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H-酸的催化湿式氧化反应过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湿式氧化(WAO)和催化湿式氧化(CWAO)都能有效地处理染料中间体--H-酸。所有的H-酸在5min内均被支除和形成一些中间产物。在不同反应时间段测定了pH值及阴、阳离子和小分子有机酸等中间产物。分析表明,pH值与COD的去除及有机酸的产生有密切的联系,H-酸被氧化成NH4^+、SO4^2-、HCOOH和CH2COOH。WAO法的瓜速率慢而且氧化乙酸困难。而CWAO法的反应速率不但快而且能有效地  相似文献   

2.
在1991-1993年间用封闭罩测定了对照田、施肥田N2O的排放量。结果表明,N2O通量显示出时、空变化规律。对照田,施尿素田和施混合肥田(尿素加有机肥)N2O排放量分别是1.03±0.4kgN/hm2a;1.91±0.6kgN/hm2a和2.11±1.0kgN/hm2a.尿素和混合肥释放N2O系数分别为0.29%和0.35%。由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和速效氮浓度等土壤变量建立了N2O排放的统计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采用电化学方法去除SO2/NOx废气这一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在用酞花青钴(CoPc)修饰的碳气体扩散电极上,SO2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在20%以下时可以完全被氧化为硫酸,以连二硫酸盐(S2O4^2-4)作还原剂,Fe^2+-EDTA作络合剂时,NO可以90%以上的程度还原为NH^+4与NH2(SO3H)等低价含氮化合物,产物中未见N2、N2O与NO2等气体,氧化产物SO^2-3(或HSO  相似文献   

4.
厌氧—好氧法处理渗滤液与城市污水混合废水的可行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彩厌氧-好氧工艺对不同浓度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与城市污水在不同混合比(VSH:VCH)时的处理效果及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厌氧段采用新型ABR反应器并将控制在水解酸化阶段。研究表明,当原渗滤液COD〈5500mg/L时,VSH:VCH达4:6是可行的,其稳定运行时的COD和BOD5去除率可分别达88.9%和96.8%当原渗滤液COD≥6500~8800mg/L时,须将VSH:VCH控制在2.8以内。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利用钛白粉生产排放的20%H2SO4与废铁皮制备FeSO4这一新的钛白废酸治理原理和工艺,为国内H2SO4生产钛白粉生产治理废酸污染,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6.
SBR法处理化学药物制剂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 SHR法处理化学药物制剂废水. 调节 pH至7.5,进水 CODcr 224~1530 mm/L,曝气10 h, CODcr容积负荷达2.58kg/m~3·d,CODcr的去除率高达94.2%,处理后出水CODcr<100mg/L,达到综合排放标准(GB897-96)一级标准。CODcr容积负荷至3.84 kg/m~3·d, CODcr去除率仍>85.9%。  相似文献   

7.
Fe^2+—H2O2氧化法处理氨基J酸工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Fe^2+-H2O2氧化法处理氨基J酸工业废水。结果表明,当溶液pH=1-3,H2O2和Fe^2+用量分别为H2O2:Fe^2+10:1,H2O2:CODCr=2g:g时,J酸废水的CODCr去除率达66.7%,氨基去除率达68.4%。处理后的废水BOD5/CODCr=0.5,已达到生化处理的要求。该法可作为氨基J酸废水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凹凸棒土颗粒吸附剂的制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讨论了凹凸棒土的复配造粒及再生方法,考察了造粒添加剂的种类,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因素对颗粒强度和脱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凹凸棒土颗粒吸附剂制备的工艺条件是,凹凸棒土:AlCl3:MgCl2.6H2O:MsSO4.7H2O=1:05%:1%:1%,焙烧温度为450℃,焙烧时间为1h,吸附饱和后的颗粒吸附剂可以采用热再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柠檬酸中和废水回用工艺技术。中和废水经碱(NaOH)沉淀和酸(H2SO4)中和预处理措施,直接用于发酵配料。实验用菌株C-98自黑曲霉CBX-12分离获得。最佳发酵条件:总还原糖14%~16%,麦麸2.5%,初始pH6.5,乙醇1.5%。同传统的柠檬酸废水处理工艺比较,该工艺在投资和运转成本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几种混凝剂处理煤气洗涤废水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4种常用的混凝剂Al2(SO4)3,PAC,PFS及FeSO4分别对煤气洗涤废水进行了混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上述4种药剂对废水CODcr最高去除率分别为63.9%,67.4%,61.3%和57.4%;乳化油去除率分别为71.6%,75.6%,74.8%和70.5%,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3.4%,94.1%〈95.65和99.1%,而从经济效益上看,4种药剂去除每kg废水中CODcr所需药剂费  相似文献   

11.
发展固硫型煤工业是治理煤烟型大气污染及减少二氧化硫对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燃烧固硫型煤将产生大量固硫煤渣,对环境构成新的威胁。本文从实验探索的角度,研究开发利用固硫渣的途径。实验中对固硫渣做了化学全分析,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XRPD)对固硫渣及其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后的煅烧产物进行物相鉴定,证实在一定的条件下固硫渣可以烧制成硫铝酸盐水泥熟料  相似文献   

12.
于2014年7月8日至8月13日在成都市城区和工业区选取两个点位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样品采集工作,分析结果显示,成都市夏季城区大气中VOCs质量浓度在34.1~458.8μg/m3,平均值为(137.3±91.8)μg/m3;工业区大气中VOCs质量浓度在26.7~474.9μg/m3,平均值为(135.9±103.5)μg/m3。早高峰时段(7:00~10:00)两个点位VOCs的浓度水平均高于其他时段,说明VOCs浓度受机动车排放的影响较为明显。用·OH消耗速率和臭氧生成潜势评估VOCs大气化学反应活性,结果显示,芳香烃和烯烃是影响大气化学反应活性的关键组分。城区和工业区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潜势分别为4.859、4.559μg/m3,芳香烃不仅是臭氧生成潜势的关键活性组分,同时也是SOA的重要前体物。  相似文献   

13.
餐饮业油烟气排放量的重量法监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试验提出了一种监测餐饮业油烟气的方法,方法首次以单位体积油烟气中总有机物的质量来表示油烟气在空气中的浓度。通过试验选择了最佳监测条件;以石油醚作吸收剂,用KB-6A型或TMP-1500型空气采样器,控制流量在0.4L/min,采集油烟气,并在40℃时挥发掉吸收剂,经称量得到监测结果,该法所需仪器和试剂简单,并在实际监测中得到了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合了环境中金属有机化合物形态分析方法的近期进展。在分离方面,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应用逐渐增加;等离子体激发的原子发射光谱作为检测器其应用也不断增长;HPLC与炉式原子吸收在接口上的困难已经解决;新的衍生技术已用于非挥发性物质的衍生以便于气相色谱分离;序列分析系统如GC/HPLC—AAS、GC/HPLC—AED、GC/HPLC—MS等的应用逐渐增多,所有这些联用系统都是相当灵敏的,而且很特效。  相似文献   

15.
有机废气吸附净化处理的新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来源、分类及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以及盐城市部分企业近年来的产生和排放状况。较详细地论述了吸附净化处理技术用于废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去除和回收研究工艺与特点,阐明了目前有机废气的净化处理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制的负载型纳米RuO2-TiO2光催化剂对农药厂生产废水进行光电催化降解试验。考察了煅烧时间、催化剂用量、光辐照强度、电流密度、废水初始pH值和反应时间对废水COD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光催化剂光电催化性能显著,最佳光电催化活性是同样降解条件下、同样含量的Degussa P-25 TiO2的1.38倍,是Ru0.3Ti0.7O2的1.81倍。其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64.3%和95.2%。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求治理室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措施,以豆瓣绿、鹅掌柴、富贵竹和袖珍椰子等4种常见室内植物为供试材料,采用五氟苯肼/气相色谱/质谱法(PFPH/GC/MSD)分析方法和动态熏气法开展了相关植物去除4种羰基化合物(乙醛、丙酮、丙醛和丁醛)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有光照(3 000 lx)下,豆瓣绿、鹅掌柴、富贵竹和袖珍椰子4种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速率(μmol/(m2·h))范围分别为:0.24(丁醛)~1.36(丙酮)、0.25(丁醛)~0.69(乙醛)、0.07(丁醛)~0.30(乙醛)及0.57(丙醛)~0.75(乙醛),而在无光照下,相应的植物去除速率(μmol/(m2·h))分别为:0.07(丁醛)~0.27(丙酮)、0.09(丁醛)~0.29(乙醛)、0.02(丁醛)~0.22(乙醛)、0.13(乙醛)~0.45(丙酮),通过对比可以看出4种植物对C2~C4羰基化合物在光照下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在无光照的情况下.此外,4种供试植物对4种羰基化合物总的去除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豆瓣绿(169.26μg/(m2 · h))>袖珍椰子(149.23 μg/(m2 h))>鹅掌柴(94.44 μg/(m2·h))>富贵竹(29.85 μg/(m2·h)).  相似文献   

18.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群发酵特性及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具有协同发酵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碳源、氮源、不同C/N等多种发酵条件对复合菌株产絮的影响,并对复合菌株的生长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当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草酸铵、C/N为30∶1,pH=7.0、在30℃,160 r/min的摇床速度下培养24 h,其发酵液对4 g/L的高岭土的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9.3%。根据Logistic方程,得到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群的生长动力学模型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拟合,基本反映了复合菌群生长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硝基芳香烃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硝基芳香烃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这些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本文还展望了此类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 ,采用生物处理及其他多种处理方法协同作用已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污泥堆肥的作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污泥堆肥的作用效果,以消化污泥、锯末和回流堆肥为原料,接种不同剂量(0、0.2%、0.5%)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进行室外露天堆肥,分析了温度、含水率、pH值、全碳(TC)、全氮(TN)、种子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堆体温度保持在50℃以上的时间均超过7 d,满足堆肥卫生标准;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堆体升温速率和温度最高值均大于未接种堆体,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有利于增加堆体水分散失量,加快堆体有机质降解速度,降低堆体氮的损失量,提高GI值;其中微生物菌剂接种量为0.5%的堆体,接种处理对水分散失、氮损失的控制和GI值的增加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