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集重型大型货物运输车辆在弯道路段不同圆曲线半径条件下的通过宽度,基于Ackerman转向原理建立集重型大型货物运输车辆转弯模型,研究道路圆曲线路段车辆通过所需道路宽度与牵引车前轴中心运行半径和液压轴线挂车长度间的关系;得到车辆外廓弯道最外侧点的判别方法,以及牵引车前轴中心运行半径、液压轴线挂车长度对车辆通过所需道路宽度的影响强度、相对优势影响区域及三者间的分段函数关系;得到典型车辆通过不同半径弯道所需道路宽度与牵引车前轴中心运行半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计算方法及结果可为大型货物运输道路规划设计和集重型大型货物的运输路径优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公路弯道会车是较具风险的操作,由于弯道行车视距短,在过弯过程中突遇来车交会,往往会使人感到紧张,影响到正确的操作,因此弯道会车引发的事故概率较高。根据本人40多年驾车经历和20多年从事重特大交通事故处理的经验,并分析众多弯道事故的成因教训,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停车视距计算未涉及弯道参数及路面凝冰引起的路面摩阻系数降低等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的因素,以AASHTO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弯道路段车辆行驶时的受力、路面摩阻系数、超高、圆曲线半径等因素推导了凝冰路面弯道路段停车视距计算模型,得出了最不利情况下凝冰路面弯道路段停车视距参考值。当路面发生凝冰现象时,若车辆以交通安全法规规定的冰雪路面最高车速30 km/h行驶,通过对比该行驶速度下凝冰路面弯道路段停车视距与我国规范规定的停车视距可知,没有发挥道路的最大通行能力。以现有道路设计采用的停车视距反算出在役路面发生凝冰现象时的安全行车控制速度,为凝冰路面弯道路段车辆安全行驶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村镇道路行车安全性,实地检测村镇道路会车过程中车速和驾驶员的心生理反应参数,融合交通工程学、心理学和人因工程学的基础理论,探究会车过程中车辆的运行特性与驾驶员心率变化间的关系。首先整体分析试验中所有会车过程的行车状态,然后分析直线段上单次会车过程中车速变化与心率增长率的关系,最后分析曲线段上车速、心率增长率与平曲线半径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村镇道路上,驾驶员会车时存在明显的紧张行为;在会车时域内车速、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呈U型变化,且两者变化趋势相反;会车时的车速随道路平曲线半径的增加而增大,心率增长率随平曲线半径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远光灯是夜间行车用来照亮前方道路的。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道路上,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离相对方向来车150米以外改用近光灯,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应当使用近光灯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货车驾驶员注视及心率增长率参数和大货车运行速度进行检测,融合交通工程学和人因工程学的基础理论,与小客车对比分析,研究了双向四车道公路直线路段、圆曲线路段的大货车驾驶员注视分布和心率增长率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道路直线段和圆曲线段大货车和小客车驾驶员注视点主要集中在视野中上偏右侧区域,直线段大货车驾驶员注视点分布相对于小客车偏右3.01°、偏下1.16°,圆曲线段大货车驾驶员注视点分布相对于小客车偏右4.78°、偏下0.21°,在圆曲线路段比在直线路段,大货车驾驶员相比小客车驾驶员更加关注视野中线右侧的道路环境;构建了道路圆曲线路段大货车和小客车运行速度模型及驾驶员心率增长率模型,通过与小客车的对比,分析了大货车运行速度、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道路圆曲线半径、纵坡坡度间的内在变化关系,并以大货车驾驶员心理紧张度作为约束条件,给出了道路圆曲线的一般最小半径.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公路连续长坡路段驾驶员心率与曲线半径的关系,提高行车安全,选取9名驾驶员进行实际道路试验.用多导生理记录仪采集驾驶员的心率数据,按上、下坡方向将试验路段的每个曲线划分为7个位置,分别对上、下坡方向每个位置驾驶员的心率增长率和曲线半径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相应的模型,并对每个位置的模型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曲线半径设置建议.综合上、下坡方向各位置的曲线半径研究结论提出合理的曲线半径取值建议,公路连续长坡路段曲线半径在r≥900 m和200 m≤r≤300 m内取值.  相似文献   

8.
上篇介绍汽车在弯道行驶存在的风险因素,本篇主要介绍行车安全通过弯道应注意的事项。 一、要根据自己所驾的车型和要通过弯道的半径掌握好过弯车速。开大型车比开小型车过弯速度要更慢些,即或是驾驶小型汽车,也会有开吉普车与小轿车之分,因为小轿车与吉普车的瞬时摇摆中心不一样,吉普车前桥多是刚性桥结构,如北京吉普车前桥是工字桥,即便是高档吉普车也大多有前桥驱动,也是刚性桥结构。其车厢摇摆中心在弹簧吊耳平行中心处,车厢摇摆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双车道公路小半径曲线路段(SCCR)的交通安全监测水平,利用量表测试与驾驶模拟试验,实现驾驶人弯道焦虑水平的量化评测,定量刻画驾驶人弯道焦虑水平与行车安全特征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焦虑驾驶行为,运用Spearman分析法,筛选影响焦虑水平的关键行车安全特征量;综合道路线形条件、驾驶人个体特征和驾驶操作行为特性等行车安全特征因子,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建立多因素驾驶人焦虑水平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弯道焦虑水平与驾龄、年龄呈显著负相关,与车速、侧向偏移量、转角变异系数以及曲线半径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负相关性(显著性概率p值<0.01);通过验证,基于RBFNN的驾驶人焦虑水平预测模型判别精度可达73.7%;转角变异系数、年龄、驾龄是影响驾驶人焦虑水平的重要因素,其重要度依次为100%、93.3%、90.7%。研究结果可为双车道公路SCCR驾驶焦虑水平监测、交通安全维护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液罐车侧翻风险,保障液罐车在弯道行驶时的安全,建立其在弯道行驶时最小侧翻临界速度的计算模型。首先,运用动力学的理论计算在不同车速、弯道半径及超高值的道路条件下整车的重心高度变化;然后,利用力矩平衡原理计算液罐车在弯道行驶时的侧翻临界速度;其次,对比车辆当前行驶速度与最小侧翻临界速度,判断其发生侧翻事故的风险并提出预警方法;最后,进行实例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液罐车弯道行驶时车辆侧翻临界速度与车辆行驶速度负相关;超高坡度、道路纵向坡度、弯道转弯半径等道路基础条件对行驶于该路段的液罐车的安全有较大影响;用该预警方法能有效保障液罐车与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1.
远光灯是夜间行车用来照亮前方道路的。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道路上,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离相对方向来车150米以外改用近光灯,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应当使用近光灯等。  相似文献   

12.
为强化山区高速公路弯道交通安全保障,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研究和公路交通弯道交通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建立了以弯道曲线半径、坡度和曲线数量、高填方和高边坡等危险性工程为指标的山区高速公路小半径路段危险性分级的3级标准,并给出了人、路、环境相结合小半径路段交通安全保障设施设置建议。结合江西德上高速公路实际情况,统计识别了德上高速K1-K30桩间CA级小半径路段6处,CB级小半径路段3处,并提出了相应的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建议,以提升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在弯道路段行驶过程中驾驶人的安全驾驶特性,招募30名驾驶人开展模拟驾驶试验。利用DLab驾驶人因记录分析系统采集弯道行驶过程中驾驶人的车辆操作数据,用face LAB 5非接触式眼动仪同步采集驾驶人的眼动数据,探讨弯道半径对驾驶人视觉及操作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驾驶人的视线主要集中在[-10°,10°],水平视角均值与弯道半径成二次函数关系,并随着弯道半径增大驾驶人的水平视线向右偏移;在操作模式方面,转向盘转角与弯道半径成负相关,车辆横向位置与弯道半径的关系不明显。驾驶人弯道行车时需要及时关注弯道一侧的交通信息,并同时操纵车辆沿弯道轨迹行驶。  相似文献   

14.
为给交通管控提供决策支持以降低道路事故率,在对雨天高速公路弯道车辆受力和可能交通事故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雨天可能发生事故的单向双车道元胞自动机(CA)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和实际统计事故率的比较对模型予以初步验证。对不同可变速度限制(VSL)及道路几何线性参数值的交通流非线性行为进行仿真和事故概率计算。结果表明:VSL是雨天降低事故概率非常有效的方式,特别在弯道长度大和弯道半径小的路段愈加明显;应依据所提出的CA模型的仿真结果和具体道路实际,针对不同的降雨强度设置不同的速度限制值,以保证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预测道路断面的安全性,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断面事故率模型。首先选定事故率作为微观预测目标,选取驾驶员的驾龄、车道数、平曲线半径、纵坡度、路面情况、路口路段类型、道路宽度7项因素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并且将各影响因素分为若干类目。在数量化理论的基础之上建立改进的数量化理论的道路断面事故率预测模型,最后以某国道222.888~377.387 km段作为算例进行计算,并选取事故多发段333.5~334.0 km处对模型进行具体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事故影响最大的是该路段中三枝交叉口,其次是3 a(含3 a)以下驾龄及四枝交叉口。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工程日益突显的安全问题,结合四川省桃园(川陕界)至巴中高速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停车视距、竖曲线、隧道进出口、横断面超高、长大下坡等5个方面进行安全性分析。研究提出高速公路工程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程序:要以潮湿路面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停车视距为标准进行安全评价,凸曲线路段和凹曲线路段都应满足竖曲线最小半径,隧道平曲率半径大于所允许的最小半径值并通过基于运行车速差的隧道进出口区域运行安全性的评价方法对隧道进出口进行安全预评价,超高安全评价要以一般圆曲线最小半径为标准,对于长大下坡的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差应满足评价标准,最后结合实际工程数据,运用该安全评价方法,证明了其实用价值,为其它高速公路工程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上篇向大家介绍到在夜间通过城镇路段上的观察,本篇主要讲述汽车在公路上通过非城镇路段,对静动态障碍物的观察及超车会车等的夜间驾驶的要领。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公路景观郁闭度对驾驶人反应时间的影响规律,运用模拟驾驶试验设计突发事件以测试驾驶人在不同道路线形和空间郁闭度特征景观下的反应时间。利用方差分析与多元逐步回归法,构建反应时间影响因子计量模型,量化不同特征景观、道路线形及驾驶人特性对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驾驶人的反应时间随景观郁闭度增加而减少;弯道路段反应时间显著少于直线路段;随着年龄的增加反应时间相应减少;男性比女性反应时间更短;经验驾驶人反应时间比新手和一般驾驶人更短;驾驶习惯对反应时间没有显著影响。景观郁闭度和道路线形相较于驾驶人特性对反应时间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成果可为公路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帮助进行交通安全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各项措施当中,公路危险路段的排查和整改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国外发达国家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将危险路段的排查和整改作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项长期工作。我国的公路危险路段排查和整改工作起步较晚,直到本世纪初才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此项工作在我区开展的时间虽然不长,  相似文献   

20.
行车中,有些路段的平面线形往往造成视距不足,如半径很小的坡顶、树木遮荫的小径弯道、公共汽车停车站点等,由于视线不足,驾驶员临近发现险情往往来不及作出反应,或疑惑犹豫,或惊慌失措,使操作失误,这些都是视距不足造成的原因。那末,在视距不足的路段如何行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