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全球变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碳足迹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并迅速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国际上现有的碳足迹评价方法评价周期长且成本高。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现有碳足迹评价模式进行简化,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高效的碳足迹评价制度,不仅有助于满足国内各行业对于碳足迹评价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为国际上现有的碳足迹评价方法提供可探讨的简化方式。本文在分析现有产品碳足迹评价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碳足迹评价方法简化的目标、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产品碳足迹分析的方法入手,严格按照全球首个产品碳足迹方法标准(PAS 2050),经过确定产品生命周期、数据收集、信息计算、不确定性的评估等方法对磁石玩具进行了碳足迹信息的测算,得出产品的完整碳足迹信息。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碳排量进行分析,指导企业的低碳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产品碳足迹评价中,数据种类、来源、获取途径和量化方法的选择不同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可靠与否.本文建立了结合敏感度和DQI-Monte Carlo不确定度分析的产品碳足迹评价数据质量分析模型.首先通过敏感度分析识别出产品碳足迹评价中的主要数据,再采用DQI-Monte Carlo不确定度分析方法对主要数据进行数据质量判定,甄选出影响评价结果可靠性的关键数据,并由此有针对性地提出数据质量改进意见,从而有效地优化数据收集方案,减少碳足迹评价结果的不确定度.建立的方法应用于我国某塑料软包装印刷企业的印刷前阶段碳足迹评价中.  相似文献   

4.
碳足迹优化管理是制造型企业节能减排、节约成本和生产安全的关键。在对制造型企业碳足迹内涵的研究基础上,结合TOC约束理论的思想,提出了包括辨识碳足迹管理瓶颈、分析和利用瓶颈,优化瓶颈,辨识新的瓶颈和循环FFS的面向节能减排的制造型企业碳足迹TOC优化管理方法;构建了制造型企业碳足迹瓶颈辨识数学模型,为企业各单位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下做出一个统一规范和标准,定量化测度企业碳足迹管理水平;最后,通过实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生产制造类企业碳足迹优化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5.
李楠  刘盈  王震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2):707-715
产品碳足迹以碳标签的形式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产品供应链,通过影响企业和消费者行为而有效地促进全球碳减排.然而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种类繁多,不同标准对产品碳足迹的核算规定存在差异,致使其核算结果难于有效对比.本文以胶版印刷纸为例,对比分析了目前最权威的3个国际标准PAS2050、GHG Protocol和ISO14067,识别了三者对于8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要素的不同规定,定量解析了标准差异对产品碳足迹核算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标准规定的差异可导致产品碳足迹核算结果产生较大的不确定性,GHG Protocol和ISO14067结果分别比PAS2050高61%和49%,其中,"碳存储、消费者交通、固定资产和延迟排放加权影响"4个方面的差异对案例产品碳足迹影响最为显著.因此,按照产品类别制定统一的核算要求是碳标签交流对比的基本前提,明晰的标准规定是降低核算结果不确定性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气候变化大会《巴黎协议》的签订,"自下而上"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主要减排机制。本文基于产品碳足迹核算理论,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以宁夏某企业为案例,研究宁夏出口枸杞干果产品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价分析其碳足迹的分布构成,为企业减少出口枸杞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提供数据基础和措施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宁夏某企业出口枸杞干果产品碳足迹为2.224 kg CO_2eq/kg,种植使用的化肥、烘干使用的天然气、以及产品运输、加工使用的电力、原料运输以及种植使用的农药分别占总排放的44%、20%、18%、9%、8%、1%,化肥和烘干燃料是控制枸杞产品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7.
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引起各国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碳足迹分析方法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的新兴研究热点之一。碳足迹分析是一种评价碳排放影响的全新测度方法,其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揭示不同对象的碳排放过程,具体衡量某种产品全生命周期或某种活动过程中直接和间接相关的碳排放量,为探索合理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对国内外现有的碳足迹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重点介绍了碳足迹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案例。其中碳足迹计算方法主要包括过程分析法和投入产出法。应用案例主要从不同尺度的碳足迹研究与特定产业/部门的碳足迹分析来阐述。最后,针对当前碳足迹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从碳足迹的概念内涵、计算方法、研究尺度及研究内容等四个方面对碳足迹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我国碳足迹模型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为当今全球碳排放最大的国家,工业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总碳排放量的68%。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的新制度要求下,准确核算工业碳排放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碳排放总量和产品碳排放强度相关标准及其低碳数据平台建设情况发现,目前国内外碳排放总量核算标准大都基于《IPCC清单指南》;国外产品碳足迹相关标准已经建立,而国内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行业仍缺乏权威性产品碳足迹核算及评价标准;国内外碳排放数据平台及软件均缺乏覆盖工艺过程或工序的碳排放信息,且数据基本来源于文献报道或统计年鉴,本土化程度低,不能达到高精度和国际互认水平。基于对国内外标准体系、数据平台和软件的调研分析,本研究提出,亟需完善全链条低碳标准体系,建设多产业互联的行业低碳数据平台,并开发资源-环境-碳-经济多尺度评价软件,将企业/行业工艺过程与产品供应链碳排放数据深度融合,实现数据资源公开统筹应用,服务工业领域精准降碳与绿色、低碳等多目标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注低碳标准发展新动向——英国PAS2050碳足迹标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低碳产品标准发展迅速,并且有可能演变成绿色贸易壁垒。以PAS2050标准为例,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依托该标准发展ISO14067产品碳足迹标准。因此,不仅要跟踪低碳标准的国际发展动态,而且要关注发达国家的相关动态,并在国内进行相应的基础研究,分析这些标准中国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组织和产品碳足迹与清洁发展机制(CDM)在计算电力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方法上的区别,在发改委电力排放因子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修正与补充,分别得到用于组织和产品碳足迹的中国电力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结果表明,发改委发布的电力基准线排放因子与本文得出的组织和产品碳足迹的排放因子有显著差距,不应混用.本文计算的排放因子可为国内组织及产品碳足迹研究提供更恰当的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11.
任滋禾  白昱  周律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3):996-1005
针对目前我国工业企业节水潜力分析准确程度不足的现状,以纺织印染企业为对象,根据水足迹评价方法建立了印染企业产品水足迹精确测算方法,从产品层面说明回用水和雨水收集对于水足迹的削减作用.结果表明,应用水回用及雨水收集利用后,单位产品新鲜水用量降低了11.3%,单位产品总工业用水量降低了10.4%.本研究将水平衡分析、水足迹评价与印染企业自身特点相结合,为企业内产品生产层面的节水分析提供了依据,并为企业的精细化节水路线设计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2.
刘一  王震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2):710-716
产品碳足迹及其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另一方面,进口模式对碳足迹的影响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橱柜的国内加工阶段的碳排放、国外不同原材料生产阶段碳排放分别进行计算,并分析不同进口模式情景下上游原材料对橱柜整体碳足迹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进口模式原材料碳排放差异较大:北欧的原材料碳排放高于中欧和美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材料为胶合板.2全球的原材料碳排放波动最大,最大原材料碳排放是最小原材料碳排放的7.26倍;美国的原材料碳排放波动最小;3不同进口模式对我国产品碳足迹的影响不同,从贡献结构上看,除了北欧最大碳排放进口模式和全球最大碳排放进口模式是外源型以外,其余模式的产品碳足迹来源皆为内源型,即主要贡献仍为国内加工阶段.4从减排潜力看贸易策略,减排潜力最大的是全球进口模式,为30%~52%,并建议转变北欧为其它进口模式,以寻求更大的减排空间.本文结论可服务于企业绿色采购策略中原材料减排潜力的发掘,以及国家贸易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carbon footprint within the context of automobi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 case study approach is employed as a research method. Primary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site visits and extensive interviews with HMC’s corporate and plant management. First, ident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direct and indirect carbon footprint is critical for mitigating supply chain risks. Second, setting the system boundary of measurement is another important issue to integrate the issue of carbon footprint in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ird, developing a map of product carbon footprint facilitates ident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carbon emissions across the supply chain. Companies today operate in a carbon-constrained world. In particular,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under pressure to take a close look at its product carbon footprint. Managing the downstream consequences of the use of its products and inputs from upstream suppliers is critical for developing carbon risk-mitigat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is paper is of benefit to academics and managers by providing a new way to integrate carbon emission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ince climate change and carbon footprint present challenges to many industries, increas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integrate carbon footprint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necessary, but has seen little research i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碳足迹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全球变暖日益加剧,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碳足迹旨在测度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为世界各国制定环境与能源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受到学界、企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碳足迹核算方法主要包括清单因子法、生命周期评价和投入产出分析。论文首先阐述了这3种核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回顾了单区域和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发展历程,重点就投入产出分析在国际贸易、产业、消费者、区域和组织等尺度碳足迹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采用SWOT分析框架探讨了该方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展望了其在混合核算方法、多尺度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情景分析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张玥  王让会  刘飞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4):1195-1201
基于碳平衡原理阐述了钢铁生产过程碳足迹的内涵,并构建了生产过程碳足迹模型,包括总碳足迹、吨钢碳足迹、吨工序碳足迹等计算方法.同时,计算分析了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简称“南钢”)2005-2011年化石燃料、熔剂、动力介质及(副)产品的统计数据,最后对比了南钢近几年生产过程碳足迹的变化形势.结果表明,2011年南钢生产过程总碳足迹为1716.3万t,比2005年增加了53%;吨钢碳足迹从2005年的2.583 t·t-1减少到2011年的2.245 t·t-1;炼铁工序吨钢碳足迹比其他所有工序总和要多.另外,研究发现,南钢实施节能减排及清洁发展机制(CDM)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不足,最后提出了节能减排建议,对钢铁企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reviews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developed in the last years that were found suitable to be applied at corporate level for the evaluation of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products. The indicator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main groups: 1) Indicators of Energy and Material Flows; 2) Indicators with a Territorial Dimension; 3) Indicators of Life-Cycle Assessment; 4) Indicators of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Integrative and single index indicators such as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r carbon footprint were found as the most appealing for enterprises, although there is a need to advance in the field to combine the simplicity required at corporate level for tracking and reporting environmental data, and the scientific rigor and transparency necessary to make the scores reliable. Hence, for each of the indicators revised it was stated what they do and do not measure so that misleading information was not used for decision making at corporate level.  相似文献   

17.
刘颖昊  刘涛  郭水华 《环境工程》2012,(Z2):437-439
钢铁产品性能的提高往往会增加其制造环节的环境负荷,但是在很多领域的使用过程中,高性能钢材相对于普通钢材,更有利于环境。因此评估钢铁产品改进的环境效益需要一个系统化的科学方法———生命周期评价(LCA)。从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视角,讨论了钢铁产品性能提升与环境影响的关系,阐述了如何利用LCA方法评估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绩效,并列举了宝钢利用LCA方法评估钢铁产品性能改进环境效益的两个案例:某变压器采用性能更高的B30P110取向硅钢片取代原B30G130取向硅钢片,其生命周期碳减排15.1%;宝钢钢制二片罐用镀锡钢板从0.28mm经过6次减薄到0.225mm,使钢罐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1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