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弯茎还阳参全草中首次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对羟基苯甲酸乙酯(2)、20(30)-烯-3β,21α-双羟基蒲公英烷(3)、秦皮乙素(4)、乌素酸(5)、齐墩果酸(6)、芹菜素(7)、木犀草素(8)、二十八烷酸(9)、二十五烷酸α单甘油酯(10)、胡萝卜苷(11)和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12).其中,化合物3、4、5、8在体外对小鼠黑色素瘤B16具有抑制作用.参17  相似文献   

2.
从血满草(Sambucus adnata Wall)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16个化合物,应用波谱方法及与已知品对照的手段,将其鉴定为β-谷甾醇(1)、齐墩果酸(2)、槲皮素(3)、洋芹素(4)、木犀草素(5)、山奈酚(6)、α-香树脂醇乙酸酯(7)、α-香树脂醇(8)、咖啡酸乙酯(9)、棕榈酸甘油酯(10)、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11)、没食子酸乙酯(12)、桦木酸(13)、丁二酸(14)、豆甾醇(15)、3,28,29-三羟基羽扇豆烷(16).其中,化合物3、4、5和9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成分.图1参38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聚花野丁香(Leptodermis glomerata)的生物活性,综合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对该植物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从中共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及比对,将其分别鉴定为杨梅素(1)、(2R,3R)-二氢杨梅素(2)、槲皮素(3)、pinostrobin(4)、1,3-二甲氧基-2-羟基蒽醌(5)、2-甲氧基-1,3-二羟基蒽醌(6)、1,3,4-三甲氧基-2-羟基蒽醌(7)、1,2,3,4-四甲氧基蒽醌(8)、1,2,3-三甲氧基蒽醌(9)、5,7-二羟基色原酮(10)、3S-faramol(11)、(2R,4S)-catalponol(12)、(2S,4S)-catalponol(13)、3β-乙酰基齐墩果酸(14)、齐墩果酸(15).采用DPPH、ABTS、NO三种自由基清除活性测试模型,对上述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2R,3R)-二氢杨梅素(2)、pinostrobin(4)和5,7-二羟基色原酮(10)表现出显著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当浓度为1 mg/mL时,化合物2对DPPH、NO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1.2%、67.8%;当浓度为2 mg/mL时,化合物4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102.8%;当浓度为1mg/mL时,化合物10对ABTS、NO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104.7%、95.7%.本研究表明聚花野丁香富含多羟基酚类化合物,其中部分化合物显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图1表1参23)  相似文献   

4.
曲霉sp.136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曲霉sp.136的固体发酵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应用波谱分析及与已知品对照的手段将它们鉴定为烟曲霉酸(1)、(20S,22E,24R)-5α,8α-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β-谷甾醇(3)、(2S,3S,4R)-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3,4-三羟基十八烷(4)、4-羟基苯乙酸(5)和烟碱酸(6).图1参5  相似文献   

5.
金丝桃属(Hypericum)植物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丰富的植物资源、众多的生物活性.前期本研究组从金丝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多环多异戊烯基取代的简苯三酚类化合物,为了能够发掘出更多结构新颖的天然产物,对云南哈巴雪山金丝桃属植物黄海棠(H.ascyron)地上部分中的多酚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MCI、Sephades LH-20、制备型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从黄海棠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0个多酚类化合物.运用MS和NMR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山奈酚(2)、3,8"-Biapigenin(3)、木樨草素(4)、2-(3,4-二羟基苯甲酰基)-2,4,6-三羟基-3(2H)-苯并呋喃酮(5)、2,4-二羟基-6-(3,4-二羟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6)、2,4-二羟基-6-(4-羟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7)、七叶内酯(8)、原儿茶酸(9)、原儿茶酸甲酯(10).化合物5-7为首次从藤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而化合物3、4、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采用同步荧光光谱,结合移动窗口二维相关光谱技术,研究了垃圾渗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在外界干扰下的分子构型变化.结果显示,填埋垃圾渗滤液DOM含有类蛋白、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物质,它们均含有羧基和酚羟基官能团,填埋3—5年垃圾渗滤液DOM酚羟基含量较高,且主要分布在类蛋白组分上,而填埋10年以上渗滤液DOM中羧基含量较高,但主要分布在类富里酸组分上.p H升高引起DOM分子构型改变不受Hg(Ⅱ)存在的影响,填埋3—5年垃圾渗滤液DOM在p H 3和p H 8—10时分别由于羧基和酚羟基解离分子构型发生了剧烈改变,而填埋10年以上垃圾渗滤液DOM仅在p H 3—4时由于羧基解离分子构型发生了变化.在Hg(Ⅱ)对DOM分子构型的影响上,填埋3—5年垃圾渗滤液DOM分子构型在溶液Hg(Ⅱ)浓度升至5μmol·L~(-1)和20—25μmol·L~(-1)时发生了两次剧烈改变,而填埋10年以上垃圾渗滤液DOM在体系Hg(Ⅱ)浓度为10—25μmol·L~(-1)发生了一次缓慢的改变.同步荧光光谱结合移动窗口二维相关光谱技术可以有效识别环境条件改变时DOM分子构型的变化及成因.  相似文献   

7.
袋花忍冬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袋花忍冬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应用波谱方法及与已知品对照,将其鉴定为E-p-coumaryl hexacosanate(1)、β-谷甾醇(2)、2,6-dihydroxyhumula-3(12),7(13),9(E)-triene(3)、十六烷酸1-甘油酯(4)、(20S,22E,24R)-5α,8α-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环阿尔廷-25-烯-3β,24ξ-二醇(6)、二十四烷酸(7)、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8)、乌苏酸(9)、柚皮素(10)、胡萝卜苷(11)、木犀草素(12)、柏双黄酮(13)、咖啡酸(14)、洋芹素(15)和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6).其中木犀草素(12)和咖啡酸(14)为袋花忍冬中具有ACE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图1参13  相似文献   

8.
唐菖蒲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 Houtte)球茎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应用波谱方法及与已知品对照的手段,将其鉴定为羽扇豆醇(1)、β-香树脂醇(2)、木栓酮(3)、木栓醇(4)、桦木醇(5)、(22E,24R)-24-methyl-5α-chol-esta-7,22-dien-3β-ol(6)、(E)-对羟基肉桂酸甲酯(7)、豆甾醇(8)、羽扇豆酮(9)、3β,27-dihydroxylup-12-ene(10)、齐墩果酸(11)、桦木酸(12)、1-甲基-3,8-二羟基-6,7-二氧亚甲基蒽醌-2-羧酸甲酯(13)、1-甲基-3,8-二羟基-6-甲氧基蒽醌(14)、1,7-二羟基-3,6-二甲氧基蒽醌(15)、(E)-对羟基肉桂酸(16)、咖啡酸乙酯(17)、β-胡萝卜苷(18)、2β,3β-二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羧酸(19)、2β,3β,16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羧酸(20)、2β,3β-二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羧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21)、2β,3β,16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羧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22)和咖啡酸(23).图1参20  相似文献   

9.
柳叶忍冬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柳叶忍冬95%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并鉴定了20个化合物: ( )-cycloolivil (1)、( )-fraxiresinol (2)、prinsepiol(3)、软脂酸(4)、对甲基苯酚(5)、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6)、洋芹素(7)、木犀草素(8)、5,7,4′-三羟基黄酮醇7-O-β-D-吡喃葡萄糖苷(9)、槲皮素(10)、染料木素(11)、5,4′-二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12)、染料木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13)、5,4′-二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5-O-β-D-吡喃葡萄糖苷(14)、5,7,4′-三羟基双氢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15)、丁二酸(16)、( )-儿茶素(17)、( -)-表儿茶素(18)、谷甾醇(19)和胡萝卜苷(20).应用波谱方法及与已知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其中,化合物10、17和18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成分.表4参63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好氧序批式反应器(SBR),研究了以氯贝酸为难降解有机物代表性物质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去除特性及分配转化规律,并探讨了氯贝酸代谢产物的产生与变化情况.通过对水相及泥相中氯贝酸的分析监测,发现活性污泥对其吸附作用微弱,生物降解是其去除的主要机制,氯贝酸的生物去除率在10%—12%之间.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氯贝酸生物降解产生3种代谢产物:α-羟基异丁酸、乳酸、对氯苯酚.其中,α-羟基异丁酸是氯贝酸生物降解的主要产物,最大浓度约200μg·L-1左右;其次是乳酸,其最大浓度约70μg·L-1,这两种物质在水中均呈现先累积然后被微生物逐渐利用而减少的趋势;对氯苯酚的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11.
锥头麻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锥头麻枝叶中分离到10个化合物:熊果酸(1)、2α,3β,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2)、羽扇豆醇(3)、β谷甾醇(4)、β胡萝卜苷(5)、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6)、5α,8α表二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7)、(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3,4三羟基8十八烷烯(8)、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Z)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3,4二羟基8十八烷烯(9)、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3,4二羟基8十八烷烯(10),其中化合物9、10以混合物形式分离得到.应用波谱方法及与已知品对照的手段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图1表1参9  相似文献   

12.
pH对洱海沉积物-上覆水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pH条件下(pH=2、4、6、8、10、12)培养洱海沉积物,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技术研究了其溶解性有机质(DOM)在培养前后荧光光谱特征变化.结果表明:①培养前,洱海沉积物DOM类富里酸荧光峰在pH(2—8)发生"红移",pH(8—12)时发生"蓝移",紫外区类富里酸(A峰)荧光强度可见区类富里酸(C峰)荧光强度,类富里酸荧光物质受pH影响不大,这与其结构复杂且不易降解有关.②培养前,洱海沉积物DOM类酪氨酸物质受pH影响较大,可见光区类酪氨酸(B1峰)荧光强度紫外区类酪氨酸(B2峰)荧光强度,这与其结构不稳定、易降解及其酚羟基解离pH范围有关.③培养后,洱海沉积物DOM可见区与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强度比培养前分别降低了34.1%、32.2%,可见区与紫外区类酪氨酸荧光强度较培养前升高了57.06%、86.65%,即洱海沉积物DOM在培养后部分类富里酸物质逐渐降解为易被微生物利用的类酪氨酸物质,且在偏碱性(pH=8)环境条件下转化最为明显,沉积物DOM组成结构的转化对湖泊水污染与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选取福建省北部8年林龄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纯林及杉木-千年桐混交林(杉桐混交林),通过测定土壤pH值、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交换性铝、单聚体羟基铝、酸溶无机铝、腐殖酸铝含量,探讨不同林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活性铝形态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3种林分土壤pH值在3.76-4.33之间,杉桐混交林土壤pH值显著高于两种纯林.(2)3种林分中,杉桐混交林的交换性铝含量显著高于杉木纯林,酸溶无机铝含量显著低于杉木和千年桐纯林,根际土单聚体羟基铝含量与两种纯林无显著差异.(3)同种林分间,千年桐纯林、杉桐混交林的根际土交换性铝及单聚体羟基铝含量均显著低于非根际土,杉木纯林根际土4种活性铝含量与非根际土均无显著差异.(4)不同土壤的交换性铝和单聚体羟基铝总量占活性铝总量的6.09%-16.17%,交换性铝含量与土壤pH值均呈现显著负相关(P 0.05).综上,相较两种纯林,杉桐混交林能显著降低土壤酸度及酸溶无机铝含量,对交换性铝含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并未显著影响土壤中单聚体羟基铝及腐殖酸铝含量;结果可为闽北酸性红壤区人工林经营管理、土壤铝毒害防治及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图3表2参38)  相似文献   

14.
苍耳子(Fructus Xanthii)是常用中药,主要用于慢性鼻炎的治疗,有一定的毒性.为明确苍耳子产生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通过溶剂萃取、正、反相反复硅胶柱色谱及MCI柱色谱等方法,对苍耳子80%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用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鉴定7个化合物:阿魏酸(1)、咖啡酸(2)、绿原酸(3)、4-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4)、6,7-二甲基-1,4-二氢-2,3-喹喔啉二酮(5)、咖啡酸胆碱酯(6)和4′-O-二氢红花菜豆酸钠盐-β-D-葡萄糖苷(7).其中,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图1参10  相似文献   

15.
对光炭轮菌菌丝体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部分化合物进行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测定.共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3β-羟基-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1)、9(11)-脱氢过氧麦角甾醇(2)、单花生酸甘油酯(3)、4,6,8(14),22-四烯-3-麦角甾酮(4)、丁香脂素(5)、3,5,3~′,5~′-四甲氧基-4,4~′-联苯二酚(6)、5-甲氧基香豆素(7)、5-羟基-2-甲基-4-色原酮(8)、(2R,4R)-3,4-二氢-5-甲氧基-2-甲基苯并二氢吡喃酮(9)、5-甲氧基-2-甲基二氢色原酮(10)、7β-caruilignan C(11).其中化合物4对肿瘤细胞H1299、H460、HGC-27、A549和MNK-45具有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25.2±2.9、32.3±4.2、29.2±1.2、33.9±3.7、18.0±7.0μmol/L.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一定温度和pH值条件下2,2,4-三氯-5-甲氧基-环成4-烯-1,3-二酮(TCMCD)的水解机理,结果表明,TCMCD在水中发生不可逆的水解反应,生成2,5-二氯-3-羟基-4-甲氧基-环戊-2,4-二烯酮(DHMCD)和3-氯-2-羟基-4-甲基-5-氧-2,5-二(氢)-呋喃-2-甲酸(CHMDFC)或二者的镜像异构体,CHMDFC继续反应生成3-氯-2-甲氧基-4-酮-戊-2-烯二酸(CMPE),pH值升高,水解速率加快,而温度对高pH值条件下TCMCD的水解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硝酸根、亚硝酸根、过氧化氢和可溶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等4种水体成分在不同波段的太阳光照射下羟基自由基的光化学生成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硝酸根、亚硝酸根和过氧化氢三者的光致羟基自由基生成速率(vs.光通量)与其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三者的光致羟基自由基生成是三者直接光解产生羟基自由基,都为一级反应,单位浓度(mol·L~(-1))的硝酸根、亚硝酸根、过氧化氢的羟基自由基生成速率分别为13.6、2.11×10~3、2.90×10~2μmol·L~(-1)·E~(-1)·m~2;DOM的光化学过程可以产生羟基自由基,但羟基自由基生成速率与DOM浓度间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具体的原因可能是DOM光致羟基自由基生成可经由非过氧化氢途径(途径1,DOM直接光解)和过氧化氢途径(途径2,过氧化氢光解)两种途径生成,而高浓度DOM的存在会产生较强的滤光作用,同时也会阻断途径2中过氧化氢的生成,降低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速率;不同光谱区间的日光对4种成分的羟基自由基贡献不同,可见光区对4种组分贡献均远小于紫外区,紫外区UVA和UVB对硝酸根和过氧化氢的羟基自由基光化学生成贡献较为接近,UVA和UVB对亚硝酸根和DOM的羟基自由基光化学生成贡献存在明显差异,差异的产生由水体成分对太阳光谱的吸收性质和太阳光谱能量分布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8.
气相色谱法检测水产养殖底泥中10种羟基多氯联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GC-μECD)检测水产养殖底泥中10种羟基多氯联苯的方法.底泥样品经HCl(6 mol·L~(-1))调节p H值至3.0,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提取液采用固相萃取硅胶柱净化,确定了淋洗液比例及用量等参数,硅胶柱经淋洗后,用正己烷/乙酸乙酯(1∶1,V/V)洗脱,收集洗脱液经氮气吹干后进行硅烷化衍生,气相色谱法检测.研究确定淋洗液为正己烷/乙酸乙酯(98∶2,V/V),用量5 mL;方法检出限4.00μg·kg~(-1),定量限8.00μg·kg~(-1);在4.00、8.00、20.0μg·kg~(-1)的添加水平下,10种羟基多氯联苯的平均回收率为72.4%—94.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9.9%,并用于太湖水域实际水产养殖底泥中10种羟基多氯联苯检测分析.结论显示,该方法可用于水产养殖底泥中痕量羟基多氯联苯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几种化感物质对杉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肉桂酸、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幼苗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肉桂酸、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分别在 1× 10 -5molL-1、1× 10 -3molL-1、1× 10 -4 molL-1浓度时降低了叶绿素含量 (P =0 .0 5 ) ,而在 1× 10 -6molL-1、1× 10 -4 molL-1、1× 10 -5molL-1浓度时抑制了杉木幼苗胚根和胚芽的生长 (P =0 .0 1) .3种酚类物质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对胚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在 3种酚类物质中 ,肉桂酸对杉木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 ,对羟基苯甲酸次之 ,苯甲酸最弱 .这表明酚类物质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杉木幼苗的生长 ,降低其生产力 ,可能是连栽杉木人工林生产力降低的因素之一 .图 2表 1参 14  相似文献   

20.
对冬青叶兔唇花(Lagochilus ilicifoliu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包括7个环烯醚萜苷、2个长链醇、1个二萜和1个简单苯丙素类化合物.综合运用波谱数据分析和相关化学技术,这些化合物被鉴定为8-O-乙酰哈帕苷(1)、ajugoside(2)、ajujol(3)、哈帕苷(4)、京尼平苷酸(5)、玉叶金花苷酸(6)、8-deoxyshanzhiside(7)、citrusin C(8)、植醇(9)、三十一烷-12-醇(10)和二十八碳醇(11).化合物2~3、5~11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