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烧结机废气余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结机及烧结矿冷却机的废气温度在400 ℃以下,为了回收低温废气的余热,开发了纯低温余热锅炉.概述了锅炉及汽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和运行情况,并展望了应用前景.讨论的余热锅炉为发电用锅炉,用于回收烧结机和烧结矿冷却机排放的低温余热,机组安装于360 m2烧结机.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烟道余热回收的必要性,提出了玻璃行业烟道余热回收的方案,证实了余热回收的效果,进一步对余热回收和烟道余热回收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在对特种燃磷塔进行余热利用的技术改造过程中,反应塔底部余热回收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点,在介绍特种燃磷塔塔内燃烧特性过程中,重点分析了特种塔底部的传热过程,并提出了底部余热回收的改造方案,根据热力计算对设计的模型进行实例分析,得出了最合理的导汽管尺寸和数量。通过水循环的计算校核,论证了底部强制循环方式进行余热回收的可行性。最后总结出特种燃磷塔底部余热回收的关键数据,为实际改造提供指导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烧结余热回收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烧结工序的特点和余热品位,提出了环冷机余热梯级利用、热电联产的优化用能方案,并在环冷机余热的低温段用废气源热泵来提高烟气温度,并对这部分热量回收利用,从而提高烧结余热的回收利用量。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污水余热回收复合能源系统,设计搭建了沉降膜换热器污水热能回收实验台进行换热器效能测试。通过测得不同运行工况下换热器进出口流体温度等参数,计算换热器效能与流量配比关系函数并建立数学模型,为提高换热器效能以及为污水余热回收能量工程应用与推广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回收烟气预热的必要性,提出了注汽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的方案,并通过测试分析证实了注汽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的效果,进一步对回收排烟中水蒸汽潜热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针对多晶硅生产处理废料的环保间题,提出了采用燃烧干法的综合应用方法.该方法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定位高,不仅实现氯化物的零排放和回收利用,而且能够回收余热,用水量少,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保护好的特点,其工程应用在国内尚属首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针对目前国内对公共浴室废水余热回收的空缺,并基于之前对将热管用于低品位热源热回收的研究,本文重点分析了利用单纯热管原理进行浴室废水高效余热回收方法以及相关前景,并且对该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以及方案来源的介绍。背景简介在我国公共浴室排放的废热水的余热大多未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1前言 燃煤工业锅炉通常配有省煤器(一般为铸铁省煤器)回收烟气余热,燃油燃气工业锅炉,由于其结构特点,无法配备传统省煤器作为锅炉尾部受热面,烟气余热未能充分回收利用,排烟温度通常高达250℃左右。  相似文献   

10.
针对尾气余热能量浪费问题,建立了某直列四缸汽油机尾气余热回收发电的系统模型。通过B.T米特罗欣的数学分析法和涡轮特征曲线快速匹配到适合的涡轮机,然后根据涡轮特征曲线对高速发电机进行了匹配。以满足国Ⅴ标准的NEDC工况为参考,对整个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尾气余热能量的回收,在市区和市郊平均分别可以回收能量1 k W和1.5 k W,市郊最高可达1.8 k W。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余热锅炉安全运行,预防爆炸事故发生,利用FMECA方法和模糊FTA方法,研究余热锅炉事故致因。通过对余热锅炉潜在危险因素的分析辨别,探讨设备故障类型、原因及相应处理方法,引入模糊FTA对余热锅炉爆炸事故定性和定量分析,进而构建了基于FMECA与模糊FTA的余热锅炉安全分析框架,并计算得出事故发生的模糊概率以及对基本事件的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余热锅炉系统的可靠度大约为96.92%,未按规定排污,报警器失灵,安全阀压力连接管堵塞及除氧器不合格事件对顶事件发生概率的影响最大,从而为该系统的安全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除湿系统大多单一,除湿效率不高,能源的利用率也相对较低。研究了一种热管与吸收式制冷的新型固体吸附除湿系统,提高了除湿效率和能源利用率。采用吸收式制冷对除湿过程中产生的吸附热进行降温,从而有效地提高吸附剂的除湿效率。吸收式制冷利用工厂余热和废热等低品位热源,对能源的利用范围很广。设计的系统是一种传热效率高、节能、除湿效率高的新型固体吸附除湿系统。  相似文献   

13.
矿井回风流中低浓度瓦斯利用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矿井回风流瓦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而且加剧了温室效应 ,如何利用低浓度瓦斯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介绍了矿井瓦斯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介绍了作为辅助燃料和主要燃料在国外的研究利用情况 ,重点介绍了TFRR的原理、反应过程及热量的回收利用方式 ,并对低浓度甲烷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江西铜业公司贵溪冶炼厂闪速炉废热锅炉的安全检修方案和方法以及检修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通过本次安全检修,减少了锅炉的泄漏,提高了闪速炉的作业率,也为今后同类废热锅炉的检修摸索出一条路子。  相似文献   

15.
微波技术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微波加热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微波技术在工业污泥、医疗垃圾、废旧轮胎、电子垃圾以及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展望了微波技术在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焦化废水除油工艺中混凝剂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焦化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实例证实了聚合氯化铝(PAC)加聚丙烯酰胺(PAM)组合的优良除油性能,并从理论上及实际应用中进行了分析,对PAC加PAM组合在焦化废水处理中应用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入手,结合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提出了几点能有效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应用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常州城市垃圾填埋场项目建设为例,分析了全寿命期管理理念在垃圾填埋场管理中的应用,进而提出了全寿命期管理理念可以有效控制填埋场项目的质量、费用、时间等目标,并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The focus is on the issue of waste management when constructing and recycling lightweight concrete (LWC) with aggregates containing expanded glas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recycling of concrete from lightweight aggregates, and on the important issue of environmental and waste manage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ycling LWC such as density,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a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normal existing concrete from lightweight aggregat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t is possible to recycle lightweight concrete construction waste. The described method shows great possibilities for increasing the use of construction waste materials from LWC containing expanded glass, in order to benefit from better use of the available capacity from existing construction was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nsity,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from the new recycled material were compared with normal existing concrete from lightweight aggregates, such as changes in dependency on the type and parts of waste as well as its new binding components. Thus, a new recycled material has been created with new characteristics of density,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which is conform to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class and rules on heat protection and energy efficiency use in buildings (SI OJ RS No. 42/2002). Laboratory density,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tests results showed that LWC can be produced by the use of waste LWC with aggregates containing expanded glass. However, the use of waste LWC with aggregates containing expanded glass seems to be necessary for the production of cheaper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LW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