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对于低(超低)COD/NH4^ 条件下废水的脱氮效果很差,甚至没有脱氮效果,因为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在反硝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电子供体。亚硝酸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有机结合构成新型的生物脱氮工艺,为低碳(超低碳)高浓度含氮废水提供他一种崭新的生物脱氮工艺。但其间的反应机理,控制条件等都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与传统生物脱氮技术进行了比较,论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的机理及特点。分析了实现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溶解氧浓度、pH值、分子态游离NH3浓度和泥龄。结合典型工艺,提出了目前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生物硝化反硝化原理的分析,本实验选用两段SBR工艺生物脱氮技术,解决了高浓度工业废水有机物去除效率高而氨氮去除率不高的难题。同时对其脱氮规律作了研究,找到SBR2是脱氮的关键环节,并分别对SBR2硝化反硝化阶段p H和DO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用这两个参数作为系统自动控制的依据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是将硝化控制在形成亚硝酸阶段,阻止亚硝酸的进一步硝化,然后直接进行反硝化。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对短程硝化脱氮技术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概括和探讨,对该工艺的开发应用(如SHARON工艺、OLAND工艺、CANONT艺和生物膜/活性污泥法结合的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作了简要综述,并指出了该工艺的技术优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NH3-N废水硝化动力学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采用活性污泥法对NH3-N废水进行脱氮处理时,氮的硝化效果是最关键的环节。要使硝化过程获得良好的硝化效果,就必需了解硝化动力学。本研究以高溶度NH3-N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和观测反应温度对硝化过程的影响,得出了有效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6.
含氰废水的脱氮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丙烯腈装置所排出的有机和无机含氮化合物,大部分经生化作用转化为氨氮,而水体中过多的氨氮对人和生物有毒害作用。为此,对原装置进行了全面改造,改造后的工艺为“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废水中的氮化合物通过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被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分子氮(N2)逸出大气。试验结果表明:改造前,排出水中氨氮合格率为零;改造后,排出水中的氨氮合格率为95%以上。  相似文献   

7.
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对同时硝化反硝化(SND)生物脱氮新技术的机理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对影响SND的控制因素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综述,最后指出了实现SND存在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IABR-IBAF工艺处理猪场稳定塘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且碳氮比失调是造成养猪场稳定塘废水难于处理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基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厌氧折流板(IABR)与曝气生物滤池(IBAF)组合工艺处理稳定塘废水,对比了IABR-IABF组合工艺与单一IBAF工艺的处理效果,研究了碱度和碳源对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组合工艺平均进水COD1532.6mg/L,平均出水为332.7mg/L,去除率为78%,NH3-N平均进水538.6mg/L,平均出水为12.3mg/L,去除率97.7%。以新鲜废水做反硝化阶段的碳源时TN去除率93%,可有效解决脱氮过程中的碳源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程硝化反硝化是近年来开发的一项新的生物脱氮技术,它具有节约曝气量、节省有机碳源和减少污泥产量等优点,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的关键就是将硝化控制在亚硝酸阶段,阻止亚硝酸盐的进一步氧化。简要介绍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的原理和技术特点,通过对短程硝化反硝化影响因素的分析来介绍其实现途径,阐述了温度控制途径、溶解氧控制途径、pH值控制途径、投加抑制剂途径、泥龄控制途径以及纯种分离与固定化技术途径的控制机理及其局限性,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废水生物脱氮低温反硝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硝化过程是废水生物脱氮的关键,低温下废水生物处理的反硝化效率显著降低.本文从低温对微生物反硝化处理效果的影响、低温对反硝化微生物的影响机制以及低温下反硝化效果的强化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展开综述,并提出了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微生物低温反硝化进一步的机理研究与技术强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深度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深度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是目前国内外废水处理的新技术,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该技术已应用于各种废水和饮用水处理过程。针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在外排废水中所含有毒有害有机物质大多难以降解的特点,经过调研,详细介绍了深度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并着重探讨了在光催化氧化技术、超声降解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湿式氧化技术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及深度氧化过程除去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原理。  相似文献   

12.
含硅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立新  李光勇  张大全 《环境技术》2003,21(5):36-38,42
含活性硅酸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Si-IPF)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的新型、高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代表。文章对国内外si-IPF的研制开发情况进行了分析评述,为今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1)加强制备新工艺研究,积极探索制备高浓度si-IPF的最佳工艺条件,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絮凝效果。(2)加强絮凝作用机理研究。找出提高Si-IPF稳定性及提高Si-IPF中对絮凝效果起实际作用的有效成分含量的具体方法。(3)开展应用研究,开发满足不同水质的多功能新产品,并确定其最佳应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COREX是一种炼铁新工艺,COREX3000已经在宝钢正式投产。COREX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需要排至厂区废水管网,但其水质无法满足厂区生产废水管网的纳管标准。本文就COREX废水处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可作为相似工程中设计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庆石化公司化工三厂中水回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水回用是企业普遍采用的节水减排方式之一。大庆石化公司化工三厂中水回用装置采用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工艺,中水主要经过曝气生物滤池、水处理生化系统、臭氧尾气回收处理——预臭氧化系统、二氧化氯发生系统等单元的处理得以回用。装置投用后满负荷生产每年可减排污水约80多万吨,减排COD约80t。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活性污泥工艺中污水毒性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满红  李咏梅  顾国维 《四川环境》2004,23(2):11-13,16
活性污泥法是污水处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但目前国内外活性污泥工艺中污水毒性研究还很少。本文从目前活性污泥的工艺选择和污水回用的现状出发,对活性污泥工艺中污水毒性测试方法以及毒性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现存问题给出了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外油污处理技术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对油污的处理效果,针对目前石油企业在油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些石油公司及研究机构在确定处理方法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还介绍了一种在国外成功推广使用的处理方法。欧洲某油田废水的处理实践表明:当油田废水中含水率为99%、含油率为0.5%、含固体物质0.5%时,运用该处理技术,用三相超高速离心分离器对油污进行分离和处理,分离处理后的水中含油量低于10mg/L,处理后的污水可直接排放或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7.
18.
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有关问题的释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常见的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方法是铬酸钾法和高锰酸钾法。但用上述两种方法测定废水中COD时易受到氯离子的干扰。为此,提出了用“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消除氯离子干扰的机理。对碘化钾高锰酸钾法验证的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测定油气田和炼化企业高氯、低氯废水的COD。求出用碘化钾高锰酸钾法与铬酸钾法测定的COD比值,可将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测定法的CODOH.KI换算成铬酸钾法的CODCr值来衡量水体的有机物污染情况及判断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炼厂隔油后污水的有机组成,并研究了不同混凝剂处理污水的效果,以及对有机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隔油后污水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是C6–C8,其中酚类物质的含量最高;PAM和PAC混凝处理隔油后污水,可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总浓度及各物质的相对比例均发生变化,PAM降低烃类物质的效果好于PAC,而后者降低酚类物质的效果好于前者;在PAC处理污水时,同时投加少量活性炭可有效改变PAC脱除COD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并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染水源修复的固定化酶复合材料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简单,造价低,效果好,该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污、废水的处理工程,是一种经济实用、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型环保材料,具有综合交叉学科集成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