最卑微的,也令人眼前一亮。面对一朵花,我们的心灵立刻变得清静了,即使浮躁的人,仔细去观察也会如此。一朵花,让我们学会宁静,学会远离世俗纷扰,像一朵花一样安详,静静沐浴阳光,抚摸微风,享受美好时光,是多么自在惬意呀!在大山里,从海拔二千多米到三千六百多米,每个季节都有野花绽放,即使在严寒的冬日里。从一月到十二月,每种花陆续登场,尽情绽放生命的灿烂,装扮大地,把美丽献给人们和过往的风、鸟儿、虫子。  相似文献   

13.
“感谢大地,正是大地上的山脉、森林、河流与荒原,引领我们走向崇高并保有一个作家和诗人不可或缺的思考和想像。”“为了生命的广大和美丽,我们的路还很长很长。”这是著名作家徐刚在首届全国环境文学作品奖颁奖大会上满怀深情的话语,代表了所有关注人类生存家园——地球命运的人士的心声。提起环境文学,人们自然会想起美国著名女作家蕾切尔·卡逊和她的《寂静的春天》,还有著名作家徐刚和他的报告文学《伐木者,醒来》。《寂静的春天》是环境保护运动的第一声号角,引发了现代世界范围内的群众性的环保运动,“她惊醒的不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伐木者,醒来》对中国的环境发出了强劲的棒喝之声,惊醒国人。“我们的同胞砍杀的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肌体、血管,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是一个天天在流血的国家。”“我仍要在地球上放号——无论我的声音是多么细小——伐木者,醒来!”这是作者向人们敲响的大自然的警钟。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这样的感召力,不仅冲击人们的视觉,还冲击人  相似文献   

14.
野草芬芳     
正为什么我们的先人逐水草而行、而居?因为大地到处都是草,无树不成林,林地外缘也是草,东部何以有稻?西部何以有黍?因为各色野草,其中有可食者、可疗伤者、可观赏者,以可食者为最盛——发现最早最多——为生命之延续为求一饱也。因此故,先人留给我们的基因,使后来人对三种物质最有亲近感:土、水、草。  相似文献   

15.
朋友,你可看过美国著名小说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其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生命就都结束了,我也得离开这个世界而去了。” 初读此句,我不以为然。可是在人类对绿色肆意践踏的今天,回味这句话才领悟到,这分明是警世之声啊——绿色的毁灭也预示着人类的消亡。  相似文献   

16.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丹江口市,背靠神农架,怀抱武当山,清澈温润如碧玉的汉江慢慢地流过那片气候潮润、山清水秀的华中腹地。在这个地方长大的我,上高中以前总以为全国各地的山都是这么绿,水都是这么清。但在高二时,我第一次见到了浑黄的、掺杂着泡沫垃圾的长江水奔腾而下,看到了华北大地上更多不知名河流的黄的、绿的、黑得让人触目惊心的身躯。我突然觉得,原来家乡的碧水青山是那么的珍贵。当时我单纯的脑袋里就冒出这样一个念头:我在这里长大,我一定要保护它秀美的面容。于是,2001年高考,我的第一志愿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管理系,而且幸…  相似文献   

17.
北方的天空,晶莹的雪花正翻飞弥漫;南国的大地,冬日暖阳下一派春意盎然———新年就这样以人们熟悉的方式再一次翩然而至。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节,《绿色视野》也迎来了她一周岁的生日!2005年1月,《绿色视野》第一次与大家见面。创刊伊始,我们就秉承“让绿色充满生活”的理念,聚  相似文献   

18.
人人都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是人类与所有生命共同的地球.生命的延续,人类的生存,一刻也离不开自然资源.而面对今天地球的现状,每一个稍有良知的人都不能不为地球的明天而忧虑.最新研究表明:地球真的受伤了,大批的物种灭绝正在地球上发生,每20分钟就有一种动物或植物从地球上消失.  相似文献   

19.
刘俊  曹森 《环境教育》2005,(7):74-75
在广袤的云岭大地,有一个被人们誉为“八宝之乡”的地方——富源,自古以来,就是内地进入云南的交通要道,素有“入滇第一关”“、滇黔锁钥”之称。这个云南东北一隅的县城一直以来以盛产煤炭而备受关注。也正是因为产煤,富源的环保工作也就格外受关注。为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被一把黑刀砍倒……倒下的生命在暗自哭泣树液是它惟一的眼泪倒下的响声沉重把大地母亲撞成严重的内伤倒下的青翠鸟还把它当作一丛生命向着它的枝叶飞翔倒下的高大比它站立更为众人瞩目倒下的大树是不是折断了家族的骨头是不是削弱了群体的力量风景如画的季节槐树将生命的根紧紧缠绕在田野沟壑让蕴藏已久旺盛的精力怒放成一片片洁白如雪的云释放出浓浓的甜香弥漫天际阳光下如画的风景如雪的花朵让蜜蜂们醉了嗡嗡地唱着来回奔走让放蜂人醉了挂在脸上的笑抹也抹不去怀念一棵树(外一首)@张文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