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核的形成     
根据地核形成的传统观点,地球是由铁和硅酸盐类的均一混合物增生而成的,然后当放射性热熔化了铁并沉降到中心部份时形成了地核。但是,在原始均一地球内地核形成的观点与其说是一个最有吸引力的假说,还不如说仅仅是一个最简单的可能的假定,因为它不能解释陨石之间和地球类行星(包括月球在内)之间化学成分上的不同。作者认为,地球非均一增生的模型能解释此点,因而是有吸引力的。  相似文献   

2.
击变玻璃(玻璃陨石,tektite)是流星体超速撞击地球表面高硅岩石产生击变的熔融体。目前尚很难找到一个与击变玻璃有密切关系的撞击坑。根据这事实讨论了击变玻璃的形成,并提出了慧星撞击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等学说的提出和发展,人们对它们产生的机理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为了作出合理的解释,相继出现了各种假说,其中为多数地质工作者所公认的两大学派就是地球膨胀假说和地幔对流假说。虽然赞成地幔对流假说的人较多,支持地球膨胀假说的人较少,但  相似文献   

4.
通过撞击作用与地球的形成、撞击与全球环境演化、撞击与大陆的分裂、撞击与成矿等方面的详细讨论,认为地外营力与地球内部管力一样在全球演化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加强这一新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地球与地外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地球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北京发现的微熔融石(microtektite)与月球上的玻璃小球和地球上的玄武岩的化学成分比较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差异很大,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排除了北京微熔融石是地球上玄武岩喷发产物的可能性,也排除了是来自月球上陨石冲击溅射物和火山喷发物的可能性。我们认为,北京发现的这些玻璃小球很可能是陨石或慧星撞击地球上高Ca、高Mg、低SiO2的沉积物或土壤时的溅射物。  相似文献   

6.
<正> 前言 同大洋玄武岩相比,大陆拉斑玄武岩(CT)的特点是某些不相容元素的含量高,变化大,同位素比值的变化也大。大陆和大洋玄武岩的这种地球化学差异已讨论过多年,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假说,以解释大陆拉斑玄武岩的这种地球化学特点。这些假说包括:由“地幔羽”产生母岩浆;由不均匀富集的上地幔产生母岩  相似文献   

7.
月球研究者长期以来感兴趣的是在月球演化历史中关于火山作用的一系列问题:1)月球上有没有火山岩?如果有,其熔体是由大的陨石撞击产生的呢?还是如地球熔岩一样是由其内部作用过程产生的,它们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又是什么;2)有没有花岗状岩石;3)构成月壳的主要岩石类型在月海及高地的分布如何;4)不同岩石类型的同位素年龄有多大等等。此外,地球化学工作者还提出能否通过月球物质的研究导致在月球上发现矿床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没有获得月球样品以前是难以解决的。1967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宇宙航行员首次从月球采集了样品,为直接测定月岩的同位素年龄、研究月球样品的物质组成(岩石类型、矿物成分、主  相似文献   

8.
大气圈是次生的,其成因有地球连续去气说和灾变去气说之争。后者主张地球形成早期由于天体的撞击,对地球大气圈的形成和演化有决定性影响。大气中(40Ar/36Ar)a比值的变化是判断地球去气机制的重要参数。根据对我国元古宙硅质岩中的古代大气Ar同位素的分析,发现在古-中无古代(40Ar/36Ar)。比值也存在一期突变,依此推测这期间地球可能遭受过天体的撞击,使地球内部大量40Ar逃逸到大气圈中,导致大气中(40Ar/36Ar)。比值的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9.
2012年4月15日是20世纪初最大、最豪华的远洋客轮"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纪念日,这艘当时号称永不沉没的"梦之船"的失事原因也有了新的说法。1912年1月4日,地球和太阳、月球形成了一条直线,月球距地球的"近地点"距离是1400年间最近的距离。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的科学家们认为,正是这  相似文献   

10.
地幔对流理论是伴随着板块学说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地球内部积聚的能量(放射能、重力能等)是以怎样的方式传递到地球表面,从而驱使板块运动、造山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的产生呢?这是地球动力学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地幔对流假说为这种能量传递提供了解释机理。  相似文献   

11.
地球环境(大气圈、水圈)的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撞击作用与地内核转变能是地球环境(大气圈、水圈)演化的根本机制。地球吸积形成期,原地球捕获太阳星云大气形成的原始大气经太阳风驱赶和星子撞击而逃逸,早期大规模的撞击过程又可能使地球上的矿物脱去挥发分,形成地球次生大气的一部分,也可使其次生大气部分脱离地球,地球形成期曾经历过撞击生气与气体逃逸的多次旋回,撞击作用决定其环境条件;地球形成之后.撞击作用仍起着使地球矿物脱去挥发分组成大气圈的重要作用,大气中CO2的演化,海水pH值的演化.各类沉积岩间的消长关系与地内核转变能计算所得的“幻数”──3.5×109年、(2.6+0.1)×109年、(1.9+0.1)×109年、(1+0.1)×109年、(0.6+0.1)×109年和(0.2+0.1)×109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地球内部核转变能的累积、释放过程所导致的构造、岩浆运动(火山喷发、板块运动等)制约着地球的环境演化,其间.显生宙以来,地外物质对地球的撞击作用在小时间尺度上(几千年到几万年)造成地球环境的急剧变化,导致生物演化的突变以致生物灭绝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壳的成因     
伯拉格(Berlage)提出的月球成因的增生模型与现代空间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它为地壳的地球化学演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在宇宙形成过程中获得的一种袋状似的卫星物质。这种袋状基性物质可能在地球地球化学史(持续了大约500百万年)的早期阶段转变成地球的硅铝壳。在下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现在,地球上已知的撞击构造大约有150个,尽管其中有小的带倾向性的实例。这些撞击构造的空间分布表明,它们主要集中在克拉通区,尤其是那些积极开展寻找撞击坑研究的地区。大多数已知的撞击构造其年龄小于200Ma,撞击构造年龄越大,地球上的地质作用对撞击构造形态特征消除的机率越大。直径小于20km的撞击构造的数目也不多.因为这种小型坑相对更容易受地质作用的改造。正是因为地球上地质作用对撞击构造的侵蚀和改造,且地球上撞击抗体的形态与其他类地行星上的撞击构造看起来电很相似,所以我们在进行类比时应十分谨慎。侵蚀作用和撞击后的沉积埋藏作用会影响撞击构造基本参数的估计值(如坑体直径入正如宋文所编辑地球上已知的撞击成坑记录表,各个构造基本特征的研究精度是不一样的,因此,此表要不断的进行修正。撞击成坑速率的估计值与根据天文观察得出的成抗过率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4.
<正> Ir和其他地壳中亏损的亲铁元素,当海相微体古生物灭绝时,在同一地层层位上形成了异常高的富集,据古生物灭绝所确定的白垩系与第三系的界限大约为距今65到67百万年。这种地球化学异常在世界范围内的海相和陆相沉积物中均已发现。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种异常是由于一个成份可能相当于碳质球粒陨石、直径为10公里的球外物体冲击地球而引起的。白垩纪末期灭绝事件的冲击假说指出:在其他发生大量灭绝事件的地层中也可发现球外物体冲击  相似文献   

15.
杨超群 《环境》2002,(1):34-34
当前流行的陨星体撞击地球和大规模火山喷发两种假说,都不能从时间和空间上圆满地阐明,恐龙全球性地在白垩纪末期(距今6700万年前)同时灭绝的原因。在恐龙繁盛的侏罗纪(距今195~137百万年前)和自垩纪(距今137~67百万年前)早期的地层中,有许多恐龙骨骼化石保存,但未发现恐龙蛋化石,说明蛋已全部受精并孵出了恐龙。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安大略省萨穗伯里是一巨型的硫化物型铜镍矿床。它产于元古代萨德伯里苏长岩体中,一直被认为是深成岩浆矿床。六十年代中期,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为月球研究而进行的宇宙飞行所获资料的影响下,以及与核爆炸对岩石的冲击变质作用相类比,对萨德伯里喷发岩体及其矿床提出了一个新的成因假说,即陨石成因假说。 据这一假说的奠基者P.迪茨(Dietz,1964)的计算,如有一直径为4公里的小行星,以15里/秒的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利用稀土元素(REE)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月球、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发表了不少论文。尽管有些工作是初步的,但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地球上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同位素年龄为37—37.5亿年,月球上的地质作用比地球小而少,故在月球上分布有较老的及较简单的岩石系列。尽管因月球地层受偶然性的冲击而形成月坑,以致阻碍我们的观察,但仍有可能重新建立月球的早期地质历史。从月岩样品研究中看出,早期的记载是月球的台地或高地岩石(绝大多数为长石质的角砾岩),它是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台地单元,月海玄武岩是最晚喷发的熔岩。现将月球的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殊类型简单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9.
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工作人员在加蓬铀矿床的一种矿石中发现了 U~(235)含量和某些稀土元素含量的值得注意的异常。该异常明显地超过了迄今为止在地球上所观察到的同位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范围,用铷-锶方法测得矿床的年龄为1740±20百万年。假设矿床岩石受到通量为~10~(21)中子/厘米~2的中子照射,那末异常是可以理解的。为了解释中子的形成,提出了在1.7×10~9年以前曾发生过裂变链锁反应的假说,即天然核子反应形成假说。这个假说是很有趣的,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那时 U~(235)的含量接近或超过3%。  相似文献   

20.
<正> “PUMOS是原始未分异的含金属有机沉积物”(Primitive Undifferentiated Metalliferous Organic Sediment)之简称。这是日本筑波大学的梶原良道于1982年提出的解释黑矿矿床成因的一个新假说。从那以后,梶原陆续发表一系列文章,进一步论述了这一假说。下面根据有关文献,简要地介绍一下PUMOS假说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