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废塑料配煤炼焦机理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高温干馏技术,利用煤与废塑料共焦化技术处理废塑料可将其转化为焦化产品,实现废塑料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在此从分析煤与废塑共焦化机理方面,探究共焦化对炼焦的影响,表明添加一定比例废塑料可略提高焦炭质量,增加焦油及焦炉煤气产率,同时降低化合水产率,说明废塑料的添加提高了煤中氢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废塑料与炼焦配煤共焦化产物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kg模拟焦炉,进行了首钢炼焦配煤与北京市石景山区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的共焦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废塑料有提高焦油收率和减少水的收率的趋势;但添加废塑料对成焦率、焦油产率及水产率的影响随废塑料处理方法和废塑料添加比例的不同而有差异;采用废塑料型煤或废塑料型煤破碎物与配煤共焦化在提高废塑料添加比例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3.
水泥窑共处置废白土的环境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废白土为研究对象,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对水泥窑共处置和焚烧炉处置系统3个类别的环境影响[人类健康(HH)、生态系统质量(EQ)和资源(R)]进行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泥窑共处置废白土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焚烧炉处置对环境的影响较大.水泥窑共处置和焚烧炉处置功能单位废白土的总环境负荷分别为-1.03,0.273Pt,前者的环境负荷比后者减少了477%,相应各指标的减少率为:HH 413%, EQ 479%, R 36.9%. EQ在2种处置方式的LCA中均为最敏感的影响指标.水泥窑系统中,避免了贡献率占97%以上的矿山开采阶段的环境影响,是降低整个系统环境影响的关键环节;焚烧炉系统中,电力消耗是造成环境破坏的重要阶段,对各影响指标都有很高的贡献率.二 、苯、重金属的排放是水泥窑共处置废白土的主要影响因子;粉尘和重金属排放对焚烧处置系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面对循环经济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定量化评价废旧资源再循环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潜在影响。文章以废聚丙烯塑料的气化技术和超临界水降解技术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周期分析为研究方法,通过目标和范围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以及结果解析四大步骤,对两种技术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表明,从总的环境负荷来看,超临界水降解技术是气化技术的3.6倍,其环境影响潜值分别是2.38和0.66;从环境影响类型来看,废聚丙烯塑料能源回收技术主要对全球变暖、酸化和烟尘粉尘三类环境问题影响较大,三者分别占气化技术环境负荷总量的56.9%、23.2%和12.5%,占超临界水技术环境负荷总量的37.4%、33.9%和18.2%。  相似文献   

5.
张闳楠  孙昱楠  宋玉茹  马畅  陈冠益 《环境科学》2023,44(10):5870-5878
光固化技术因其在3D打印行业中具有打印精度高且技术成熟的优势,在工业应用和学术研究方面都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随着光固化3D打印技术蓬勃发展,相应而来的废弃物(光固化3D打印废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有机固废,其增长速度不可估量,对环境带来的影响难以预计.基于现有研究,对光固化3D打印废塑料来源、处置技术和环境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光固化3D打印废塑料为共价交联热固性塑料,具有较高的活化能,内部化学结构存在对光敏感的显色基团,其原料、形成过程和目前的处置方法均可能对环境或生物体等带来潜在危害.基于此,针对光固化3D打印废塑料未来处置方式的可能性,提出展望和建议,可为光固化3D打印产业清洁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6.
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引领时代发展重要动力源泉,3D打印技术是科技进步过程中重要的衍生技术之一,也是智能时代解放双手的核心科技。与此同时,科技进步产生的无机固废严重威胁到了生态环境的安全,其面临着堆存量巨大和无法大量资源化利用的问题。在资源逐渐匮乏的时代,利用无机固废制备无害化3D打印材料将成为其新型高附加值资源化处理具有广阔前景的技术手段之一。文章主要总结了3D打印技术的发展现状,解析了无机固废制备3D打印材料的可行性,提出了无机固废制备3D打印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该文可为无机固废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提供一条高效便捷的可行路径,为3D打印技术的应用提供一个新的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7.
焦化废水生化处理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焦化废水是炼焦、煤气净化及焦化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总结了近几年焦化废水生化处理技术与工艺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近年来环境生物技术的前沿,提出了焦化废水生化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目前废塑料的处理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国外冶金中的应用,结合煤与废塑料共焦化的研究现状,对煤与废塑料共焦化的可行性做了分析,指出了我国今后在此方面的工作重点以及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废镉镍电池再资源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废镉镍电池再资源化研究具有重大的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火法及湿法再资源化技术各具特色。利用废镉镍电池制备M—Zn系软磁铁氧体材料是今后一个时期废镉镍电池再资源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水泥窑共处置废农药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在水泥窑共处置废农药方面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通过开展试烧试验,以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为研究手段, 对水泥窑共处置废农药技术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与危险废物的其他处置方法做比较,以处置1 kg危险废物为功能单位. 结果表明,常规危险废物焚烧的综合环境负荷指数为1.428 4×10-12 a-1, 而水泥窑中共处置废农药的综合环境负荷指数为0.183 9×10-12 a-1,远低于常规危险废物焚烧.   相似文献   

11.
废旧聚氯乙烯再生过程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产品、生产工艺以及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进行评价的客观过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我国南方某公司废旧聚氯乙烯再生过程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进行量化估算.结果表明:1 t废旧聚氯乙烯再生的总能源消耗量为6 287 MJ,其中石油消耗量为6 000 MJ,煤消耗量为287 MJ,总的资源耗竭系数为5.77×10-3 a;废旧聚氯乙烯再生的环境影响负荷为0.428 a-1,其中废塑料运输过程主要引起光化学臭氧合成问题,其环境影响潜值为0.190 a-1;工艺过程中主要引起固体废物污染,其环境影响潜值为0.110 a-1.废旧聚氯乙烯再生的主要环境影响为光化学臭氧合成、固体废物、大气颗粒物污染和酸化.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磷酸铁锂(LFP)电池梯次应用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设定直接应用和梯次应用2个应用场景,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应用场景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环境影响及其贡献进行分析.功能单位设定为应用总容量1GWh的LFP电池作为通讯基站(CBS)储能电池,循环寿命为800次.结果表明,2个应用场景的环境影响热点均为储能应用...  相似文献   

13.
废皮革水泥窑共处置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废皮革为典型固体废物开展水泥窑共处置试烧试验.以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为研究手段,对水泥窑共处置技术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与常规水泥生产过程作比较.结果表明:常规水泥生产过程的综合环境负荷为7.028×10-12 a-1,其中最大的环境负荷为全球变暖,达3.368×10-12 a-1.当废皮革作为替代燃料在水泥窑中共处置时,可减少燃煤的使用量,同时降低CO2的排放,降低了能源消耗、人体健康损害等方面的环境压力;其综合环境负荷为6.618×10-12 a-1,比常规水泥生产降低了5.83%.   相似文献   

14.
基于基尼系数的水污染负荷分配模糊优化决策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如忠  舒琨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7):1518-1526
从水污染负荷分配涉及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技术管理等领域筛选出6个指标,构建以基尼系数为度量标准的水污染负荷公平分配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统计数据信息的模糊性、不准确性以及不同评价指标重要性程度的差异,建立了带有弹性约束和信息熵权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模糊优化决策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巢湖流域COD和氨氮削减负荷的分摊。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糊优化模型较好地克服了现有基尼系数分配方法的不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15.
国家环境宏观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决策理论,系统工程方法和信息论原理,将经济、资源、人口、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以国家198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建立国家多部门中长期环境经济计量模型,对各种污染物进行了产生量、治理量、排放量及治理投资进行了研究。整个决策过程以人-机对话的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泥生产环境负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天乐  何炜  曾小岚  黄新  马保国 《环境科学》2006,27(10):2135-2138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采用CML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对我国水泥生产的环境负荷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水泥生产的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室效应、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和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其环境负荷分别占对应环境影响类型世界总负荷的2.76%、2.34%和1.39%.2004年我国水泥生产的环境负荷约占世界总负荷的1.28%,其中,立窑生产工艺、湿法回转窑生产工艺和新型干法生产工艺的环境负荷分别为0.84%,0.12%和0.32%.通过行业结构调整,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取代其它落后的生产工艺,可使我国水泥生产的环境负荷降至世界总负荷的1%左右.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目标决策的水污染负荷分配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如忠  舒琨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2):2814-2821
为科学、合理地配置汇流区域的水污染负荷,从经济最优性、公平性综合决策角度,构建了一个以区域环境经济收益最大化、水污染负荷削减费用和加权综合基尼系数等最小化为目标的水污染负荷分配多目标决策优化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巢湖流域COD削减负荷分摊中.计算得到合肥市、肥东县、肥西县、巢湖市、庐江县、无为县、含山县、和县和舒城县等...  相似文献   

18.
房屋建筑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也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集中阶段。房屋建筑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中的固体垃圾、液体垃圾和气体垃圾,且在施工现场,相关人员节能降耗意识薄弱,对于施工中存在的资源浪费现象经常会忽视。基于此,给出了如下措施:加强施工过程的监控,合理排放施工现场的污水和固体废弃物;提高水的利用率,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节水工艺对路面进行喷洒;合理排放施工过程产生的污水,对含有化学品、油漆的建筑材料要实施防渗漏措施;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利用袋装化形式将施工垃圾带出施工现场;倡导绿色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