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乔凯  郭伟 《地球环境学报》2013,(4):1399-1405
如何对多源、多尺度和不同分辨率的海量影像数据进行高效存储与管理已成为当前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的关键。镶嵌数据集是当前管理栅格影像数据的新技术。本文详细阐述了镶嵌数据集管理海量数据的处理方法与入库技术流程。同时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选择最新的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与Aster DEM两种数据格式为例,应用新的镶嵌数据集数据处理与入库技术,实现了不同格式影像数据的镶嵌处理、数据系列产品的生成以及不同格式栅格数据的标准统一与数据建库工作。实验结果表明,使用镶嵌数据集可以高效地处理不同来源、不同时期以及不同格式的影像数据,可以实现多种类型影像数据及相关数据产品的实时构建、快速查询以及大容量数据的高效存储,说明应用镶嵌数据集在多源数据集成管理、数据显示以及网络并发访问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在大数据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的背景下,文章梳理了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与守法应用中面临的新机遇,指出了环境执法数据的价值资源及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与守法中的促进作用。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与守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数据源和数据质与量的限制、大数据人才的匮乏、大数据理念的认知不足等,该问题存在的根源在于缺乏长效的数据管理机制、立法和制度建设滞后、执法理念和大数据理念的融合不足。建议树立大数据的管理思维,做好大数据应用于执法的制度设计,建立数据应用的反馈机制,推进适用大数据时代环境执法与守法理论与方法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新闻被越来越多的媒体所重视,数据可视化成为近年来新闻业界的热点话题。本文以新浪"图解"专栏的相关数据新闻报道为例,从数据新闻选题的构成、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数据新闻表达方式等方面分析数据新闻实践的特点与不足,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IRS—P6卫星数据与CBERS-02A多光谱数据融合,对鹤岗-大连高速公路抚松至岗山岭段将通过的3个自然保护区进行卫星遥感影像编图与解译。为了提高卫星遥感规划的精度,采用了数据融合技术。考虑到该地区地貌特征、数据时相等原因,利用IRS—P6卫星遥感数据与CBERS-02A数据融合,使得遥感区划清晰。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飞行器环境试验数据的管理与交互式探索分析提供工具,并为飞行器环境试验条件设计提供支撑。方法环境试验数据管理与预示系统采用B/S MVC三层体系架构,在数据存储层,采用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及大数据平台(Hadoop/Spark)相结合的混合存储结构;在数据处理层,主要采用基于Spring+Hibernate的轻量级J2EE技术框架。使用Myeclipse 2014 Java语言编程实现。结果所开发的环境试验数据管理与预示系统,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实现跨平台访问。基于JavaScript技术实现数据动态交互展示,支持Matlab、C++等多种语言算法的集成与动态扩展。结论软件系统适用于环境试验数据的管理与交互式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6.
主要目的是评估TMI(TRMM Microwave Imager)的海表温度产品在中国南海的适用性。主要方法是将TMI海温数据分别与实测Argo海温数据和MODIS海温数据相匹配,并计算产品准确度,分析影响因素。评估结果表明:匹配数据的线性关系显著,TMI海温数据与Argo海温数据相比,标准误差为0.66℃,平均偏差-0.08℃,与MODIS数据相比,标准误差为0.58℃,平均偏差0.15℃。评估结果略差于TMI产品在全球范围的准确度(0.57℃)。分析讨论得出,影响反演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大气衰减、降雨衰减、海面风干扰等。  相似文献   

7.
3 环境评价中的监测设计 环境评价的起点是各种原始数据的获得和分析,这些数据主要来自环境监测,包括由监测活动形成的污染源数据与历史积累数据。 评价中通过环境监测获得污染物质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这些数据集构成了所涉及环  相似文献   

8.
编写了处理团岛试验站气象数据的程序,实现了试验站气象数据的自动化统计处理与分析,提高了处理数据的效率,对处理统计该站的气象数据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在线站点运维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运维数据的准确性,本文通过运维工作实际情况,从仪器设备的标定与检查、标准溶液期间核查、数据质量的检查与审核、数据质量考核等方面,分析了在线运维的质量保证与控制的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空调假人得到的温度数据更加接近真实数值。方法采集相同环境下真人衣服表面温度与空调假人的温度,并将二者的数据进行对比和拟合。结果揭示了空调假人温度与真人衣服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将二者的关系拟合为二次方程,得到了空调假人温度修正公式,使空调假人温度数据更接近真人衣服表面的实测温度数据。结论对比发现,空调假人所采集的温度数据与真人温度数据有较大不同。得到的修正公式可用于基于空调假人的热舒适性评价,可以提高热舒适性计算的准确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计算简便,有利于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云计算环境下大气污染预测软件异常数据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云计算环境下,大气污染预测软件异常数据检测存在的检测准确率低和执行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斯过程回归模型(GPR)的大气污染预测软件异常数据检测方法。采用短时的面积特征与梯度特征描述软件测试端口的流量行为,将实时获得的流量行为通过多级多粒度方法定位,完成测试端异常检测;根据测试端输入输出数据间的关联性,统计多个测试端口,采用GPR构建异常数据预测模型,对比实时监测的输出数据与预测模型的输出数据,实现预测软件异常数据检测。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上海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上海3年内拟培养和引进千名高端数据人才,日前正式启动“数据科学和大数据人才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紧随信息时代而来,传统新闻学与大数据的有机融合衍生出新兴的新闻形态——"数据新闻"。经验匮乏和技术有限使我国在数据新闻领域尚有不足,存在着呈现模式单一、数据源稀缺、数据利用率低等壁垒。本文着眼于国内数据新闻发展历史,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数据新闻实务模式,为国内数据新闻的发展提出博采众长、提升素养、建设开放新闻观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于海底数据获取的困难性及数据的多源性,导致其共享与管理存在诸多问题,Web GIS可以将这些海底数据以矢量化的方式展现在网络上,实现大范围的数据共享。文章在分析海底数据特征基础上,将海底数据进行专题分类入库,并采用开源地图服务器Geo Server及开源GIS框架Open Scales技术,提出海底数据的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富互联网应用程序)Web GIS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介绍了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和流程,并以莱州湾为例实现系统的应用,最终实现了莱州湾海底数据的显示、管理及常规GIS功能。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政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民 《环境保护》2016,(14):12-14
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推进大数据深化创新应用。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与环境科学管理的需要,《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应运而生。本文从环保云平台、数据资源整合、大数据管理平台、大数据应用四方面分析解读《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的建设思路,从而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数据共享,基于美国电子政务共享框架(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FEA)方法论和数据中台思想,采用JAVA平台和SOA框架,以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科研数据为主,整合全社会大气科学数据资源,面向京津冀、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成因与治理改善分析的核心业务需求,建设集多源异构数据采集、治理、共享、分析、发布于一体的大气环境科学数据采集与共享平台;建立完善的线上数据治理流程,采用多种算法实现大气业务数据集的实时质控;采用分级、分权限的数据共享机制和共享接口动态编辑技术,建立一站式数据枢纽.结果表明:①建立大气科学数据规范分类体系,提供从原始数据、二次数据产品、大气攻关信息发布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共享服务.②建立海量多源异构综合数据集,包括空气质量、组分、污染源、气象、健康等11类,数据总量4.3 TB,包括7.5亿条数据和66万个文件.③开发交互式GIS服务和线上评估分析工具,实现环境空气质量评估、气象影响分析、组分变化、污染源统计四类主题数据服务.④向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各课题组、七省(市)提供多种形式共享,开放104个数据接口,实现21亿条数据、2万份文件、15个专题共享,有力地支撑了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的各项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技术已成为支撑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与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目前,部分地区充分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监控数据开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生态环境智能化监督执法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热点网格识别算法、污染溯源模型、电力大数据智能监控模型等技术手段日趋成熟,为生态环境监督执法的精准化与智能化提供了科技支撑。建议通过提高生态环境要素感知能力、优化数据共享机制、提升科技支撑水平、保障执法大数据安全等方式,进一步发挥大数据技术支撑生态环境监督执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是掌握和获取国家和区域资源环境本底数据的重要手段。综合科学考察数据来之不易、非常宝贵,但是由于其所具有的多来源、多类型、多学科等综合性特点,这不仅影响到大量已有考察活动积累数据的集成,而且给当前正在开展的许多科学考察研究活动的数据集成管理带来困难。针对这一需求,论文分析认为缺少"一致性的数据模型"是综合科学考察数据集成的核心问题,提出了综合科学考察多维数据管理的理念,对综合科学考察数据的多维特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多维数据管理的共性维度概念模型。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跨中国、俄罗斯、蒙古三国的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实践,建立了综合科学考察数据集成与管理的三个共性维度基准。具体包括与考察任务内容对应的数据要素维基准、按照考察数据采集和更新周期的数据时间维基准、按照地理空间格网体系建立的数据空间维基准。这一模式初步应用于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的数据集成与管理,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探究,在对其定义进行阐述后,对环境监测数据在环境执法与守法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提高对环境监测数据重要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与监测中的应用创新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本文在探讨大数据对于环境执法与监测的实际应用基础上,阐述了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与监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大数据在环境执法与监测中的应用办法创新,希望能够为环境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