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新型湿式电除雾(尘)器器应用于脱硫脱硝尾气深度净化工程的成功案例,介绍新型湿式电除雾(尘)器器研制的技术优势及其应用领域,旨在为脱硫脱硝尾气中夹带的雾滴、PM2.5微粉尘等气溶胶污染物,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深度净化治理新途径,以应对日趋严格的环保政策及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针对钢铁行业烧结烟气的特点及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发展现状,研究开发了烧结烟气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双碱法"液相氧化技术。从该工艺特点、脱硫、脱硝机理等方面阐述了其应用于烧结烟气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高流速强化湿式石灰石烟气脱硫工艺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湿式石灰石烟所脱硫实验台,并开展高流速强化湿式石灰石烟气脱硫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吸收塔烟气流速可强化传质过程,显著地提高脱硫率,同时减小液气比。  相似文献   

4.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几种烟气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从反应原理、工艺特点和工业化进展等方面,对几种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根据目前研究情况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国石化镇海炼化乙烯动力锅炉烟气的特点,进行烟气模拟,采用臭氧氧化—钙法吸收同时脱硫脱硝工艺处理模拟烟气。实验对比了单独脱硫和脱硝过程与同时脱硫脱硝工艺的脱硫、脱硝效果,探究了烟气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臭氧投加量和烟气含氧量对SO_2去除率和NO_x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O_2和NO的共存可促进污染物的去除;烟气停留时间延长,SO_2去除率提高,NO_x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臭氧与NO摩尔比增加,NO_x去除率提高,SO_2去除率略有降低。综合考虑选择烟气停留时间3.4 s,烟气含氧量12%(φ),臭氧与NO摩尔比0.7,在此工艺条件下反应70 min,NO_x去除率为73.8%,SO_2去除率为74.1%。  相似文献   

6.
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及模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脱硝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对影响脱硫效率、脱硝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相应软件对反应器中吸收剂量的分布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7.
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废水处理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阐述了目前普遍采用的湿式石灰石洗涤烟气脱硫工艺排出废水的水质特点,综合分析了各种适用的处理方法,并介绍了德国某公司为我国一电厂设计的脱硫废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8.
介绍2种湿式FGD强制氧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至祥 《电力环境保护》2002,18(3):52-54,45
介绍了2种用于湿式石灰石烟气脱硫工艺的强制氧化方法,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活性炭材料在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传统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材料独特的吸附性,介绍了活性炭材料在烟气脱硫脱硝中的应用原理.同时建议今后应在表面改性、脱硫脱硝反应机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湿式钙/镁法烟气脱硫自动控制系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简要介绍了一种湿式烟气脱硫工艺及实施方案,对其PLC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进行了系统阐述。该系统性能稳定、安全可靠,提高了脱硫系统的脱硫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烟气联合脱硫脱硝一体化吸收/催化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燃烧等带来的SO2、NOx是酸雨的主要来源,开发能联合控制SO2与NOx污染的技术具有广阔的前景。回顾了金属氧化物烟气联合脱硫、脱硝技术的发展史,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对TiO2光催化同时脱硫、脱硝效率进行了预测研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预测了不同SO2和NOx浓度的光催化脱除效率.依据正交试验结果,确定了最佳运行工况,将温度、湿度、SO2和NOx浓度对同时脱硫、脱硝效果的影响程度划分为3个等级,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化学热力学基本原理分别对NaClO2/氨水溶液同时脱除SO2、NO的反应过程中摩尔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摩尔反应焓变、化学反应平衡常数以及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的SO2和NO的分压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利用NaClO2/氨水溶液同时脱除SO2、NO是可行的,且SO2和NO的脱除效率几乎可以达到100%。  相似文献   

14.
湿法同时脱硫脱硝工艺中脱硝吸收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开发的湿法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中对脱硝吸收剂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亚氯酸钠、过氧化氢、高锰酸钾、亚铁络合物、钴络合物以及尿素、亚硫酸铵。分析了各种吸收剂的优缺点,并对湿法脱硝吸收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烟气脱硝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氮氧化物(NOx)的污染危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我国燃煤电厂排放烟气的SO2治理已逐步走向正轨,新建的燃煤电厂基本都安装效率较高的脱硫装置.因此,控制NOx的排放将是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对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NCR)、电子束或电晕放电脱硝法、光催化氧化法等烟气中NOx控制技术的机理、现状、发展趋势和主要优缺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通过对各种工艺技术的脱除效率、应用条件、经济性等方面的分析、比较和总结,提出了未来脱硝技术研究工作的重点.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烟气脱硝的可行方案,从而为工业废气脱硝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NOx是燃煤电厂烟气排放三大有害物(SO2、NOx及悬浮颗粒物TSP)之一。从污染角度考虑的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2,统称为NOx。介绍了NOx的生成机理,即热力型NOx和燃料型NOx,前者由参与燃烧的空气中所含的N2生成,后者由燃料本身的氮元素生成。分析了低氮燃烧技术、SCR烟气脱硝技术、SNCR烟气脱硝技术及SCR+SNCR组合式等NOx控制技术。其中,在燃烧过程中降低NOx生成的主要手段是采用分级燃烧,降低燃烧区域的氧浓度和降低火焰温度;在燃烧后可采用烟气处理技术降低烟气中的NOx含量。  相似文献   

17.
利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火力发电行业产排污系数核算”工作中现场监测得到的数据,首次采用偏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固态排渣煤粉炉中机组规模、空气过剩系数、煤中挥发分和发电负荷率等因素对NOx产生浓度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结论:NOx产生浓度与前三种因素存在显著的相关。而与发电负荷率的关系受锅炉是否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的影响。空气过剩系数越大,煤的挥发分越高,NOx产生浓度越低;采用低氮燃烧装置的锅炉中,机组规模越大,产生的NOx越少,且对于同一锅炉来说,NOx产生浓度随着发电负荷率的升高而增大;未采用燃烧控制的锅炉中,机组规模越大,NOx产生浓度越高,且与发电负荷率不相关。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控制燃煤电厂固态排渣煤粉炉NOx排放的优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ACFs) were used to remove SO(2) and NO from incineration flue gas. Three types of ACFs in their origin state and after pretreatment with HNO(3), NaOH, and KOH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SO(2) and NO were determined experimentally at defined SO(2) and NO concentrations and at temperatures of 150, 200 and 260 degrees C.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SO(2) and NO using the original ACFs were <56% and <27%, respectively. All ACFs modified with HNO(3), NaOH, and KOH solution could increase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SO(2) and NO. The mesopore volumes and functional groups of ACFs ar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removal of SO(2) and NO. When the mesopore volumes of the ACFs are insufficient for removing SO(2) and NO, the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ACFs are not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removal of SO(2) and NO. On the contrary, the effects of the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removal of SO(2) and NO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mesopore volumes as the amount of mesopores on the ACFs is sufficient to remove SO(2) and NO. Moreover,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SO(2) and NO were greatest at 200 degrees C. When the inlet concentration of SO(2) increased to 600ppm,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SO(2) increased slightly and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NO decreased.  相似文献   

19.
ClO_2溶液去除烟气中NO的效果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规模喷淋脱硝装置对ClO_2溶液去除NO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通过脱硝产物的测定对ClO_2溶液去除NO的能力及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考察ClO_2溶液对供热厂燃煤锅炉烟气的实际脱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液气比为20L/m~3、反应温度为20℃,反应pH为4.0、进气NO质量浓度为250 mg/m~3,ClO_2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条件下,NO去除率达97%以上;ClO_2溶液可将NO氧化吸收为NO_3~-,氧化后产生的NO_x也可被NaOH溶液吸收转化为NO_2~-和NO_3~-;在ClO_2质量浓度为200~500 mg/L,反应pH为5.5~7.0的条件下处理初始NO质量浓度为212~230 mg/m~3的燃煤锅炉烟气,NO去除率为85.7%~94.6%,NO_x去除率为80.4%~88.8%,出口NO_x质量浓度低于46 mg/m~3,远低于GB 13271—2014规定的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20.
氨法在燃煤电厂烟气治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煤排放的CO2、SO2、NOx等气态污染物会造成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一系列的大气环境问题。减少和抑制燃煤电厂燃烧过程中污染气体的排放,是实现清洁生产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要。氨法烟气治理技术作为电厂排放烟气处理的新兴技术,以其污染物脱除效率高、耗能小、二次污染低、脱除副产品可资源化等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已在部分燃煤电厂得到成功的应用。对氨法脱除烟气中气态污染物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指出了氨法烟气治理技术在燃煤电厂烟气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