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山州三七GAP种植区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文山州三七GAP种植区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监测区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均达到种植要求;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为0 22~0 58,污染等级为安全;土壤中砷的污染分担率为52 1%,综合污染指数为0 67,已接近警戒线。目前GAP种植区的环境质量完全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年来药用植物三七砷污染状况,文章通过设置砷胁迫条件下三七幼苗水培试验,研究了砷对药用植物三七的毒害效应,阐明了三七幼苗砷毒害的表观症状和毒害特征,提出了三七苗砷毒害临界浓度和安全药用临界浓度推荐指标和推荐值。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砷对三七植株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砷条件下三七苗砷毒害症状明显,表现为根系发黄腐烂,根体积和根重下降,植株地上部分失水萎蔫或直接青枯死亡;二年生三七苗的耐砷能力强于一年生三七苗;综合分析三七苗株高、地下部须根长、地上部干重等效应指标与砷处理浓度的表观敏感性和相关性,推荐三七地上部分水分含量的EC20值作为砷对三七苗产生毒害的毒性阈值,其毒害效应临界浓度分别为一年生三七苗13.45 mg/L,二年生三七苗13.81 mg/L;以《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砷的限量指标≤2.0 mg/kg为基准,根据三七苗根系砷含量和砷处理浓度二次拟合方程,推荐水培条件下三七根系砷的安全临界浓度分别为一年生三七苗7.92 mg/L,二年生三七苗8.41 mg/L。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近郊区土壤砷累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近郊区土地利用类型多元化,同时也承载着巨大环境压力,研究近郊区土壤污染特征对城市规划及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3 km×3 km网格布点,系统采样调查了北京市近郊区5~6环路之间167个样点的0~20 cm表层土壤样品中砷的含量,分析了城市近郊区土壤砷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市近郊区土壤砷含量为2.89~11.38 mg.kg-1,平均值为7.11mg.kg-1.平均值在90年代末的背景值调查数据的范围之内,但是各个分位数级别的值均小于80年代初的北京市土壤背景值调查数据.因子分析结果发现北京市近郊区土壤砷与来源于成土母质的Co、Mn和Ni元素一组.克里格插值得到的北京市近郊区土壤砷含量空间分布图表明,西北与东部及东南部分土壤砷含量较东北和西南部高,砷含量最高25%的土壤样点与点源污染有关,而砷含量最低25%的样点大多远离污染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砷的比较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中砷的累积,生活区与农田土壤砷含量相似且显著大于绿地和荒地.污染源对生活区和绿地与荒地土壤中砷的累积有显著影响,工厂区附近的土壤砷含量显著比远离工厂区和交通区的土壤高.因此,北京市近郊区土壤砷在整体空间分布上主要与成土母质有关,然而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显著增加了土壤砷的累积.  相似文献   

4.
广西靖西县田七种植区土壤重金属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靖西县被誉为"田七之乡",为确保田七的生态安全,保证田七的药用价值和药材质量,对靖西县田七种植区土壤5种重金属(As、Hg、Cr、Pb、Cd)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为靖西县田七的安全控制提供理论参考。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靖西县9个不同的种植区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含量。所调查的田七种植区3个乡9个村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有一定的差异,与国家土壤质量标准(GB15608-1995)对照分析,所调查的靖西县的新甲乡、武平乡、化垌乡种植田七的土壤重金属As、Pb、Hg未超过国家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而所调查的靖西县田七种植区Cr、Cd超标率分别为66.7%和33.3%,总体上化垌乡的重金属含量较高,武平乡最低。  相似文献   

5.
以主产地云南省文山州三七及其种植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和三七地上和地下部重金属镉(Cd)、砷(As)、铅(Pb)含量,揭示三七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特征,通过分析重金属日摄入量(ADI)和靶标危害商数(THQ),评估三七中Cd、As、Pb的食品安全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种植土壤Cd、As含量为0.07~4.1和13.9~310mg/kg,超标率为63.2%和79%,Pb未超标;综合污染指数P>3,均值3.52,表明达重度污染等级;Cd、As单因子污染指数PCd/As>1的土壤样品占比为63.2%和84.2%,表明土壤Cd、As达轻度污染等级.三七地上和地下部Cd、As、Pb含量分别为0.05~0.69、0.07~0.73,0.25~1.06、0.09~1.73和0.12~1.13、0.07~0.66mg/kg dw,Cd超标率为26.3%~36.8%,As、Pb无超标,表明三七易吸收Cd且存在超标现象,需重点关注.三七Cd含量与土壤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As、Pb表现为负相关,生物浓缩因子BCFCd=...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种植区土壤及草药中重金属含量状况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河北省安国市中草药种植区土壤重金属As、Hg、Pb、Cd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草药中重金属含量状况,以及不同中草药对土壤重金属的累积特征,并对种植区土壤和草药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种植区土壤重金属As、Hg、Pb、Cd含量均值分别为12.9、 0.036、 15.6、 0.118 mg·kg-1,均低于相应<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以土壤背景值为标准评价,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16个中药种植区中土壤 As、Hg、Pb、Cd达轻度污染的比例分别为18.75%、43.75%、0%、100%,且6.25%的种植区土壤Hg污染达到中度水平.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12.5%种植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为警戒级,其余各地区均处于轻度污染水平;而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评价,各种植区单项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结果均<0.7,土壤环境清洁;绝大多数(>95%)种植区草药样品污染指数<1,不同中草药对土壤重金属的累积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紫菀、知母对Cd的富集系数及白芷、北沙参对Hg富集系数均>1.因此,在中药GAP(优良农业生产)基地土壤质量评价过程中,应重视中草药自身特性对重金属吸收和累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某电子废弃物拆卸区土壤、水和农作物中砷含量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电子废弃物拆卸、废旧金属冶炼等是否对周围环境造成砷积累和污染,选取浙江省台州路桥区为调查对象,通过测定在该区采集的水、沉积物、土壤以及稻米和蔬菜中的砷,以了解该地区环境中砷的含量特征和潜在风险,并对土壤-水稻系统砷的分布和吸收转运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水和地下水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 8.26μg/L和18.52μg/L,部分地下水超过WHO推荐的饮用水标准(10μg/L),但没有超过我国相关环境标准Ⅲ级限值(50μg/L).沉积物砷含量平均值为9.62mg/kg.水田土壤和菜地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11mg/kg和6.17mg/kg,均在一级标准范围内,该区农田土壤总体上未受砷的污染.糙米和蔬菜中的砷平均值分别为165.1μg/kg和144.2μg/kg,均未超过我国规定的食品卫生标准.土壤-米糠-糙米中砷含量之间相关性显著.冶炼源周围的土壤和米糠中砷含量较其他源高,可能已经对周围土壤-水稻砷积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土壤水分对稻田土壤有效砷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在35%、65%和110%最大饱和持水量(WHC)条件下,系统地分析了稻田土壤有效砷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砷污染稻田土壤后有效砷含量随砷污染浓度增加而增大,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降低,15d后趋于稳定;淹水降低了土壤有效砷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采用U=A/(1+B×C)模型较好拟合了不同水分下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U)与砷浓度(C)关系,表明碱性磷酸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表征不同水分下稻田土壤砷污染程度;计算得到稻田土壤砷轻度污染临界浓度(ED10)为总砷67mg/kg和有效砷11mg/kg.研究表明适当调控土壤水分含量是控制稻田土壤砷毒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桂林市菜地土壤和蔬菜砷含量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桂林市蔬菜和菜地土壤中砷含量状况的调查,研究了蔬菜和菜地土壤中的砷含量、富集特征及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并筛选出抗砷污染能力强的蔬菜品种.本研究在桂林市13个县区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批发市场共采集71种566个蔬菜样品,160个相对应菜地的土壤样品和32个背景土壤样品.研究发现,与背景土壤相比,桂林市菜地土壤没有明显的砷积累(平均积累指数为0.839),砷含量范围、算术均值、几何均值分别为5.55~132、23.4、21.4 mg·kg-1.蔬菜(鲜重)总砷含量范围、中值和几何平均值分别为5.34~49.7、24.0、22.2 mg·kg-1,均未超标,且叶菜类蔬菜中的砷含量高于根茎类和瓜果类.根据蔬菜砷富集系数的高低用层级聚类法分析,结果表明,西红柿、油麦菜、胡萝卜、生菜等18种蔬菜的抗砷污染能力最强.桂林市居民通过消费蔬菜的人均总砷摄入量为2.54μg·d-1,蔬菜消费只占总砷摄入量的7.07%左右,因此,对于大多数居民而言不存在明显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土壤水分变化的砷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砷作为土壤主要污染元素之一,其毒性受到存在形态等的影响.土壤酶是土壤重要组成部分,但水分对二者关系的影响鲜见报道.本文采用室内模拟方法,在35%、65%和110%最大饱和持水量(WHC)条件下,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水分下土壤有效砷及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外源砷浓度、老化时间是影响土壤有效砷含量的主要因素,且有效砷浓度随老化时间延长降幅减缓,Elovich方程较好表征了二者关系,揭示出水分对土壤有效砷向其他形态转变速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110%WHC65%WHC35%WHC;干燥(35%WHC)和淹水(110%WHC)导致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减小;砷抑制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模型U=A/(1+B×C)可较好表征砷浓度(C)与土壤酶活性(U)的关系,揭示出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表征土壤砷污染程度,并反映出其机理为完全抑制作用;计算得到了土壤砷轻度污染的临界浓度Ecological dose 10%(ED10)总砷99 mg·kg-1和有效砷39 mg·kg-1,从侧面表明土壤碱性磷酸酶在土壤砷浓度达到国家土壤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前不会对土壤酶产生严重毒害;水分由于对砷的存在状态等的作用,从而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蜈蚣草对污染土壤中As、Pb、Zn、Cu的原位去除效果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2年的原位修复试验,探讨了蜈蚣草对污染土地中As、Pb、Zn、Cu的修复(去除)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蜈蚣草除了能富集As外,对Pb也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地上部Pb含量可高达1303mg·kg-1·蜈蚣草生物量达到了极大值时,地上部As、Pb、Zn、Cu含量可分别高达1455、937、365、101mg·kg-1.蜈蚣草对As和Pb都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每年刈割2次蜈蚣草,As、Pb分别能够去除15.5kg·hm-2·a-1和8.5kg·hm-·2a-1.蜈蚣草对As、Pb、Zn有很强的耐性,在土壤中Pb、Zn、Cu含量高达10913、2511、510mg·kg-1时,不会显著降低蜈蚣草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2.
海泡石对镉污染红壤的钝化修复效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海泡石对土壤pH值,镉(Cd)有效态含量以及对菠菜的生物量与品质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5、2.5和5mg.kg-1Cd污染土壤中,投加海泡石显著地提高土壤pH值(p<0.05).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则随海泡石投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与未投加海泡石处理相比,分别减少了11.0%~44.4%、7.3%~23.0%和4.1%~17.0%.施加海泡石缓解了Cd对菠菜的胁迫效应,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有所增加,然而海泡石处理显著抑制了菠菜对Cd的吸收,其地上部Cd含量(干重)分别比对照处理下降了78.6%~300.4%、44.6%~169.0%和18.1%~89.3%.在Cd含量为1.25mg.kg-1的土壤中,当海泡石投加量≥1%时,菠菜可食部Cd含量(鲜重)低于0.2mg.kg-1(FW)(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Cd含量阈值,GB2762—2005);而在2.5和5mg.kg-1Cd污染土壤中,当海泡石投加量达到5%时,菠菜可食部Cd含量才满足污染物预防品种的Cd含量标准,可以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13.
连续施用养殖场鸡、鸽粪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按照养殖场鸡粪和鸽粪含氮量计算其用量,进行连续6茬施用鸡粪和鸽粪(N 0~450 kg·hm-2)菜心田间试验,研究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施用3茬鸡粪和鸽粪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均明显提高,4种养分累积量随鸡、鸽粪用量增加而提高.由于后3茬遭遇较长时间强降雨,施用6茬后土壤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不但比第3茬后有明显下降,甚至低于土壤原始含量,但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仍比原始含量提高,而且含量增量随鸡、鸽粪用量增加而提高.鸡粪和鸽粪Pb、Cd、Cr含量及鸽粪As含量很低,连续施用6茬对土壤总Pb、总Cd、总Cr及总As含量影响不大,但2种粪肥Zn含量较高(分别为172.0、299.8  mg·kg-1),施用6茬后土壤总Zn含量提高0.7~17.1  mg·kg-1.同时,鸡粪Cu(117.7  mg·kg-1)、As(39.6  mg·kg-1)含量相对较高,施用6茬后土壤总Cu、总As含量也有累积趋势.  相似文献   

14.
小叶章湿地表土水溶性有机碳季节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湿地土壤及水体中水溶性有机碳(DOC)的产生、迁移与转化对湿地土壤碳通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对沼泽湿地土壤DOC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对小叶章湿地表土DOC季节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内,表土DOC含量为373·9~443·7mg·kg-1,平均值为414·6mg·kg-1,变异系数为7·7%(P<0·0001).小叶章湿地表土DOC含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动态变化.5月份表土DOC含量较高,6~7月份DOC含量下降,7月份达到最小值373·9mg·kg-1;8~9月份表土DOC含量迅速增加,9月份达到最大值443·7mg·kg-1.表土DOC特定波长吸收值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随着时间的增长,280nm波长吸收值(A280值)迅速增加,8~9月份达到最大值.A250/A365比值则明显的下降,9月份达到最小值,说明DOC结构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动态变化.近期生物过程,如微生物代谢产物和消耗有机碳数量、植物光合产物(立枯物、根系分泌物)对DOC含量和组成结构季节动态有很重要的影响,而土壤中长期积累的有机质对其季节变化贡献很小.另外,温度和含水量通过影响的微生物活性间接影响DOC;降水的淋溶也对DOC动态有影响;冻融作用对春季DOC含量和组成结构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溴化十四烷基吡啶对黑麦草吸收土壤中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澳化十四烷基吡啶(Myrlstylpyridinium bromide,MPB)对黑麦草吸收土壤中菲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MPB能显著增强吸附固定土壤中的菲,限制其从土壤固相向土壤水相迁移,从而可降低土壤水相中菲浓度,导致黑麦草吸收积累菲的程度降低.在两种不同菲污染水平的土壤中,MPB添加浓度为0~600 mg·kg-1时,黑麦草根系和茎叶中菲含量均随MPB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当MPB添加浓度为600 mg·kg-1时.黑麦草根系菲含量分别为0.12 mg·kg-1和0.35 mg·kg-1,分别比对照低了77.0%和53.3%;茎叶中菲含量为0.12 mg·kg-1和0.26 mg·kg-1,分别比对照低了64.7%和50.9%.  相似文献   

16.
土壤-青菜系统中铅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青菜种植条件下2种不同类型的人为铅污染土(黄松田土和黄红壤)中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理生态参数以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土壤在外源铅含量为100和300 mg·kg-1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微小增加,而高浓度铅污染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降低.在高浓度铅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生理生态参数发生明显变化,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有机质碳(Cmic/Corg)逐渐下降,代谢熵(qco2)明显上升,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处于胁迫状态.结果还显示,铅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与不同的管理方式(青菜种植情况)以及土壤中有机质、粘粒含量等有关,在种植青菜、有机质和粘粒含量高的土壤中,土壤微生物各项参数变化要小.对21种磷脂脂肪酸(PLFA)的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铅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伴随着功能参数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随着铅污染程度的增强,指示真菌和放线菌类的脂肪酸增加,而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脂肪酸比值下降.  相似文献   

17.
城市污泥中合成麝香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上海市15个污水处理厂外排污泥中合成麝香的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污泥中普遍存在佳乐麝香(HHCB)和吐纳麝香(AHTN),干污泥中的平均浓度和浓度范围分别为2.92、 0.81~6.39和1.96、 0.35~3.11 mg·kg-1;萨利麝香(ADBI)、粉檀麝香(AHMI)、酮麝香(MK)则为次要组分;这与日化产品中合成麝香的使用模式一致.污泥中8种合成麝香的总量在1.16~9.57 mg·kg-1,与国外其它地区相比上海污泥中合成麝香的污染水平较低;污泥中合成麝香的浓度与进水中生活污水的比例、污水处理量以及污水处理工艺等因素有关.HHCB、AHTN和ADBI间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显示污泥中合成麝香有共同的来源特征.利用污泥中合成麝香的浓度估算了上海地区人均贡献量,并与欧洲的人均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评价了污泥农用后对土壤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了解蓄水运用期三峡库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三峡库区干流及支流共采集了24个沉积物样品,测定了Cu、Pb、Zn、Cd、Ni、Cr、As和Hg的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金属元素Cu、Pb、Zn、Cd、Ni、Cr、As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6.03、59.40、137.63、0.75、46.81、86.31、18.07和0.109 mg.kg-1,均高于长江沉积物背景值.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顺序为:Cd>Pb>Cu>As>Zn>Ni>Hg>Cr.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各重金属污染对三峡库区构成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Hg>Cu>As>Pb>Cr>Zn,其中Cd的贡献因子最大.总体上讲,三峡库区蓄水运用期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等级,并未受到明显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9.
苗期小麦和水稻对硒酸盐/亚硒酸盐的吸收及转运机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苗期小麦和水稻对硒酸盐(Na2SeO4)和亚硒酸盐(Na2SeO3)的吸收及转运机制.营养液中供给Na2SeO4时,正常培养的水稻地上部和根中硒的含量分别30.3 mg·kg-1和39.0 mg·kg-1,水稻吸收的硒有80%从根转移到了地上部;小麦地上部和根中硒的含量分别为1.76 mg·kg...  相似文献   

20.
The effect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fungus (Glomus mosseae) and phosphorus (P) addition (100 mg/kg soil) on arsenic (As) uptake by maize plants (Zea mays L.) from an As-contaminated soil were examined in a glasshouse experiment.Non-mycorrhizal and zero-P addition controls were included.Plant biomass and concentrations and uptake of As,P,and other nutrients,AM colonization,root lengths,and hyphal length densities were determin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ddition of P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root colo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xtraradical mycelium.Root length and dry weight both increased markedly with mycorrhizal colonization under the zero-P treatments,but shoot and root biomass of AM plants was depressed by P application.AM fungal inoculation decreased shoot As concentrations when no P was added,and shoot and root As concentrations of AM plants increased 2.6 and 1.4 times with P addition,respectively.Shoot and root uptake of P,Mn,Cu,and Zn increased,but shoot Fe uptake decreased by 44.6%,with inoculation, when P was added.P addition reduced shoot P,Fe,Mn,Cu,and Zn uptake of AM plants,but increased root Fe and Mn uptake of the nonmycorrhizal ones.AM colonization therefore appeared to enhance plant tolerance to As in low P soil,and have some potential for the phytostabilization of As-contaminated soil,however,P application may introduce additional environmental risk by increasing soil As mo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