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于1995年3月 ̄4月调查了武汉市高位铁皮水箱的供水质量。结果表明:高层住宅水箱近年虽曾清洗消毒,但高层用户龙头水及水箱水中游离性全氯未达标比例较大,分别为73.3%和66.7%。个别底层住户水样中铁超标。高位水箱水样中细菌总数超标比例为20%。反映了高层住宅二次供水中在水的输送、贮存过程中有二次污染存在。经水样监测指标相关性和灰色关联性分析,认为游离性余氯可作为常规监测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质量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开展单植不同种类沉水植物及"不同种类的沉水植物+螺蚌"组合搭配对微污染水体的净化能力对比研究,寻求系统稳定性最好、水质净化最佳的组合。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间的水箱小试研究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椭圆背角无齿蚌+轮叶黑藻+篦齿眼子菜"组合的水质净化作用最佳,对CO D、TN、TP去除率分别为58.79%、64.30%和88.57%,对浮游生物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水箱里基本无水绵及浮萍生长,轮叶黑藻长势较篦齿眼子菜好、生长逐渐占优势。2014年5月—8月的中试研究进一步验证水箱小试的结论,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7.93%、60.12%和49.28%,轮叶黑藻长势更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城市冠层内高层建筑群的高度变化对城市颗粒物污染的作用情况,采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高层建筑群的街谷形状因子对街谷内空气流动与污染物扩散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层建筑群上方形成一个顺时针旋涡,旋涡中心位于城市峡谷内靠近高层建筑群背风处;随着街谷形状因子的增大,高层建筑群的滞留效应增强,导致高层建筑物上方的剪切层湍动能增强;当形状因子为2.5时,湍动能达到1.9 m~2·s~(-2),此时城市街谷内可吸入颗粒物的稀释扩散条件变差;在涡旋和气流夹带作用下,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大量可吸入颗粒物聚集于低建筑迎风面底部。不同街谷形状因子下街谷内空气流动与污染物扩散规律的探明将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油烟的特点,在水雾水膜式油烟净化基础上建立迷宫分离油烟装置.从降低能耗和提高油烟捕集效率的角度出发,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按照正交设计布置试验,进行因素方差分析,应用SPSS、MATLAB软件进行正交设计数据处理,实现产品的结构优化.结果表明,湿式迷宫分离段的最优结构布置方式为:分离装置空腔直径为15 mm、宽度50 mm及表面波纹角度90°,并采用插板式滤油水箱治理含油废水,减少二次污染.本装置在传统油烟分离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离心分离、冷凝凝并、液体吸收净化、碱性除油等作用,提高了复合油烟净化设备的净化效率,减少油烟雾中的过水量,其最佳油烟气净化效率可达到96.91%.  相似文献   

5.
嘉兴市内河河网污染治理方案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宏观的角度出发,采用经简化后的箱子模型和混合单元系列模型,估算了嘉兴市内河河网区域水系的环境容量;分析了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两个治理方案在不同的截污率、降雨径流、外围来水等因素下对内河河网的治理效果和水质改善情况以及水质治理目标的可达性。1河网水质模型1.1箱子模型把河网当作一个大的混合均匀的水箱,根据守恒原理得到以下关系式:______d(VC)o。。ci。-o。。to+co。一kVC一一一一一()、。。v;。、O。t~l“~P—”~dt对流输入输出降雨降解储存量变化率式中:C一系统混合均匀后的物质浓度;C;。一人…  相似文献   

6.
利用海藻酸钠及羧甲基纤维素包埋沼泽红假单胞菌海绵作为吸附剂,对甲醛进行吸收处理,其动力学行为与多孔材料相似。用这种海绵组装悬浮式生物反应器,考察其去除室内甲醛污染的性能,结果表明,海绵体积和进风量是影响反应器甲醛净化效率的关键因素。装入6L海绵和6L水的反应器在进风量最大(7.8m~3·min~(-1))时,对室内空气污染浓度为2.0mg·m~(-3)甲醛的净化效率约为80%。分析水箱水溶液甲醛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含有甲醛的空气吹入反应器后溶解于水,然后被包埋的光合菌吸收。反应器在污染甲醛浓度为3.5 mg·m~(-3)的试剂室内运行过程中,其甲醛去除率逐渐上升,室内污染甲醛浓度逐渐降低,运行31d后室内甲醛浓度降为0.04mg·m~(-3)(低于国标值),其净化甲醛污染的CADR(clean air delivery rate)值达到481.4m~3·h~(-1),沼泽红假单胞菌细胞的存活率为98%,说明固定沼泽红假单胞菌具有应用于室内甲醛污染去除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潜水泵作为紊动诱发装置,利用PIV测量了流场,研究了不同流量下紊动对污染物降解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紊动对污染物的降解有明显的影响,流量越大,紊动强度越大,污染物的降解率越高。对紊动强度与有无紊动水箱COD、NH4^+-N、TN和TP降解增加量的变化曲线进行指数函数拟合,拟合结果良好,可以认为紊动对污染物降解的影响可以描述为“一级反应”理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与流域水环境保护相关的规划很多,但是由于各地区、各部门协调不足,规划间没有明确的关系,缺乏接口和控制,规划内容不统一,致使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没有形成体系。基于流域水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政府管理体制,提出了由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和大点源水污染物减排规划构成的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明确了该体系内,上级规划通过审批和评估实现对下级规划的指导与控制,规划之间的衔接关系体现为指标的联结。同时,提出了制定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法规、制定规划编制规范和指南、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的处理技术进行了中试研究.采用超滤、反渗透的工艺处理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处理后的水能够满足低压锅炉补充水的要求.该工艺为循环冷却排污水的再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流域综合水管理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主要手段之一是制定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是流域各相关利益方就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达成的决策,是其他所有规划制定的基础和依据,核心内容是规划目标的确定.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是流域综合管理的决策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是环境保护的刚性约束,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划定红线.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是目标导向型的,通过指标体系指导省级行政区负责制定的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协调流域内省级行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其他部门规划.中国目前缺乏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基于此提出了国家级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的一般模式,包括基本内容、规划文本和规划实施3个部分.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实施的主要手段是审批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11.
针对延迟焦化装置冷焦水的污染问题 ,提出了由水 -水混合器注水降温技术、重力沉降技术、旋流分离技术、空冷器技术集成的“冷焦水密闭循环处理技术” ,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瘦西湖选择中试河段,利用太阳能风能绿色能源,研发了风光电能驱动的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水净化系统。系统由风光互补发电子系统、曝气生物接触氧化子系统、植物生态子系统组成。风光电能驱动的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水净化系统运行正常。按照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进行水质监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与贴近度计算方法,进行了系统水净化功能评价。结果表明,在试验段原水水质低于景观水C类,经该系统水净化后,可以达到景观水B类。系统的开发与实验,探索了利用绿色能源河湖水净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超临界水氧化过程的能源环境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超临界水氧化过程的工艺路线,介绍了超临界水氧化过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超临界水氧化过程的能源环境系统,设计了几种热量与能量回收系统程的耦合工艺,为提高超临界水氧化过程的经济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废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水氧化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废水处理方法。全面综述了超临界水的特性 ,超临界水氧化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应用现状。对超临界水氧化现存的问题 ,如反应器的腐蚀和无机盐的沉积进行了描述 ,并就可能的解决方法进行了讨论。对超临界水氧化领域中未来的研究和技术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三垟湿地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界面磷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物与上覆水间营养物质交换,成为导致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首要化学变迁过程.分别在三垟湿地的柑橘林(S1)、景观用地(S2)和生活用地(S3)取样,研究了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界面磷形态以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沉积物TP增加时,间隙水PO3-4和可溶性总磷(TDP)也增加.要削减磷在上覆水中的含量,控制间隙水PO3-4或TDP是一良策.(2)随着沉积物铁磷、铝磷的增加,间隙水PO3-4也增加.在三垟湿地沉积物中,铁磷和铝磷含量都可作为间隙水PO34-含量的指示.(3)S1、S2和S3的沉积物活性磷、间隙水TDP和上覆水TDP存在明显的浓度梯度,沉积物活性磷>间隙水TDP>上覆水TDP.说明在三垟湿地中,沉积物活性磷是磷释放的关键因子,而沉积物-间隙水界面则是磷释放的关键界面.  相似文献   

16.
农村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生态文明、水生态文明、农村水生态文明概念的基础上,梳理农村水生态文明内涵的演变历程,综述了农村水生态文明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水环境治理、农村水资源及其供给、农村水安全与水旱灾害防治、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缺陷,并对农村水生态文明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环境友好型新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以超临界水为反应介质,彻底破坏有机物质的新型氧化技术。介绍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基础理论、工艺流程,综述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并分析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8.
工业污染防治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采用水的封闭循环。多年来,我厂对水的封闭循环采取的技术路线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对部分废水进行处理,实现水封闭循环使用;2.一水多用,逆流重复利用,即将生产上某一部  相似文献   

19.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研究景观水防腐技术,采用生物滤池、紫外线照射、投加次氯酸钠三种方法处理景观水,对景观水水质的TN、TP、COD、chla等指标进行检测,计算景观水的营养化指数,从而探索景观水防腐的最佳方法,为防止景观水富营养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经生物滤池处理的景观水可使TN、TP等营养物质下降到0.3 mg/L和...  相似文献   

20.
水环境污染与生态用水短缺是制约流域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评估基于水量、水质和水生态约束的水生态承载力变化对支撑环境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和驱动力模型,对流域1999年到2014年水生态承载力变化进行了评估,并识别了主要驱动力及其贡献。结果表明,滇池流域的水生态承载力以2009年为界发生突变,前期呈现稳定状态,主要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效应与水污染的阻滞效应大致相当;随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经济社会的持续增长与水环境改善是导致上升的主要原因。人口因子是水生态承载力的负向驱动力,经济增长因子为水生态承载力的正向驱动因子。控制流域的人口增长,提高经济增长水平对流域水生态承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