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降温服是热害的个体防护设备。它将服装与冷源结合起来改善了人体周围微气候,减少了热环境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提高了人体的热耐受力与工作效率。然而,不同的工作条件应选择适合的降温服,而各类降温服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综合性能也有区别,因此,针对不同的工作条件以及使用人群选择最适合的降温服是有效提高着装人体舒适感的关键。本文针对降温服的安全性、机能性以及舒适性建立各个评价指标,构建模糊评价模型,用层次分析法对降温服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可以为降温服的正确选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缓解高温环境下劳动人员面临的热害问题,设计1种利用半导体制冷片作为制冷源的便携式冷循环降温服,并在高温环境下测试其降温性能.结果表明:在总电源功率100 W、环境温度30℃的情况下,运行12 min后,制冷水温度降低至15.7℃.降温服稳定运行状态下制冷功率为340.4 W.系统运行环境温度对制冷系统的制冷性能有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消防员热应激水平,提升消防救援作业效率,研究高温环境条件下降温服对消防员热生理调节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中(35℃)中,设置基础服装(短袖和短裤)、防护服(基础服装和防护服)、降温服(基础服装、防护服及降温服)等3个工况,分别测量受试者在运动及休息阶段典型的热生理参数。结果表明:相对于基础服装而言,防护服导致受试者皮肤温度、核心温度、心率、出汗速率大幅增加,且降低了汗液蒸发率;降温服能够有效抑制穿着防护服情况下的皮肤温度、核心温度、心率和出汗速率的升高,但会进一步降低汗液蒸发率;此外,降温服的冷却效果随着时间增加而降低,工作时间超过40 min后降温服的降温作用几乎消失,甚至会加重人体热生理负担。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面气候条件变化对矿井气候的影响,提出了矿井季节性热害的概念。通过对矿井季节性热害影响因素分析,按原岩温度大小将其季节性热害划分为4类。根据矿井热害严重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矿井降温方法,以济三煤矿为例,探讨了采用地面集中风冷系统,降低进风温度,将湿度留在地面,解决矿井季节性热害治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矿用降温服的研制与应用对于解决矿山人员的防暑降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矿用降温服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案,并对矿用降温服的热舒适性进行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矿用降温服所采用蓄冷材料的相变温度为-4.6℃,相变潜热为255.1J/g。该矿用降温服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和热舒性。  相似文献   

6.
为定量研究防刺服(SRBA)的热湿传递性能,改善防刺服的热舒适,采用暖体假人试验测量分析不同温度(25、30和40℃)和湿度(40%,55%,70%)下,降温服、防刺服以及两者叠穿时的热阻和湿阻及其变化特征。发现3个温度下3种着装的热阻变化为防刺服降温服与防刺服叠穿降温服,湿阻则在30℃以上遵循这一特征。温度越高,降温服对防刺服的传热效率影响越大,热阻最高可降低46. 75%,湿阻最高可降低82. 97%。结果表明:在较高环境温度下(30℃以上),降温服可有效降低防刺服的热阻和湿阻,提高防刺服的热湿传递效率。降温服对防刺服的热湿传递影响特征随环境温度、湿度和设计特性而改变。  相似文献   

7.
赵楼煤矿煤层处于二级热害区域,井下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产生过高的热应力,破坏人体的热平衡,使人感到不舒适,导致事故率增加,且生产率降低,严重影响煤炭安全生产。矿井在建立井下集中降温的基础上,针对季节性热害的特点提出了矿井全风量降温系统与方法,通过多种热源作用下的风温预测,确定矿井冷负荷。矿井建立地面集中式全风量制冷降温工艺,通过水源热泵机组实现了对送入井口空气的降温处理,整体上改善了矿井通风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矿井热害严重 在平项山矿区,流传着一句话,做好降温工作“胜造七级浮屠”。矿区降温工作之所以难做,是因为这里是我国矿井热害十分严重的矿区之一。部分矿区工人即使在井下赤膊干活,仍然汗流浃背。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广西百色矿务局有限公司面对矿井高温热害,实施矿井降温技术攻关,开展矿井降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0.
矿井热害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 ,矿井中高温高湿热害问题会越来越严重。笔者分析了矿井中高温高湿热害产生的具体原因、对人体的严重危害 ,并探讨了对其防治的相应措施 ,建立井下适宜的作业环境 ,保护矿工的身体健康 ,保证矿山生产安全、稳定、高效地向前发展。笔者旨在提醒人们对矿井中高温高湿热害这个问题引起重视 ,尽量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 ,采取一切有效办法 ,尽快解决矿井中高温高湿热害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温环境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高温高湿环境对煤矿工人的生理心理危害程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非高温矿井中,粉尘和噪声的影响居于首位,而在高温矿井中,高温成为影响煤矿井下工人生理和心理的首要因素。疲劳主观症状问询结果显示,高温矿井工人在身体症状、精神症状和感觉症状方面的反应都明显高于非高温矿井工人,尤以采煤工种更为突出。调查结果提示,煤矿井下高温高湿对工人的生理心理影响是相当严重的,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高温危害,保护广大煤矿工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热害分级相关标准进行了简要总结分析,表明我国尚未制定综合考虑温湿度条件和体力劳动强度从而对井下高温作业场所的热害程度实施有效分级的相关标准.由井下现场管理人员、企业劳资(人事)管理人员、研究人员等3类共30名相关专家对井下62类主要工种劳动强度进行主观分级,通过对其结果的统计分析,研究制定了井下高温作业场所不同工种最高体力劳动强度级别建议表.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了井下作业场所不同劳动强度级别下 WBGT指数限值,将结果与南非井下热害分级标准限值进行了对比.最终制订了基于井下高温作业场所最高体力劳动强度级别和WBGT指数的井下高温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提出了标准的宣传贯彻建议及分级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13.
压缩空气是矿山井下常用动力,压气绝热膨胀能够吸收风流中的热量,因而可用于改善井下作业环境与气候条件。通过理论与实例分析比较高压气体等熵膨胀和节流膨胀温度随压力变化情况及降温效果,得出等熵膨胀原理更适合用于高温矿井或掘进面降温。通过分析压气与引入气流质量比对井下热工作面空气温度、湿度、含氧量的影响,得出压气等熵膨胀降温后矿井气候变化与压气百分比的数学关系式,并将关系式应用于实例中。以矿山具体实例分析了矿井采用压气等熵膨胀制冷后空气质量的变化以及采用压气制冷的成本。同时与冰制冷系统的效果与成本比较,得出选用压气制冷效果好、成本低,可为我国深井局部降温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龙康      聂百胜    蔡洪检  彭斌    李安金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6):126-131
为了治理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遏制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管理进行了研究。经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辨析了煤矿危险源和安全隐患的关系;结合脆弱性分析了煤矿安全隐患的风险大小,结合LEC法说明了安全隐患风险分级标准;结合煤矿生产过程的特点,提出了煤矿安全隐患动态分级闭环管理方法,设计了与之配套的奖惩办法。煤矿安全隐患动态分级闭环管理方法和配套的奖惩办法在南方的一个千万吨级矿井进行了应用。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煤矿安全隐患的治理能力,提高煤矿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锥形量热仪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在辐射能量35kW/m2的条件下对煤矿井下使用的钢丝绳阻燃胶带和两种木材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3种材料的燃烧特征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产生的CO、释放的热量、生成的烟雾量方面,落叶松均少于果松,因此,落叶松的火灾危害性较小。钢丝绳芯阻燃胶带在产生的CO、释放的热量、生成的烟雾等方面明显大于两种木材,其火灾危害性比远远大于木材,因此,对钢丝绳芯阻燃胶带火灾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充填采矿法中胶结充填体的水化放热作用,现场实测充填体温度,并对充填体散热的影响及治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充填采矿法的采掘作业面均依靠局扇供风,因此通风效果直接影响作业面热环境,充填作业完成后3 d内放热量达到最大,此时充填体周围采场气温达28℃以上,应依据降温风速(0.5~1.0 m/s)的要求重新计算需风量;运用Ventsim预测采深为1 456 m时在3种风速下的采场热环境,当独头风量为3 m3/s时属于一级热害矿井,当风量增至6 m3/s和9 m3/s时热害降至一级标准以下,热环境明显改善,且入风为21.4℃、风量为6 m3/s时采场气温会降至27.2℃,因此加大采场有效风量和风速是改善深部热环境的有效措施;充填水化热与采场气温呈正相关,因此应合理安排作业计划,避免在放热量大的充填体周围作业,如需作业应加强通风,人员上岗应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合理安排岗位并及时发放降暑饮品,以免出现紧急情况或危险。  相似文献   

17.
By analyzing the coal mine working face ventilation and cooling cost after mechanical method is adopted for temperature decrea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 volume and ventilation cooling cost was established. And through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specific applications of the model, the reasonable air volume is determined. With respect to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a coal mine, the air volume is figured out. In order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air volume by the new method, the Ansys model of ventilation cooling for the working fac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effect of cooling under the air volume is simula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can meet the mine cooling requirement after being applied in coal mine, the cooling effect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are 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