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红壤、赤红壤主要分布于我省低丘林地和台地,占全省土壤面积的65%,一般土层较厚,质地偏沙或偏粘,交换量不高,养分含量多属中下水平。80年代初,广东省从澳大利亚引进了格拉姆柱花草、库克柱花草、有钩柱花草、无钩柱花草及184柱花草、大翼豆等优良牧草,作为坡地绿肥试种获得成功,这为山坡地土壤改良和水土流失治理,以及为畜牧业提供优质饲料,找到了一条路子。1986~1991年,我们在揭西县作了定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综述如下。1 格拉姆柱花草等坡地绿肥是我省山坡地果园有机肥料的重要来源,是改良山坡地土壤的重…  相似文献   

2.
施用不同有机肥料对杉木幼林根际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有机肥料有如下的作用:(1)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杉木根际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其中以牛栏肥和绿肥混施效果最好,施绿肥又比施牛栏肥效果好,并且施用有机肥料能提高微生物中细菌所占的比例;(2)能增加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和芳香族化合物分解菌的数量,其中氨化细菌提高幅度最大,并以混合施用最好,纤维素分解菌则以单施绿肥最高,芳香族化合物分解菌则以施牛栏肥最高;(3)提高了土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和蛋白酶的活性为:混合施用>施牛栏肥>施绿肥>不施肥;(4)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杉木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绿肥可以解决有机肥源不足的困难,减少化肥用量,节省成本和能源消耗,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和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本文根据广东的实际,指出广东的现代化农业需要大种绿肥,也可以大种绿肥。要使广东的绿肥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必须抓好如下的措施:从战略高度来认识绿肥的重要性;加强领导,把它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广泛开展试验示范,并加强宣传发动;增加经济投入,省、市、县各级要设立绿肥种子繁育和经营风险金。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水田阳离子肥料长期定位试验进行了观察和总结.研究表明,湘南水田长期施用含硫及含氯化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随年度和季节变化:SO肥料促进早稻返青和晚稻营养生长,Cl肥料提高晚稻经济产量.从1982年到1990年,水稻稻谷年产量随气候变化有两次明显的波降周期,并且九年间,两类阴离子肥料处理的水稻年均总干物质生产量相等,绿肥生长也无显著不同.然而,长年施用含硫及含氯化肥的小区具有明显的土壤生态学差异.  相似文献   

5.
土肥的基础地位是不随社会性质或社会经济类型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既具重要性,又具长久性.市场经济是仍然需要土肥科技的.土肥科技的教学、科研和推广的力度必须加大,局面必须改观,且宜快不宜迟.土肥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将培肥地力作为中心工作.根据广东的实际,增施有机肥是培肥地力的主要措施,因而抓秸秆还田和发展冬绿肥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橙园间种绿肥对提高地力和经济效益的作用欧永春(广东廉江市农业局,广东廉江524400)廉江市水果种植面积较大,1990年种植柑橙高峰期的面积为1.03万hm2。由于橙园多在荒山荒岭上,土壤瘦瘠、板结,需要大量的有机肥,为解决这一问题,除大量积造土杂肥...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动连续测量系统,对不同施肥情况下稻田甲烷排放通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施肥是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的重要因素。增施有机肥会导致甲烷排放量增加.应用化肥可降低甲烷排放,有机肥加倍处理,32d甲烷总排放量16.40gCH_4/m ̄2,是化肥加倍处理的1.56倍;常规施肥处理介于两者之间。略高于常规加倍处理。肥料种类对甲烷排放量也有影响。全施有机肥高于有机肥加化肥(1:1)组,施沼渣肥组次之,全化肥组排放量最低,不到全有机肥处理排放量的1/5.有机肥又以施人畜粪的甲烷排放率最高,绿肥次之,沼渣肥和稻草的甲烷排放率最低。有机肥的多级利用是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研究有机无机肥料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5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施无机N、P、K结合冬蔬菜残茎叶还田,不但能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培肥土壤.而无机肥料加猪粪或冬绿肥还田的增产效果及土壤培肥效果与全无机肥相近.稻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一项比较明显的有效措前,这一结论得到了再次验证.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柚树间种短期经济作物在提高柚园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N、P、K养分质量分数,改善柚园小区气候,增加有机肥来源。间种物残余体作为绿肥,可显著地提高柚果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促进农户绿肥种植行为惯性产生,是在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的情况下保障以绿肥应用为基础的农业环境目标实现的前提。利用湖南、江西、广西、安徽、河南5省(区)1 217户农户调查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分析生态补偿政策实施对农户绿肥种植行为惯性产生的影响逻辑和影响程度。研究显示,生态补偿政策能够显著促进农户绿肥种植行为惯性的产生。与未接受过政府生态补偿的农户相比,接受过生态补偿的农户绿肥种植行为惯性产生的可能性增加21.8%。生态补偿可以通过两条路径实现惯性激励:一是生态补偿→收入效应→行为惯性,二是生态补偿→环境知识→行为惯性。此外,年轻、受教育程度高、规模经营和耕地自然条件良好的主体更可能产生绿肥种植行为惯性。据此,提出以评估、重塑生态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为核心,通过设计科学的生态补偿制度,并综合考虑农户禀赋异质性的影响,构建绿肥种植行为惯性产生机制,可以改善农户绿肥种植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耕作方式与绿肥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免耕与绿肥种植技术配合使用对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明显小于绿肥种植,免耕和绿肥种植(ZG)处理细菌与真菌拷贝数比值为2.51×103,显著高于免耕+不种绿肥(ZT)和常规耕作+不种绿肥(CT)处理。不同处理细菌相对含量及组成发生了一定变化,但优势微生物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和丰富度(ACE指数和Chao 1指数)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结构、土壤营养物质含量和土壤pH值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土壤微生物组成。  相似文献   

12.
苏南稻田土壤持续生产力与种植制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了苏南稻田不同种植制度与土壤持生产斩关系。维持土壤持续生产斩实质是土壤和,多熟种植制度发产出增加,加大了土壤养分的消耗,但有机物质生产增加,有利于有机物质归还和土壤有机质平均。在多熟种植制度中间套插种绿肥等豆等养地作物和油菜、蔬菜等培肥作物,结合秸村还田力轮作。将能维持稻田多熟制的土壤持续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冬绿肥-春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冬闲田种植绿肥是中国华北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基于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结合绿肥作用特性,选取农产品供给、气体调节、土壤养分累积、土壤保持和水分涵养5类服务功能,采用生态经济学方法,构建了冬绿肥-春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华北主要豆科绿肥作物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和非豆科绿肥作物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轮作春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并与春玉米单作对照。结果表明,二月兰、毛叶苕子轮作春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分别为7.14和6.90万元·hm-2,较常规春玉米单作分别提高23.45%和19.15%。冬绿肥-春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中,气体调节价值最高,占总价值的60.84%~61.13%;其次为农产品供给功能价值,占总价值的19.92%~20.30%;其他功能价值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水分涵养功能、土壤养分累积功能和土壤保持功能。两种冬绿肥轮作春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在土壤养分累积功能价值上表现差异最大,二月兰-春玉米主要表现为提高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累积价值,毛叶苕子-春玉米则主要表现为提高土壤碱解氮累积价值。该研究实现了对冬绿肥引入农田的综合价值核算,有利于全面认识绿肥的综合效益,同时可为种植绿肥的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苏南稻田不同种植制度与土壤持续生产力的关系。维持土壤持续生产力的实质是维持土壤肥力,多熟种植制度养分产出增加,加大了土壤养分的消耗,但有机物质生产增加,有利于有机物质归还和土壤有机质平衡。在多熟种植制度中间套插种绿肥等豆科养地作物和油菜、蔬菜等培肥作物,结合秸秆还田和轮作,将能维持稻田多熟制的土壤持续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水稻产量对双季稻-不同冬绿肥轮作及环境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季稻和冬季绿肥轮作体系是实现南方稻区水稻高产、稳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探讨水稻产量对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轮作及环境的响应特征,以开始于1982年的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稻-稻-紫云英,R-R-MV;稻-稻-油菜,R-R-RP;稻-稻-黑麦草,R-R-RG;稻-稻-冬闲,R-R-WF)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产量变异系数(CV)、产量可持续指数(SYI)及AMMI模型对影响双季稻稻谷总产量稳定性的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轮作、环境和二者互作进行分析,研究稻谷产量对长期双季稻-不同冬季绿肥轮作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双季稻-不同绿肥轮作稻谷产量变异系数随试验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与其他绿肥轮作模式相比,稻-稻-紫云英轮作能够减小产量变异系数。早稻和晚稻均以稻-稻-紫云英处理的SYI值最高,分别为0.58和0.59。双季稻-不同绿肥轮作与年际间环境的互作(F×E)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2.3%,达到了显著差异(P=0.012 5)。双季稻-不同绿肥轮作方式和交互作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影响水稻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年际气候因子变化,稻-稻-紫云英轮作更能积极适应气候因子的变化。综合以上分析结果,认为稻-稻-紫云英轮作是该区域双季稻高产和稳产的理想轮作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在当地现行的生产技术规程和营林措施的条件下,刚果W5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中,N和K的收支帐为亏损,P、Ca、Mg为盈余。在一个轮伐期内,每公顷养分质量的收入中,N为327.13kg/hm^2,P为110.48kg/hm^2,K为206.13kg/hm^2。,Ca为679.53kg/hm^2,Mg为173.72kg/hm^2;每公顷养分质量的支出中,N为366.59kg/hm^2,P为35_3lkg/hm^2,K为212.22kg/hm^2,Ca为452.77kg/hm^2,Mg为79.52kg/hm^2。但这仅仅是一种表观数字。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桉树凋落物和采伐剩余物不能回归土壤,以及严重的水土流失。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转变思想认识,制定有效的措施,使桉树凋落物和采伐剩余物回归土壤,同时在桉树行间间种豆科绿肥牧草。  相似文献   

17.
绿肥牧草对矸石山生态环境的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矸石风化物上复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绿肥牧草,有助于提高煤矸石中氮、磷、钾等养分含量,降低表层含盐量,增加微生物类群数量,改善矸石山的水、气、热状况,加速煤矸石的风化,从而促使矸石山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并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18.
煤矸石风化物上复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绿肥牧草,有助于提高煤矸石中氮、磷、钾等养分含量,降低表层含盐量,增加微生物类群数量,改善矸石山的水、气、热状况,加速煤矸石的风化,从而促使矸石山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并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羊胡子草、水蜈蚣二属果皮微形态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莎草科羊胡子草、水蜈蚣二属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和描述.根据果皮纹饰的差异,可将二属划分为两个类型:类型Ⅰ,具网状纹饰;类型Ⅱ,具网瘤状复合纹饰.在类型Ⅱ中,根据每一网眼中的瘤状突起数目及是否具小疣状附属物又可分为两个亚型.即网、单瘤亚型和网、复瘤亚型.研究结果表明:羊胡子草、水蜈蚣二属果皮微形态特征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可作为上述二属种间区别的依据.该研究对于探讨莎草科属间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用土壤生物和养分指标表征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土壤生物和养分指标讨论了不同农田土壤肥力可持续性指数。结果表明,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肥力可持续性指数有很大影响。有机肥明显提高土壤碳、氮和生物管理指数。单施化肥促进土壤磷、钾管理指数的上升。厩肥比绿肥更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可持续性指数。与参比土壤相比, 化肥处理的土壤肥力可持续性指数平均每年都增长, 红壤为5 . 63 , 水稻土为5 . 8 , 潮土为4 . 83 ; 而对照处理的土壤肥力可持续性指数平均每年都下降, 红壤为5 . 6 , 水稻土为6 . 58 , 潮土为4 . 56 。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肥力可持续性指数的影响顺序为有机肥、有机肥配施化肥> 化肥> 参比土壤> 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