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为使3次采油废水的CODCr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在保留油田现有工艺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电凝聚-超滤耦合技术并投加无机混凝剂对3次采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调整跨膜压差、反应时间、混凝剂投加量、电流密度、温度、pH值等进行条件筛选试验.电凝聚反应结束后启动超滤系统,从反应槽中取适量处理水,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其CODCr.采用钢作电极,当极板间距为2 cm,pH值为7.00,硫酸铝混凝剂投加量为300 mg/L,搅拌速度为500 r/min,电流密度为12.5 A/m2时,40℃下水浴加热反应30 min后,启动超滤系统并控制跨膜压差为0.08 MPa,此时CODCr去除率达69.3%,出水CODCr值为81.8 mg/L,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87-1996)中一级标准要求.研究表明,混凝-电凝聚-超滤技术能够有效处理3次采油废水,反应时间为30~40min,混凝剂投加量为300~400mg/L,电流密度为12.5~16.7 A/m2,温度为40℃,pH值为7~7.5时,其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针对煤矿矿区缺水、矿井水综合处理利用率低及处理成本高的现状,选取混凝法对矿井水进行处理.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考察了混凝剂种类、投加量、絮凝时间和pH值对处理水浊度、色度和CODCr的影响,并对试验得出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添加助凝剂(PAM)的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剂种类对浊度和色度的去除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是影响煤矿矿井水浊度和色度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5种混凝剂(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氧化钙、粉煤灰)中,聚合氯化铝去除浊度和色度的效果最好,氧化钙效果最差;聚合氯化铝(PAC)的投加量为20 mg/L时,在pH值为7.93(原水pH值),絮凝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处理后水的浊度、色度和CODCr分别为5.2 NTU、1倍和7.56 mg/L,去除率分别达97.28%、98.44%和96.35%;添加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不如单独用聚合氯化铝(PAC)对煤矿矿井水的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镁铝水滑石对直接冻黄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硫酸镁和氯化铝为原料,按照镁铝摩尔比3∶1制备了镁铝水滑石,并通过镁铝水滑石处理直接冻黄染料模拟废水的条件实验,研究了固体投加量、废水初始pH值和反应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镁铝水滑石对直接冻黄染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对于70 mg/L直接冻黄溶液,镁铝水滑石投加量为2.5 g/L,pH值为10.5,反应时间为20 min,脱色率可达96.46%。  相似文献   

4.
采用ESPA-99.0/1016.0型反渗透膜装置,对除硬、除碱和混凝沉淀处理后的湘钢炼铁口废水进行了脱盐深度处理的研究。通过调节反渗透过程的压力、进水盐浓度、pH值等条件,考察其对淡水透膜率及脱盐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渗透压0.80 MPa下,反渗透膜对废水中的碱度、硬度和可溶性盐类的脱除率均可达到85%以上,出膜淡水/浓水的流量比在0.4以上,淡水透膜率约为30.7%;在进膜废水流量和浓度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反渗透膜操作压力的提高,淡水透膜率上升,脱盐效率下降;在操作压力和进膜废水流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进膜废水中可溶性盐类浓度的提高,淡水透膜率下降,脱盐效率上升;进膜废水pH值的改变基本上不影响淡水透膜率和膜的脱盐效果。  相似文献   

5.
混凝-电凝聚技术处理三次采油废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使三次采油废水的CODCr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在保留油田现有工艺处理效果的基础上,在自制反应槽中使用电凝聚技术并投加无机混凝剂对三次采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分别调整反应时间、混凝剂投加量、电流密度、温度和pH值等进行条件筛选实验.每次反应结束后从反应槽中取适量处理水,真空抽滤后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CODCr.用钢做电极,以硫酸铝为混凝剂,当极板间距为1 cm,pH值为7.00,混凝剂投加量为300 mg/L,搅拌速度为100 r/min,电流密度为12.5 A/m2,40 ℃水浴加热反应20 min时,CODCr去除率达到66.7%,出水CODCr值为84.1 mg/L,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研究表明混凝-电凝聚技术能够有效处理三次采油废水,反应时间、混凝剂投加量、电流密度和pH值等因素对混凝-电凝聚技术的处理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电凝聚气浮法处理轧钢厂浮化油废水的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电解电压、电解时间以及pH值对浊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去除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电解电压和电解时间对处理效果有显著的影响,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微电解混凝法处理LAS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微电解混凝沉淀法处理合成洗涤剂废水,考察了铁炭比、pH值、接触时间及混凝沉淀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处理后出水中的LAS、CODcr和pH值3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混凝沉淀法处理锑离子的影响因素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聚合硫酸铁(PFS)对含锑(Sb)废水的处理效果,探讨了pH值、初始质量浓度、沉淀时间、石灰乳投加量及温度对PFS处理含锑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锑离子的去除有重要影响,碱性条件有利于锑离子的去除,当pH=9时,去除率达到96.81%。在PFS和石灰乳投加量一定的情况下,去除率随着初始质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沉淀时间对锑离子的去除有一定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去除率增大,当沉淀时间为90min时,水中锑离子基本沉降完全。石灰由于质优价廉,常被用来调节废水pH值,但大量石灰加入水中会引起沉渣过多,使得二次处理困难,因此选择用NaOH和HCl调节废水pH值,并定量投加石灰的方法处理废水。对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含锑废水,PFS和石灰乳投加量均为500.0 mg/L时去除率可达98.0%。温度对PFS处理含锑废水的效果影响不大,随着废水初始质量浓度的升高,温度的影响逐渐显著,温度升高导致去除率增大。PFS去除锑离子的过程符合二级线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
为净化废水和回收金属铜,采用电沉积法对含铜废水进行处理。在研究极板材料、槽电压、极板间距、pH值等试验条件的基础上,对照研究鼓入氮气对沉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鼓入氮气的条件下,当采用石墨-铝板电极、槽电压7 V、极板间距15 mm、pH值3.5时可以保证较好的去除效果和电流效率,铜离子去除率可以达到93%,平均电流效率可以达到50%。鼓入氮气可以有效降低水中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从而降低了沉积金属的腐蚀率,并有效削弱沉积过程中出现的浓差极化,提高金属的电沉积效率和电流效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氧化-絮凝工艺对焦化废水二沉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选择针对焦化废水研发的M180作为絮凝剂,NaQO作为氧化剂,考察了药剂投加量和废水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处理条件为:氧化时废水pH为4,氧化剂NaClO的投加量为0.9g/L;絮凝时pH为7,絮凝剂M180的投加量为0.05 g/L.处理后出水COD由160.8 mg/L降至56.9 mg/L,色度为20倍,浊度为0.5 NTU,满足《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1992)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影响吹脱塔对垃圾渗滤液氨吹脱效率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垃圾渗滤液氨氮含量高,用吹脱塔进行氨吹脱时,pH值、水温、气液比对吹脱效率有较大的影响。当pH在9.2~11.5时,吹脱效率随pH值增加而提高;但高于11.5,吹脱效率随pH值增加变化不大。水温越高,吹脱效率越高。气液比在3500m^3/m^3以下时,随着气液比的升高,吹脱效率显著升高,但当气液比上升至3500m^3/m^3以上时,吹脱效率变化较平稳。氨氮浓度的高低对吹脱效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累托石对水中染料碱性桃红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累托石作为水中碱性桃红的吸附剂.考察了振荡时间、pH值、累托石用量、碱性桃红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对吸附动力学规律进行了数学模拟.结果表明,振荡时间、累托石用量、碱性桃红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有重要影响.对于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碱性桃红水溶液,最适宜吸附条件为:振荡时间30 min,累托石用量200 mg/100 mL,pH值为6.累托石对水中碱性桃红的吸附等温线呈"S"型,等温吸附规律可用Freundlich模式较好地描述,吸附动力学规律可用Bangham公式模拟.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以某电解铝厂内的氟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添加钙、镁、铝剂及碱性材料共8种不同材料作为稳定剂开展稳定化修复技术研究,分析不同稳定剂对土壤pH值和氟化物浸出毒性的影响,探讨稳定剂对氟化物的稳定效果.结果表明:钙剂、镁剂、铝剂均降低了土壤pH值和氟化物的浸出浓度,其中氯化铝的投加量为3%时稳定效果最佳,氟化物浸出浓度下降了...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声波空化效应与KMn04催化氧化作用,对地下水中硝基苯(NB)的降解效果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降解时间、降解温度、硝基苯初始浓度、pH值、溶液中离子强度及KMnO4的浓度等因素对氧化降解NB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空化效应与KMnO4协同氧化作用能有效地降解地下水中NB,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HO·)符合自由基作用机理.在pH=3~4、温度20℃、KMnO4质量浓度为1.25mg/L时,反应60min,超声波-KMnO4协同降解地下水中NB的效率可达93.5%.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二氧化氯投加量、接触时间、pH值下二氧化氯杀藻中亚氯酸盐的生成规律及其他水质条件(藻初始质量浓度、有机物和氨氮)对亚氯酸盐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氯酸盐生成量随着二氧化氯投加量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放置2 h,生成的亚氯酸盐占二氧化氯初始投加量的10%~30%。二氧化氯杀藻的水样放置时间越长,开始生成亚氯酸盐的pH值就越低。放置30 min时生成亚氯酸盐的起始pH值为6,放置70 min时起始pH值为3.9。在酸性条件下,亚氯酸盐的生成量随pH值增大而增大;而从中性到碱性,亚氯酸盐增加缓慢。藻初始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超过14.93μg/L时,亚氯酸盐的生成量随藻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有机物促进了亚氯酸盐的生成,但亚氯酸盐的生成量并没有随有机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大氨氮质量浓度,亚氯酸盐的生成量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改性钢渣除磷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改性钢渣的吸附除磷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钢渣对废水中的磷的去除率较高,当废水中磷质量浓度为10mg/L,pH值为弱酸或弱碱性条件下,钢渣的用量1g/100mL时,在15min内就可使残留液质量浓度降低到0.1mg/L,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去除率达到99%以上,对水体富营养化处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沉积磷在不同pH水平下的释放与转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沉积磷在不同pH条件下的转化及释放行为,有效控制内源磷向水体释放,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内源污染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考察了pH值对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元素释放与转化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在不同pH水平下,沉积物中内源磷的相互转化及向水体释放的总磷(TP)、总溶解磷(TSP)、溶解反应磷(SRP)、总反应磷(TRP)、溶解水解磷(SHP)等5种形态磷的含量.结果表明,受试沉积物样品TP含量为760 mg/kg,属于中等富营养化水平; pH值是影响内源磷释放的重要因素,pH在5~9之间,沉积物中5种形态磷的释放水平较低; 酸性范围内,pH=3的极端酸性条件下,沉积磷释放量最大,在连续38 d的释放时间内,TP最大释放量可达1.47 mg/kg; 在pH=11的极端碱性条件下,能大幅提高沉积磷的释放量,其中TP释放量最高达14.27 mg/kg; 对于同一pH值,除SHP外 ,其余4种形态磷的释放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不同pH值对沉积磷形态含量之间的转化影响不明显; SHP受沉积物吸附表面积动态变化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有机膨润土对对硝基苯酚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两种表面活性剂对钠基膨润土进行有机改性,研究了改性后的有机膨润土的用量、介质pH值、作用时间、溶液中对硝基苯酚的浓度等因素对膨润土去除对硝基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浓度条件下,CTMAB-有机膨润土对对硝基苯酚的去除率和吸附量均比CPB-有机膨润土高;当对硝基苯酚溶液pH在2-10范围内,2种有机膨润土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性能变化不大,但当pH上升到12时,2种有机膨润土对对硝基苯酚去除率分别下降20.5%和36.2%.2种有机膨润土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方程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19.
臭氧在循环冷却水处理中的杀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影响臭氧杀菌的基本因素.结果表明,冷却水的pH值和水温对处理效果影响不大;水中的剩余臭氧浓度是决定臭氧杀菌能力的主要因素;臭氧的消耗量与系统中的微生物数量有关.当水中剩余臭氧质量浓度为0.05 mg/L,接触时间为14 min时,可使灭菌率达99%.循环水处理过程中,为了控制系统中微生物的滋长所需维持的剩余臭氧质量浓度为0.05mg/L.在一定pH值范围(7.0~9.0)内,臭氧的灭菌能力基本相同.在相同的剩余臭氧浓度条件下,臭氧的杀菌能力基本不受温度影响.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相同的起始菌数条件下,投加臭氧后细菌数目迅速减少,单位时间投加的臭氧越多,则杀菌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许多行业产生的废水中都含有大量氟离子,电子元件生产、电镀和金属冶炼等行业排放的废水中都含有高浓度氟化物。而目前缺乏经济性好且适用性强的除氟方法,针对氟化物去除难度大、达标困难这一典型问题,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制备了羟基氧化铁和两种铈基吸附剂,研究了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以及pH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吸附剂在吸附过程中化学吸附起主要作用,整个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与另外两种吸附剂相比铈吸附剂B去除效果更好,且pH在2~10范围内,氟离子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