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共振电离光谱(RIs)是在气相中使所选择的一定量子的化学种属的原子通过吸收精密调谐的激光光子而转变成离子对的光致电离方法。由于RIS过程能够被饱和,而且由于容易检测单个电子,因而有可能用它来检测单介原子。这种检测可以通过控制所需激光脉冲的计时以一种时间一分辨的方式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所用的激光,可以调谐到自由原子的不连续  相似文献   

2.
人类所受照射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天然辐射,另一个是人工辐射。其中天然辐射是主要辐射源,主要来自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原生放射性核素以及人类活动引起天然辐射的增加等。人工辐射源主要包括医疗照射和核动力生产等。还有一些用于工业、农业、地质调查、科研和教学等领域的放射性装置也对公众造成一定剂量的照射。其实,人类一直生活在电离辐射的环境中,在人体内每秒种都会有几千个原子发生衰变,有几十个宇宙射线粒子和几十万个γ光子射向人体表面。  相似文献   

3.
方雪慧  赵洁  舒莉  高永  叶招莲 《环境科学》2015,36(6):2010-2018
采用4种不同波长的准分子光源(Xe Cl*、Kr Cl*、Xe Br*和Kr Br*)降解气相的乙酸乙酯.对比了外加3种负载型光催化剂(有机膜负载Ti O2、有机膜负载石墨烯和纱网负载Ti O2)条件下乙酸乙酯的去除率,考察了光源类型、辐射功率和气体初始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同时,测定了不同光源的辐射光谱和辐射功率,计算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光子效率.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去除率按Kr Br*Kr Cl*Xe Cl*Xe Br*依次降低,而Xe Cl*和Kr Br*光源降解乙酸乙酯气体可以得到较高的光子效率;有机膜负载Ti O2比不加催化剂时乙酸乙酯去除率和光子效率都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气体流速和乙酸乙酯初始浓度升高,光子效率升高.采用Kr Br*准分子灯直接光解乙酸乙酯,实验条件为:辐射功率0.76 W,乙酸乙酯初始浓度946mg·m-3,气体流速600 m L·min-1,光子效率为5.63%.  相似文献   

4.
单原子催化剂不仅实现了对金属原子最大化利用,而且具有较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还是理想的催化理论研究位点,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环境催化在环境保护和污染修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单原子催化剂在环境催化领域越来越受关注并有望应用于解决环境问题。单原子催化剂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在单原子催化剂可控合成和催化位点分析表征。为推进单原子催化剂在环境催化领域中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单原子的主要制备方法和常规表征手段以及单原子催化剂在环境催化中应用的典型案例,并对单原子催化剂在环境催化中的应用将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陈晨  陈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Z1):278-281,322
文章回顾了近年来光子集成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一些新进展,主要讨论表面等离子体波生物传感器,基于环形谐振器的化学和生物光学传感器和集成光学干涉生物传感器(主要涉及2种:集成双模波导干涉生物传感器和基于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的生物光子传感器),并特别注意对材料,技术架构,光学传感原则和各自优缺点的简要阐述。此外,还指出了实现上述传感器设计与仿真的软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原子吸收光度法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对标准加入法的应用,从原子吸收光度法中分析校准曲线法的应用分析、原子吸收光度法中标准加入法的应用分析以及原子吸收光度法中标准加入法曲线线性分析这三个方面入手,围绕标准加入法在原子吸收光度法中的应用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希望能够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7.
刁美玉 《环境》2013,(Z1):15-15
原子荧光法是原子光谱法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它结合了原子发射和原子吸收两种技术的优点,能还好的弥补原子吸收在测定某些元素方面的不足。在测砷元素方面原子荧光更优于原子吸收。其中,还原剂的浓度对荧光值得影响比较大,本文通过实验对还原剂浓度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火焰原子化方式在原子吸收测试方法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在考核时通过对金属镉、锌两种元素的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的测试,可以了解使用多年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火焰原子吸收的测试性能,及时掌握火焰原子吸收测试性能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石墨烯薄膜在原子氧空间环境的适应性,为其在航天器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刮涂法制备石墨烯薄膜,将石墨烯薄膜材料及石墨烯电阻传感器置于微波源原子氧设备内开展原子氧试验,原子氧剂量分别为3.0×10^20 atoms/cm2和7.5×10^20 atoms/cm^2,研究薄膜表面形貌、结构、成分及电阻性能的变化。结果采用刮涂法可制备氧含量较低的石墨烯薄膜,原子氧剂量为7.5×10^20 atoms/cm^2情况下,石墨烯薄膜的厚度损失为5.3μm,原子氧反应率为7.14×10^-25 atoms/cm^3。原子氧作用后,石墨烯薄膜中碳原子无序程度增大,C—O、—COOH官能团含量降低,C=O官能团含量增加。石墨烯电阻传感器的R0/R比值随原子氧剂量增加线性降低,0.8μm厚度薄膜可探测最大原子氧剂量为5×10^19 atoms/cm^2,增加薄膜厚度有望提高传感器的使用寿命。结论得到了石墨烯薄膜厚度损失、原子氧反应率、微观结构及电阻特性的变化规律,可为石墨烯薄膜的空间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和重要性.分析了原子吸收光度法(包括石墨妒法)与ICP-AES(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法,极谱法在分析元素时各自的优缺点,又从目前环境监测的角度阐述了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度计的重要性与现实性.分析了原子吸收分光广度计在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子吸收分光广度法分析中常出现的问题(从仪器、方法角度分别讲述).并提出了原子吸收分光度计要进一步应适应环境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和重要性。分析了原子吸收光度法(包括石墨炉法)与ICP-AES(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法,极谱法在分析元素时各自的优缺点,又从目前环境监测的角度阐述了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度计的重要性与现实性。分析了原子吸收分光广度计在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子吸收分光广度法分析中常出现的问题(从仪器、方法角度分别讲述)。并提出了原子吸收分光度计要进一步应适应环境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环境科学》1977,(4):49-49
过去科学家们已经能够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单个原子的行为并记录各个原子的放射性衰变,但尚不能选择、离析和观察在某一单纯原子核变化中的一个原子。 最近,在美国橡树岭实验室发展了一种超灵敏技术,容许在亿万个原子和分子中检  相似文献   

13.
关于镧族元素在太阳和其他星体中的丰度知道的很少。阿勒尔(Aller,1961,1962,1967)曾测定的太阳大气中的比值是:5.7Y原子/10~6Si原子和1.1Yb原子/10~6Si原子。稍后,他又发表了较高的丰度比值:50Y原子  相似文献   

14.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目前已被各个部门广泛应用于痕量金属元素测定分析。而contrAA700高分辨火焰/石墨炉一体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利用高能量氙灯,即可测量元素周期表中67个金属元素。检出限优于普通原子吸收,无需更换空心阴极灯。作为实验分析人员,操作contrAA700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这台仪器的节能效果结论与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实验过程中的一点心得。  相似文献   

15.
<正>地球是由有限数量的原子组成的,人类所有的活动都是对地球表面的原子组合进行重新排列。经济活动的实质不仅仅是生产或消费,也是原子的重新排列,比如把铁矿石变成钢铁,把氧分子变成二氧化碳。每次把原子组合成我们想要的化合物,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在不经意间地将一些原子锁定在新组合中——其中一些组合被我们称为"废物"。地球上有限  相似文献   

16.
金属铜原子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获取金属铜空间原子氧环境适应性数据,提升材料空间环境适应性设计水平。方法将金属铜样品置于射频源原子氧辐照面积内开展原子氧辐照试验,束流密度为2.5×1016/(cm2·s),最长辐照时间为300 min。研究随辐照时间增加样品表面成分、形貌以及性能的变化。结果原子氧辐照后,金属铜表面变得粗糙,300 min辐照样品出现了氧化层脱落现象;随辐照时间增加,样品质量呈增加趋势,300 min辐照样品质量增加0.035 mg;试验后样品太阳吸收比升高最大值达0.07,光谱反射系数下降;原子氧作用导致金属铜表面疏水性能提高,摩擦磨损性能下降。结论得到了金属铜原子氧环境效应数据,可为航天器空间环境效应防护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了AAS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概念以及特点,进而探讨了AAS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测定谁水中重金属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原子吸收法,原子发射光谱法,X射线萤光法和中子活化法等。由于土壤组成极为复杂,共存元素干扰影响较大,各种方法各有利弊。根据我们的具体条件,在研究重庆地区土壤元素背景值时,分别选择了比色法、冷原子吸收法、原子吸收法以及本所提供的气氛控制发射光谱法进行测定。经典的原子发射光谱法氰光带干扰大,灵敏度不高,精密度比其它方法逊色,国内尚未普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定量研究镍原子的界面偏析对降低团簇与基体间表面能及促进团簇形核、提升团簇数密度的贡献,以深化对反应堆压力容器溶质团簇演化过程和辐照脆化中溶质团簇机理的认识。方法通过考虑Fe-Cu-Ni三元合金溶质团簇中镍原子的界面偏析,利用团簇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团簇中镍原子分布对富铜溶质团簇演化的影响。结果相比铜团簇,加入镍原子后的铜镍团簇自由能显著降低,团簇数密度显著提高;随团簇中镍原子界面偏析加剧,团簇自由能与团簇尺寸逐渐下降,团簇数密度先小幅上升,后下降。结论镍可以促进富铜溶质团簇的形核,提升团簇的数密度,而其中镍原子的界面偏析对促进团簇形核的贡献可能有限;在团簇生长过程中,镍原子的界面偏析可能会抑制其生长,减小团簇的尺寸。  相似文献   

20.
空间站原子氧环境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预估空间站在轨期间遭受的原子氧撞击通量。方法通过对空间站构型进行建模,轨道、姿态参数设定,应用Kepler计算方法对空间站在轨20年的原子氧积分通量进行初步的仿真计算和分析。结果得到了航天器各个微元表面的原子氧积分通量数据。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可知,迎风方向上经受的最大原子氧通量达到5.79×1022atoms/cm2,综合空间站各个不同位置表面的积分通量数据,可为航天器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