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的起源主要涉及到地球(或行星)的物质来源,形成的方式与过程,地球的大小、密度与化学组成,轨道运动和自转的起源,地月系统的形成,地球早期的历史和各壳层的形成等方面。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成员,因此必须分析和论述太阳系的起源,才能正确地认识地球的起源。  相似文献   

2.
<正> 1 吉林陨石的冲击压缩线与状态方程根据陨石与天体化学的研究成果,IAB铁陨石和H群普通球粒陨石很可能是形成地球的初始物质。也就是说,地核很可能是由铁质小行星(M型小行星)吸积形成的,即铁质小行星吸积石质小行星(O、S、E、C型小行星)  相似文献   

3.
<正> 一.岩浆起源物质和Nd同位素 以查明岩浆(火成岩)起源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地幔、地壳的发展过程为目的的火成岩中Nd同位素的研究,是从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的。 要弄清从地球形成到现在,古地幔中Nd的演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搞清这一点,有必要求出地球形成时的Nd同位素比值和各地质年代中可能来  相似文献   

4.
地核的形成     
根据地核形成的传统观点,地球是由铁和硅酸盐类的均一混合物增生而成的,然后当放射性热熔化了铁并沉降到中心部份时形成了地核。但是,在原始均一地球内地核形成的观点与其说是一个最有吸引力的假说,还不如说仅仅是一个最简单的可能的假定,因为它不能解释陨石之间和地球类行星(包括月球在内)之间化学成分上的不同。作者认为,地球非均一增生的模型能解释此点,因而是有吸引力的。  相似文献   

5.
<正> 人们已获得的地球以外物质是陨石和月岩。近年来对地球外物质的REE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分析数据,以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研究REE的宇宙化学性质。陨石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原始太阳系标本,其中碳质球粒陨石在行星形成后基本上没有经历火成作用,保存了太阳系形成最早事件的证据。无球粒陨石母体和月球在其行星形成后,经历了与地球相似的内生分异作用,如部分熔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讨论了地球的单阶段均一吸积模式在解释全球地球化学特征时所遇到的困难。作者认为地球的吸积是分二阶段进行的;还原的原地球附积阶段和氧化的晚期吸积阶段。第一阶段吸积形成的原地球,其体积已达地球体积的99%以上,处于还原的全熔状态,导致地核的形成;第二阶段吸积形成氧化态的冷或部分熔融的初始地球的上地幔,控制着地球后期的地质演化作用,并同时构成原始地幔挥发性组份的内部储库。根据上地幔微量亲石元素、亲铁元素过剩和配分特点及地球的形成年龄等论证了氧化的晚期吸积过程存在的必要性,同时也指出了二阶段不均一吸积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笔者一直从事金属物性研究工作,在研究高压下金属氢化物性质过程中,发现在高压下氢能大量地溶进铁中。此外,根据最近对地球吸积时加热和脱水过程的分析,查明了原始物质中硅酸盐所含的水大邵分贮存在地球内部。因此笔者认为,原始物质中发生的铁-水反应是影响地球外核组成乃至整个地球演化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月球起源于一个比火星略大的天体与地球的大碰撞这一假说,可以解释地-月体系的角动量、轨道特征和独特特性。地球与月球在密度和化学成分上的差异,都可用月球是由撞击体的幔形成的来加以解释。从宇宙化学的角度来看,在内太阳系区域形成一个撞击体是合理的,这是对碰撞形成月球假说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正> 始生宙远太古代 1.45(50?)—≈44亿年 地球和太阳系从原始行星系星云中形成。行星内部物质强烈分异,形成各圈成份不同的同心圈状地球,包括局部为似花岗状成分(“初始花岗岩”建造)的地壳以及基本为氢组成的大气圈,这时的大气圈因受逃逸作用而不稳定。刚形成的地壳受  相似文献   

10.
<正> 到目前为止,人们所能获得的宇宙固体物质只有三种,即月球样品、陨石和宇宙尘。这三种地外物质各有其独特的意义。其中宇宙尘的研究是人们尤为关注的课题之一。宇宙尘通常是指地球之外起源的微粒物质。在地  相似文献   

11.
<正> 陨石可划分为球粒陨石及分异的陨石两大类。球粒陨石是由星云形成的,而且从未熔融过,球粒陨石可以看成是太阳星云内的沉积岩.其它主要的陨石类型是由分异的陨石构成的,这些陨石通常是在行星体内导致分异作用的熔融过程形成的.分异陨石是重要的,因为它们提供了有关火成岩分馏作用的过程怎样在行星体内发生而不是在地球内部发生的证据。另一方面,球粒陨石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古老的太阳星云作用过程的信息,这种作用过程导致形成第一个岩石,并由这些岩石导致形成行星。  相似文献   

12.
根据航天探测器对行星长期探测的结果,简述比较行星地质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从行星大气的化学组成与化学演化、行星表层特征、行星内部结构与热历史、行星形成环境与平均化学组成、类地行星的地质演化等方面,以地球为基础,对比各行星形成演化的共性、特性与规律。  相似文献   

13.
<正> 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是当今地学研究中的几个重大课题之一。目前普遍接受的地球年龄是45亿年左右,太古代与元古代的时限在25亿年左右。太古代是地球的最早历史阶段,研究这个阶段形成的各类岩石是了解地壳起源与演化的直接途径。太古代花岗岩类包括英云闪长  相似文献   

14.
<正> 造山运动过程,包括褶皱、变质和花岗岩化等多个阶段,它的主要化学结果是某块大陆壳的形成。由于花岗岩类是大陆壳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花岗岩类的成因问题就和大陆的起源与演化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已提出两种极端的理论: (1)大陆壳是在整个地质时期里通过连续的分异作用由地幔形成的。 (2)大陆壳是在地球历史的早期由地幔一次分异形成的,以后这种物质便不断再循环到新的地壳中去。  相似文献   

15.
开展上地幔-地幔中稀有气体的研究,对探讨地球内部物理性质、存在状态、运动规律,以及与大气-地壳间的某些依附关系,从而进一步对比和追索“行星”物质的起源、存在、演化将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些研究对揭示地球起源和演化规律、查明矿产资源的分散富集、地壳的构造变动规律和时空关系等等,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并且  相似文献   

16.
<正> 太阳系物质原始同位素异常的发现,是七十年代在宇宙化学领域中的一项重大突破,对恒星核合成模型、太阳系形成理论和行星演化学说将有意义深远的影响。 按照元素起源的现代理论,需要有多种发生在不同物理条件、时间尺度和地点的核合成过程,才能解释太阳系物质的元素丰度和同位素组成;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往往是在不同的核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如果不同核合成过程的产物在太阳系形成之前没有能够均匀地混合,那么可以预料,在不同行星体的样品中,就有可能观测到同位素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 对地球内部构造的了解Wetherill指出,由于近十年来对行星的形成进行理论研究的结果,现已完全清楚,地球是在足以使硅酸盐岩石和金属发生熔融(至少是发生部分熔融)的高温条件下形成的。(正如我们已指出的,虽然当时太阳星云可能已经变冷,但由于微星体冲击的动能使地球在  相似文献   

18.
<正> 交叉极化(CP)和魔角自旋(MAS)~(13)C核磁共振(NMR)是一种比较新的磁共振技术,这种技术可提供固体物质中碳分布的结构资料。CP/MAS可直接对固体物质进行测量,无破坏性,因此几乎无需样品制备。CP/MAS技术对于研究化石燃料有着广泛的潜在用途,其应用范围事实上可从自然界的纯地球化学问题到处理工艺和燃料利用,特别是对难处理的固体物质如干酪根和微溶物质如煤的研究很有前途。在CP/MAS技术还在发展形成阶段,就已经应用于油页岩和煤的研究了。对于许多煤样品来说,虽  相似文献   

19.
有机地球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在当前和化石环境中的形成、变化和分布的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学科.为了加强瑞典与其它国家之间就这一学科的科学合作,2003年5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一次研讨会,从观察、理论和实验等多方面对无机、有机及生物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会议的目的是探索这些物质在影响地球环境的进化和形成过程中它们的性能和过程.有机地球化学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因为它涉及到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形成;同时有机地球化学也因为其对生命起源以及其它天体生命存在的假设而吸引着广泛的兴趣.并非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具有生物学的渊源.科学家也正在寻找真正的非生物学化合物,它们直接关系到生命起源问题以及外星物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 尽管很早以来,地质学家就注意将物理学和化学的成就用来解释地质现象并推动学科的发展,但实质性的进展还是在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取得的。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和规律,是地质学家最关注的化学成就之一,而相平衡理论和实验数据则提供了化学热力学对地学问题最直接的应用。因此,相平衡理论和实验研究一直受到地质学家,特别是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