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加快环境成本内部化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保护部于2016年发布了《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通过取缔污染严重企业、严格环境准入等行政手段推动环境保护在供给侧改革中作用的发挥。供给侧改革以市场化为导向,应该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本文在分析环境保护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的经济学原因,如价格机制扭曲、社会资本的投资回报机制没有建立等,提出通过提高污染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绿色产品的生产成本等手段,加快环境成本内部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十三五"发展的主线,说明这项改革具有全局性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改变现有生产体系的制度结构,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优化。显然,使经济体系更加绿色化是结构性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或者说,环境保护可以在以下方面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高产业发展的环境准入门槛,可以限制或遏制落后产能诞生,  相似文献   

3.
发展绿色金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高速增长下的投资结构失衡,造成产能过剩、库存增加,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供给不足,成为短板。调整投资结构,加大绿色投入,发展绿色金融,是投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建立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改革环境资源价格、财政、税收政策,调整财政资金投资结构,加大环境保护财政资金的有效供给,发展绿色金融工具和政策手段,增加社会资金对绿色发展领域的投入,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资金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是我国尽快步入绿色发展道路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4.
环保PPP模式是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当前环保领域PPP模式有其自身不足。为此应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建立项目指导和监管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创新环保PPP的融资模式等。  相似文献   

5.
正发展绿色金融,是加快推动金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提升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制度抓手。绿色金融的产品与服务是践行绿色金融发展理念的重要依托。我国通过大力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市场,运用金融资本鼓励、支持和引导生态环保项目和产业的发展;通过实施绿色保险制度,运用专业化的市场评估机制,强化对企业的环境风险监管;通过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推进各地区碳减排目标的落实,切实履行中国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中的承诺。  相似文献   

6.
以绿色金融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辉  袁佳 《环境保护》2016,(19):36-38
发展绿色金融与当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密不可分,我国绿色产业发展及融资存在过剩产能行业信贷资金占比较高,"僵尸企业"杠杆率过高导致金融风险隐患凸显,绿色产业发展存在融资渠道窄、成本高等问题。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需关注产能过剩行业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发展并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建立绿色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弥补经济发展短板,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就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具体而言,习近平关于资源节约与保护的思想主要包括:通过"双控"降低资源消耗水平;加快推进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态功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管理;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明确供给侧改革中环保的定位与作用,文章结合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等重大任务,探讨了环保产业、环保公共服务业、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绿色消费、环境管理制度等与供给侧改革的关系,提出了环境保护推动供给侧绿色结构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周国梅 《环境保护》2016,(16):29-32
供给侧改革既需要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对生态环保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带来重要机遇。环境保护支撑供给侧改革,既要通过强化环保约束、严格环境准入,除掉落后产能,也要通过深化治理、创新驱动,引导资本流向绿色产业,扩大生态产品供给。因此,可以从资本、技术、制度等供给侧要素改革入手,全面融入环境保护的要求,促进经济发展更加有质量、可持续。本文从政府、市场、企业、公众等利益相关主体入手,提出环境保护支撑供给侧改革,从而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环境保护若干战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勇 《环境保护》2016,(16):17-24
环境保护要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窗口机遇期,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纳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将环境监管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提升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同时,要精准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能给环境保护带来的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日益突出,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同步推进是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环境保护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利于改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欧盟和美国在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成果显著,汲取其先进的政策和实践经验,对中国推进绿色供应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环保能力建设对于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南京市环保能力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在经济新常态、绿色发展、政府简政放权、环保监察监测垂直化管理等新形势下,对照国家环境监管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建设要求,南京市环保能力相对不足.文章基于南京环保统计数据,采用SWOT分析法对南京市环保能力建设情况进行研究,从源头减缓、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管理机制改革、技术支持、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绿色港口的概念和特征,探讨了中国绿色港口发展现状,主要有对"绿色港口"认识不到位,绿色生态环保意识薄弱,港口规模过大超出环境承载,港口环保基础设施落后,港口环境保护法规及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港口间恶性竞争忽视绿色港口建设,对促进中国绿色港口发展的政策分析,有转变港口企业管理理念积极培育绿色港口文化、制定出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完善港口环保基础设施加快技术创新、改善环保法律规范、促进港口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信芳 《环境保护科学》2012,38(1):54-57,72
对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进行了研究,对不同第三方运营模式进行了比较。针对不同特点的运营模式,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降低运营风险,健全监管机制,规范管理以及加快运营管理法规建设等建议,旨在使环保设施市场化运营体系走向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为我国污染防治设施规范管理、加快运营的集约化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环境保护战略政策70年历史变迁与改革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环境保护战略政策的历史变迁,分析其演进脉络、阶段性变化特征和取得的成效,对于制定新时代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以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历史演进为主线,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历史变迁与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非理性战略探索阶段(1949-1971年);②建立环境保护三大政策和八项管理制度的环境保护基本国策(1972-1991年);③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992-2000年);④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推进生态环境示范创建的环境友好型战略(2001-2012年);⑤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文明战略(2013年至今).分析表明,我国基本形成了符合国情且较为完善的环境战略政策体系,在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法制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目标责任制、生态环境市场经济政策体系以及多元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下取得了重大成就,对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伟大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需求,提出了未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政策的基本走向、改革目标,指出了管理体制、生态法治、空间管控、市场机制、公众参与、责任考核等六大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李少林  杨文彤 《环境科学研究》2022,35(10):2413-2424
为评估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改革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TFP)增长效应,将夜间灯光数据与省级能源消费量匹配获得地级及以上城市能源投入指标,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对1998—2018年我国25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并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渐进DID模型)研究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改革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 结果表明:①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改革促进全样本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升0.347 1,且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样本显著提升0.460 3. ②机制分析表明,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改革下,地方政府通过压减“双高”企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进而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改革提升了城市综合创新强度,但对绿色创新强度影响较弱,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改革通过促进绿色创新强度提高实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度占综合创新强度的85.2%. ③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改革促进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别提升0.879 9、1.015 1,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能够倒逼财政压力较大城市实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 ④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改革推动非沿海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0.901 0,而造成沿海城市降低0.351 1和其他沿海地区降低0.401 0,考虑对外开放水平情形下,试验组中其他沿海地区相对于沿海城市而言,比对照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要低0.123 5. 研究显示,需提升环境信息透明度与监管效能,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和激励绿色创新,强化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财政压力较小城市的制度改革力度,提高沿海城市外资准入环境门槛,以全面形成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改革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倒逼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国务院全力推进简政放权背景下,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积极推进简化环评审批程序和下放审批权限这两个关键方面的环评机制改革,在环评机制改革过程中带来的监管问题也亟需解决。本文将以珠海市为例,审视珠海市环评机制改革带来的监管问题,从规范环评审查与强化监管、引进第三方技术评估、加强环评管理能力建设、实施环评机构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四个方面提出监管措施,亦可为国内地级市应对环评机制改革的监管举措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房琪  李绍萍 《环境科学》2023,44(5):2983-2994
当前,在中国奋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不仅给碳排放量相对较高的工业企业带来较大环境治理压力,同时也给其在经济增长方面带来较大冲击.对其随着碳交易政策的提出,是否能够产生"减碳促经"效果展开深入研究.基于2005~2019年30个省市数据,通过双重差分等方法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对碳交易政策与工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和作用路径展开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能够明显提升工业碳生产率水平;同时该种作用效果会随着试点区域的不同存在明显差异;该政策能够产生显著的环境规制、结构优化、技术和能源结构优化效应.建议通过加速完善环境规制层面法律制度、加快构建环保产业发展新体系、加强绿色技术创新研发力度和加速优化能源结构方面促进中国工业经济向低碳化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19.
未来十年,是我国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战略的关键时期,应通过环境管理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存在无法满足公共资源管理目标要求,发展绿色经济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发展的内动力。因此,环境管理转型与环境经济政策相结合、环境资源的公共管理以及发展绿色经济将是中国未来十年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