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现有森林1.34亿公顷,居世界第五位。但森林覆盖率仅为14%,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7%,居世界第104位,属于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另外,我国森林质量不高,中幼龄树比重大,约占全国林场面积的71%,人工林中的中幼龄树比重高达87%。  相似文献   

2.
践行科学发展观 全力推进污染减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染减排的历史使命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体进入了小康社会.2007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外贸总额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从经济结构发展来看,尽管产业结构渐趋合理,但第二产业总量扩张明显,所占比例较高,钢铁、水泥、煤炭等基础原材料生产均居世界前列.从资源消耗来看,2007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5.5%,然而却消耗了世界54%的水泥、30%的钢铁和15%的能源,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粗放型经济增长不仅使经济发展质量难以提高,资源环境也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保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这主要归功于农业对外贸易长期实施保障粮食安全的出口战略.2003年之前我国农业进出口贸易基本上为顺差,尤其是资源环境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如粮食、水果等.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首次出现逆差,2005年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下降,到2006年前三季度农产品贸易逆差同比增长45%.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施保障粮食安全的农业贸易政策,造成我国农业对外贸易的结构是:资源环境密集型产品(粮食、水果等产品等)为贸易顺差,而劳动密集型产品(蔬菜、食糖等园艺产品)为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4.
稀土工业的放射性污染与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 我国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这是我国开展稀土应用的有利条件,目前我国稀土元素已广泛地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机械、轻工、电子及农业等方面,并取得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合成洗涤剂是现代化学工业发展的重要产物之一,它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工业部门,近年来我国合成洗涤剂工业迅猛发展,1986年总产量已达115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目前生产的洗涤剂中LAS占有较大比重。从世界发展趋势看,在今后相当的一段时期内,LAS仍是使用和发展的重点。因此,必须对LAS给水环境带来的污染及其潜在危害要有高度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以控制  相似文献   

6.
近30年来我国的经济繁荣举世瞩目,GDP年均增长9.4%,2004年GDP排名世界第七,贸易排名世界第三,外汇储备世界第二……令人兴奋的数字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7.
积累与突变     
经过30年的模仿、跟踪和追赶,我国科学进入比较活跃的创新阶段,并开始向自主创新过渡。2010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39万件,居世界第二位;科研论文数量也已跃居全球第二。  相似文献   

8.
我国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现状 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以世界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其总体经济实力已经进入世界六强之列,但是我国由于经济基础低、人口多,贫困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费量已高达16.78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量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2.1%,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China's Energy Review,2004)。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9.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大,居世界第3位人均拥有量小,居世界第80位。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矿产资源供需存在着矛盾。为了解决供需矛盾,必须从地质找矿、矿山、一次资源回收、二次资源回收、节能和节材等方面挖掘潜力。改革资源耗费型经济发展旧模式,确立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新模式,废止“有水快流”的方针,确立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是缓解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具体对策有:(1)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开发节约(2)搞好资源进出口贸易取长补短(3)健全法制管理体系依法治矿(4)用好计划机制管好资源和矿山(5)用好市场机制搞活矿业经济。  相似文献   

10.
危机下化工行业如何与环保并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工振兴尚需时日 本世纪初,我国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60.2%.而到2006年,这一比重已达70%以上,我国工业化进程正迈入"重化工时代".  相似文献   

11.
沈晓悦 《环境保护》2007,(15):36-3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贸出口取得骄人成就,商品出口额从1980年的193.0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93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从贸易数量与贸易金额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其中,纺织行业作为我国传统出口创汇行业,随着中国加入WTO,更是呈现强劲势头,成为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创造者.  相似文献   

12.
化工生产一般采用温控分离、氧化还原、催化裂解、压力聚合等工艺方法,而化工产品特别是中间产品一般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腐蚀等特点.在化工生产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事故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应急救援单位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化工装置灾害事故的处置思路.  相似文献   

13.
1前言 化学工业是重要的原材料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能源、国防、交通、农业和轻工业等部门直接提供原料或产品,丰富多彩的化工产品更是人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所离不开的.而化工产品的质量更是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搞好化工标准化工作.强化对化工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检验,是提高化工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年均增长13.32%和11.10%,电网规模已居世界第一,电源规模已连续15年居世界第二位。电力工业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供电标准煤耗、线路损失率分别下降至2010年底的333g(kW.h)和6.53%,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和排放绩效双双下降,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绩效分别下降至2010年底的0.5,2.7和2.6g(kW.h)。总结电力工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发现电力工业在依法节能减排、科学节能减排、电源结构调整、电价机制、产业政策、市场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协调、不配套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规划、推进市场手段以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丽平 《环境保护》2007,(8A):44-46
我国化工行业现行的贸易政策对缓解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化工行业依然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因而其贸易政策仍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压力,需进一步降低重污染化工产品的进口关税,加征出口环境关税,提高外资进入化工行业高耗能出口产品的门槛及市场准入门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毛显强  汤维  胡涛  周宇 《环境保护》2007,(15):29-30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况,这为国家和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招致欧美等国对我国的贸易设限和制裁.政府和企业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冲破现有国际贸易壁垒,发挥比较优势、扩大经济收益.在现有的"奖出限入"政策导向下,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加工厂".由于我国的优势出口产品中,"两高一资"产品占了很大比重,因此,在贸易价值量的庞大顺差背后隐藏着不可忽视的"环境逆差".  相似文献   

17.
沈晓悦 《环境保护》2007,(8A):36-38
行业贸易政策是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具有重大长远的现实与潜在的环境影响。国家环保总局WTO专家组前瞻性地开展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典型行业,如纺织、钢铁、农业、电子、化工等行业对外贸易政策的环境影响分析,以求辨析出我国贸易价值量顺差背后的资源环境逆差产生的行业领域,为有效地优化贸易结构、平衡贸易顺差和运用贸易手段促进环境目标实现提供有力的政策依据。本专栏刊载的4篇报告是专家组针对纺织、农业、电子、化工等行业贸易政策环境影响分析的初步报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磷化工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行业,磷产品是工业和民用的重要产品和原料,磷化工的发展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有丰富的富磷矿资源,现已有500多家磷化工生产企业,已能生产60多种100多个规格的磷化工产品,生产能力已达220万吨/年,成为世界磷产品量第三大国,但目前磷化工企业仍以小型企业居多,万吨级企业较少,黄磷,磷酸生产发展较快,且主要集中在云贵川及两湖五省,三聚磷酸钠和磷酸钙盐发展迅速,磷盐的出口创汇逐年增加,1993年出口则种产品22.1万吨,创汇1.37亿美元。为了促进磷盐企业的发展,全国磷化工企业协会已于年初在北京…  相似文献   

19.
在需求引领下,环境与贸易投资国内外研究保持与实践同步,并通过研究不断丰富环境与贸易投资内涵与外延。与国际研究相比,国内环境与贸易投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与世界基本接轨,且研究视角也日趋丰富,但仍存在规则类、政策类研究比重较低,对政策制定支持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和政策评估类研究,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支撑和条件保障。  相似文献   

20.
浅谈黑液燃烧的环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纸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1996年我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26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由于我国造纸企业规模小,非木纤维的比重大,加上绝大部分现有企业技术装备落后,能耗、物耗高,治理污染的资金能力不足,使造纸工业污染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