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吴欣玥 《四川环境》2022,(1):200-208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土地整治的发展演变与创新探索,是生态文明背景下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推进农用地、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强化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手段。三生空间涵盖了乡村发展所需的空间类型,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载体。着力探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三生空间逻辑关系,并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手段,探索新时期乡村三生空间治理路径,提出以全域整治盘活存量用地、建立用地指标纵向传导体系、强化生态全要素修复和注重“人-地-财-社区”的制度保障设计等规划策略,以期达到优化乡村空间布局、促进资源要素流动,推动全域全要素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以期为同类地区乡村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农光互补项目具有能源生产和粮食种植的双重价值,开展农业光伏电站的综合效益评估,有助于量化项目的实施效果,促进项目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本文构建了农业光伏电站的综合效益评估体系,并结合实地调查,以浙江乐清市某1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为例进行了示范研究,分析了电站2018—2021年综合效益的构成和变化,比较了电站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差异,探讨了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协同与权衡关系。结果表明:①电站每年的经济效益在7534.11万~ 8417.06万元,电力效益上下波动,农业收益稳步增长;②随着项目的实施,电站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总体增长量为435.31万元,单位面积生态价值从7.16万元/公顷提升至8.52万元/公顷,说明此农光互补模式对生态系统有积极影响;③由于光伏板下杂草区向水稻区的转变,电站的水源涵养和空气净化功能略微降低,土壤保持功能基本不变,而洪水调蓄和固碳释氧功能大幅增长;④光伏板的存在导致电站固碳和释氧功能的下降,而在光伏板下种植水稻改善了这一状况,并使电站的土壤保持和洪水调蓄功能发挥了较大作用;⑤相关性分析表明,电站的水源涵养、洪水调蓄、固碳和释氧四类生态系统服务相互协同,并与土壤保持和空气净化功能存在明显的权衡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农业光伏电站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生态产品价值提升以及可再生能源与生态产品价值协同实现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王凯 《中国环境管理》2019,11(4):99-104
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与永续利用,不仅关系到多个产业部门的发展,还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点关注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自然资源治理,应满足并促进多元主体参与下的不同利益诉求与协同发展。经济发展新形势下资源约束愈发显著,产业供给端的自然资源治理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本研究结合两山论,通过对自然资源治理与人类活动发展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指出坚守两条底线的贵州实践是两山论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演进与验证。进而结合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满足,梳理三者间联系与特性,以其核心理念为主线,围绕"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保护、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功能实现,构建一种多元主体下的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并分析其约束条件与运行模式,以区域实践探析其目标功能实现与重要理论延展。最后提出应在产业发展与多方参与层面上统一思想认识,有利于新型治理途径的构建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国家治理现代化出发,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与内涵,针对当前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坚持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保责任等四个重点方向,提出了生态文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改革创新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法治能力、科学精准治理能力、基础保障能力、市场化治理能力、公众参与能力等七大关键领域,这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5.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作用,水源地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具有重大意义。以水源地生态敏感地区典型乡镇(长春市乐山镇)为例,通过对水源地敏感因素以及区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规划村庄类型、实际发展情况,合理预测污水量,布局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研究表明:农村区域应建立差异化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划分“镇区、村屯、重大项目”三类区域,采用集中收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同时应突出“全域治理”的总体目标,统筹上下游乡镇,优化调整污水处理设施服务范围,实现污水设施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6.
水生态环境保护事关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本文阐释了我国从水污染防治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三水”统筹转变的新时代水生态环境保护内涵,从国内视角梳理我国水污染防治实践取得的成效,识别美丽中国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制约性问题,首次在全国层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环境质量、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保障情况进行国际对标分析,提出以水生态系统保护目标为指引、以流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为基础、以“三水”统筹系统治理为路径、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战略与重大任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保护修复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先行动,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显著进展,但生态系统本底脆弱、保护修复基础薄弱、管理机制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与实现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尚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需要。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主要进展基础上,分析了未来一段时期生态保护修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协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核心,探索构建生态保护修复与污染防治统筹推进机制,强化监管制度设计、示范样板引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筑牢美丽中国生态根基。  相似文献   

8.
河流污染是我国水资源的突出问题之一。以甘肃省藉河为例,应用植物群落自然净化水质的原理,采取功能分区的方法,对西北地区城市河流的污染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方案:将藉河城区段主要分为上游生态过滤区、中游生态景观区、下游生态净水区,然后分区进行具体设计。此研究方案是藉河一期改造工程的一部分,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取得了较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老庄道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前人的研究为其在生态治理中"致大用"提供了现实举证与理论观点。老庄思想中辩证的"反向性"有助于生态危机面前人类的自我反省,其"道"的"本根性"有助于引领生态治理走向最佳路径。当前生态治理存在主体松散化、客体碎片化、政府治理单边化、生态公正边缘化、生态修复人工化的困局。老庄道家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行为准则。生态治理主体应具有"以天下观天下"的大智慧、大胸襟,生态问题防御要以"正反相随、祸福相依"的观念总揽根源,政府要善用"无为"来调动生态环境的社会共治,生态公正需要树立"以小为大"的价值观,生态修复需要树立"辅万物之自然"的生存理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牦牛坪矿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破坏和污染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建议,为促进四川省稀土行业生态发展、实现矿区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绿色矿山建设是矿业领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体现。本文从矿山生态修复的内涵到外延,从问题识别到任务措施,从单一治理修复目标到生态系统功能修复目标,从矿山生态修复系统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相结合等多个方面,系统地梳理矿山生态修复的解决路径,围绕矿业绿色发展提出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绿色高质量发展,对生态产品的研究也在不断加强。各种政策工具相继出现,致力于将自然给予的生态产品资本化,并赋能经济发展。其中,衢州市柯城区的“一村万树”项目就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本文对衢州市柯城区“一村万树”项目及其绿色期权模式进行研究,结合部门统计数据和空间信息数据,对“一村万树”项目实施区2018年的生态效益进行核算,并选取柯城区2010—2018年相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探析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后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八条设计原则,定性分析了“一村万树”绿色期权的合理性。结果显示:“一村万树”实施区2018年的生态效益为124.63亿元,约为研究区国内生产总值估算值的1.68倍,说明该项目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同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实施对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柯城区“一村万树”项目以及绿色期权模式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为我国的乡村绿化建设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一种新范式。  相似文献   

13.
针对珠三角城市流域水环境治理,以珠海市前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为研究实例,分析探讨了流域治理思路和水环境治理勘察设计的部分关键技术。珠三角城市流域治理以流域本底情况为根本依据,综合治理措施以“控源、截污、清淤、补水、修复”为主;流域治理以污水收集处理完善为核心,提升管网摸查与成图设计效率,精准设计管道关键接驳节点,采取适宜的现状管网管养与修复技术,保证城市流域治理工作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4.
王宇浩 《四川环境》2022,(2):197-201
农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是新时代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推进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然而,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修复责任制度存在土地使用权人责任范围语焉不详、政府兜底责任立法缺位以及修复责任追究机制规定散乱的法律困境.对此,结合法学、环境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内容,同时借鉴域外立法实践与理论经验,主张明确土地使用权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政策法规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并明确“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上海即将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中,也出现了鼓励第三方治理的内容。排污单位以合同委托的形式,通过付费,将其污染治理设施或产生的污染交给具有相应能力的第三方机构运营或治理,这就是国际上市场经济发育较成熟的地区普遍采用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推进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要点之一,是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具体体现。从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环境治理以及生态文化培育等方面,分析广西在推进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出发展生态产业、助力县域经济,重视生态系统修复、保持生态功能,坚持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创新生态文化、促进传承与发展等相关举措,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子提供生态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7.
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30/60目标”对政府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政府治理压力和治理能力的视角探寻其与碳减排的关系,为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选取中国 30个省(区、市) 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直接效应、中介效应、空间溢出效应系统考察了政府外部治理压力和内部治理能力对碳减排的协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外部治理压力和内部治理能力均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强度,且内外部治理双重维度产生了显著的协同减排效应,在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时,该结论依然成立。此外,内外部治理双重维度对碳减排的驱动作用因地区分布差异和产业结构差异而存在异质性。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是内外部治理双重维度降低碳排放强度的重要机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内外部治理双重维度对邻近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在湿地环境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过程中,传统行政区划治理机制已不能满足跨行政区划湿地保护系统治理需求。湿地环境的协同治理需要法治化,应重塑司法治理理念,构建新型、全面、高效的司法协同治理机制,形成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治理格局。以江苏省大纵湖湿地为例,分析跨行政区划协同治理的必要性与不足,通过建立生态功能区公益优先制度、完善执法司法配套协作机制的方式探索跨行政区域司法协同保护与治理制度,以期促进湿地治理在生态系统内坚持公益优先,协商共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卫雪晴 《四川环境》2021,(1):223-227
河长制是中国水环境治理的重大创新实践,其明确的责任、针对性的治理模式有效实现了水环境质量的大步提升。然而,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河长制与流域整体性治理之间依然存在着操作上的缝隙亟待解决。以流域水污染为典型对象,从共容利益的角度,讨论了上、下游河长协同治理的利益博弈结构,明确影响上、下游合作的因素,进而提出河长制背景下促进流域协同治理要从强化协同治理收益、降低交易风险、构建多方联动的协同治理网络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矿区土壤污染与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同时也给环境带来破坏,特别是矿区土壤受到的影响最大。矿区土壤在矿山废水、粉尘以及矿山尾矿等的侵入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给矿区的农业生态系统和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因此,深入调查矿区土壤的污染现状,适时进行土壤质量评价、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以及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再进行土壤利用生态功能分区,为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奠定基础,最后因地制宜地采取合理措施进行修复,才能使矿区土壤发挥正常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