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东北三省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针对改革开放和产业结构大调整前后的4个典型年份,从工业污染源空间特征出发分析了东北三省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的变化趋势,并详细讨论了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工业污染源主要分布在哈大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以及辽宁省中部及沿海地区,且有不断集中的趋势;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都呈不断减少的趋势;东北三省主要污染物为挥发酚,CODCr,石油类及汞;有机污染物排放量高于无机污染物,其中挥发酚、石油类的主要排放区域变化很大,污染物排放区域转移趋势明显;CODCr和汞的主要排放区域变化不大,有新污染城市出现; 20年间东北三省废水排放量比例变化不大,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排名却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区域贸易隐含二氧化硫排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索成  赵红艳  王鑫  张强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1):3916-3923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是我国大气污染重点控制区域,厘清这一地区内部各省各行业之间贸易隐含污染物排放是加强区域产业协作、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二氧化硫(SO_2)为对象,结合自下而上排放清单与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估算了2012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省(直辖市)和各行业之间的贸易隐含污染排放,并基于产业链分析了区域贸易对重点行业SO_2的排放贡献,识别了主导排放的区域贸易产业链.研究结果表明,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六省市之间,河北和山西是主要隐含排放输出区域,北京和天津是主要的隐含排放输入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SO_2排放主要来源于能源动力行业、金属冶炼和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和化学工业,而装备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是拉动四类重点行业SO_2排放的主要产业.进一步分析六省市内部排放与区域产业链之间的关系发现,山西省是主要的能源消费SO_2排放输出区域;河北省是主要的金属冶炼和金属制品隐含排放输出区域;河北和河南是主要的非金属矿物制品隐含排放输出区域;山西是主要的石化与化工隐含排放输出区域.以上结果有助于理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排放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为制定区域环境管理政策,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以海河流域污染源普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污染物排放量、排放密度和排放行业结构分析,系统解析流域污染源结构.结果表明,流域废污水来源复杂,污染物排放空间差异显著,工业行业结构性污染突出.流域北部废污水排放以生活污水为主,南部以工业废水为主,COD排放以工业源为主.污染物排放空间格局上,COD排放主要集中在北三河、子牙河及徒骇马颊河水系;氨氮排放在子牙河水系高度集中;重金属、氰化物、挥发酚仅在局部区域集中排放.污染物行业结构上,造纸、食品和石化是COD主要排放行业,占排放总量75%;石化、食品和皮革是氨氮排放主要行业,占排放总量80%;重金属主要排放行业为石化、皮革和冶金.根据污染物排放强度分布和排放结构,子牙河水系是海河流域污染治理重点区域,造纸、食品和石化行业是污染负荷削减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4.
以昆明市辖区内“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统计数据及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昆明市工业源主要大气污染物的企业和行业排放特征,探讨研究昆明市工业源SO2、NOX和颗粒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点。研究结果显示:(1)2019年昆明市排放工业废气的企业共涉及40个行业,以小型企业为主,分布比较分散,分布较多的地区在西南、东南区域。(2)SO2排放前三行业依次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合计贡献率为81.77%;NOX排放贡献较大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合计贡献率73.97%;颗粒物排放量排放量较大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合计贡献率为63.13%。(3) SO2和NOX工业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46.71%、36.52%,颗粒物排放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上升20.10%。(4)工业SO2排放较大地区分布在西南...  相似文献   

5.
从区域和行业两方面对云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污染物分布的区域性、行业性较显著。  相似文献   

6.
我国工业废水重金属排放的等标负荷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利用等标污染负荷的方法,从污染物类别、空间分布、行业排放、耦合特征4个方面,分析了2007年全国工业污染源废水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等标负荷大小排序依次为总铬,砷,镉,铅,汞,等标负荷法较总量统计方法更能科学反映我国现阶段工业废水重金属排放特征;2007年重金属等标负荷和单位增加值等标负荷排序结果不完全相同,两者最大的省区分别是广东省和湖南省,最大的行业均是金属制品业。我国应将广东、湖南、浙江等八大重点省区,金属制品、有色冶炼等四大主要防控行业,总铬、砷、镉3类主要污染物作为废水重金属污染物减排的重点;尤其应将广东省金属制品业总铬排放,湖南省有色冶炼业镉、砷和铅排放及浙江省皮革制品业总铬排放作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掌握区域内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情况,了解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曹县开展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摸清了曹县工业废气污染源的分布、数量及排放情况。根据企业生产原料、废气排放量等情况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排放的废气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较多,造纸和纸制品业排放的废气中有机废气较多。废气污染物治理过程氮氧化物的去除效率最低,由此提出区域废气治理的应对措施和策略,为区域大气污染物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挥发性有机物是大气污染物监测的新指标,污染物排放系数的确定是污染源清单编制的基础和重点。结合陕西省关中地区陶瓷行业特点,分建筑陶瓷、工艺陶瓷和建筑砖瓦三种类型对VOCs排放系数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以非甲烷总烃计算,关中地区陶瓷行业三种类型VOCs排放系数为0. 009 2~0. 056 g/kg产品,远低于国家发布的挥发性有机物各类源排放系数中建筑陶瓷的排放系数。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核算中结合实际情况,校正陕西省关中地区陶瓷行业VOCs排放系数为0. 01~0. 06 g/kg产品。  相似文献   

9.
基于排污企业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应用水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研究张家口地区排污工业企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与水污染排放空间之间的空间耦合特征,结果显示:(1)张家口地区工业企业空间集聚程度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崇礼县、赤城县整体上几乎无污染密集型企业分布。污染密集型企业主要沿洋河流域分布。(2)农副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选洗业这四大行业的COD、NH3-N、总氮等水体污染物排放量相对最大。(3)工业企业集聚度与水环境污染程度的空间正向耦合效应明显,96.23%的区域呈较强正向耦合特征。高集聚—污染高值区占比0.40%。针对四种空间耦合状态提出未来污染物排放管控方向,以期为政府部门准确锁定治理区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1-2010年环境和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总量变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排污强度逐年下降;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是其排放重点源区;工业化水平、石油开采与加工、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工业行业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污染源数量是影响近年来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因素。长远来看,延伸石化行业产业链、提高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和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有效发挥产业规模集聚和污染集中治理效益,是控制区域石油污染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化工产业是天津滨海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该行业废水因污染种类复杂,具有高盐、高毒、难降解等特点,是滨海新区污染物控源减排的主要威胁。通过对滨海化工区水污染物排放现状与减排潜力进行分析研究,得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在石化行业中耗水量最大,占石化行业总新鲜水消耗量的70.3%~80%;其废水、COD和氨氮的排放量最高;除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外,其他3个行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减少;滨海新区化工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与全国及天津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有较大的减排潜力;从其未来发展趋势来看,近期仍将是以污染末端治理为主要途径。但从远景来看,在生产环节减少外排污水量,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机制,建立企业间废水的循环利用模式才是其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2.
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是工业源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多样的农药品类、生产工艺类型、污染物种类,农药制造业产排污系数制定相当困难.而国内对于农药制造业产排污系数制定的方法论鲜有报道.该研究结合农药制造业现阶段产排污特征及环境管理要求,构建科学的产排污系数核算技术体系.通过梳理我国385家农药原药生产企业排污许可证信息,识别出农药生产过程的污染物产生、治理与排放特征.依据现行行业环境标准体系及管理文件,确定废气产污系数指标因子为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水产污系数指标因子主要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及特征污染物.在构建产排污系数核算体系基本框架的基础上,给出产排污核算技术体系中组合方式、污染因子、个体产污系数、行业平均产污系数、核算权重、末端治理设施污染物平均去除效率、排污量核算形式这7个要素的获取方法及内容.提出将吨产品废水量、吨产品易挥发有机类物质使用量作为行业平均产污系数核算权重.采用类比-模拟法计算VOCs多级末端治理设施平均去除效率,并引入基于用电功率的综合管控效率因子,体现不同企业间治理设施运行水平的差异,从而进一步量化企业排污管控能力.选取一家企业进行了产污系数与实际排污量验证,结果误差为15.54%.研究显示,本文构建的产排污核算技术体系合理有效,核算结果与实际排污量相符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甘肃段工业行业水污染物空间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雪迎  杨曦  乔琦  刘丹丹  张玥  赵若楠  白璐 《环境科学》2022,43(5):2459-2466
为研究黄河流域甘肃段工业废水污染的空间排放特征,运用系统聚类法,构建水污染物空间分类模型,引入污染综合评价指数,测算空间关联特征,揭示黄河流域甘肃段工业水污染物排放空间集聚效应.结果表明,2017年黄河流域甘肃段总工业企业数量为7 224家,企业类型以小型和微型为主.化学需氧量(COD)排放主要集中在安定区、麦积区和西固区,氨氮(NH+4-N)、总氮(TN)和总磷(TP)排放主要集中在西固区、安宁区和红古区,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是主要贡献源.黄河流域甘肃段57个县区可分6种污染类型,水环境污染综合评价指数在空间整体上存在明显空间正相关,高值簇和低值簇集聚现象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管理部门制定差异化的水环境管控对策,实行分区分级的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4.
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城市遗留地块土壤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识别各类工业企业搬迁遗留地块的环境风险等级,可实现差异化的环境管理,在保障人居环境安全的同时,提高地块开发效率,纾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某典型城市2013—2018年开展调查的93个遗留地块的土壤污染风险、污染程度、污染类型及分布特征,探讨行业类型对地块土壤污染风险及污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城市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等3个行业的污染地块占比超过85%,单位面积污染量(污染地块每平方米调查面积的污染土方量)超过0.32 m3,污染负荷指数大于0.5,为土壤高污染风险行业;其中,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加工业地块表现为无机污染,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地块主要表现为有机污染,主要污染物为苯系物、石油烃和多环芳烃,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地块主要表现为复合污染,主要污染物为多环芳烃、铅、砷、镍、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商务服务业、纺织业、文教及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农业和畜牧业等7个行业类型为土壤低污染风险行业.该市污染地块以复合污染为主,污染物类型主要为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和有机污染物,其中,砷和多环芳烃在污染地块中的出现频率最高,均接近50.0%.因此,遗留地块的土壤污染风险、污染特征与其区域特点、历史行业类型密切相关,在对关闭搬迁遗留污染地块进行环境调查和环境监管中,进一步对不同类型行业进行区别化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1997年-2006年河南省三废及污染物排放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了在河南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年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十年来,工业三废产生量或排放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大气污染物SO2及废水COD指标不降反升,对河南省完成“十一五”末的减排任务带来很大压力。文章分析了其中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课题选择以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吴江县松陵镇为县办工业典型;选择以轻纺业为主、产值较高的沙洲县妙桥乡为乡镇工业典型。农药、化肥、厂矿污染则以吴县全境为观测调研现场进行研究。 这三个典型均分布于太湖流域的阳澄淀  相似文献   

17.
工业废水污染治理途径与技术研究发展需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工业废水的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废水处理模式,不断完善和发展废水处理技术及水质安全评价与管理技术是水环境污染防治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分析工业废水特点和阐述废水污染治理基本策略与途径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工业废水处理特性评价、工艺优选方法、水质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废水污染治理思路和技术的发展方向. 指出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应实现以下5个方面的转变和发展,即处理模式从不同种类废水混合收集集中处理向分类收集分别处理优先转变;研究开发从重视废水处理单一技术研发向同时重视废水处理技术集成与处理工艺优化方法研究转变;水质有机污染评价从重视综合浓度指标向同时关注和重视“有机物特征指标”转变;废水排放控制指标从重视常规指标向同时关注和重视水质安全和综合生物毒性指标转变;工艺设计理念从“处理工艺”向“生产工艺”转变.   相似文献   

18.
关中地区城市空气质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陕西省关中地区33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2015年全年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研究,讨论了关中城市空气质量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城市间空气质量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和整体性,影响关中城市群全年空气质量最主要的污染因子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首要污染物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规律。人类活动、气象因素以及地形特征是造成关中地区空气质量现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2021年纳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的共496个污染地块,对其区域分布、土壤和地下水超标污染物特征、污染的行业相关性、场地地质条件等数据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污染地块主要分布于京津和冀南,长三角污染地块数量最大且分布广,珠三角污染地块则密布于珠江口。整体上土壤污染以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为主(48.43%),地下水则是有机污染占比(42.49%)最大。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和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污染地块风险负荷指数大于0.25,为较高风险;塑料和橡胶制品业、机械制造、金属制品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皮革、皮毛制造业污染地块为中风险,其余行业污染地块为低风险。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分布与历史行业类型息息相关,如土壤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超标污染物种类最复杂,卤代烃(占比12%)和苯系物(占比10.4%)相比其余行业占比更重,地下水中各行业重金属污染和常规指标如氨氮需要关注。土层深度上各类典型污染物最大超标普遍分布在0~5m,整体上重金属最大污染超标深度大于有机污染最大超标深度;土壤性质方面超标污染则更集中于黏性土等低渗透性土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