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左氧氟沙星水溶液为实验材料,比较了超声、K2S2O8和超声/K2S2O8 3种体系对左氧氟沙星的去除效果,并通过K2S2O8浓度、超声功率、pH值及添加异丙醇或叔丁醇的对照实验,分析了超声/K2S2O8体系去除左氧氟沙星过程中活性自由基产生机制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左氧氟沙星浓度30 mg·L-1、过硫酸盐浓度20 mmol·L-1、超声功率360 W、pH=9的条件下,反应180 min,超声/K2S2O8体系中左氧氟沙星的去除率达到90%,超声体系为13.89%,K2S2O8体系只有5.82%;超声/K2S2O8体系存在协同作用,产生了更多的SO4-·和·OH;超声/K2S2O8体系中·OH的产生有超声和链式反应两种途径,其中,链式反应的贡献较大,K2S2O8的存在是·OH产生的必要条件,链式反应在自由基浓度较高条件下会发生猝灭,K2S2O8浓度对SO4-·的产生有重要影响,但K2S2O8浓度过高对SO4-·的产生无益;超声/K2S2O8体系降解左氧氟沙星过程中SO4-·与·OH是通过链式反应共同增减的,·OH在反应中占主导地位;反应初期·OH作用较大,随反应时间延长逐渐减小,SO4-·作用在反应初期较小,随着反应进行作用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UV/H2O2间歇式光氧化反应器,研究了溶液pH值、腐殖酸及水中常见阴离子HCO3-、NO3-、CO32-、Cl-和SO42-对UV/H2O2工艺降解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的影响.结果表明,UV/H2O2工艺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EE2,光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双氧水投加量为5 mg/L时,在14W低压汞灯照射下,EE2在自来水和蒸馏水中的光降解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063 0min-1和0.132 4min-1.溶液中的腐殖酸和阴离子HCO3-、NO3-、Cl-、SO42-对EE2的光降解反应有抑制作用,4种阴离子浓度为5 mmol/L时,抑制作用依次为HCO3->SO42->Cl->NO3-,HCO3-可使光降解速率常数降低到50%.自来水中的光降解速率常数低于蒸馏水中的光降解速率常数是水中多种离子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溴代甲烷在SO42-/TiO2上的光催化降解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O42-/TiO2催化剂,运用XRD、BET比表面测定,FTI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微型常压连续反应装置上进行CH3Br光催化反应性能考察.结果表明,SO42-引入TiO2体系使得催化剂的结构和光催化性能得到显著改善.SO42-负载量为9%,烧结温度为450℃时,SO42-/TiO2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最高;SO42-/TiO2催化剂对反应物料中的水汽有很好的耐受性;当反应温度低于85℃时,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改善对CH3Br的光催化反应活性,表观活化能约为19.6kJ·mol-1,反应温度在85℃~105℃区间时,CH3Br的光催化降解表观活化能为0.  相似文献   

4.
魏红  郝淼  李娟  李克斌  董雯  付冉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1):4538-4546
采用超声(Ultrasound,US)催化过硫酸氢钾(Potassium peroxymonosulfate,PMS)对离子型碘代X射线造影剂-泛影酸钠(Sodium diatrizoate,DTZ)进行氧化降解,考察反应温度、初始pH的影响,分析US/PMS氧化DTZ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和中间产物,并采用毒理基因组学评估DTZ氧化过程中的毒性变化.结果表明,US/PMS对DTZ具有显著的氧化效果,与单独US、PMS相比,反应60 min,降解效率分别提高了18.5和1.6倍.DTZ的降解率随温度(15~45℃)的升高而升高,降解过程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活化能Ea=21.98 kJ·mol-1;pH=3.21和9.16~11.05时,DTZ的降解率较高.自由基抑制结果和EPR分析表明,O2-·和1O2是US/PMS氧化DTZ的主要活性物质.反应过程中IO3-和I2的生成量随DTZ降解率升高而增大.HPLC/MS/MS共检测出10种产物,其中3种为脱碘产物.基因毒理组学分析表明,DTZ毒性随反应的进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利用长光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LP-FTIR),用相对速率方法研究大气中氯氟烃替代物HFC152a(CHF2CH3)和HCFC22(CHClF2)与OH自由基反应速率常数,用紫外光照射O3和H2O的方法产生OH自由基。实验测定了700Tor大气压力和常温(298±2k)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值:k(HFCl52a+OH)=(2.90±0.09)×10-14cm3·molecule-1.S-1,k(HCFC22+OH)=(3.80±0.24)×10-15cm3.Molecule-1.S-1,统计误差为2σ  相似文献   

6.
用TTC与INT-电子传递体系活性表征重金属对污泥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0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2+、Zn2+、Cd2+、Hg2+、Ni2+、Pb2+和Ag+对污泥TTC和INT 电子传递体系活性产生的影响 ,比较了这 2个参数在表征污泥活性受重金属抑制时的灵敏性 .结果表明 ,各种重金属抑制污泥TTC 电子传递体系活性的IC50小于抑制INT 电子传递体系活性的IC50,TTC 电子传递体系活性反映重金属毒性作用的灵敏性大于INT 电子传递体系活性 .实验的重金属离子呈现出不同的毒性作用 ,以TTC 电子传递体系活性为评价参数 ,毒性顺序为 :Hg2+>Cd2+>Cu2+>Ag+>Zn2+>Ni2+>Pb2+,以INT 电子传递体系活性为评价参数 ,毒性顺序为 :Hg2+>Ag+>Cu2+>Cd2+>Zn2+>Ni2+>Pb2+.  相似文献   

7.
以高暴露{001}晶面的TiO2纳米片为载体,利用共还原法负载0.5%的Pt和一定量的Cu得到Pt-Cu/TiO2{001}催化剂,并在P=3.0 MPa,T=200~300℃,V(N2):V(H2):V(CO2)=8:69:23,空速(WHSV)=3600 mL·g-1·h-1反应条件下评价了催化剂催化CO2加氢制甲醇的反应性能.XRD、XPS、EPR和CO2-TPD等的表征表明,与催化剂Cu/TiO2相比,引入Pt后,催化剂由于金属Pt的电子促进作用使负载的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强,进而有利于稳定Cu颗粒尺寸且载体形成了更多缺陷(如氧空位、Ti3+).因此,Pt-Cu/TiO2{001}催化剂的金属与载体界面上的活性位点更多,从而表现出更好的CO2活化能力和甲醇生成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培养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新型硝化抑制剂3,5-二甲基吡唑(DMP)对尿素氮转化及玉米田硝酸盐淋溶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DMP对尿素水解仅起短暂的抑制作用,但可在较长时间内显著抑制土壤铵的氧化,且随DMP用量的增加,抑制效应显著增强.培养第10 d时,DMP各处理 (0.002?5、0.01 及 0.025 g/kg)的土壤NH+4-N累积量分别比CK提高了5.17、9.36和11.04倍,而NO-3-N累积量于培养第14 d时差异最大,与CK相比分别降低了33.30%、61.19%和73.72%(p<0.01).土壤NO-2-N只在尿素施用前期有少量累积,但第3 d DMP各处理土壤NO-2-N含量降低幅度达95.77%~96.13%;土壤矿质氮总量于10 d以后,随DMP用量的增加,显著降低,而DMP1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N在培养14~56 d期间显著提高.连续2 a的玉米田间试验原位取土测定结果表明,2004和2005年,DMP的施用使作物根系密集层以下(40~100 cm)土层的NO-3-N累积总量分别比CK降低了28.77%和44.70%.因此,硝化抑制剂DMP与尿素配合施用是调控氮素转化、缓解氮肥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钟红春  周少奇  胡永春 《环境科学》2007,28(11):2473-2477
通过温度和进水控制对UASB-ANAMMOX反应器内的ANAMMOX菌的反应活性进行充分抑制后,采用垃圾渗滤液配水来进行二次启动.结果表明,二次启动的时间相对较快,在第21 d的 NH4-N的去除率就可以达到96 .17%,NO--N的去除率达到86 .77%;由于反硝化的协同作用降低使得COD的去除率有下降的趋势,平均去除量只有60 mg/L; 反应启动过程中的平均三氮比即去除的NH4-N∶去除的NO--N∶生成的NO--N=1∶0 .75∶0 .26; 反应成功进行二次启动后的平均三氮比即去除的NH4-N∶去除的NO--N∶生成的NO--N=1∶0 .95∶0 .26,三氮比中的亚硝氮去除比率较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载体结构的Co/Al2O3、Co/MgO(25)-Al2O3(75) (Co/M1A3-Spinel)、Co/MgO(75)-Al2O3(25) (Co/M3A1-Solid)和Co/MgO催化剂,用于CO2氧化乙烷脱氢(ODEC)和乙烷干重整(DRE)反应.XRD、Raman、H2-TPR、XPS表征结果表明,载体结构显著影响催化剂上Co物种的落位、结构和还原性能.Co3+和Co2+在C2H6/CO2反应气氛中可相互转化,促进C2H6和CO2活化;尖晶石结构中的Co物种比固溶体中的Co物种可还原性强,在高温ODEC反应条件下,催化剂表面的Co物种会被还原成Co0,协同Co3+/Co2+导致C—C键和/或CC键断裂,使得反应路径向DRE转变.MgO基固溶体结构中Co物种与载体相互作用更强,在高温ODEC反应中避免了被大量还原为低价态的Co0,ODEC反应可稳定进行.  相似文献   

11.
水中无机阴离子对UV/H2O2降解LAS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晶  孙铁珩  李海波 《环境科学》2007,28(11):2539-2543
研究了UV/H2O2工艺对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的去除效果以及水中常见无机阴离子对LAS降解的影响和机理.结果表明,UV/H2O2工艺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中LAS,光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在H2O2投加量为8 mg·L-1,14 W低压汞灯照射下,LAS在蒸馏水和自来水中光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18 0 min-1和0.012 2 min-1;NO-3、Cl-、SO2-4和HCO-对LAS光降解有抑制作用,4种离子在浓度分别为5、10、15 mmol·L-1时,对LAS光降解的抑制程度均为HCO->NO-3>Cl->SO2-4;随着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自来水中的光降解速率常数低于蒸馏水中的光降解速率常数是由于水中多种离子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苗期玉米、大豆在土壤-植物系统N2O排放中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区分植物在土壤-植物系统N2O排放中的贡献,用封闭式箱法对在温室内砂培和土培的玉米、大豆幼苗及砂、土、砂-植物系统、土壤-植物系统的N2O排放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植物N2O排放与植物叶片中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及NO3--N、NO2--N含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53d的观测期内,玉米、大豆幼苗本身均可排放N2O,且在土壤(砂)-植物系统的N2O排放中占有很大份额(79.18%~100%);植物N2O的排放与植物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和NO3--N、NO2--N的含量显著正相关(R2≥0.97,n=6).  相似文献   

13.
α-蒎烯是大气中含量最丰富的单萜烯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氯自由基(·Cl)反应是其重要的转化途径.然而,·Cl引发α-蒎烯大气氧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量子化学计算与微观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Cl与α-蒎烯的引发反应以及引发反应生成的主要α-蒎烯自由基的后续转化机制与动力学.结果发现,·Cl反式加成到α-蒎烯的C2位置生成加成中间体IM1-9-a是最可行的反应途径.在298 K和1.013×105 Pa条件下,计算得到·Cl与α-蒎烯的反应速率常数(kCl)为3.1×10-10 cm3·molecule-1·s-1,与kCl的实验值(4.6±1.3)×10-10 cm3·molecule-1·s-1一致.生成的IM1-9-a进一步与O2反应生成过氧自由基IM3-1-a,在2.5×109 cm-3(100 ppt) NO和1.25×109 cm-3(50 ppt) HO2·条件下,IM3-1-a后续主要与NO和HO2·反应生成有机硝酸酯(C10H16ClNO3和C10H16ClNO4)、氢过氧化物(C10H17ClO2和C10H17ClO3)和烷氧自由基(C10H16ClO2·).生成的 闭壳层产物与母体α-蒎烯相比具有较高的O∶C比,可能具有较低的蒸气压,进而贡献二次有机气溶胶.本研究结果可为全面评价α-蒎烯的 大气化学反应对大气质量的影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石清清  蒲生彦  杨犀 《环境科学》2020,41(10):4615-4625
为解决纳米Cu0活化过硫酸盐体系主要依赖浸出铜离子参与均相反应且适应pH范围窄(<7)的缺陷,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Cu0@Fe3O4催化剂,以对-硝基苯酚(PNP)为目标污染物,较系统地考察了Cu0@Fe3O4活化PMS的性能和降解PNP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① pH=5.65、200 mg ·L-1 Cu0@Fe3O4和0.5 mmol ·L-1 PMS在60 min内对5 mg ·L-1 PNP的降解率可达到96%;②在Cu0@Fe3O4/PMS体系中,总铜离子(TCu)和总亚铜离子(TCu+)以及铁离子浸出几乎可以忽略,可认为是非均相反应体系;③通过包覆Fe3O4成功改变了Cu0活化PMS降解PNP的反应途径,在5~9的pH范围内都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④反应体系中存在SO-4 ·和HO ·两种活性自由基,对反应体系的贡献率分别为34%和60%,HO ·是主导自由基;⑤体系中Fe和Cu之间存在双金属协同作用,Cu(Ⅰ)的存在能够促进Fe(Ⅲ)还原为Fe(Ⅱ),从而形成良好的氧化还原循环,提高了反应体系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15.
MnO2/Al2O3催化剂-微气泡臭氧体系催化降解喹啉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纳米MnO2,并以Al2O3为载体制备了掺杂型MnO2/Al2O3颗粒催化剂.催化剂焙烧温度和时间分别为500℃和4 h、MnO2质量分数为8%时,催化剂具有最高的臭氧催化氧化活性.SEM分析表明,纳米MnO2均匀分布于Al2O3载体表面.MnO2/Al2O3催化剂的比表面积(BET)为183.22 m2·g-1,平均孔容为0.27 cm3·g-1,平均孔径为4.87 nm.建立了MnO2/Al2O3催化剂-微气泡臭氧催化反应体系,研究了该体系对喹啉的降解去除效果及其机理.臭氧微气泡的平均粒径为61.7 μm.微气泡臭氧投量为30 mg·L-1时,反应60 min后喹啉去除率能达到95%以上;反应20 min后,MnO2/Al2O3催化剂-微气泡臭氧体系对实际煤化工废水二级出水的TOC去除率可达到55%以上.以叔丁醇作为分子探针,证明了羟基自由基(·OH)氧化作用在臭氧微气泡催化氧化体系中对喹啉的降解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区域尺度大气颗粒物的同步观测与分析是制定大气污染防治策略的重要途径.为研究伊犁河谷城市群大气颗粒物和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空间分布特征,于2021年7月19~29日期间同步采集伊宁市和周边三县大气颗粒物样品,深入分析了PM2.5和PM10中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形式和影响因素,并对二次无机颗粒物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夏季伊犁河谷城市群ρ(PM2.5)和ρ(PM10)均值分别为(23±3)μg ·m-3和(59±7)μg ·m-3,伊宁市受本地工业源和移动源排放影响,导致其PM2.5浓度在区域中最高;伊宁县受扬尘源和地形影响,使其PM10浓度在区域中最高;而霍城县的良好扩散条件使其PM2.5和PM10浓度最低.PM2.5和PM10中WSIIs占比分别介于28.2%~29.9%和16.0%~20.2%之间.4种主要离子(SO42-、NO3-、NH4+和Ca2+)占到WSIIs的90%左右,在PM2.5中浓度大小排序为:SO42->Ca2+>NH4+>NO3-,在PM10中浓度大小排序为:SO42->Ca2+>NO3->NH4+;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4个城市SO42-浓度相近主要是由区域输送所致,而Ca2+在PM2.5和PM10中占比高于国内大部分城市反映出伊犁河谷核心区城市受扬尘源的影响较大.PM2.5和PM10n(NO3-)/n(SO42-)分别为0.78和0.76,表明伊犁河谷受固定源影响大于移动源;4个城市n(NO3-)/n(SO42-)的大小排序为:伊宁市>霍城县>伊宁县>察县,与各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大小一致,反映出伊宁市受机动车等移动源的影响高于周边三县.二次组分主要以(NH42SO4、NH4H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各城市NH4+与SO42-反应后均有盈余,盈余的铵盐在伊宁市主要以NH4NO3存在,与伊宁市较高的NO2浓度有关.夏季PM2.5和PM10中NOR变化幅度分别为0.03~0.10和0.03~0.16,受夏季高温影响导致NO3-二次转化较弱;SOR分别介于0.21~0.41和0.23~0.44之间,察县相对较高的湿度使其SOR较高,而霍城县受区域输送影响使其SOR高于伊宁市.形成机制表明:察县和伊宁市的SO42-主要由非均相反应生成,伊宁县主要由均相反应产生,而霍城县SO42-的形成机制较为复杂,受到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超顺磁性纳米Fe3O4@SiO2功能化材料对镉的吸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志  易平  方丹丹  王强 《环境科学》2021,42(6):2917-2927
含镉废水的处理对于重金属镉的排放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共沉淀法制备出了超顺磁性纳米Fe3O4@SiO2功能化材料(MFS),采用等温吸附实验和动力学实验方法研究了MFS对Cd2+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并借助BET、XRD和SEM等结构表征研究了MFS对Cd2+吸附过程及机制.结果表明,MFS对Cd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Langmuir方程能极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特征,最大吸附容量值为69.49 mg·kg-1;吸附反应的自由能变ΔG、焓变ΔH和熵变ΔS表明MFS材料对Cd2+的吸附是自发、吸热和熵增的过程;反应体系最佳初始pH为7;溶液中的Mg2+、SO42-、Ca2+和NO3-这4种干扰离子对吸附反应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MFS对Cd2+的吸附过程分为快速的外扩散阶段与缓慢的内扩散阶段;MFS吸附Cd2+后经洗脱再生,材料重复使用3次后对Cd2+去除率仍达73%以上.BET、XRD、FTIR和VSM结构表征表明SiO2成功修饰在Fe3O4表面,MFS主要成球状,平均粒径为38.7 nm,饱和磁化强度为85.38 emu·g-1;XRD、EDS和XPS图谱揭示Cd2+被成功吸附到材料上,主要机制为Cd2+与材料表面的—OH发生配位反应.  相似文献   

18.
NO2-作为缺氧吸磷电子受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小玲  王磊  王志盈 《环境科学》2006,27(5):930-934
利用SBR反应器,采用NO2-的2种投加方式研究了以NO2-为电子受体吸磷的聚磷菌的诱导过程.采用NO2-连续投加方式,经过23d的诱导,聚磷菌可以利用NO2-为电子受体吸磷,最大吸磷速率达到10.44 mg/(g·h),缺氧吸磷量占缺氧和好氧吸磷总量的97%以上;比较NO2-的2种投加方式,发现NO2-集中投加方式的缺氧吸磷速率及缺氧段吸磷百分数都小于连续投加的运行方式,为了得到较好的缺氧聚磷效果,建议采用连续加入NO2-的运行方式.在SBR反应器内,通过调节COD负荷、沉淀时间、HRT等操作条件,培养出了具有反硝化聚磷能力的颗粒污泥,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为315μm,污泥比重在1.006 4~1.016 5之间,含水率为96.78%~98.14%,SVI在25~40 mL/g之间.试验中COD处理负荷高达1.5 kg/(m3·d),氮、磷的去除率也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电-Fenton技术因原位电化学合成H2O2、电循环Fe2+/Fe3+而在水处理领域备受关注.阴极2电子氧还原(ORR)电合成H2O2反应决定着·OH形成速率及产量.本文首先从阴极电合成H2O2全过程角度阐明了阴极积累H2O2的原理,随后分别总结了近年来在电-Fenton体系强化2电子ORR前驱体氧传质策略、提高2电子ORR电合成H2O2的反应活性/选择性方法、减小/抑制H2O2无效分解的途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电-Fenton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最后对电-Fenton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SO2对CoH-ZSM-5催化CH4还原NO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富氧条件下SO2对CoH-ZSM-5上CH4选择还原NO(CH4-SCR)的影响,应用SO2-TPSR,NO+(O2)-TPD等方法研究了产生中毒的原因并定量研究了被毒化的活性位.反应在773 K进行时,加入体积分数78×10-6SO2,NO的转化率由72%逐渐降低并稳定在58%,提高反应温度至823 K,NO稳定转化率上升至62%.同时加入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