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2017,(9)
正河长制实施后,流域治理迅速取得显著成效。但河流治理非一日之功,还需在责任落实、生态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方可事半功倍。经过各省多地十年河湖治理的实践探索,2016年12月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为标志,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河湖管理治理模式——河长制,正上升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河长制落实中关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河湖水源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等六个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就如何破解河湖治理沉疴,从准确定位、明晰责任、加强法治、夯实措施、社会共治等方面提出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3.
《环境》2021,(2)
正"十三五"期间,广州市白云区在河湖治理工作上真抓实干、勇于创新,探索出了一系列具有借鉴推广意义的有益经验,逐步形成了河湖治理的"白云模式",河湖面貌焕然一新。2020年,白云区因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入选全国10个先进县(区),获得国务院督察激励。这些成绩并非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4.
正优美清澈的河流湖泊是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期盼。水生态环境治理千头万绪,问题纷繁复杂,河湖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节点。从空间角度来说,上下游、左右岸污染都将汇聚于河湖中;从因果角度来说,河湖是水污染排放和水生态破坏的直接承载者,基础设施不足、超标排污、生态破坏等所有问题最终都体现于河湖上。抓住河湖,也就抓住了  相似文献   

5.
胡艳 《环境保护》2023,(17):75-76
<正>河湖长制是我国推行的一种河湖资源保护和管理制度,是构建美丽中国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制度的核心功能是通过设立河湖长,由河湖长负责对特定的河湖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其目的在于解决我国长期以来河湖资源管理的分散、重叠和矛盾等问题,进一步推动河湖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河湖长制在我国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海洋开发利用的不断发展,海洋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中央层面表现出对海洋环境的高度关注。2017年,国家海洋局推行"湾长制"试点,以期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本文分析了"湾长制"的产生基础、本质及运行逻辑,认为"湾长制"本质是一种权威依托型的治理模式,其激励逻辑表现为以问责倒逼地方政府行动,其组织逻辑为高位驱动下的部门联动。同时,笔者对现阶段我国"湾长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建议从立足长远的制度设计、强化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提升地方人大的监督地位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国各地按照《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总结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积极开展全面推行河长制和湖长制情况总结评估工作。在评估过程中一些地方充分运用第三方参与河湖巡查管理评估工作模式,并成为进一步全面推动河湖长制取得实效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济南市运用第三方参与河湖巡查管理评估为例,探讨了第三方参与河湖巡查管理评估的工作思路和途径,以期为第三方参与河湖巡查管理评估实际工作上升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评估工作制度提供参考,为指导地方运用第三方参与开展河湖巡查管理评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丁媚英  赵雪峰 《环境》2020,(4):43-45
正素有"岭南水乡"美誉的广州,历来高度重视治水工作。而作为广州主城区中面积最大的市辖区,白云区企业集聚、城乡二元并存,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500万,新老治水问题交错交织,治水难度和复杂程度不仅在广州市和广东省极具标本性,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近年来,白云区迎难而上、精准施策,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重塑云山珠水新活力,探路特大城市治水之道。在河湖治理工作上真抓实干、勇于创新,河湖面貌焕然一新,为解决老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树立了成功典范,探索出一系列具有借鉴推广意义的有益经验,逐步形成河湖治理的"白云模式",今年被列入水利部河长制湖长制全国10个先进县(区)予以表彰激励。  相似文献   

9.
汤宛峰 《环境保护》2022,(14):23-25
系统推进青海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做好“中华水塔”守护人的重中之重和落实“国之大者”的关键之要。本文立足青海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基础,客观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促进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持续深化水污染治理、着力保障河湖生态用水、实施水体差异化保护与治理几方面提出推动青海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举措。  相似文献   

10.
河湖清淤工程的实施是消除水体内源污染、开展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的重要技术措施。本文从底泥现状调查分析出发,以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工程目标为导向,结合工程经济性,分析了影响河湖清淤工程范围合理性的因素,并针对消减底泥污染物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为今后河湖环境生态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渤海作为半封闭性的内海,水动力条件较弱,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大。近年来,随着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实施,渤海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但陆海统筹的治理模式尚未形成,机构改革的红利尚未完全释放,河长、湾长制以及陆海生态补偿机制未实现深度融合,陆域、海域在环境管理上呈现监管真空化、行政壁垒化、责任主体模糊化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涉及跨界协作监管、河长湾长融合、生态补偿激励、陆域海域统筹的流域?河口?近岸海域一体化污染防治机制,为渤海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河湖生态疏浚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的不断推广应用,江苏水利现代化对河湖生态环保疏浚工程管理的新思路、新目标、新要求不断提出,而目前国内在河湖生态疏浚方面尚没有统一的施工技术规程,为推进生态疏浚在河湖底泥污染治理项目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江苏省生态疏浚工作水平和治理效果,规范生态疏浚工程施工行为,开始了《江苏省河湖生态疏浚工程施工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编制工作。本文借由《规程》内容对江苏省河湖生态疏浚工程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做相关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江镕 《环境》2020,(6):38-41
正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对2019年落实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13个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其中广东省江门市因"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4000万元,江门市也成为广东省首个且唯一一个获得此项激励的地级市。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农业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涉及到很多的利益相关者,其利益冲突十分明显而且复杂,因此,提高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成效的关键因素就在于能否有效地调节各方的行动和利益。通过分析农业水环境的污染原因,研究村委、村民、企业和政府在农村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相互的行为关系和责任要求,提出改善农业水污染的相关措施,提高污染治理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背景下湾长制制度设计与探索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湾长制是在我国严峻的海洋生态保护形势下海洋综合管理模式的创新,由沿海各级党政主要同志担任湾长,负责辖区内海湾(滩)的整治和综合管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探索高质有效的"生态+海洋综合管理"模式,维护海洋生态安全,沿海地区借鉴河长制经验,以海湾(滩)为着眼点,积极试点湾长制。本文介绍了湾长制设计背景、内涵,探索总结了试点地区的创新做法,归纳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从顶层设计、依法施策、党政责任压实等方面提出了全面实施湾长制的考虑,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相似文献   

16.
生态工程技术防治河湖污染具有相对成本低,无环境副作用且具有良好景观效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国内外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河湖污染防治的生态工程技术改进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城市污染源头处的雨污净滤储存、径流廊道及节点的污水净化工程设计以及汇水尽端即河湖的自净生态系统修复等三方面的改进设计。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城市内河湖污染的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17.
武汉东湖的生态环境变迁与恢复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武汉东湖的治理问题受到了各方面关注。根据东湖多年的环境监测、科学调查的数据、成果,概述东湖水生态环境从20世纪70年代来的演变、恶化和富营养化情况,分析了东湖近十多年来的治理成效,存在的问题。文章的重点在湖泊的恢复,就东湖的特点,在内、外源治理、恢复响应时间、生物控制等介绍了国外的经验,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污染河湖的综合整治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城市污染河流和湖泊污染的原因,将污染河流和湖泊治理的方法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生态法"共四大类,介绍了常用技术方法的原理和特点。根据河流和湖泊的污染现状和治理目标,提出了城市污染河湖的综合整治分为"治理"与"生态修复"两个阶段,探讨了采用"截污、清淤、曝气、生物载体、水生植物"等综合应用技术治理河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结合近年来国内河湖综合整治的典型案例,总结了河湖整治过程的"基础措施"和"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把握水治理新形势 完善治水机制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总结我国水治理体制的历史沿革、成就,并结合目前面临的形势,分析指出我国水治理体制存在的统筹不足、职能冲突、制度不协调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水治理的时代特征,立足现有的水安全问题,从法规制度体系的完善、协调机制的建立、多元共治模式的探索、党政同责责任的落实以及涉水职能的适度整合和优化等角度提出了完善水治理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水环境污染一直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也曾是澳大利亚面临的问题。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澳大利亚的水环境保护取得了重要成效,积累了众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水环境管理和治理面临的形式、挑战和需求以及澳大利亚在在水环境管理与治理方面的优势分析,提出应借鉴澳大利亚经验,推进中国在水环境法律、体制、机制、技术、市场机制应用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