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江苏劳动保护》2014,(2):47-47
(1)制造方面的原因。制作绕组时,导线表面有毛刺或尖棱,绝缘扭伤,接头焊接不良.造成绕组匝间短路:某些绕组设计上有缺陷.例如太厚,造成内部积聚热量,使绝缘受烘烤变脆.发生匝间短路;高、低压绕组高度不相等或安装偏心,电磁方面不对称等,使绕组除承受径向力外,还受轴向力的作用,从而使端部线匝受损。  相似文献   

2.
1.在使触电者与大地或带电设备分开时,救护人员必须穿绝缘鞋,带绝缘手套,使用符合安全的操作棒或绝缘把手钳; 2.如距离电源开关较远,可以用抛掷软线等方法,将所有导线短路(导线应事先很好接地,接地可利用铁棍插入地内1m以下),同时要注意不使扔出的接地短路线触及救护人员的身体;  相似文献   

3.
山火发生时植被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及烟羽流使架空输电线路的空气绝缘性能大幅降低,可能引发导线之间或导线对地面间的击穿放电现象,导致输电线路发生跳闸事故。选取正庚烷与木垛为代表性火源,模拟研究直流高压电在火焰中的击穿放电现象,测量了火焰温度和电阻参数,获得了不同火源条件下放电间隙的击穿电压,分析了火焰参数对间隙击穿场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正庚烷和木垛火焰放电实验中,火焰高温和电导率是导致击穿场强下降的主要因素。此外,烟颗粒也会导致击穿场强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厂运行的5t级和10t级行车,二次控制电路采用380V供电,存在严重隐患。现从原理上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二次控制电路原理见附图。接触器C闭合后,维持接触器线圈C吸合的线路有两条,一路由X_2至X_3,另一路由X_(21)经JSK至线圈C、电源X_3。当21号线至19号线之间的导线有一处绝缘损坏或接点碰地时,会使熔断器1RD的熔丝熔断,切断电源X_2。而电源X_(21)是由B相总过流时才切断的,其过流动作电流须达190A以上。当21号线至19号线之间的导线发生碰地故障时,虽可熔断1RD,但因二次电路的导线长,线径小,直  相似文献   

5.
当发现电气设备或线路起火后,首先要设法尽快切断电源。切断电源要注意以下几点:1.火灾发生后,由于受潮或烟熏,开关设备绝缘能力降低,因此,拉闸时最好用绝缘工具操作。2.高压应先操作断路器而不应先操作隔离开关切断电源;低压应先操作磁力启动器,而不应先操作闸刀开关切断电源,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研究过电流故障铝导线熔痕部位与组织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本文模拟2.5 mm2BLV铝导线通25~ 187.5 A电流时的发热、熔断和燃烧过程,研究过电流铝导线发热形变与熔痕形成的内在关联,根据各部位熔痕受热形成过程,分类识别典型组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值升高,铝导线先后出现线芯发热、绝缘热解、熔断拉弧、绝...  相似文献   

7.
动力和照明用电,都要靠 配电线路来输送。如果线路设 计、安装不当,维修不善,就 会发生事故。 事故原因 据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 主主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短路(俗称碰线、混 线或连电)。当两根电线在某 一点碰在一起引起短路时,电 阻突然减少,电流骤然增大(比 正常电流增大30倍以上),从 而大大加速电子间的碰撞和分 子运动,以致产生大量热(比正 常发热量大约增大900倍以 上),使电线绝缘层燃烧,金属 熔化,引起附近可燃物起火。 形成短路的原因主要是:选用 的导线不符合环境要求,致使 其绝缘因受高温、潮湿或腐蚀 等作用而失去绝缘性能;裸导 …  相似文献   

8.
《江苏劳动保护》2011,(12):26-26
当电流在电线里流动时,会使电线发热,温度升高。在电气线路中,允许连续通过而不至于使电线过热的电流量,称为安全载流量。如果导致流过的电流超过了安全载流量,就叫导线过载,即导线超负荷。  相似文献   

9.
(1)低压带电工作应设专人监护 ,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 ;工作时站在干燥的绝缘物上进行 ,并戴手套和安全帽 ;必须穿长袖衣工作 ,严禁使用锉刀、金属尺和带有金属物的毛刷、毛掸等工具。(2 )高压线、低压线同杆架设 ,在低压带电线路上工作时 ,应先检查与高压线的距离 ,采取防止误碰带电高压部分的措施。(3)在低压带电导线未采取绝缘措施时 ,工作人员不得穿越。在带电的低压配电装置上工作时 ,应采取防止相间短路和单相接地的隔离措施。(4)上杆前应分清火线、地线 ,选好工作位置。断开导线时 ,应先断开火线 ,后断开地线。搭接导线时 ,顺序应相反 …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化办公大厦、宾馆酒店、居民住宅、厂矿企业中 ,电气线路星罗棋布 ,而包裹电线的绝缘层有两种。一种是橡胶绝缘导线 ;另一种是塑料绝缘导线。殊不知 ,橡胶绝缘导线结芯最高允许温度为 65度 ,而塑料绝缘导线线芯最高允许温度可达 70度。因此一般情况下 ,大都采用塑料绝缘电线。包裹电线的聚氯绝缘层 ,在电线火灾高温作用下 ,会产生剧毒气体光气 ,光气也叫碳酰氯 ,是一种无色的且有毒气体 ,有腐菜臭味 ,吸入微量对人体就会很危险。人若吸入高浓度光气可致肺水肿 ,毒气比氯气大 1 0倍 ,作用较持久 ,中毒症状起初为干咳 ,数小时后加重 ,皮…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研究BVR多芯铜导线过电流故障下燃烧及火焰传播特征,采用堆栈技术分析导线受热形变,并利用高速摄像机记录故障导线发热、熔断及绝缘燃烧现象,研究导线发热形变、熔断时间及燃烧时火焰传播速度与电流值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当I=136 A时,导线不发生熔断,只有当高温线芯直接接触周围可燃物才可引发火灾;当I=153 A时,导线会发生熔断现象,且熔断时间随过电流值升高而缩短;当I=204 A时,导线发生熔断,断路电弧引燃周围热解气体,火焰前沿迅速蔓延至导线两端,平均火焰前沿传播速度达2.2 m/s,平均明火持续时间达8.2 s,整根导线无需外界可燃物即可发生明火燃烧。研究结果可为起火原因认定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配电线路在运行中发生短路、过负荷以及导线或电缆接头处接触电阻过大而引起导线过热、产生火花和电弧引起火灾事故的原因。并针对上述原因,提出安全用电,预防配电线路发生火灾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过负荷铜导线金相显微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专  刘强  于春华 《火灾科学》2009,18(4):212-217
为考查铜导线金相组织随截面积、过负荷时间、倍数以及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冷却方式的变化规律,本实验制备了不同线径的铜导线过负荷不同倍数和不同时间的试样,然后对过负荷铜导线在不同温度下加热不同时间并采取自然或喷水的方式进行冷却。通过观察过负荷铜导线试样的金相组织,分析过负荷铜导线金相组织随其形成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过负荷时间的延长,铜导线金相组织由最初的纤维状组织变成柱状或等轴晶粒;过负荷倍数越大,形成的晶粒越大;当过负荷痕迹形成后,在低于其形成温度下加热,不影响其金相组织;导线截面积和冷却方式对铜导线金相组织影响不大。在实际火灾调查过程中利用过负荷铜导线的金相组织特征来证明火灾事实时,要综合考虑过负荷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移动式电源线经常用于临时不固定的生产作业环境,尽管工作电压较低,但也存在触电的危险性。为保持移动电源线良好的绝缘性能,使用中应注意"六防"。(1)防止导线截面积过小或过大,不符合电气设备本身绝缘的强度。(2)防止导线接头因接触不良过热。  相似文献   

15.
手持电动工具按对触电的防护可分为三类Ⅰ类工具的防止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还有一个附加的安全保护措施,如保护接地,使可触及的导电部分在基本绝缘损坏时不会变为带电体。Ⅱ类工具的防止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还包含附加的安全保护措施(但不提供保护接地或不依赖设备条件),如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它的基本型式有:①绝缘材料外壳型,系具有坚固的基本上连续的绝缘外壳;②金属外壳型,它有基本连续的金属外壳,全部使用双重绝缘,当应用双重绝缘不行时,便运用加强绝缘;③绝缘材料和金属外壳组合型。Ⅲ类工具…  相似文献   

16.
手工电弧焊接技术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弧光、辐射、高频电磁场等,易使操作者发生触电事故。 发生触电事故的原因 手工电弧焊操作,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都需接触电气装置,移动和调节电焊设备,有时还需要站在焊件上操作。当设备发生事故时,如初级绕组或次级绕组绝缘被破坏,这一危险电压就可能出现在焊钳、焊接设备壳罩或焊件上。此时,只要人身触及上述设备,就可能发生触电伤亡事故。 焊接的触电事故,常在如下情况时发生: 1. 手或身体某部碰到裸露的接线头、接线柱、极板、导线或绝缘破坏的电线。 2.手或身…  相似文献   

17.
在电焊作业现场,常出现一些易造成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的安全隐患,如电焊作业时,焊工不戴专用手套;电焊机的引出线接头或绝缘破裂导体裸露;引出线接线柱裸露不加护罩;引出线直接搭在金属栏杆或扶梯上;引出线拖拉在地面积水里甚至直接扔到深水里,而且焊工还站在水里作业。当安监人员制止、纠正这些习惯性违章行为时,焊工及相当一部分检修工的回答既简单又统一:“这个电不打人。”  相似文献   

18.
薛福连 《安全》2009,30(6):44-45
在电焊作业现场常发现一些易造成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的隐患,如电焊作业时焊工不戴专用手套、电焊机的引出线接头或绝缘破裂导体裸露、引出线接线柱裸露不加护罩、引出线直接搭在金属栏杆或扶梯上、引出线拖拉在地面积水里甚至直接扔到深水里而且焊工还站在水里作业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配电线路在运行中发生短路、过负荷以及导线或电缆接头处接触电阻过大而引起导线过热、产生火花和电弧引起火灾事故的原因。并针对上述原因 ,提出安全用电 ,预防配电线路发生火灾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电气线路是起重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线路除应满足供电可靠性和控制可靠性的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各项安全要求。国家标准GB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程》,GB3811《起重机设计规范》等,对供电电缆均有具体要求。可见电气线路绝缘是衡量起重机械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绝缘通常可分为气体绝缘、液体绝缘和最常用的固体绝缘三种,带电体绝缘的作用是为了避免因带电体与其他带电体、导电体或人体等接触,而发生短路、触电事故。在使用过程中电缆绝缘也会发生损坏。一是击穿。在强电场等外加因素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