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在尽量挖掘震后实际交通网络潜力的基础上,建立包括空运、水运、铁路运输和各等级公路的公路运输在内的图层拼接震后交通图的新方法。在构造震后交通图的过程中,搜索能为灾区提供某类救援物资(救援队伍)的诸多地点。提出了一种多发点情况下地震救灾路径的优化算法——逐次逼近法。  相似文献   

2.
地震灾区救援力量优化调配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救援对象的确定、救援队伍的需求和救援力量的调配三个方面,较为全面的讨论了地震灾区如何根据灾害情况和救援资源的分布,科学合理地开展救援力量的优化调配,以达到快速营救受困人员的目的。根据受灾情况确定对救援队伍的实际需求是分配救援力量的前提,从对象的确定和需求经验关系的给出两方面,讨论了如何根据地震破坏和灾区实际情况确定灾区对救灾力量,尤其是专业救援队伍的具体需求。队伍的优化调配是运筹学中运输问题的求解,基于现有线性优化算法,在地理信息平台上,建立了队伍优化分配的模型和软件。采用汶川地震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给出了今后在救灾过程中科学调配救援力量的可参考样本。  相似文献   

3.
论灾区开放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在我国实行灾区开放政策的重要意义,并以我国唐山、澜沧-耿马地震、原苏联亚美尼亚地震的震后救灾活动为例,以实行不同对外开放政策的效果对比,说明实行灾区开放政策的必要性;用通讯调查的结果和国际救灾组织及主要援助国对外救援情况,反映实行灾区开放政策的可行性。最后,提出灾情开放、救灾开放、灾害的考察研究开放和灾区重建开放的四项灾区开放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2月 2 4日北京时间 1 0时 0 3分 ,新疆伽师县城东约 4 0km处发生 6 .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 ,党中央、国务院予以了高度的重视。 2 4日晚 ,中国地震局首次派出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赶赴新疆伽师—巴楚地震震中区域 ,展开搜索、救援、医疗救护等工作。救援队携带救援装备乘专机飞抵喀什 ,于次日 5时50分左右抵达遭受破坏最严重的震中区域。这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组建近两年来首次赴地震灾区实施救援行动。该救援队 ,又名“中国国际救援队” ,共有救援队员 2 30名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部队官兵、地震专家、医疗救护人员组成 ,分为 4…  相似文献   

5.
2022 年 9 月 5 日 12 时 57 分,四川省泸定县发生 6.8 级地震。受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本次地震对灾区公路交通网络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破坏,给震后应急救援工作带来了较大阻碍,极大地考验了灾区交通网络的应急服务能力。本文介绍了灾区交通网络的概况及其地震破坏情况,建立了路网应急服务能力评价方法,并将单位时间到达重点救援目标的最大交通量作为其评价指标。以本次地震灾区的交通网络为例,结合交通网络应急抢通过程的考察数据,对交通网络应急服务能力的下降及其恢复过程进行了分析,对灾区交通网络地震韧性进行了定性讨论,以期为交通网络的地震韧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沈阳市地震灾害现场紧急救援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中有关完善地震救援救助体系、进一步做好地震应急工作的要求,2006年5月12日,沈阳市政府批准组建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救援队由市消防局、市地震局、市卫生局、中国网通沈阳市分公司的消防队员、地震专家、医疗救护人员、通讯技术人员.总计136人组成。所有人员的隶属关系、工作职责不变。该队设正、副队长各1人,下设地震专家、通讯保障和医疗救护3个组及搜索、救援、化救3个分队。其主要任务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实施紧急救援,在最短时间内抢救被压埋人员和重要物资,最大限度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开展震情监测、震害调查和震后趋势判定工作,为市政府抗震救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震后如何快速获取灾情,判定救灾重点区域,部署救援力量是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途径。根据历史地震应急处置案例,列举了地震紧急救援区域优先度判定应当考虑的主要指标,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德尔菲法筛选了主要影响因子及其权重系数,构建了地震紧急救援区域优先度判定模型。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紧急救援优先区域与实际救援重点区域吻合,验证了模型可靠性和实用性,为地震应急救援力量的调配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国际救援     
《防灾博览》2008,(3):57
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世界各国也向我们同时伸出了援救之手:联合国1998年以来在中国进行了首次救灾行动……至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来自日本、俄罗斯、韩国和新加坡的4支国际救援队及香港、台湾地区的救援队伍,携带专业的救援工具陆续抵达四川,赶赴  相似文献   

9.
芦山7.0级地震发生后,地震及其次生地质灾害严重损毁了灾区的道路交通系统,中断了灾区救援的交通生命线。为了满足震后灾区道路损毁风险评估的需要,有必要建立将次生地质灾害考虑在内的灾后道路损毁评估模型。在震后数据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以震前道路基础地理信息、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建立道路损毁风险评估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道路震害因子(如地震烈度、设防烈度)以及次生地质灾害对道路损毁的影响。将该模型应用于雅安地区芦山县、宝兴县、雨城区以及天全县四个区县的道路损毁风险评估中,评估结果与报告第一时间报送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评估结果与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中心和天地图联合开发的芦山7.0级地震地理信息发布平台发布的地震灾区道路损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可以为震后长期恢复及次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19,(2)
传统震后应急指挥系统应对大型体育赛事突发性地震灾害,未考虑到地震后接受能力不足时,如何解决伤员救助问题,且救援规划时间较长。所以该文提出新的大型体育赛事突发性地震灾害应对措施模型。设计震后任务优先权与时间约束来构建大型体育赛事突发地震灾害时限应急救援指派模型,为灾害地点指派救援队伍;考虑异地疏散的情况,设计GIS技术构建地震应急异地疏散接受能力判断模型,采用模型接口实现模型数据输入、分析与输出,集成地震应急异地疏散接受能力判断模型与GIS技术获取有效的震后地理空间数据,对大型体育赛事现场震后应急异地疏散接受能力做出判断。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模型可有效指派大型体育赛事灾害现场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异地疏散接受能力判断用时均值约为120 s,为大型体育赛事震后救援节约时间。  相似文献   

11.
2001年4月27日,我国首支专业地震灾害救援队成立,又名“中国国际救援队”。地震灾害救援队由中国国家地震局、工程兵部队和武警总医院三家联合组建。230名救援人员、地震专家和医护人员组成的这支专业队伍共分为四个支队,前三个支队各有5个分队:搜索分队、营救分队、医疗分队、技术分队、保障分队,第四个支队则由参谋组、技术组、保障组组成。救援队拥有世界先进的救援、搜  相似文献   

12.
重大突发事件特别是地震这种影响范围广、救援技术要求高的灾害,有效的人员搜救是减少人员伤亡的关键环节。其关键因素除了能够及时赶到灾害发生地点外,最重要的是所部署救援队的能力能够满足救援需求,携带的装备及技术能够在现场开展相应的搜救工作。为有效地部署救援力量,美国联邦紧急管理署(FEMA)针对突发事件的响应需求形成了一整套搜救队伍分类、分级体系。研究该体系对于中国救援队伍的建设及灾后第一时间救援队伍的部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详细剖析美国搜救队伍的分类分级及其相应的技术能力要求,并在分析中国紧急救援队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专业救援队伍分类分级的建议,为国内应急救援资源的灾后部署、调整、追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吴新燕  陈虹  顾建华 《灾害学》2012,(4):128-131,137
介绍了制定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行动规范的背景,阐述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行动的阶段,给出了地震现场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行动规范的内容。该规范将有效地规范和协调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的救援行动,提高救援能力与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4.
《防灾博览》2008,(3):22-25
他们橘红色的制服背后印着:“CHINA(中国)救援”。 这就是汶川地震灾区人民非常熟悉的标记,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也称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于2001年4月27日。组建目的是专业搜救在地震或其他灾害事件中被压埋的幸存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曾亲自为其授旗。  相似文献   

15.
《灾害学》2020,(1)
传统震后紧急救灾路径更新方法信息实时更新能力弱,寻优能力不强,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震后紧急救灾路径实时更新方法。采用互联网技术设计由模型、视图、模板构成的紧急救灾信息采集系统,系统通过数据层、业务层和表现层采集与实时更新紧急救灾信息。采用改进蚁群算法,将不断更新的紧急救灾信息作为信息素,通过终止条件变更、待访问点的选择概率分布、出现封闭点时的路径选择以及改进算法寻优性四个过程,实现震后人员救援以及物资输送的紧急救灾路径实时更新与路径寻优。  相似文献   

16.
王晓青 《灾害学》2011,(4):103-105
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在震后灾害监测、应急指挥与抢险救援、灾害调查、损失评估、灾民安置、恢复重建以及地震科学研究等工作中,遥感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汶川地震建筑物震害遥感解译图集》根据地震后地震现场建筑物震害遥感比对科学考察资料和震害遥感资料分析处理结果,按照科学性、知识性和资料性的编制原则编制而成。主要包括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地势和社会环境,灾区遥感影像获取、建筑物震害影像特点与实际震害表现、震害遥感定量评估方法、汶川大地震灾区(Ⅷ度及以上地区)震害遥感定量评估模型,以及主要城市和乡镇震害遥感影像和震害评估结果等。  相似文献   

17.
背景介绍 联合国自2005年开始组织国际救援队能力评估工作,对各国国际救援队进行重型、中型和轻型三个级别的分级测评。通过测评获得资格认证是受援国接受国际救援队开展救援行动的依据,也是国际救援队整体能力的综合体现。援助国和受援国将依据资格认证派出和接受国际救援队。在联合国框架下有序高效地开展国际救援行动。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了汶川8.0级大地震.灾区地质条件复杂,人员相对集中,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中国军队和人民立即行动,"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救援速度之快、投入人力设备之多和救灾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中国政府在人民遭受大灾之际,"倾国家之力,奋起救灾"的大义壮举,撼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在庞大的救生行动结束后,各路专家正相继奔赴灾区,开展各方面的科学考察、鉴定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黄辉  杨佳祺  吴翰  未珂 《灾害学》2016,(4):171-175
地震灾害严重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震后救援药品动态需求研究对提高救援效率,挽救人民生命至关重要。建筑物倒塌压埋是造成震后人员受伤的主要原因,因此从震后建筑物倒塌救援过程入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震后建筑物倒塌救援因果关系模型与震后建筑物倒塌救援流量存量图,主要考虑了建筑物倒塌压埋、地震救援投入、医疗投入等因素对伤员人数的影响。运用Vensim软件对流图进行编程仿真,得出伤员随时间的数量变化,根据救援药品日剂量得到各救援药品的需求量,从而辅助震后救援药品的动态需求决策。  相似文献   

20.
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一支旨在参与国内外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于2001年4月 27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出席了救援队成立大会,向救援队授旗并作了重要讲话。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正式成立,结束了我国没有专业地震灾害救援队伍的历史,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救援队的成立,将大大提高我国地震发生后抢救生命的能力与效率,并将通过参与国外地震灾害救援,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我国第一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