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用1N盐酸浸取样品,以NH_(3-)NH_4Cl-EDTA-NH_2OH.HCl-铍试剂Ⅲ为底液,用示波极谱测定土壤中微量铍的方法,探讨了浸取酸浓度、浸取温度和浸取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兰州城区主要交通区、公园和生活区25种阔叶树种和6种针叶树种植物叶片进行环境磁学测试,采用洗脱-抽滤法对叶面滞尘量进行分析,以探讨不同功能区植物叶面滞尘对城市污染的磁学响应。结果显示,植物叶片滞尘能力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0.5 m、1.5 m、2.5 m阔叶树种和1.5 m针叶树种植物叶片平均滞尘量分别在3.07 g/m~2、1.70 g/m~2、1.22 g/m~2和18.88 kg/m~3,叶表颗粒物磁性特征SIRM_(dust)分别为199.56×10~(-6)A、107.08×10~(-6)A、70.66×10~(-6)A和133.88×10~(-2)A/m。滞尘量和磁性参数结果表明,植物叶片表面滞尘量和磁性矿物含量均随距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值在交通区明显高于公园和生活区,且二者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叶片内部颗粒物质贡献了叶片磁性特征的18%~44%;SIRMdust可作为有效指示植物叶表颗粒物污染程度的磁学参数。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CaCl2为配料对粉煤灰进行焙烧活化,焙烧熟料水洗后,用硫酸溶液浸取以回收粉煤灰中氧化铝的方法,并考察了焙烧温度和时间、CaCl2加量、硫酸浓度和浸取时间等因素对氧化铝回收率的影响.采用添加CaCl2焙烧的方法,可高效率破坏粉煤灰中的刚玉和莫来石,生成能被无机酸分解的物相,如钙铝黄长石、硅铝酸钙等.结果表明,按CaCl2:粉煤灰=0.8的比例加入CaCl2,于900℃焙烧30min,熟料经水洗涤后,按照每g粉煤灰~30mmol硫酸的量加入1~4mol/L的硫酸溶液,常温浸取30min,氧化铝浸出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HCl,HNO3,H2SO4,HAc,NaAc(pH=8.15)和NaAc(pH=3)作为浸取剂,分别对飞灰进行了浸出实验。NaAc(pH=3)浸出效果最好。以NaAc作浸取剂,对不同液固比(L/S)、浸取液浓度、浸出时间和初始pH值实验条件下Pb和cd的浸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浸取剂浓度为0.5mol/L、液固化为10、浸出时间为60min和浸取液初始pH值等于3时对飞灰中的Pb和Cd浸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氮是植物需求量最大的矿质营养元素。由于氮循环诸过程中的化学转化、物理运输等都有可能使其发生同位素分馏,植物稳定氮同位素组成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综合作用的整体响应,能较好的反映流域内与植物生理生态过程相联系的一系列环境信息,具有示踪、整合和指示等多项功能。为探讨喀斯特环境下黄壤区植物稳定氮同位素组成变异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以喀斯特高原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峰丛洼地小流域为例,选取流域内黄壤区退化植物群落3种植被类型中的4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C、N、P、K、Ca、Mg元素含量和稳定氮同位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叶片δ~(15)N值的变化范围为-3. 25‰~0. 69‰,平均值为-1. 04‰,变异程度较高,离散程度较大,呈负偏态分布。(2)植物叶片δ~(15)N值在群落间和坡位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 05);(3)植物叶片δ~(15)N值的种间变化趋势为小果蔷薇(-0. 03‰)火棘(-0. 24‰)过路黄(-1. 58‰)粉枝莓(-2. 29‰),差异显著(P0. 05)。(4)研究区植物叶片δ~(15)N值受群落类型和物种因素的交互影响显著(P=0. 016,R2=0. 870)。(5)研究区植物叶片δ~(15)N值受叶片K营养含量的影响较大,同时与C、N、P、K、Ca元素化学计量比之间的关系密切,叶片K、Ca营养含量间的调控是影响黄壤区植物叶片δ~(15)N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铁闪锌矿常压直接酸浸制取硫酸锌、研究了浸取条件对气体硫化物排放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浸取时硫酸浓度为20%~40%(m),温度为120~140℃,液固比为(4:1)~(8:1)(m),通氧速度为35~50cm~3·(min.dm~3)~(-1),含硫气体排放量最低,常压酸浸2h,锌的一次浸取率达90%以上,闪锌矿中的硫绝大部分转化为单质硫。  相似文献   

7.
固体废物水泥窑共处置产品中Cr释放的pH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模拟煅烧试验制取水泥熟料,并制取混凝土样品.参照EA NEN 7375浸出方法,设定5种不同pH的浸取液,研究pH对混凝土样品中重金属Cr释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强酸性条件下,Cr的累积释放量较大,pH为2.00和3.50的条件下,Cr的累积释放量分别为64.7和21.4 mg/m2,而pH为5.00,7.35和10.00的浸取液中Cr的累积释放量基本一致,分别为5.10,5.05和5.00 mg/m2;浸取液pH分别为5.00,7.35和10.00的条件下,Cr的释放机理为扩散控制,释放曲线与斜率为0.5的直线拟合较佳,且不同区间释放量曲线的斜率均在0.35~0.65内;pH为2.00的浸取液中Cr的释放在前期为扩散控制,中、后期出现耗竭现象;pH为3.50的浸取液中Cr的释放在前期同样为扩散控制,但中、后期发生了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8.
叶片理化指标与绿化植物净化大气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叶片背面有大量的微小气孔,植物通过这些气孔进行呼吸,因此可以净化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对浦东新区种植的香樟、广玉兰、夹竹桃、石楠等4种常见的绿化植物叶片采样,测定其理化指标、含硫量和含氮量.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在4种研究的绿化植物中,叶片含硫量和含氮量较高的是广玉兰和香樟香樟吸收SO2、NOx的能力最强;广玉兰抗酸性气体侵害的能力最强.(2)植物叶片细胞液的pH值,对酸的缓冲能力与叶片中硫和氮的含量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是植物吸收、净化大气中含硫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主要控制因素.植物叶片中pH值越高.酸缓冲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吸收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如SO2、NOx等).  相似文献   

9.
环境监测     
X830.2200603138不同浸出毒性鉴别方法对垃圾焚烧飞灰浸出毒性鉴别的适宜性/席北斗…(中国环科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科院.-2005,18(增刊).-17~22环图X-6以典型垃圾焚烧飞灰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中国、日本和美国的3种浸出毒性鉴别试验方法对飞灰浸出毒性鉴别的适宜性,研究了pH和液固比对飞灰中重金属浸出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飞灰中重金属的浸出主要受pH影响,在强酸(pH<2)和强碱(pH>12)条件下的浸出质量浓度高,而在中性(pH为9~11)条件下浸出质量浓度低。随着浸取剂与飞灰的液固比的增加,重金属的浸出量逐渐…  相似文献   

10.
在11~14℃低温下,采用A~2/O-BAF系统处理低C/N生活污水,研究了污染物去除特性、反硝化除磷过程中除磷脱氮比例(ΔPO_4~(3-)/ΔNO_3~--N)以及BAF中曝气量和有效填料高度对硝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OD、NH_4~+-N、TN和PO_4~(3-)的平均进水浓度分别为193.1、58.6、60.3和5.1 mg·L~(-1)时,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46.3、2.5、13.4和0.3 mg·L~(-1),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对ΔPO_4~(3-)/ΔNO_3~--N进行线性拟合,比值分布在0.47~1.75之间;运用正态分布对ΔPO_4~(3-)/ΔNO_3~--N进行数理统计,其均值为1.20,标准差0.29.BAF中曝气量为60 L·h~(-1)和100 L·h~(-1),出水NH_4~+-N浓度小于5.0 mg·L~(-1)时所需填料高度分别为1.8 m和1.0 m;继续增大BAF中曝气量为120 L·h~(-1)时,气水流冲击导致生物膜脱落,造成出水NH_4~+-N大于5.0 mg·L~(-1).  相似文献   

11.
将MFC的阴极还原能力应用于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LiCoO_2的还原浸取.构建了以弱酸中LiCoO_2作为化学阴极电子受体的双室MFC,探讨了MFC阴极浸取还原LiCoO_2的可行性,并研究了浸取还原过程中阴极液pH、离子强度、固液比等因素对MFC的产电性能与LiCoO_2浸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FC阴极还原LiCoO_2使得固相中Co(III)被还原为液相中Co(II)是可行的,MFC能够持续地输出电压,且MFC优于弱酸浸取效果.阴极液pH值越低,MFC的产电性能和LiCoO_2的浸取效果越明显,阴极液pH为1.0时,MFC的最大输出电压为600 m V,60 h时浸取率达到86.5%;随着阴极液中KCl浓度和固液比(S/L)的增加,MFC输出电压和浸取效率也越高;对影响MFC的影响因素分析讨论得出,阴极液pH值是LiCoO_2还原过程中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后续的实验设计中要重点考虑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典型垃圾焚烧飞灰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中国、日本和美国的3种浸出毒性鉴别试验方法对飞灰浸出毒性鉴别的适宜性,研究了pH和液固比对飞灰中重金属浸出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飞灰中重金属的浸出主要受pH影响,在强酸(pH<2)和强碱(pH>12)条件下的浸出质量浓度高,而在中性(pH为9~11)条件下浸出质量浓度低.随着浸取剂与飞灰的液固比的增加,重金属的浸出量逐渐增加,达到最大浸出量后保持不变,但重金属的浸出质量浓度受稀释作用影响逐渐降低.相对于去离子水体系,醋酸缓冲体系浸取的重金属质量浓度较高,且浸出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3.
Tenax提取预测老化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聚2,6-二苯基对苯醚(poly(2,6-diphenyl-p-phenylene oxide),商品名Tenax-TA)提取来自9个老化农田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AHs),并应用Tenax-TA评价老化土壤中PAHs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多年老化土壤中污染物的主要组成为4环以上的PAHs;蚯蚓较易富集低环PAHs,对高环PAHs富集能力较差;400h Tenax连续提取实验得出快速、慢速和极慢速吸附速率常数数量级分别为:10-1~10-2、10-2~10-3、10-4~10-6;而快速、慢速和极慢速解吸比率分别为0.02~0.27、0.01~0.33和0.40~0.95.Tenax 6h单点提取PAHs的量与蚯蚓体内PAHs富集量显著相关,表明6h Tenax对多年老化土壤中PAHs的提取量可以用来作为其生物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苗期玉米、大豆在土壤-植物系统N2O排放中的贡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区分植物在土壤-植物系统N2O排放中的贡献,用封闭式箱法对在温室内砂培和土培的玉米、大豆幼苗及砂、土、砂-植物系统、土壤-植物系统的N2O排放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植物N2O排放与植物叶片中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及NO-3-N、NO-2-N含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53d的观测期内,玉米、大豆幼苗本身均可排放N2O,且在土壤(砂)-植物系统的N2O排放中占有很大份额(79.18%~100%);植物N2O的排放与植物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和NO-3-N、NO-2-N的含量显著正相关(R2≥0.97,n=6).  相似文献   

15.
植物的细胞代谢能可以表征植物的生理活性和源库状况,而植物的细胞代谢能可由细胞的生理电容、生理电阻和生理阻抗来表征。本研究以桑科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和桑树(Morus alba)为例研究了不同夹持力下生理电阻、生理阻抗和生理电容的特征。先依据吉布斯自由能方程和Nernst方程构建模型,再基于模型的各个参数联合计算植物叶片细胞代谢能。结果表明,基于电阻计算和基于阻抗计算所获得的自由能相差不大;桑树叶片细胞的自由能(8.858×10~(-12)J)与构树叶片细胞自由能(8.486×10~(-12)J)相近,表明两种植物在实验环境下的生理活性相差不大;桑树叶片细胞的自由能绝对极差(10.865×10~(-12)J)小于构树(19.684×10~(-12)J),表明前者的生理活性变异性小于后者,后者叶片之间的源库关系较前者灵活;构树叶片比有效厚度绝对极差(6.380×10~(-12)m)大于桑树(3.999×10~(-12)m),表明构树叶片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相适应。本研究方法可以在线、快速、无损地表征植物叶片细胞代谢能,并为研究植物的生理活性和源库状况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的研究证明,植物叶片的含污最与大气污染物浓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研究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时,测定植物叶片含污量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催化极谱测定植物样中微量铅和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植物叶片对大气污染物中的铅和镉有吸收积累作用。近年来通过监测暴露于大气中植物叶片的铅、镉积累量来指示大气的污染程度,虽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它们含量一般较低,需要选择较为灵敏的分析方法。我们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选用催化极谱法测定,经试验优化出2.5%盐酸-5%氢溴酸-5%磷酸-0.6%碘化钾组成测定底液,并试验了主要有关干扰情况。在示波极谱仪上测试的工作曲线线性范围,铅、镉一次导数为0.05-0.5ppm、二次导数为0-0.05ppm。本法灵敏度高,波峰敏锐,波形清晰,重现性和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用本  相似文献   

18.
以SO_2在大气中的传播,扩散和化学转化为例,提出了沿海热力内边界层中污染物的扩散与化学转化模式。研究表明,由于化学转化作用,一部分SO_2继生污染物,将以SO_4~(2-)形式存在于大气中。SO_2及其继生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组成分配率,主要取决于SO_2氧化为SO_4~(2-)的氧化速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武汉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物中F~-、Cl~-、NO_3~(2-)、SO_4~(2-)等阴离子。采用Na_2CO_3 2.2mmol.L~(-1)-NaHCO_31.0mmol.L~(-1)双组份淋洗液。同时测定四种离子的保留时间只需7.2′。此方法灵敏度高、准度度好。此文使用Dionex 2010i离子色谱仪,HPIC—As—4分离柱。最低检出量:F~-3.29ng·ml~(-1)、Cl~-5.56、NO_3~-12.35、SO_4~(2-)15.69。利用峰高方法定量,采用紫外-电导联用检测器,得到F~-0.1--0.7(μg.ml~(-1))、Cl~-0.3—1.0、NO_3~-0.05—2.0、SO_4~(2-)0.6—1.0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用此法测定大气总悬浮颗粒(ToTal Suspente Partcle简称T·S·P)中阴离子在国内未见报导。为此,我们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运用此方法对武汉市六个不同地区采集了总悬浮物,按照环境分析规定采取了有代表性的试样,分析测定其中可溶性的阴离子。得到F~-0.095—0.47(μg/m~3,单位下同)、Cl~-0.63—5.99、NO_3~-0.66—4.90、SO_4~(2-)18.9—31.47。其中NO_3~-、SO_4~(2-)回收率为93.9—101. 9%,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废旧碱性二氧化锰电池特点和湿法再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讨论了废旧碱性二氧化锰电池粉末的成分和用硫酸浸取粉末中锌的适宜条件。将废旧电池破解后,用X-射线衍射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粉末。结果表明,粉末中锰(以MnO2计)的含量为44.2%,锌(以ZnO计)为25.6%,铁为1.4(%以Fe2O3计),钾为5.5%,并有少量的铅、镉和汞等。用硫酸浸取粉末中的锌的适宜条件为:硫酸浓度为0.25mol/L,浸取时间为3h,温度为50℃,固液比(固体样品质量/浸取液质量)为1/6,浸取锌时约30%的锰被溶解。废旧碱性电池再资源化研究对消除环境污染和保护资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