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楠  刘盈  王震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2):707-715
产品碳足迹以碳标签的形式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产品供应链,通过影响企业和消费者行为而有效地促进全球碳减排.然而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种类繁多,不同标准对产品碳足迹的核算规定存在差异,致使其核算结果难于有效对比.本文以胶版印刷纸为例,对比分析了目前最权威的3个国际标准PAS2050、GHG Protocol和ISO14067,识别了三者对于8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要素的不同规定,定量解析了标准差异对产品碳足迹核算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标准规定的差异可导致产品碳足迹核算结果产生较大的不确定性,GHG Protocol和ISO14067结果分别比PAS2050高61%和49%,其中,"碳存储、消费者交通、固定资产和延迟排放加权影响"4个方面的差异对案例产品碳足迹影响最为显著.因此,按照产品类别制定统一的核算要求是碳标签交流对比的基本前提,明晰的标准规定是降低核算结果不确定性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关注低碳标准发展新动向——英国PAS2050碳足迹标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低碳产品标准发展迅速,并且有可能演变成绿色贸易壁垒。以PAS2050标准为例,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依托该标准发展ISO14067产品碳足迹标准。因此,不仅要跟踪低碳标准的国际发展动态,而且要关注发达国家的相关动态,并在国内进行相应的基础研究,分析这些标准中国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其产品进行碳足迹评价,评价方法主要采用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提供的碳计量方程,如GHG Protocol、ISO14064、PAS 2050、TS Q 0010等。在介绍相关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产品碳足迹的评价步骤,最后利用河北盛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PVC产品为例,给出了基于生命周期的B2B模式的产品碳足迹评价的案例。为企业及相关机构开展碳足迹评价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产品碳足迹分析的方法入手,严格按照全球首个产品碳足迹方法标准(PAS 2050),经过确定产品生命周期、数据收集、信息计算、不确定性的评估等方法对磁石玩具进行了碳足迹信息的测算,得出产品的完整碳足迹信息。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碳排量进行分析,指导企业的低碳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国际贸易中产品碳排放的转移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控制的热点领域之一。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方法,从出口产品的数量结构、碳足迹总量和碳足迹强度3个方面对我国出口贸易中木质林产品的碳足迹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我国主要出口的木质林产品是包括木家具、胶合板、纸和纸板、纸制品、纤维板、木制品和印刷品在内的中级加工和深加工产品,我国属于木材加工出口国;在我国出口的木质林产品中,相对于初级加工的资源型木材产品,中级加工和深加工产品的碳足迹总量和碳足迹强度较大。因此,针对于产品碳足迹设立的碳关税和碳标签制度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成为我国木质林产品出口的绿色贸易壁垒,而其中对木家具,木制品和纸制品等深加工产品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产品碳足迹评价中,数据种类、来源、获取途径和量化方法的选择不同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可靠与否.本文建立了结合敏感度和DQI-Monte Carlo不确定度分析的产品碳足迹评价数据质量分析模型.首先通过敏感度分析识别出产品碳足迹评价中的主要数据,再采用DQI-Monte Carlo不确定度分析方法对主要数据进行数据质量判定,甄选出影响评价结果可靠性的关键数据,并由此有针对性地提出数据质量改进意见,从而有效地优化数据收集方案,减少碳足迹评价结果的不确定度.建立的方法应用于我国某塑料软包装印刷企业的印刷前阶段碳足迹评价中.  相似文献   

7.
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引起各国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碳足迹分析方法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的新兴研究热点之一。碳足迹分析是一种评价碳排放影响的全新测度方法,其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揭示不同对象的碳排放过程,具体衡量某种产品全生命周期或某种活动过程中直接和间接相关的碳排放量,为探索合理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对国内外现有的碳足迹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重点介绍了碳足迹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案例。其中碳足迹计算方法主要包括过程分析法和投入产出法。应用案例主要从不同尺度的碳足迹研究与特定产业/部门的碳足迹分析来阐述。最后,针对当前碳足迹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从碳足迹的概念内涵、计算方法、研究尺度及研究内容等四个方面对碳足迹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我国碳足迹模型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组织和产品碳足迹与清洁发展机制(CDM)在计算电力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方法上的区别,在发改委电力排放因子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修正与补充,分别得到用于组织和产品碳足迹的中国电力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结果表明,发改委发布的电力基准线排放因子与本文得出的组织和产品碳足迹的排放因子有显著差距,不应混用.本文计算的排放因子可为国内组织及产品碳足迹研究提供更恰当的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9.
电力碳排放的数据质量取决于电网排放因子的准确性。为了获得用于产品碳足迹计算的电网电力碳足迹排放因子,基于电网排放因子数据和计算方法,将核算范围扩展到电力上游的燃料开采与生产、发电设施建设与退役以及电力生产过程,考虑CO2、CH4、N2O等温室气体排放,得到2020年中国区域及省级的电网电力碳足迹排放因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排放因子最高(1.005 t CO2e/MW·h),南方地区排放因子最低(0.470 t CO2e/MW·h),可再生能源占比高的省份排放因子低,全国排放因子显著降低。研究得到的电网电力碳足迹排放因子可为电力碳排放计算提供参考,建议在计算产品碳足迹时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10.
纸塑铝复合包装材料的碳足迹评价与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610065摘要:对纸塑铝复合包装的生命周期碳足迹建模、数据收集和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基于碳足迹评价结果,提出了削减生命周期碳足迹的改进建议,并讨论了碳足迹案例的数据质量. 结果表明:纸塑铝复合包装材料生产80%以上的碳足迹来自纸板、铝箔和塑料的生产,其次是电力和运输;清洁生产、绿色采购和产品设计改进是降低纸塑铝复合包装生命周期碳足迹的有效措施,其中原材料及供应商的选择是最有潜力的措施;此外,应尽可能采用代表产地实际水平的数据,以提高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木质林产品碳足迹的产业链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木质林产品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分析其产品碳足迹的分布特征对于林产行业的国际贸易和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投入产出生命周期模型计算中国木质林产品的碳足迹,并对不同种类木质林产品产业链上的碳足迹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碳足迹总量最大的木质林产品是木家具(占总量的36%),而单位产品碳足迹强度最大的木质林产品是纸制品(占整体的16%);针对林产品行业内部的产业链角度,碳足迹的主要流量发生在从用材林的种植和养护业到最终产品的制造;林产品产业行业外部,碳足迹的贡献则主要来自于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石燃料开采业等行业,这2个行业碳足迹贡献分别占21%和18%;整体上,中国木质林产品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以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为主,这与产业链外其他行业的碳贡献密不可分。研究表明,通过碳足迹在产业链上的分布可以有助于分析林产品碳排放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12.
王永琴  周叶  张荣 《环境工程》2017,35(1):155-159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国内外碳排放影响因子及碳足迹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根据碳排放影响因子的研究方法—情景分析法、因素分解法中的指数分解法以及其他计量模型,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碳排放影响因子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方法进行归类和对比。根据碳足迹研究方法—投入产出法、生命周期评价法、IPCC法以及其他模型,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碳足迹的研究进展。最后通过总结,对碳排放和碳足迹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张玥  王让会  刘飞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4):1195-1201
基于碳平衡原理阐述了钢铁生产过程碳足迹的内涵,并构建了生产过程碳足迹模型,包括总碳足迹、吨钢碳足迹、吨工序碳足迹等计算方法.同时,计算分析了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简称“南钢”)2005-2011年化石燃料、熔剂、动力介质及(副)产品的统计数据,最后对比了南钢近几年生产过程碳足迹的变化形势.结果表明,2011年南钢生产过程总碳足迹为1716.3万t,比2005年增加了53%;吨钢碳足迹从2005年的2.583 t·t-1减少到2011年的2.245 t·t-1;炼铁工序吨钢碳足迹比其他所有工序总和要多.另外,研究发现,南钢实施节能减排及清洁发展机制(CDM)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不足,最后提出了节能减排建议,对钢铁企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旧常态中国产业全碳足迹复杂网络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民经济是由多个性质迥异且相互依赖产业构成的复杂系统,科学识别产业碳排放关联传导结构对于实现中国碳减排目标具有的重要理论及现实意义。为此,首先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综合定义全碳足迹,基于能源消耗及生产服务修正直接消耗系数,创立函数改进容许性,及时更新投入产出表,夯实数据来源基础。再设计平衡性投入产出产业全碳足迹生命周期模型测算产业全碳足迹,基于WT指数法构建新旧常态中国产业全碳足迹复杂网络,继而从网络整体、节点地位、社团结构等角度分析新旧常态中国产业全碳足迹网络特征。经比较发现,构造的新旧常态中国产业全碳足迹复杂网络整体结构合理;较旧常态而言,新常态产业全碳足迹联系更为紧密,核心关键产业控制影响力更强,社团结构则总体保持稳定。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衡量产业全碳足迹、全面顾及个体及整体特征、重点关注核心关键节点和充分考虑产业社团特征的对策建议,以求更有效提升新常态中国产业协同减排效率。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变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碳足迹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并迅速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国际上现有的碳足迹评价方法评价周期长且成本高。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现有碳足迹评价模式进行简化,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高效的碳足迹评价制度,不仅有助于满足国内各行业对于碳足迹评价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为国际上现有的碳足迹评价方法提供可探讨的简化方式。本文在分析现有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碳足迹评价方法简化的目标、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对LCA在玉米种植环境影响研究中的目标与范围定义、清单分析、环境影响指标与计算方法、结果解释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分析,其中大部分文献均对碳足迹进行了计算,CML(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of the University of Leiden)、ReCiPe(许多LCA领域研究人员共同开发)和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方法是应用最多的3种方法,经分析计算得到国外玉米种植单位产量碳足迹均值为0.50kg CO2-eq/kg,我国的均值为0.58kg CO2-eq/kg.同时本文也对LCA在玉米深加工产品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整理,对今后LCA应用于玉米种植及深加工产品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近来碳足迹非常流行,而且被媒体广泛地应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被提到政治以及公共层面,碳足迹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碳足迹的估算既有最简单、粗略的网络计算器方法,也有复杂的、较精确的生命周期分析法以及投入产出分析法。碳足迹估算的难点在于产品/生产过程的间接碳效应的评估。我国碳足迹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的中国区域居民消费碳足迹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近年来,居民消费活动和环境的关系逐渐受到关注,而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研究更是其中的热点.因此,本文采用“居民消费碳足迹”概念来定义特定居民消费活动所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的总和,主要包括CO2、CH4、N2O3种温室气体;构建了基于环境扩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MRIO)模型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并以2007年中国8个区域为例对其居民消费碳足迹的数量、构成、分布及转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07年全国居民消费碳足迹总量达到31.74亿t(以CO2当量计).此外,碳足迹还呈现出区域差异明显、间接排放大于直接排放、城乡差距过大等特征.人均碳足迹方面,发展水平较高的京津、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高于相对滞后的西北、西南区域.研究还对碳足迹的区域分布和转移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发现,东北、京津、西北和西南区域转移收支为负,表示这些区域为其他区域承担的排放大于其他区域为其承担的排放;剩余的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中部区域情况则正好相反.这些结果对现阶段中国制定具体区域消费政策或分配碳减排责任等具有参考价值;本研究的方法论也适用于研究其他环境因子及足迹因子与居民消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碳足迹的概念在商业界、消费者、政策制定者等群体中深入人心.投资者关注碳足迹投资组合及其风险.采购经理关注碳足迹的供应链,消费者也经常接触帖上了碳标签的商品.碳足迹的概念可能会使人产生误解,不过其的确越来越深入人心;碳足迹指的是二氧化碳排放累积的质量.例如,通过供应链,或者是产品全生命周期来计算碳足迹而不能以某个特定区域来测算.碳足迹通常采取全生命周期评估法,或者是源头终端分析法。  相似文献   

20.
1ISO-14000系列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3年10月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和措施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以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行动,支持全球的环境保护工作。1996年9月1日正式发布了ISO14001和ISO14004两个国际标准,同年10月1日,又发布了14010、14011、14012三个国际标准。即:ISO/DIS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DIS。14(X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撑技术通用指南ISO/DIS14010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ISO/DIS1401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