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8 毫秒
1.
针对海底管线悬空对海洋油气田安全生产的严重威胁及其对海洋环境构成的重大隐患,文章以海底管线周围的局部冲刷及其冲刷防护与控制技术为研究对象,从海底管线冲刷机理入手,分析了管线一次悬空和二次悬空的原因,从模型实验和工程实践两方面开展仿生防护技术治理海底管线悬空研究,利用高分子材料仿生草叶片的柔性黏滞阻尼作用,减缓流速,降低水流的携沙能力,最终达到固沙、填沙、保护管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海底油气管道的泄漏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海底油气管道铺设特点,分析了海底管道破裂的原因主要是第三方损害,其次还有物理损伤、机械损伤、管线材质缺损、材料疲劳、管线内外表面腐蚀、不可抗力和外界条件变化等。提出了海底管道泄漏的有效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预防第三方损害和管线腐蚀、提高泄漏检测和监测能力、制定应急响应计划、鼓励公众参与、迅速实施应急响应计划五部分。  相似文献   

3.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含有不同尺寸的双腐蚀缺陷管道剩余强度进行分析,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非线性有限元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轴向间距对不同长度、不同深度双腐蚀缺陷管道剩余强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双腐蚀缺陷轴向间距很小时,不同长度双腐蚀缺陷之间存在完全相互作用,而不同深度双腐蚀缺陷之间不存在完全相互作用;随着双腐蚀缺陷轴向间距系数的增加,不同长度和深度双腐蚀缺陷管道失效压力均呈现明显的对数函数变化形式;当双腐蚀轴向间距系数大于2.5 l_s后,不同长度和深度双腐蚀相互作用现象均消失。  相似文献   

4.
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气输运的重要命脉,需要定期进行检测探测以分析评估其安全稳定性。基于埋设海底管道及其磁异常特征,通过研究埋设海底管道磁异常的检测技术及其组成、应用方法,优化海底管道磁异常检测设备布设与检测测线方案,实现埋深大于5 m 的深埋海底管道磁异常特征的完全检测。通过海底管道磁异常数据反演可获取实测海底管道路由相比设计竣工路由的坐标偏距、管道埋深等数据,在某区域14.5 km 长的海底管道探测实际工程中应用良好,探测数据符合管道路由勘察评价标准规范,为管道埋藏状态分析提供了依据,形成了一种高效、精确的海底管道探测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海底管道建设工程在管道建设项目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安全环保风险愈发引起重视的情况,结合海底管道建设的特点,从海底管道主要施工工序、施工特点等方面,对海底管道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及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根据海底管道建设过程的HSE管理要求,针对各施工环节及特点,提出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城市燃气管道环境风险评价和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燃气输配管线使用年限过长,事故频发,安全隐患多,需对城市燃气管道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文章通过事故树分析,找出导致城市燃气管网泄漏的基本事件,介绍城市燃气管道环境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评价、风险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燃气管道在设计、建设及运行阶段加强环境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该分析方法能够发现影响城市燃气管道安全的因素,解决存在的隐患问题,加强城市燃气管线的管理,对城市燃气管道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亳州市地表水受跨行政区域水污染的影响为例,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解决跨区域水污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如何妥善解决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塔中四油田注水管线结垢腐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结垢的主要因素为回注水中高浓度的钙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形成的碳酸钙垢;影响腐蚀的主要因素为回注水质呈弱酸性,氯离子和硫化物含量高,氯离子和硫化氢的协同作用加剧了管道的腐蚀。另外,注水管线中井口流速慢,压力降低,注入水质不配伍等因素都会导致结垢腐蚀。因此,应主要选择针对碳酸钙类型的阻垢剂和防氯腐蚀缓蚀剂以减缓塔中四油田管道结垢腐蚀。  相似文献   

9.
突破行政区划,构建跨域生态治理的有效实践机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迫切需要。数字技术建构了全新的治理场域,也形塑着新的治理模式。本文将跨域生态治理置于数字化时代的宏大视野,研究认为:传统跨域生态治理模式面临难以突破的“碎片化”瓶颈,主要表现为治理目标碎片化、治理资源碎片化和治理主体碎片化,究其原因在于利益失衡下的府际不合,“技”“智”缺位下的整合失力和能力动力双匮下的参与缺失。基于此,在系统解构整体性治理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数字化时代跨域生态治理与整体性治理在价值、工具和场域方面存在高度耦合。最后,提出通过科学补偿和考核优化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通过资源整合与整体智治建立科学施策机制、信息共享与诉求回应建立多元协同机制,形塑整体性治理的协调、整合、信任机制,以期推进“碎片化”问题的弥合解决和跨域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弃置平台与管线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平台及海底管线会随着海上油气田的开采完成而结束其使命,并置于废弃状态。文章论述了废弃平台管线结构由于废弃失效、清洗及拆除对海洋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其对海洋环境的持续性影响,并从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环评管理程序、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合理选择弃置方案、再利用等五方面,对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跨江大桥项目由于存在对跨越水体水环境影响的特征,故而应该就风险概率的限制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跨江桥梁对项目区域水环境风险产生的最大可信事故是危化品在跨越水体时发生事故进而产生侧翻、坠河、泄露等引起的对水环境的影响,本次研究在对项目区域交通事故基础数据统计的基础上,计算得到了具有代表性的事故概率基数,并在综合考虑了车型比、道路线形特征、事故区域及形态比例、防护措施等各项限制因素的情况下,计算出了大桥项目发生最大可信事故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等跨区域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环境安全。美国和欧盟在跨区域大气环境监管中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通过对中美欧跨区域大气环境监管在组织机制、法律法规、机构建设和监管手段等4个方面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国情,试图为我国跨区域大气环境监管的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以M原油管道在穿越N江处发生溢油事故为例,探讨了溢油对地表水体的影响、以及预测该影响所使用的预测模型。通过对石油类物质与水动力条件的作用分析,分析了一维水动力模型、污染物对流扩散模型的原理,探讨了两种模型的搭建。使用MIKE 11软件在河流水动力与污染物迁移两方面建立了预测模型,为后续模拟预测工作奠定了理论与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春燕 《四川环境》2010,29(4):125-130
由于水资源的流动性,水污染事故常常影响到上下游不同的行政区的生态环境,跨行政区域水污染纠纷几乎成了中国水污染治理的一项制度痼疾。200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条对跨行政区域水污染纠纷的解决做了原则性的规定,所以根据该条的规定对跨行政区域水污染纠纷的范围、解决方式的效力以及救济方式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的解决跨行政区域水污染纠纷。  相似文献   

15.
我国幅员辽阔,有关公共事务的治理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在跨行政区域的公共事务治理上有效的治理手段捉襟见肘,这对我国的公共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从跨域治理理论的兴起与发展入手,在详细分析三种跨域治理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比较了各种跨域治理理论的特征,总结出跨域治理理论对我国在此类问题上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抛投器广泛应用于多种救援场合,目前抛投器的动力主要有气动式和火药式两种。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抛投器发展现状,根据现有抛投器的技术参数,提出了一种采用电磁力给抛投器提供动力的新方式。接着综合分析三种电磁发射方法,选取线圈型电磁发射方式,根据异步感应式直线电机基本原理和有限元电磁场数值计算理论,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电磁抛投器结构图和有限元仿真模型,对这种新型电磁抛投器不同抛体金属套材料和不同初、次级空气长度这两个重要结构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对比,给电磁抛投器选择了一组优化的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幅员辽阔,有关公共事务的治理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在跨行政区域的公共事务治理上有效的治理手段捉襟见肘,这对我国的公共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从跨域治理理论的兴起与发展人手,在详细分析三种跨域治理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比较了各种跨域治理理论的特征,总结出跨域治理理论对我国在此类问题上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夹具结构特性与冲击响应谱模拟试验能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典型夹具的有限元分析和试验验证的方式说明夹具连接方式对冲击响应谱模拟能力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利用振动夹具进行冲击试验时,可以通过减少连接螺钉数量,提供冲击响应谱模拟能力。该方法可以为作为试验人员进行冲击响应谱试验的操作指导。  相似文献   

19.
埋地管道的腐蚀是影响油气田地面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玻璃钢管道的非金属特性根除了腐蚀环境的形成,杜绝了管道腐蚀穿孔事件的发生,降低了污染土壤等环境问题发生的机率,塔里木油田管道服役现状、史密斯公司30a的研究结果对此做了充分的诠释。英—红外输油管道和哈森-威廉姆斯公式分别从实践和理论上展示了玻璃钢管卓越的水力特性,英买力潜山玻璃钢管线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根据调查设备搭载器的不同,将海底管道在位状态调查方法归为船载、自治水下机器人搭载(AUV 搭载)和无人遥控潜水器搭载(ROV搭载)三类;在浅水段采用船载调查,在深水段采用AUV搭载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点关注区域筛选,开展ROV调查,最后进行整体评价和分析对比,这种(船载/AUV)+ROV组合模式很好地实现了多种调查方法的优势互补。实际上,采用AUV搭载进行海底管道在位状态调查在国内业界尚属首次。调查所取得的管道位置、埋深、周边障碍物的分布以及管道人工处理情况等成果,为后期开展管道维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此次成功实践可为以后从浅水到深水的管道在位状态调查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