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甘薯燃料乙醇废水产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蔡小波  杨毅  孙彦平  张良  肖瑶  赵海 《环境科学》2010,31(10):2512-2517
利用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处理甘薯燃料乙醇废水,以COD为5000mg/L的废水做底物,获得的最大电功率密度为334.1mW/m2,库仑效率(CE)为10.1%,COD去除率为92.2%.实验进一步考察了磷酸缓冲液(PBS)浓度和废水浓度对MFC产电性能的影响.PBS含量从50mmol/L增加到200mmol/L,MFC输出的最大电功率密度提高了33.4%,CE增加26.0%,但PBS对废水的COD去除率影响不大.含50mmol/LPBS的废水COD从625mg/L增加到10000mg/L,COD去除率和MFC输出的最大电功率密度在废水浓度为5000mg/L处均获得最大值,但CE值有降低的趋势,从28.9%变化至10.3%.这些结果表明,MFC可以在处理甘薯燃料乙醇废水的同时获得电能;增大PBS浓度能提高MFC的产电性能;MFC输出的最大电功率密度随废水COD增加而增大,但废水浓度过高会引起酸化使MFC产电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我厂在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洗毛废水,流入沙河。不仅污染了河流,而且宝贵的羊毛脂白白流掉。羊毛脂是附着于羊毛上的油状分泌物。它用于制备医药软膏、防锈剂、缓蚀剂等,也用于制革、毛皮等工业。羊毛脂的回收,以前采用离心法,回收率只有30~40%,而且用的离心机是进口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提高了认识,狠抓了羊毛脂的回收工作。清华大学广大师生,以阶级斗争为纲,坚决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催化氧化-A/O工艺-生物滤池组合工艺,以高浓度有机胺废水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该工艺对进水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催化氧化预处理工艺,能有效降低废水中的抑制性物质,提高废水的B/C;A/O工艺能去除大量的有机物和总氮,但出水氨氮有所升高;末端采用生物滤池处理该废水,能有效降低废水中的氨氮和COD。当进水ρ(COD)为3 000~4 000 mg/L、ρ(NH3-N)为15~60 mg/L、ρ(TN)为350~450 mg/L时,出水水质可达当地环保要求的排放标准:ρ(COD)≤300 mg/L、ρ(NH3-N)≤35mg/L,表明该工艺可应用于高浓度有机胺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唐文伟  曾新平  顾国维 《环境科学》2007,28(9):1993-1997
研究了乳化液废水湿式氧化前后的可生化性和生物毒性变化,并考察了SBR工艺处理湿式氧化后的乳化液废水的效果.实验证明,乳化液废水(COD=48 000 mg/L) BOD5/COD (B/C)为0.072 3,相当于0.120 mg/L氯化汞毒性,属难生化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经湿式氧化处理后,B/C显著上升,温度越高,B/C上升幅度越大,生物毒性降低越多.在220℃和240℃湿式氧化后生物毒性分别降低18.3%和50.8%.SBR对220℃湿式氧化出水具有良好地处理效果,并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当进水COD为1 500~3 000 mg/L时,COD去除率为94.6%~96.1%,进水COD为2 000 mg/L时,出水COD平均为96.0 mg/L.WAO-SBR处理乳化液废水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金城造纸厂综合污水处理工程调试运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总结了采用好氧工艺处理造纸工业废水中各个不同调试阶段及对应的工艺运行参数。该废水难生化降解,其ρ(BOD5)/ρ(COD)值在23.3%左右,而且废水中N、P等营养元素含量不足。通过投加尿素和磷酸氢二氨,使均质池TN、TP含量满足微生物生长;同时降低进水ρ(COD)值至1500mg/L,提高曝气池溶解氧量至3.0mg/L,污泥浓度至4500mg/L,将COD污泥负荷从最初0.45~0.55kg/(kg·d)逐渐下降到0.30~0.35kg/(kg·d),经过2个月的调试运行,出水各参数达到设计排放标准:COD为450mg/L、BOD5为25mg/L、pH为6.8。  相似文献   

6.
畜禽养殖废水无害化处理并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已成为畜禽养殖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文章探讨了通气速率及阴离子交换树脂添加量对养猪废水中化学耗氧量、氨氮去除率的影响,明确废水处理的最佳条件,并采用磷酸实现对释放的氨气进行回收利用。结果显示:综合处理成本及废水排放标准,通气-树脂联用技术去除废水中氨氮和COD含量的最佳条件:45℃、22.7 g/L阴离子交换树脂、2 L/min通气速率。8 h后COD的含量为310.25 mg/L,低于畜禽废水国家排放标准(COD≤400 mg/L),去除率为79.17%;氨氮的含量为87.9 mg/L,接近国标(NH_4~+-N≤80 mg/L),去除率为85.38%。另外磷酸对氮源的回收率达到90.52%,实现了养猪废水的有效处理及氮源的高效率回收。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生物强化/混凝沉淀工艺处理电镀工业园区的物化出水,重点考察了本工艺对进水COD、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生物强化工艺能有效降低废水中的COD、氨氮,混凝沉淀工艺能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当进水COD在200~ 350 mg/L、氨氮在20~35 mg/L时,出水水质能够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中表2的标准,即COD≤80 mg/L、氨氮≤15 mg/L.  相似文献   

8.
以硫酸生产装置及脱盐水站中和+沉降废水处理工艺为基础,研发设计出了活性污泥法——曝气池污染防治技术,应用在脱盐水站外排废水治理上,并取得了成功。外排废水COD浓度由198.29mg/L降低到了66.97mg/L,去除率达90%以上,年削减COD排放量28.28t。采用中和+曝气+沉降废水治理工艺,不仅降低了外排废水中的有机物浓度,而且确保了废水p H、SS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9.
以测定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可酸化性和酸化度为目的,研究了蔗糖-蛋白胨人工配水的酸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蔗糖-蛋白胨人工配水的可酸化性的计算值为0.80;振荡条件下COD为1065~31950mg/L的废水的酸化度为100%,COD为426100~63900mg/L的废水的酸化度介于79%~90%;静态条件下COD为1065~63900mg/L的废水酸化度介于64%~99%;酸化过程中通过振荡培养,改变传质条件,可以提高酸化速度,缩短可酸化性测定时间。  相似文献   

10.
芽孢杆菌与硝化细菌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为实验菌种,对水产养殖废水中的各项水质因子(pH、DO、NH4+-N、NO2--N、COD)进行控制或处理。结果表明,经投加微生物菌液处理的养殖废水水质均优于对照组: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可以降低废水的COD和NO2--N浓度,出水COD浓度小于100mg/L,NO2--N浓度小于0.6mg/L,COD去除率分别为67.97%、70.16%,NO2--N去除率分别为99.28%、99.51%;硝化细菌可以将废水NH4+-N和NO2--N的浓度降低到0.6mg/L以下,去除率分别为99.38%、81.44%;而菌液的投加对养殖水体的pH值影响不明显。三种微生物在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作用上各有特点,可为形成共生长效的养殖水产环境修复微生物种群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环己醇、环己酮生产装置产生的含甲酸废水的COD,使其达到排放标准,降低废水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根据共沸-分馏间歇操作处理醇酮装置酸性废水研究获得的工艺参数,采用共沸-分馏连续操作处理该酸性废水,并从中回收甲酸。介绍了共沸-分馏连续操作处理醇酮装置酸性废水的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给出了共沸-分馏连续操作处理该废水并回收甲酸的实验数据,完成了间歇操作改连续操作过程的工艺研究,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工业化生产装置设计奠定了基础。通过研究得出,采用共沸-分馏连续操作处理该酸性废水,废水的COD由1.6×105mg/L降至3.0×102mg/L以下,达此标准水为80%以上,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99%以上,甲酸回收率80%,连续操作实验结果优于间歇操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企业因高盐废水COD过高造成膜易污堵和蒸发结晶效果不好等问题,研制了4种臭氧催化剂,对高盐废水小试和侧线研究后得出结论:(1)4种催化剂对COD均有去除效果,催化剂C的去除率最高为51%;(2)采用催化剂C小试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臭氧投加量300 mg/L、空速1 h-1、p H值8,臭氧转移率为81%;(3)开展现场侧线研究,进水COD在124~144 mg/L时,出水COD小于85 mg/L,平均去除率大于40%。研究表明,催化臭氧氧化处理高盐废水技术上可靠、工业化可行,该技术成果可以在高盐废水处理改造提升和新建项目的废水处理方案中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预处理-IC-氧化沟-气浮工艺处理再生纸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春涛  张鹏娟  代吉华 《环境工程》2012,30(2):44-46,50
介绍了预处理-IC-氧化沟-气浮工艺在再生纸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处理效果好、性能稳定、维护管理方便,出水pH为7.39~7.52,COD为57.6~58.7 mg/L,BOD5为12.5~15.8 mg/L,SS为18~19 mg/L,出水水质达GB3544—2008《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标准;通过制浆回收和废水再生循环利用,降低了运行成本;对同类型造纸废水的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炼油废水高效处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采用组合式隔油与两级混凝气浮串联工艺处理某炼油厂的含油废水的运行情况。由于各个处理单元及整套工艺的设计合理、操作方法正确 ,该套废水处理系统出水中的油类浓度降至 5~ 8m g/ L,COD浓度降至 45~ 5 5 mg/ L ,SS降至 3 1~ 5 1mg/ L,去除率分别超过 98%、92 %与 83 %。工程实施两年多来 ,运行稳定 ,能回收油类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陕西第一毛纺织厂对羊毛洗涤后的废水,采用沉淀富集萃取法回收羊毛脂,既创造了财富,又治理了废水. 回收羊毛脂是按三个步骤进行的. 一、沉淀系统.把洗涤羊毛废水引入装有大型搅拌机的池内,每次按污水量加入0.5—1%的硫酸  相似文献   

16.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含硫氨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程序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简称 SBR 法)处理重油催化裂化汽提塔出水,取得了脱碳(降低 COD)、硝化(除氮)、反硝化(去除总氮)的良好效果。当废水 COD 为2000mg/L,容积负荷3.5kgCOD/m~3d,处理出水 COD 小于300mg/L 时,去除率在80%以上,适当降低进水负荷,可取得好的脱氨氮效果。废水氨氮为150~200mg/L,当容积负荷为2.0kgCOD/m~3d 时,处理水氨氮含量小于10mg/L,去除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黄姜皂素清洁生产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皂素生产工艺在皂素生产过程中,不仅造成了优质淀粉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还造成环境污染及其所带来的高昂的污染治理费用。采用水洗淀粉法,即从皂素生产的源头把淀粉从黄姜中分离出来。这种工艺不但回收了淀粉,提高了皂素的收率,淀粉回收率平均约为46.3%,皂素收率提高了1.1%,而且还降低了皂素废水的处理难度,末端废水COD从原来的33615mg/L降为12285mg/L。该工艺简单、投资费用少,在实际生产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处理啤酒洗糟废水同时生产单细胞蛋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永明  俞俊棠  王建龙 《环境科学》2000,21(3):97-97-99
用热带假丝酵母在 1.5L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中处理啤酒生产中的洗糟废水 ,同时生产热带假丝酵母 .探讨了 pH,温度及氮源对降解废水动力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用热带假丝酵母既可以有效地降解洗糟废水中的 COD,又可以产生一定数量可作单细胞蛋白的酵母 .对于含糖 0.3%左右的洗糟废水可获得约 500 mg/L(干重 )的酵母 ,并可使废水 COD降解约 80% .  相似文献   

19.
为优化高负荷生物絮凝-膜反应器(HLB-MR)的工艺参数,提高其资源化城市污水的效能,文章采用平行对比实验,考察了不同溶解氧(DO)条件下反应器的有机物去除效率、生物絮凝效果、有机物回收效果和膜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在DO分别为1~2 mg/L和6~8 mg/L时,HLB-MR反应器有机物去除效率均在90%以上,其出水总COD均保持在30 mg/L左右;DO为1~2 mg/L时,反应器内胶体COD的絮凝效率为83%,其值低于DO为6~8 mg/L时的89%;总COD的回收率在DO为1~2 mg/L条件时为70.2%,也低于DO为6~8mg/L时的77.5%,但两反应器内悬浮态COD占浓缩液总COD的比例相差不大且均超过了94%,均利于有机物的回收利用;跨膜压差变化表明DO为6~8 mg/L时反应器膜污染程度较DO为1~2 mg/L时严重。从有机物回收与膜污染控制两方面综合比较,浓度为1~2mg/L是HLB-MR反应器较优的DO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某印染厂由生物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混凝反应和沉淀、生物活性炭等主要处理单元组成的废水深度处理流程的特点和运行情况。经过该套深度处理工艺,最终出水中3种主要水质指标的浓度分别降到:COD32~45mg/L,色度5~10倍和悬浮物12~23mg/L。三者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4.4%~95.6%、95%~98%,95.4%~96%。最终出水水质不仅可以满足处理目标,而且为将来废水的回用创造了良好条件。该套处理工艺还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和运行稳定的优点,可供印染企业扩大再生产、可持续发展以及彻底消除印染废水的环境污染问题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