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的开局是喧嚷热闹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组织(IPCC)的《气候变化2007:自然科学基础》(Climate Change 2007: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的《决策者摘要》(Summary for Policymakers),即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发布,让世界震惊。其能量之大超过了上年度,英国御用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出台的《斯特恩报告》(Stern Review)所引起的全球震动。5月4日,IPCC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第三部分《气候变化2007:减缓气候变化》在泰国曼谷发布。报告指出,各国必须采取措施,扭转全球气温升高的趋势。报告认为,各国只要拿出每年GDP的0.12%.就可以从2015年起遏制全球变暖趋势,从而实现将全球气温控制在仅比工业革命之前升高2摄氏度的目标。全球变暖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有哪些影响?我们能做什么?本期封面故事着重介绍《气候变化2007:科学基础》的《决策者摘要》,中国《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摘要),以及美国加州的气候变化政策,同时专门就气候变化等问题,采访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中国代表团主要成员吕学都博士、北京奥委会环境官员余小萱,中国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林而达等,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这组文章,向读者全面介绍世界以及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正>非政府组织(NGOs)在气候治理领导体系的构建和推进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2012年9月,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CANGO)启动中国气候变化教育项目(图1),该项目推动气候变化教育走进学校课堂,并小额资助中国教师和地方社会组织开展气候变化项目,中国600多所学校的1110名教师接受了该项目气候变化教学方式的培训。2018年11月,包括CANGO在内的32家成员机构  相似文献   

3.
王慧 《世界环境》2010,(2):63-65
<正>2008年英国颁布了《气候变化法》(Climate Change Act),这使英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写进法律的国家。《气候变化法》一方面用法律的方式承认气候变化问题,另一方面旨在推动英国向低碳社会转型。《气候变化法》的核心在于确定了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  相似文献   

4.
简讯     
大气中 N_2O 浓度上升后,既可使同温层中臭氧(O_3)浓度降低,又可使地球表面气温变暖,引起气候变化。所以,N_2O浓度上升对增加阳光对地面的紫外线辐射与气候变化都会引起不良影响。在过去100年(1880~1980年)中,排入大气中的N_2O,已由1880年的9×10~3吨/年(以 N计),增加至1980年的14×10~6吨/年(以 N  相似文献   

5.
<正>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各国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一系列原则和要求采取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行动。本轮新气候制度的谈判进程从2007年"巴厘路线图"经过哥本哈根气候大会(COP15)的"滑铁卢"、到2011年转轨"德班平台"再到最终巴黎气候大会(COP21),已经经历了长达八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作为世界工业中心,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参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为此中国实施了富有成效的法制建设。一、国际层面1992年1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自1994年3月21日起对中国生效。2002年8月,国务院核准《京都议定书》。2016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巴黎协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定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生态环境脆弱、海岸线漫长、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等基本国情的现实制约,中国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这决定了中国必须把适应气候变化尽快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制定并实施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简称适应战略),通过国际合作与自身努力,尽量消减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环境》2015,(12)
<正>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给我们思考和探索未来全球治理模式、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宝贵启示。我们要创造一个各尽所能、合作共赢、奉行法治、公平正义、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未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气候大会上的讲话中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首批缔约方之一,也是联合国最主要的气候变化科研机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发起国之一。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经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情景下湿地净初级生产力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夏  王毅勇  范雅秋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12):3762-3770
采用BIOME-BGC模型,模拟了气候变化情景下(A1B, A2, B2)三江平原富锦地区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湿地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并通过NPP变化情况评价小叶章湿地风险等级.结果表明:未来30年(2013~2042年)各气候情景下富锦小叶章湿地NPP均值均高于基准期均值(1961~1990), A1B和B2情景下未来30年间NPP波动范围变大,A2情景下NPP有降低趋势.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情景下小叶章湿地存在一定风险,尤其是在A1B情景下,未来30年中可能有6年以上的年份存在高风险,A2情景下湿地风险最低.湿地NPP变化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2=0.58,P<0.05),说明降水量是影响区域湿地的重要因素.尽管气候变化情景下假设了存在升温?CO2浓度升高等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因素,但降水量的的剧烈变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湿地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面临较高风险,未来湿地保护与管理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水的补给和调配.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12):I0001-I0001
当纷飞的雪花召唤来冬天的脚步,又一年走到了尾声。 这一年来,我们耳闻目睹了许多环境大事件的发生。2011年,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词语不绝于耳,成了这一年的“关键词”,而“气候变化”在国际上或许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这些词都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相对作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GIMMS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残差分析和相对作用分析对华北地区1981—2006 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植被覆盖变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1981—2006 年华北地区植被NDVI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其增加速率为0.009/10 a,但却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且植被NDVI退化区域面积大于改善区域面积;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与干燥度指数和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气候变化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因素;此外,无论在华北地区植被改善区域还是退化区域,人类活动起到的作用都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植被改善区,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为68.10%,大于气候变化的相对作用(31.90%),在植被退化区,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为71.88%,也远大于气候变化的相对作用(28.12%),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大小在不同空间位置上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2.
采用BIOME-BGC模型,模拟了气候变化情景下(A1B,A2,B2)三江平原富锦地区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湿地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并通过NPP变化情况评价小叶章湿地风险等级.结果表明二未来30年(2013~2042年)各气候情景下富锦小叶章湿地NPP均值均高于基准期均值(1961~1990),A1B和B2情景下未来30年间NPP波动范围变大,A2情景下NPP有降低趋势.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情景下小叶章湿地存在一定风险,尤其是在A1B情景下,未来30年中可能有6年以上的年份存在高风险,A2情景下湿地风险最低湿地NPP变化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2=0.58,P0.05),说明降水量是影响区域湿地的重要因素尽管气候变化情景下假设了存在升温CO_2浓度升高等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因素,但降水量的的剧烈变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河能会导致湿地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面临较高风险,未来湿地保护与管理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水的补给和调配.  相似文献   

13.
1.日本的气候变化政策 负责全世界气候变化应对措施的是1988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发起成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PCC在1990年发布了有关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以及预测的第一次评估报告,之后又陆续发布了四次,第六次评估报告计划将在2022年汇总完成.  相似文献   

14.
“当经济不稳定的时候,大家更关注经济增长,但我们现在不能因为忙于救市而忽视气候变化,如今金融危机的形成,是过去20年忽视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造成的,如果现在不关注气候变化,那么20年以后,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要比今天经济衰退1%~2%带来的影响更为深重。”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中丹气候变化论坛上,来自伦敦经济学院的斯特恩呼吁,不应因为金融危机而忘掉气候变化,面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措施比坐视不管付出的代价要小的多。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12月11日,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洲绿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提出到2050年欧洲要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气候中和,并承诺将在100天内出台首部《欧洲气候法》。《欧洲绿色新政》被誉为欧洲绿色新纲领,对其在"后巴黎时代"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了中长期战略布局,成为提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雄心和力度、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风向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大熊猫分布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气候变化对动物分布影响,对气候变化下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分类和回归树模型,采用A1、A2、B1和B2气候变化情景,模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大熊猫分布范围及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显示:气候变化下,大熊猫目前适宜分布范围将缩小,新适宜和总适宜分布范围在1991~2020年时段较大,从1991~2020年到2081~2100年时段呈现缩小趋势,其中A1情景下变化最大,B1情景下最小。气候变化下,大熊猫目前适宜分布区的东部、东北和南部一些适宜范围将不再适宜,新适宜分布区将主要向目前适宜分布区西部一些区域扩展,并且适宜分布区破碎化,在2051~2080年时段程度最高。另外,气候变化下,大熊猫目前适宜、新适宜和总适宜分布区范围与我国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呈负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大熊猫目前适宜、新适宜和总适宜分布范围随我国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增加而减少,其中气温变化影响比降水量变化影响要大。结果说明,气候变化后,近期将使大熊猫目前适宜分布范围减小,新适宜分布范围增加,随气候变化程度增加,新适宜和总适宜分布范围又将减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全球气候模式Nor ESM1-M产生的RCP2.6、RCP4.5、RCP6.0和RCP8.5气候变化情景数据和植物异戊二烯排放计算模型,模拟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异戊二烯排放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气候变化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气温上升,年降水量和辐射强度波动较大,呈增加或下降趋势.毛竹异戊二烯平均日排放速率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比基准情景下高约30μg·g~(-1)·d~(-1),在RCP8.5情景下比基准情景下高约48μg·g~(-1)·d~(-1);毛竹异戊二烯日排放速率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与基准情景下的差异在1~90 d和301~365 d较小,在91~300 d差异较大;相比基准情景,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毛竹异戊二烯日排放速率在1~190 d(平均增加15%以上)和271~365 d(平均增加20%)增幅较大,在191~270 d增幅较小,在RCP8.5情景下增幅最大(平均增加17%).另外,毛竹异戊二烯年排放速率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比基准情景下约高10000μg·g~(-1)·a~(-1)以上,在RCP8.5情景下比基准情景下约高13%.研究表明,未来气候变化将使毛竹异戊二烯排放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祁悦 《世界环境》2014,(6):31-32
<正>一、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背景和形势最近发布的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进一步证实了气候变化正在发生,并且人类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1983到2012年可能是北半球自1400年以来最热的30年,世界各地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积极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了各国及全球各界的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19.
波兹南,离哥本哈根还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气候变化谈判达成了《巴厘行动计划》,为2012年后新气候变化国际框架的达成画出了一张详尽的路线图。根据这一路线图,自2005年蒙特利尔COP11/MOP1所确定的双轨制谈判应在2009年哥本哈根举行的COP15/MOP5结束。届时,2012年后新的国际气候变化框架将在哥本哈根浮出水面。遗憾的是,今年的波兹南气候变化谈判进展缓慢。从巴厘岛到哥本哈根,两年时间已经过半。但目标却远没有实现一半。我们离哥本哈根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20.
能源挑战 我们知道,为了避免气候变化带来最恶劣的影响,人类必须在2050年以前实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半.然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必须同时兼顾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迅猛增长等因素.从2000年到2050年,随着全球人口从70亿增长到90亿,加上非经合组织国家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全球能源需求可能会翻一番. 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和气候变化挑战.即使全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提高能效,我们预计到2050年以前,全球还是会出现一个巨大的能源缺口,其规模大概相当于2000年全球能源行业的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