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我国工伤保险费率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工伤保险费率机制是工伤保险制度的核心问题 ,对工伤保险基金的稳定性、工伤预防效能的发挥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等多方面产生直接影响。笔者在调查和研究我国工伤保险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欧美等国的成功经验 ,分析了我国工伤保险费率机制存在的问题 ,并在差别费率划分、档次、费率调整、风险共担模式、收支平衡和促进工伤预防等方面提出了独自见解和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铁民  陈胜 《劳动保护》2002,(11):42-43
工伤保险费率机制直接影响工伤保险基金的稳定性、工伤预防效能的发挥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等方面,是工伤保险制度的核心。我国工伤保险费征缴遵循“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费率实行“行业差别,费率浮动”。那么,费率至少应包括差别划分依据、差别档次、浮动费率、征缴模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煤矿发生的各类事故一直居全国工矿企业前列,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而解决事故当中工伤职工的待遇和安置问题也成为市场经济改革所面临的突出难题,究其原因就在于:一方面,我国工伤保险费率水平偏低,行业费率档次少,差别拉得不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很低;另一方面,煤炭等高风险行业被“工伤保险”拒于门外。在如此之低的费率和近年来特、重大事故频繁发生的情况下,工伤保险结余却居高不下,如1999年全国工伤保险的累计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平均基准费率水平、工伤保险基金期望的支出构成比较和工伤保险刺激事故预防的费率机制的形成 3个方面 ,对欧洲国家工伤保险费率进行了分析 ,对若干欧洲国家用工伤保险经济手段促进企业改善劳动条件的成功经验给以总结 ,并对我国新近出台的《工伤保险条例》提出一些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5.
工伤保险费率是工伤保险基金筹集的核心问题。工伤保险费用的征缴、调节和支付都要求确定一个合理的费率。合理的费率可以促进工伤保险事业的发展 ,改进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是 ,工伤保险费率应维持什么水平 ,如何通过工伤保险费率的调整 ,使工伤保险在安全生产与事故预防中起到经济杠杆的作用。5 .1  工伤保险费率的确定原则我国社会保险正在建立与完善中。在发达工业国家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中开展最早 ,发展最完备的。这是因为大工业的发展和机械化、自动化的提高 ,带来了工伤事故的增多及经济损失的提高 ,迫使雇…  相似文献   

6.
工伤保险行业差别费率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合理的行业差别费率对于工伤保险基金的稳定、促进企业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具有积极作用.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地区对行业差别费率厘定进行了探索,但费率与风险的关联性不强,影响了低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积极性.本文针对工伤统计数据缺乏的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工伤保险行业差别费率确定方法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确定行业风险等级的3种方法,即聚类分析法、风险系数测评和模糊风险评估法的应用过程以及优缺点;另外,强调了在确定行业风险指数时,应注意根据不同事故类别的严重度来确定各风险因素指标的权重大小.最后,应用风险评估理论分析工伤保险行业差别费率的运作机理,提出应用工伤赔付支出费用计算行业差别费率的数学公式,此公式原理清晰、操作方便,且有利于各统筹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划分行业差别费率.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费率档次";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第二章第八条规定,"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这即是工伤保险的"行业费率"和"差别费率"制  相似文献   

8.
陈光 《劳动保护》2008,(12):13-15
在工业化国家,工伤保险、安全立法和国家监察作为构成安全生产工作的三大支柱,在事故预防、医疗康复、工伤赔付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通过收与支两个方面来实现,前者通过调整生产经营单位缴纳保险金的差别费率与浮动费率,激励和督促企业从自身经济利益上考量:必须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减少生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后者则是从保险基金中划拨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生产事故与职业危害的预防,包括安全技术服务、培训和宣传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9.
当前工伤保险制度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工伤保险的作用发挥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建立和完善与工伤风险相对应的费率机制和强化工会组织在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中的作用势在必行,同时两者系统地结合将促使企业由"重赔偿、轻预防"的模式向事故预防为主的方向转变,有力推进绿色劳动的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0.
费率制度是工伤保险的核心制度之一,大陆在工伤保险费率设置和保险费计算方面有其进步的方面,但也呈现许多不足。通过与台湾地区工伤保险费率制度相关问题的比较分析,大陆应恰当设置缴费主体,重置政府在工伤保险中的责任,优化行业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  相似文献   

11.
德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评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就是工伤保险制度中促进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笔者从管理、经济、法律、技术、心理5个方面具体分析德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的具体特点,其中,对管理方面的上层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培训机构、监督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配置、企业内部的劳动安全机构及其人员配备进行了研讨;以经济途径为重点从工伤保险费的征收与支出两方面进行了评介;在安全技术方面着重对管理内容即监督事故的隐患、咨询、进行职业病预防、监测与调查、产品安全标准鉴定等进行了介绍;简述了心理方面所开展的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以及相关法律手段。综合分析了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的形成和运作方式,对其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部分国家工伤保险差别费率情况;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提出我国工伤保险差别费率分类应以行业工伤事故死亡风险、重伤和轻伤风险、职业病风险和基金支出情况为指标和依据,尤其不能忽视行业轻伤和职业病风险指标;计算了我国近几年各行业工伤事故的个人死亡风险。建议:增加行业风险类别和工伤保险费率差距范围;完善工伤事故、职业病和工伤保险统计指标体系;工伤保险基金应加大对预防、康复、科研、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目前国内现有工亡率数据所存在的局限性问题,引入我国工伤保险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2006—2016年我国及各地区的工亡率变化趋势, 进而运用泰尔指数分析法测算全国及各地区的工亡率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6年,我国总体工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整体水平仍偏高;西部明显高于东、中部,但东、中、西部之间的工亡率差异在缩小;东部、中部和西部内部各省市之间的差异还比较大。最后,提出设定管控工亡率指标时要注重追求本质上的进步,各地应采取措施解决不平衡的问题,完善标准化工亡报告制度,选择更高水平的国际对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如何建立工伤保险与工伤事故预防有机结合的机制 ,不仅是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课题 ,也是日本工伤社会保险改革过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打破了每隔 3年对费率进行一次调整的惯例 ,从2 0 0 3年度开始 ,提前一年执行了平均被下调了 1‰的新的劳灾保险费率体系。笔者对此举动阐述了以下观点 :除从厚生劳动省说明的近年来劳灾事故大幅度减少及为减轻企业主的负担等原因外 ,还应从处理劳灾保险制度与劳灾事故预防工作的关系上分析提前调整费率的动机。即这个重要决策旨在强调劳灾保险与事故预防的有机结合、利用保险费率的经济杠杆作用 ,借“第 10个防止劳动灾害五年规划”启动之良机 ,全面提高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的中国职业卫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简要地回顾了现代职业卫生的进步历程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依据近年职业病统计报告数据 ,分析了 90年代中国职业卫生工作的特点与问题。结合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现状 ,分析了 2 1世纪中国职业卫生所面临的挑战 ,提出了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三方协调机制、推行 OHSMS、发挥工伤保险预防作用和推广企业安全卫生文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煤矿安全长效机制中经济杠杆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安全生产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煤炭生产为代表的高风险行业中建立“长久”而又“有效”的安全生产机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严格遵循经济规律,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笔者结合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状况,从加强煤矿企业资本管理制度、实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税收优惠政策、强化煤矿安全保险制度、提高职工伤亡抚恤标准、推行煤矿负责人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和实施煤炭行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完善工伤保险费率制度,增强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安全分级评价,并以此指导保险费率的制定。阐述了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选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安全评价指标权重模型,选用模糊评判法构建安全分级评价模型,得出了工程项目安全分级评价等级确定方法。以我国某山区高速公路第二施工现场为例,按照安全分级评价状况确定其工伤保险费率水平。最后分析了安全分级评价对保险费率制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