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能源危机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索取,目前全球资源已难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面对人类无节制索取,各种资源或多少地处于捉襟见肘的困境。特别是能源,全世界已面临着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当今世界,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种传统能源占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90%以上,其中石油又占了一半以上。然而,最新资料显示,世界石油总储量为1.15万亿桶仅够人类再使用41年;天然气总储最为176万亿立方米,仅够人类再使用63  相似文献   

2.
2008年第一个交易日,世界石油成交价突破100美元一桶,引起全球关注。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分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这三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可开采年限,分别只有40年、50年和240年。所以,开发新能源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着重介绍目前人类已知的具有发展和利用前景的新能源,以飨读者。太阳能每年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于173万亿吨标准煤,这是目前全世界所消费的各种能量总和(87  相似文献   

3.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剧烈,导致北极地区自然灾害情况加剧,但有关北极地区精细尺度的自然灾害时空格局研究较为缺乏。基于紧急灾难数据库,利用自然灾害数量、死亡人数、总受影响人数及总直接经济损失四个受灾指标,采用时空统计方法,从总体、国别及一级行政区多个尺度研究1980—2020年环北极地区的受灾情况,并通过空间相关性量化不同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1980—2020年间环北极地区的自然灾害数量先增后减,其中,在1990—2009的20年间是六种灾害高发期,均占据41年总灾次的60%以上,在2000年总灾次达到峰值22次。同时,灾害的破坏性愈加强烈,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成倍数增加;(2)环北极地区受灾呈两极化,灾害数量和灾害种类与国土面积和海岸线长短紧密相关,俄罗斯与加拿大受灾最为严重,且成灾体量与人口密度高度一致。洪水与风暴灾害是环北极地区最频发的自然灾害,两者占据总灾次的66.9%,滑坡与干旱两者仅7.3%。(3)自然灾害在一级行政区具有显著的“环状”格局和集聚特征,且在时空尺度上具有连续、低频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民防苑》201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灾害的全球化问题也日益突显。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经过几十亿年才形成的不可再生资源将在数百年内消耗殆尽。同时,因无节制的开发与能源使用使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和气候危机,环境正义基金会警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区土地资源稀缺,使得20世纪以来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得以蓬勃发展。地下基础设施除了实现结构功能外,还可以作为浅层地热能采集系统与地层进行热量交换。在城市地区,交通隧道比建筑基础具有更广阔的作为能源地下结构的利用空间。以上海地铁为例,根据上海市的水文和地质环境,研究以城市尺度进行能源隧道建设的地热能开发潜力及其经济与社会效益。结果表明,与上海市2030年规划地铁线路同等规模的能源隧道的年度采集能量总量可达35亿kWh,经济收益超过15亿元,每年可减少CO_(2)排放量200万t以上,相当于上海市20%的住宅取暖或制冷所需的总能量,投入成本在10年左右可回收,说明能源隧道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民防苑》2006,(5)
目前,全世界面临能源危机的挑战。一路看涨居高不下的石油、天然气价格正预示着地球上这种宝贵资源逐年减少,其枯竭的一天终将会来临。针对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等矿物能源即将枯竭的严峻局面,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未雨绸缪,早在上世纪末已纷纷建立石油储备。其实,石油储  相似文献   

7.
高峰 《防灾博览》2013,(2):52-55
北极是一片神秘的白色地带,人烟稀少,是格陵兰海的蓝色水域连接了它和世界。自人类涉足这片区域以来,就未曾停止对它的探索。在这样的探险活动中,中国人的脚步也未曾停止。北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北极地区终年寒冷,加上其他各类因素,多次阻挠了世界探险者  相似文献   

8.
几次世界能源会议上都有专家提出开发新能源的急切需求.他们认为,眼前的能源趋势是严峻的,大约再过60年之后,现在广泛应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将出现短缺危机.到时会制约各国丁农业的快速发展.从开源角度上说,一些专家寄希望于热核反应堆的工程开发,以解决这个制约发展的难题,但是这种获得电能的方法同时会产生大量原子放射性废料.核废料如果隐藏处理不当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政府花费巨资还是难以攻克这一难题,这让人们头疼不已.  相似文献   

9.
费杰 《灾害学》2008,23(2):65-70
公元1600年秘鲁Huaynaputina火山喷发是历史时期全球最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之一,在全球范围产生了重大的气候与环境效应。通过对中国历史时期地方志文献的查阅与整理,结合南北极的冰芯、北半球的树轮和欧洲历史文献等有关记录,对Huaynaputina火山喷发在中国的气候效应进行探讨。结果发现1601年夏季长江下游地区异常寒冷,1601年夏季和秋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严重霜灾,1602年上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异常多雪。  相似文献   

10.
《民防苑》2006,(4)
可再生能源我们知道,目前世界上能源主要是矿物燃料,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等。这些矿物燃料是地球经历了亿万年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可是人类只用了短短的几个世纪就将把它们彻底消耗殆尽。因为这种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开采一点就少一点。当它们被全部开采完后,人类将怎么  相似文献   

11.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奥运村内将全部使用太阳电为运动员照明。白天,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收集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一到晚上,这些电能又转化成光能。太阳电是一种没有污染的电力资源,使用太阳电照明是北京举办“绿色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地球上的所有能源都来自于太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是史前时期的动植物转化而来的,水能和风能也是由于太阳照射而产生的。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人类直接利用太  相似文献   

12.
高山 《防灾博览》2018,(2):66-67
树木对环境和人类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树之于人,不仅美化环境,还可在平淡人生中增加一种仪式感。据官方统计,2015年,中国森林总面积约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而日本、韩国、挪威等国森林覆盖率均超过60%。森林覆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气候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环境因子。气候变化不仅与粮食生产、淡水资源、土地利用、能源和交通等有密切关系,而且还关系到环境的保护和改造。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北极地区气温的下降,地球上不少地区的气侯异常事件频繁出现,世界许多地方的气候极端事件都与粮食价格升高、贸易中断、贮备量减少和饥荒相联系。因此,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1972年《联合国环境大  相似文献   

14.
巴西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有8.5亿公顷土地,其中4.44亿公顷可用于农业生产,生物能源的发展空间巨大。作为推动生物燃料业发展的先锋.巴西在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积累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宝贵经验.成为当前生物燃料业发展最为成功的典范。巴西将在今后两年内增加大约5.65亿美元资金用于农业科研.以加强农业的竞争力,推动乙醇燃料和生物柴油的生产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2000年全球气象灾害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传凤 《灾害学》2001,16(2):58-64
2000年,全球气候持续较常年偏暖。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强拉尼娜事件在1月再次达到峰值后,迅速减弱,强拉尼娜事件对全球,特别是对热带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北半球许多地区冬季出现严寒天气,夏季又遭热浪袭击,严重的高温、干旱、森林大火困扰全球。而亚洲南部、西欧、南部非洲、南美北部的许多地区暴雨频繁。估计气象自然灾害造成全球经济损失达上千亿美元。数亿人口受灾。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天然气水合物与海底滑坡、全球变暖和海底生物灭绝等地质、气象、生物灾害的关系。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能够减小沉积物的胶结强度,并导致沉积层孔隙压力的过剩,进而诱发海底滑坡的发生。天然气水合物与全球变暖关系密切。从天然气水合物释放出来的甲烷可使地球温度升高4℃至8℃,升温的结果一方面可能中和全球变冷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可能加剧全球变暖的趋势。全球天然气水合物大规模的分解,导致了海底单细胞生物大量灭亡,对海底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构成巨大危害。在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的设计阶段和实施阶段,必须有足够的防范意识和技术措施,防止或尽可能减少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造成的各种环境灾害。  相似文献   

17.
安阳 《防灾博览》2023,(2):36-39
<正>我们的地球从高空上看,就像一个巨大的“水球”。地球上的水,97%是海水,淡水资源仅有3%。这些淡水大多数分布在南极、北极的冰川地带。所以,地球上人类可以使用的淡水仅有0.26%左右。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约有1/4的人口缺少洁净的饮用水,全球淡水量严重不足。随着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时代。中国的人均淡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量的三分之一。我国有600多个城市缺水,4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同时水资源的浪费非常惊人,如果一个水龙头1秒钟漏掉1滴水,一年可以漏掉360吨水。因此,节水护水,共建美丽中国,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大面积停电、严重缺电能够迅速波及整个网络,使大城市顷刻之间陷入瘫痪,其损失、后果和造成的影响都是难以估量的。美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电力工业。在美国的发电能源构成中,燃煤发电稳居第一位置,占美国整体发电的51%,相比之下,核电只占美国整体发电19.8%,上升速度较快的天然气发电占16.7%。但是,这决不意味着美国不重视核能发电。恰恰相反,美国是世界核电大国之一。1973年核电在美国总发电量中只占到4.5%,1977年迅速上升为近  相似文献   

19.
《防灾博览》2002,(3):44-44
美国和巴西的研究人员发现,全球热带雨林地区的河流与洪泛区制造出来的二氧化碳量是原先估计的3倍,这意味着这些雨林地区并不像某些学者认为的那样能够大量吸收二氧化碳。 根据最新统计,全球热带河道地区每年散发9亿吨二氧化碳,大概相当于人类活动(伐木、燃烧矿物燃料)每年制造的二  相似文献   

20.
近几个世纪,滑坡、泥石流灾害日趋频繁。灾情统计数字表明,近几年因山洪而引起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中国大江大河全部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80%左右。尤其是长江上游,是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十年来,山地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约1亿元。每年因洪水冲淹死亡的人数仅占因灾死亡人口总数的30%,而因山地灾害死亡的人数却高达60%。2004年8月12日20时,今年14号强台风“云娜”袭击浙江省乐清市,风力达12级以上,过程降雨量近900毫米。8月13日凌晨该市北部山区三乡镇发生罕见的特大山洪暴发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