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刊讯 最近,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制定了《对非固定工安全管理的规定》。这个规定,是根据近年来该师农牧团场和基本建设单位大量招收临时工、季节工、合同工,而且伤亡事故多的情况而作出的。 该规定确定,临时工、-合同工、季节工的招收、录用工作全部由劳资部门归口,其他任何部门和个人无权招收。违者按每招收1人罚款0.5万元处罚。如被招者发生工伤事故,还要追究招用者的责任。完全废除过去有的单位与非固定工签订的生死合同,彻底执行国家对非固定工的劳动保险、劳动保护政策。根据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非固定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  相似文献   

2.
在震惊全国的“7·17”广西南丹特大透水事故发生后,黎矿主与职工签订的“生死合同”被媒体揭露出来:1条命=2万元。在人们正叹息生命如此廉价的时候,我们又发现了另一份生死契约:1条命=3000元!  相似文献   

3.
今年 7月 4日 ,华东某外商独资企业向吕某下发了一份终止聘任合同通知。通知称 ,鉴于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和原签订的聘任合同第 5条的规定 ,现提前一个月通知你与公司的聘任合同将于 1999年8月 10日终止。接到通知后 ,吕某要求公司支付 7 5万元的经济补偿金 ,被拒绝。于是吕某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提起申诉。经查 ,吕某于 1989年 10月参加工作 ,1995年 7月 1日 ,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第 5条规定 :“双方可提前一个月通知对方终止聘任合同 ,依据《劳动法》的规定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吕某在聘任期间的工资为每月 2 5 0 0元…  相似文献   

4.
2001年7月15日,张某进入某电子科技公司,从事生产管理计划员工作,双方于8月17日签订了一份聘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自即日起至2003年8月17日,约定试用期为2001年7月15日至8月25日。同时双方还约定:“如一方违约应向另一方缴纳违约金800元,并100%赔偿对方的损失。”2002年11月26日,张某又与公司签订了一份有效期为3年的“签约人员合同附加条约”,作为补充协议。  相似文献   

5.
案情介绍 申诉人王某于2006年6月20日与被申诉人某国际经济合作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外派劳务协议书”,双方约定的主要内容为:被申诉人负责为王某寻找期限为两年的外派劳务;被申诉人收取费用5万元;被申诉方仅负责帮助王某找项目,与国外雇主联系,办理出入境手续、航班、签证;被申诉人不承担用人单位责任。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些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一些乡镇企业,在生产建设中,相互之间或者和民工之间签订包括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在内的经济合同。在合同中往往有“发生一切事故由承包方自理,发包方概不负责”的内容。这种合同,一般称之为“生死合同”。一旦发生由于发包方的直接责任,造成重大伤亡的严重后果时,发包方即借口“合同” 中已有伤亡责任的条款规定,而推托责任或者赔偿一些钱款了事。这种“生死合同”是否合法?触犯了刑律能否追究刑事责任? 江西省吉安汽车运输分公司基建科干部胡校农,违反劳动保护法规,违反劳动安全制度,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造成…  相似文献   

7.
我与《劳动保护》结缘已将近10年。1993年3月,我妻子的堂弟李荣兵去山西盂县打工,与老板签订了一份极度不平等的“生死合同”,规定:一切工伤事故,老板方概不负责。同年12月7日,李荣兵在施工中从脚手架上摔下,腰椎压缩性骨折致高位截瘫。老板以“工伤事故,概不负责”为由,拒绝治疗,并叫李荣兵的哥哥去山西把人弄走。  相似文献   

8.
《中国劳动科学》2007,(12):46-49
李某于2003年10月到某影视公司应聘,公司经面试考核后录用了李某,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约定:某影视公司聘用李某担任某栏目主编。试用期为两个月,月薪1万元。双方未约定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满后,双方未签订新的合同。在李某到该公司工作满4个月时,公司以李某违反劳动纪律和不胜任本职工作为由口头通知与其解除劳动关系。此后李某即未到该公司工作。李某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劳动仲裁。2004年6月18日仲裁委裁决某影视公司给付李某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及额外经济补偿金。仲裁裁决后,双方当事人均不服,起诉至法院。  相似文献   

9.
一包工头与一民工签订了一份生死协议,内容是:"劳动中各自注意安全,若发生伤亡事故,责任自负,雇主不承担任何责任."去年12月15日下午16时左右,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房柁和檩突然间掉了下来,正好砸在正在下面施工的民工身上,经诊断为右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右下肢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民工的伤基本痊愈后,找到雇主要求他承担复查医疗费、被抚养人的生活费及伤残补助费等8万余元.雇主认为早就签订了生死协议,不同意承担这些费用.双方于是闹到了法院.  相似文献   

10.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06,(2):48-49
问:李某等人于1994年前被某烟草公司招用,在公司车队从事驾驶员工作,双方曾签订过1994年至1995年的《临时用工劳动合同》,当时的合同为1年1签,合同到期后未再续签,但李某等人仍一直在该烟草公司工作。2002年底,烟草公司通知李某等人在1份《劳务派遣劳动合同》上签字,说是由某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中心办理劳动用工档案,该《合同》签订后未交给李某等人即被单位收回(李某等人不清楚合同的具体内容)。某市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中心又与某烟草公司签订了1份《劳务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1.
案情简介 原告,某市房地产开发公司。被告,唐某系该公司原销售总监。2007年6月21日,原、被告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11个月,在合同中双方约定被告月薪8000元(税后),同时该合同第8条还约定:“甲、乙双方若单方面解除本协议,需提前1个月通知另一方。非因本协议第8条之原因,由甲方单方解除本协议的,  相似文献   

12.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06,(4):45-46
问:周某为某劳务合作公司(以下简称劳务公司)于2000年5月15日输出到天津开发区某电子公司(以下简称电子公司)的农民工,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电子公司也一直没有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2004年5月,电子公司向劳务公司提出,要求周某以劳务派遣的形式在电子公司工作,劳务公司同意了电子公司的要求,并于5月19日与周某签订了劳动合同,期限1年。合同约定,周某系劳务公司员工,派遣到电子公司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人 《安全与健康》2009,(11):38-38
小王应聘到某建筑公司,公司在待遇方面提出如果职工坚持要求办理社会保险的话,从职工工资中每月扣除350元。小王等觉得还是多拿点工资好,至于办不办社会保险,也没什么关系。于是双方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在合同中第五条规定每月工资2000元(含社会保险费350元),对社会保险事宜公司不予负责,  相似文献   

14.
培训协议服务期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某制药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与员工张某于2001年3月3日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该合同第4条规定:“……如公司和雇员双方在本合同的预定期满前3个月内达成协议,本合同的期限可以延长……。”2002年7月7日,双方在劳动合同的基础上又签订了一份培训合同,该合同第3条规定:“在培训期间及完成后,雇员同意在其现在的岗位或公司认为适合的岗位上为公司服务至少5年(培训开始之月起算)……  相似文献   

15.
问:王某于2008年2月至某公司上班,公司为其办理了录用手续,同时双方签订了为期3年的书面劳动合同。2010年开始,公司经营遇到困难,亏损巨大。2011年2月,恰在王某合同期满终止时,公司解散、倒闭了。公司对合同未到期的员工支付了经济补偿,而以公司被迫解散、合同到期为由未对王某进行经济补偿。请问,王某能否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16.
热线咨询     
编辑同志:近日,某单位领导L到我们部门反映,他单位有一位职工B,是今年元月份招进厂的工人,当时因工人难招,所以对进厂工人就把关不严,没有对进厂工人进行体检。工人B进厂后,主要从事钳工作业。工人B进厂还不到2个月,就找到厂领导L要求签订劳务合同。领导L看工人B进厂后表现较好,就与B签订了劳务合同。劳务合同签订后不到1个月,工人B找到了厂领导L,说他因在工厂长时间加班,劳累过度,患了白血症,要求工厂领导给他算工伤,并承担所有的医疗费和交通费用。我们认为,工人B所从事的是钳工作业,作业环境没有尘毒危害引发白血症的可能。请问,工…  相似文献   

17.
<正>[案例]何某于2008年3月入职甲煤矿,经煤矿组织其体检合格后,正式从事井下采煤、掘进工作,双方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参加了工伤保险。2012年5月21日,何某在井下作业时不慎被矸石砸伤,被认定为工伤,并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8级伤残。2013年2月,何某与甲煤矿达成调解协议:终止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由甲煤矿一次性支付何某各项伤残待遇合计72700元。  相似文献   

18.
[案情] 小王应聘到某建筑公司,公司在待遇方面提出如果职工坚持要求办理社会保险的话,从职工工资中每月扣除350元.小王等觉得还是多拿点工资好,至于办不办社会保险,也没什么关系.于是双方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在合同中第五条规定每月工资2000元(含社会保险费350元),对社会保险事宜公司不予负责,且说明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相似文献   

19.
旧时代的戏文里,常出现有人身买卖的契约、合同,俗称“卖身契”。那种订立人身买卖契约的事,如今已成为历史了。然而,在经济活跃、市场流通日趋繁荣昌盛的今天,由于劳务合同、工程合同、承包合同、招标合同等大量出现,一条违法的“生死合同”常常堂而皇之地塞进合同...  相似文献   

20.
申诉人张某于2004年7月经招聘到被诉人青岛某外资公司从事化验员工作,同年10月份试用期满,双方正式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期限5年。合同中约定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10小时,月工资1800元。因合同中约定的工时不合法,2006年5月,张某要求缩短工作时间,但公司经理马某当场宣布:“既然合同的有关工作时间不合法,就是无效合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