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长北天然气处理厂气田采出水处理系统自投运以来,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采出水悬浮物含量高、油份处理效果差的状况,回注水中含油、悬浮物较高,回注泵故障频发,回注压力高。分析水质变差原因,同时对现有采出水处理系统进行分析,优化缓蚀剂加注方案,制定加药程序,引入新设备、新工艺提升采出水处理效果,使回注水含油量、悬浮物含量达到回注标准。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聚结除油─生物接触氧化─气浮工艺在新疆油田高含聚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采出水处理规模为6 000m3/d,设计进水聚合物、悬浮物和含油浓度分别为600,300,3 000mg/L,经过一系列物理沉降和生化处理,出水悬浮物和含油浓度均可达到≤20mg/L,出水水质可满足Q/SY XJ0030─2015《油田注入水分级水质指标》中所规定的高渗注水要求。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含聚采出水具有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稳定的特点,采出水处理成本为1.66元/m~3,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
含聚合物采出水的有效处理和达标回注是解决油田环保风险和生产压力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对长庆油田陇东区域某试验站的采出水水质进行调研和评价,发现处理后的含聚采出水平均悬浮固体含量高达102.5mg/L,无法达到Q/SY CQ 08011—2019《陇东油田采出水处理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中规定的悬浮物≤50mg/L的回注标准。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聚合物分子量及浓度对悬浮物去除的影响,根据聚合物含量提出不同的采出水处理工艺:针对聚合物浓度≥50mg/L的,形成高含聚合物废水的臭氧气浮处理技术,聚合物降解效率≥60%;针对聚合物浓度<50mg/L的,形成了微涡流絮凝固液分离技术;在最佳搅拌条件和加药量下,处理后聚合物浓度≤10mg/L,悬浮物含量≤25mg/L,可达到 Q/SY CQ 08011—2019的回注标准。研究成果可以为后续开展含聚采出水现场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人工取样、人工化验方法存在监测频次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长庆油田某联合站根据站场采出水回注含油量、悬浮物指标监测要求,尝试使用采出水在线监测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当取水管径DN25,监测时间3min切换一次时,在线监测结果与人工化验结果基本相符,同时现场可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及时调整运行参数,克服了人工化验分析数据滞后和结果不能及时处理的问题,保证了回注水水质满足规范要求,实现了回注水水质的远程监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杏北油田高含聚污水深度处理水质达标难度大,三采区块采出污水无法深度处理回注至低渗透储层的问题,提出采用“纳米气混浮选+纳米硅基精细过滤”工艺的“双纳米”水处理技术,并在聚杏十一污水站开展了规模为2 000 m3/d工业化现场试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来水含聚浓度为400 mg/L,油含量、悬浮物含量≤100 mg/L的水质条件下,出水的油含量、悬浮物含量均可稳定达到5 mg/L以下,可以实现含聚污水深度处理要求。且“双纳米”水处理技术具备较好的吸附及滤料再生效果,可以保障设备连续稳定运行;同时其工艺流程短、效率高,可大幅降低建设及运行成本,具备大规模工业化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气田水回注是解决气田水对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由于气田水矿化度高,硫化物及悬浮物含量也高,如果不经处理就回注,将直接影响回注效果。文中探讨了气田水水质与回注量的关系,并且介绍了回注井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7.
《中国环保产业》2014,(8):70-70
正由辽宁华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低渗透油田精细注水水处理技术,适用于低渗透油田的注水开发,采油污水处理回用。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利用膜分离技术对悬浮物等污染物高效分离的特性,在采油污水处理工艺中引入膜技术来确保处理后出水达到油藏地质条件对回注水水质的要求。首先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合采油污水水质条件的膜及组件形式,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发出相应的运行工艺和化学清洗工艺,形成适应采油污水水质特点的成套工艺技术和系统处理装置。  相似文献   

8.
长庆油房庄油田水经过处理后仍具有较高的矿化度、较多的悬浮物及残留油,同时其SRB严重超标。现场处理水质不稳定,在进行回注时与地层的配伍性较差。针对这些情况,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工艺技术。对成垢离子调整剂、水质净化剂和成垢离子钝化剂进行了筛选,并对含油污水的成垢离子含量及比例进行了调整。运用这种技术,使油房庄油田水经处理后达到回注水的标准,且提高了与地层的配伍性。同时提出了新型水处理技术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9.
硫化氢是油气田伴生气中的有害组分。在含硫油气田的采出水中,硫化氢的存在对于安全生产和和油田环境均会产生危害。采出水经处理后通常需作为地层回注水使用,由于油气生产的特殊性,常用的硫化氢脱除方法在使用中受到限制,探索适合于油气田生产的水处理方法十分必要。本文探讨了通常可用于油田水中硫化氢脱除的各种方法,对比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以次氯酸钠为主要脱硫剂的水处理方法,通过对模拟采出水的室内试验,证明次氯酸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去除采出水中的硫化氢,并提出了消除过量氧化剂的后续处理方法。实验表明经处理后的水质可以达到油气田回注水质要求,处理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石油已建成各类采出水处理站630多座、含油污泥处理站26座,采出水水质综合达标率达到94.08%,为促进油田高产稳产、保护环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规章立制,提高水质达标率。2012年,中国石油发布《注水开发油田水处理和注水系统地面生产管理规定》,使注水开发油田水处理和注水地面生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各油田进一步制定完善实施细则、标准规范和测试评价方法等,有力推动水系统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国外油气田采出水处理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油气田采出水,国外普遍采用的处理方法是回注。但是在没有回注条件的地区必须将采出水处理后排放在地表水系,而对排放在地表水系的水有严格的规定,现在有些国家执行排放水含油量40mg/L的新标准,废止72mg/L的标准,原有污水处理设施需要改进。针对这个问题,文章介绍了国外在执行新标准后采用的新的油气田采出水处理工艺、设备以及新型澄清剂。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水驱气藏产出污水排海而引起海洋污染问题,开展了水驱气藏回注能力评价技术研究:以物质平衡为基础,确定不同气水界面和饱和度分布下的可注入总量;建立井筒管流模型,确定不同注入量下的摩擦阻力、井底流压,预测注入泵压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回注指标优化图版,可快速优化回注井的瞬时注入量。研究成果已初步应用于靶区首次污水回注试验,单井日注水规模达100~250 m3,回注总量为1.06×104 m3,有效避免了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3.
油田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冀东油田采油污水经过处理合格后,用于采油注水,污水处理后质量合格与否直接影响油田原油开采效果。通过联合站原污水处理工艺的改造,特别是核桃壳过滤器增加加药口,加强反冲洗及生化处理技术的改进等,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使水质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油田的开采和污水回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原油田产生的钻井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矿化度、色度、悬浮物及含油量均比较高,直接外排将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与采油污水混合处理又将导致处理后的水质达不到标准,因而采用将钻井污水处理后再与采油污水混合的方法,这种混合污水进入采油污水处理系统的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钻井污水与采油污水配伍性良好,净化水无结垢倾向,处理后的净化水与杀菌剂、缓蚀剂相容性良好,其主要指标均达到部颁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中原油田明二污属含硫低浊度污水,处理后水主要用于回注。文章通过pH调节剂的优选、除硫剂优选并与絮凝药剂联合,对明二污含硫低浊度污水进行了絮凝处理。结果表明:当pH值为7.5、2#絮凝剂加量为50mg/L、有机絮凝剂加量为0.5mg/L、除硫剂加量为20mg/L时,处理后水中的悬浮物、总铁和含油量分别达到1.9mg/L、0.43mg/L和0mg/L;SRB、TGB均为102个/mL;腐蚀速率及结垢量分别降到0.062mm/a和1.9mg/L;污泥产生量降低到0.23~0.26mg/L;在90℃时的结垢量由地层水的23.3mg/L降低到1.9mg/L,处理后的水达到中原油田回注水的水质标准,并且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五里湾采油污水含油量、悬浮物、细菌含量高、成垢离子含量较高的特点,文章通过对pH值、除铁剂、絮凝剂、加药间隔时间进行优选,得出适宜的絮凝条件:pH值为7.5、除铁剂加量为40mg/L,无机絮凝剂加量为40mg/L、有机絮凝剂加量为1.0mg/L、加药间隔时间为30s。分析了处理前后的水质,并进行了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后水质达到《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T5329—94中回注水水质标准,并且水质稳定,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是通过蒸汽吞吐减轻原油粘度进行开采的稠油油田,每日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针对其特点,建成投产了欢喜岭采油厂欢四联污水深度处理站。文章介绍了欢四联污水深度处理的流程、回注流程,进行了试验结果分析以及效益评价;并通过深度处理污水回注的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大幅度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