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众所周知,环境侵害与传统的侵害行为(诸如杀人、放火、抢劫等行为)有所不同,其常常是透过广大的空间和长久的时间,经过多种因素的复合累积以后,才逐渐形成或扩大的。因而,其所造成的损害是持  相似文献   

2.
环境侵害是现代社会的新生问题,作为一种新型的侵害行为,它具有缓慢性、持续性,从而使因果关系判定发生困难。本文提出适用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并由加害人承担更多的举证责任来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与日益脆弱的环境现实必然产生矛盾--即发展与环境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所导致的结果就是环境侵害案件的不断增多,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法制建设不足,只是在近二十五年中立法工作才得以提速、加强.而这当中,对环境保护及环境违法处置方面的立法尤显不足,由此造成目前现实中的环境侵害案件,用传统诉讼制度来解决时,问题和缺陷日益显露.深入研究此类案件的特点,将有利于司法部门正确解决纠纷,切实保护当事人的权利.本文对环境侵害之诉讼要件中的诉讼主体的确定,诉讼请求的根据与范围、证明规则,以及诉讼时效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环境侵权与民事救济——兼论环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中国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加剧,因公害而产生的环境侵权与民事救济将成为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传统民事侵权的区别,讨论了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因果关系推定与举证责任等问题,并提出环境侵权的民事救济应实行预防性的排除侵害与损害、赔偿并重的救济制度,实行利益衡量原则与公害赔偿社会化。最后,作者就如何完善中国环境侵权与民事救济立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汪劲 《世界环境》2006,(6):18-21
何谓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是20世纪70年代源于美国的一种新的诉讼形态。具体而言,就是原告并非出于自身利益受到侵害,而是以环境的社会公益可能受到侵害为目的,以环境与资源开发利用行为者或许可开发利用环境与资源的政府机关为被告,向法院提起的请求判决停止开发利用行为或宣布行政许可无效的诉讼。具有代表性和开拓性的环境公益诉讼是1972年在美国发生的塞拉俱乐部诉内政部部长莫顿案。  相似文献   

6.
因果关系判定是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因果关系链条,从法律角度界定了引发环境损害的大气污染行为,为大气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的适用范围提供了思路;由于生态损害因果关系的特殊性,大气污染行为与环境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可通过分析两者之间时间上、空间上、污染物三方面的关联性来衡量和确定,时间上的关联性要求大气污染行为与环境损害间存在先后顺序,空间上的关联性分析是判断大气污染物到达环境损害区域的可能,污染物的关联性包括大气污染物的同源性分析和大气污染物发生环境损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X一01 9800610环境侵权与民事救济一兼论环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金瑞林(北京大学法律系)//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1997,17(3)一193一198 环信X一58 随着中国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加剧,因公害而产生的环境侵权与民事救济将成为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传统民事侵权的区别,讨论了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因果关系推定与举证责任等问题,并提出环境侵权的民事救济应实行预防性的排除侵害与损害、赔偿并重的救济制度,实行利益衡量原则与公害赔偿社会化。最后,作者就如何完善中国环境侵权与民事救济立法提出几点建议。参5同浓度酸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正> 诉讼中的证明是指司法机关或当事人依法运用证据阐明或确定案件事实的诉讼活动.它是诉讼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并贯穿于整个诉讼之中.而证明的关键问题就是要查明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环境问题的技术性决定了环境案件事实中的因果关系的复杂性.这种因果关系的复杂性进而决定了环境诉讼中的证明较之一般诉讼中的证明错综复杂、难度较大.因而要求在环境诉讼中采取一些不同于一般诉讼中所采用的证明原则或制度.  相似文献   

9.
刘北溟 《环境保护》2011,(2):105-107
侵权,作为民法上的概念,是指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环境侵权从传统的民法侵权论中发展而来,指因行为人污染或破坏环境而造成他人财产权、人身权和环境权等权利受到损害,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特殊侵权行为.作为侵权行为的一种,环境侵权还包含着"损害了一定区域的不特定多数人的环境权甚至后代人的利益",从而扩充了环境侵权所侵犯的利益范围,由此也拓展了侵权法所保护的利益范围.  相似文献   

10.
环境侵害,是指因人为的活动使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或污染,从而侵害相当地区多数居民的环境权益或其他权益的事实.环境侵害是一种法律事实,作为一种不法妨害行为,将依法产生债的法律后果,从而具有法律上的救济意义.那么环境侵害民事责任的归责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2016,(6):56-58
2014年11月,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就湖北省建始县磺厂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违规倾倒工业废水致使重庆巫山县一级饮用水水源地千丈岩水库出现大面积污染事件对其提起诉讼,要求停止侵害并恢复原状。这是全国首例跨省环境公益诉讼案。  相似文献   

12.
环境法是全面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一门独立的法律人与环境的关系包含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两方面关系。这是环境法与大多数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全部内容的其他部门法的明显区别,也是其所具有的显著特征。1调整范围的广泛性由于环境法既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既要防止人对环境的侵害,又要防止对他人环境权益的侵害,为此其调整的范围相当广泛。1.1保护对象的广泛性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环境都是环境法所要保护的对象。从目前环境法的规定来看,其所保护的对象大致有三类:一是自然环境要素,比如空气、水、土…  相似文献   

13.
3.时间价值对林木价值的影响。一般工农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只需几分钟,几小时最多不过几年的时间,然而森林资源的培育,从栽植到采伐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或几十年的时间。这是任何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所不可比的。因而,长时间(生产时间)的资金占用必然要反映到资金的使用效果上来。如果说别的产品生产由于时间短而不必或较少考虑时间价值(计算资金的利息)的话,那么,森林再生产  相似文献   

14.
略论环境侵权行为及其救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侵权行为与通常侵权行为在概念、性质上有很大区别,其构成要件以致害行为、危害事实、致害行为与危害事实间的因果关系为内容.致害行为的认定不受行为的“合法性”限制.环境侵权行为的救济方式有预防性方式和补救性方式两类.救济途径包括行政救济、司法救济和自力救济三类.自力救济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实践上尚须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5.
王伟 《环境保护》2008,(10):30-33
对"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进行鉴定并形成鉴定证据,这不仅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问题,也是证据科学关注的焦点.本文研究环境污染因果关系鉴定证据是在尊重、肯定现行法律主要是诉讼法的前提下,以现行法律中关于环境污染因果关系鉴定证据的规定为依据,吸收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分析该类鉴定的鉴定主体,证据形成过程、证据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11,(10):56-57
核电站核事故可以按事件的时间进程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始于事故的开始,可能持续几小时到几天,这是存在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的时间阶段。中期:指事故得到控制后几天到几个月时间,此时,放射性释放已停止,放射性烟羽基本已消散,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污染环境与破坏自然资源保护两类环境犯罪的构成特征比较,分析两类环境犯罪的侵害对象、行为方式、因果关系确认以及主观故意等因素的区别,指出两类环境犯罪在理论上各有讨论的重点。大多数学者论述环境犯罪时以污染环境犯罪为例并且涵盖破坏自然资源保护犯罪的现象,不易引起除环境保护部门以外的其他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林新友 《环境》1999,(9):18-18
环境经济学是在近几十年才出现的一门新学科,它既从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又从生态学和社会学吸取营养。环境经济学具体内容什么是“环境经济学”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确定其含义: 1、宏观领域,集中表现在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2、在巨大的部门机构方面,特别应考虑经济与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例如同环境的关系。 3、微观领域,集中表现生产单位的态度和行为方面,也就是不同  相似文献   

19.
刘颖 《重庆环境科学》2001,23(1):6-7,10
简要介绍了环境侵害的概念、内涵及其主体的不平等性、社会性、间接性和过程的缓慢和复杂性的特征;环境权的概念、内容与一般民事权利相比具有四个特征;环境权的民事法律规定及原因;环境民事权利的实现;环境侵害的民事救济原则和通常的救济方法,如赔偿损失、停止侵害等等及其内涵、包括的项目、范围及有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领域技术开发与转让国际机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骥 《环境保护》2008,(9):16-17
气候变化问题的经济学性质在于,它是至今为止世界各经济体系所遭遇到的最大的外部性问题,其作用的空间范围之大(影响至全球),时间之长(响应周期从几十年到数百年甚至更长)是以往环境经济决策所不曾考虑过的.迎接这样一个新的重大挑战,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能源管理体制远不能胜任,需要与时俱进,迈出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