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灾害学》2010,(3)
在综述国内外自然灾害风险损失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归一化原理,对灾害风险度和灾害损失度的相对等级进行了划分,提出了单一灾种和复合灾种灾害风险损失度相对等级的划分方案和划分方法,然后依据不同灾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叠加性以及机理上的关联性,对区域自然灾害风险损失等级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自然灾害风险损失等评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综述国内外自然灾害风险损失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归一化原理,对灾害风险度和灾害损失度的相对等级进行了划分,提出了单一灾种和复合灾种灾害风险损失度相对等级的划分方案和划分方法,然后依据不同灾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叠加性以及机理上的关联性,对区域自然灾害风险损失等级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基于物元理论的自然灾害损失等级划分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灾度"概念及其改进算法,结合物元理论,提出了自然灾害损失等级划分的可拓学算法,建立了基于物元理论的自然灾害损失等级划分模型,将物元分析方法应用于自然灾害损失等级划分,作为灾害损失等级评估方法的一种补充,并与之前算法互为验证.不仅论证了物元理论应用于灾害等级划分的可行性,阐述了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物元模型的算法过程,而且利用该模型正确评估了2008年中国南方冰冻灾害的损失等级.经过反复验证,证实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同时提出了该模型尚存在的细节问题,如灾度上限的取值,权重确定的方法等问题,以便于更好的完善该模型算法.  相似文献   

4.
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及灾害分级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冯志泽 《灾害学》1996,11(1):34-37
在论述了我国目前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和灾害分级管理的几种方法基础上,对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及灾害分级管理综合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对自然灾害等级划分要统一评判指标─-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评判指标;建议在分级管理中采用灾害分级和灾损率两项指标;在灾害管理中建立科学的查灾、计灾、报交制度,加快灾害管理立法,走以法治灾之路.  相似文献   

5.
赵秀娟  梅玉保  徐伟 《灾害学》2014,(4):168-172
灾害等级评估是灾害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对灾害等级评估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增加象限法维度以及对灾度等级边界进行模糊处理,提出了适用于各种自然灾害等级评估的模糊多维象限法,并以2008年地震灾害损失和1978-2008年年均水灾损失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地震灾害,四川为巨灾省,甘肃为大灾省,陕西为中灾省,其他省(市、区)灾情较轻;针对水灾,湖南、湖北和四川为大灾省,天津、宁夏、青海、西藏和新疆为小灾省(市、区),北京、上海为微灾或无灾市。模糊多维象限法也适用于除地震和洪水外的其他自然灾害,可以为自然灾害快速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陈香  沈金瑞  陈静 《灾害学》2007,22(2):31-35
采用灾损度DLD和环境不稳定度EI两个要素,构建了灾害经济损失指数DELI(灾损度指数)指标对灾害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并应用它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趋势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利用灾损度指数对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可取,它不受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可比性强,资料信息源多,计算方便,适用范围广;福建省台风灾害灾损度指数呈波动上升,反映福建台风灾情加重与灾害本身损失加大和福建省环境不稳定度加大有关,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7.
首次提出了灾害损失阈值的概念。灾害损失阈值的定义和确定,有可能成为灾害预防、灾害损失评估的关键性指标。灾害损失阈值可采用承灾体遭受灾害损失破坏程度的阶跃函数予以描述,还可从承灾体的内在特征(如暴露程度、易损性、防灾抗灾能力等)和所在区域的外在条件(如未来灾害可能达到的强度与频度)来揭示标的物承受灾损程度上下极限的临界值。灾害损失阈值应用于社会科学管理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对揭示灾害孕育机制和制定灾害预防、应急对策等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灾害损失定量评估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任鲁川 《灾害学》1996,11(4):5-10
讨论了灾害损失的构成要素以及灾害损失定量评估的指标体系;依据灾害失评估指标体系的一般形式,给出了由灾害损失单一因子计算灾级的公式;基于笔者提出的模糊灾度概念,给出了可用于各类灾害损失的等级划分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相似文献   

9.
灾害损失等级划分的模糊灾度判别法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25  
作者应用模糊模式识别理论于灾害损失等级划分的研究,提出了模糊灾度概念,并建立了模糊灾度等级的隶属函数,从而给出了一种可用于灾害损失等级划分的模糊灾度判别法。  相似文献   

10.
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柏年 《灾害学》2005,20(2):18-21
本文对淮河流域及流域内苏、鲁、豫、皖四省的洪涝灾害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灾度分析模型.该方法突破了以往对灾害等级进行评估的思路,借助于Matlab软件方便快捷地计算出灾害损失的灾度,特别适用于大范围内大样本的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1.
农业有害生物灾变风险预警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农业有害生物灾害亦当作自然灾害的一种进行剖析并探讨其灾变风险预警技术,提出依据不同灾变过程中所表现的警源、警兆、警情等不同风险程度的各因素统计指标,精选组成灾变预警指标体系并组建多维预警逻辑模型。通过对警源、警兆、警情中主要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定量或定性分级,分析各自对灾变的影响作用,计算灾变风险预警综合指标值,确定农业有害生物灾变预警等级。据此建立了棉铃虫灾变预警与防治辅助决策系统(MLCYJJC-CDROM)并指导控害减灾,预警准确率为89.7%,使灾变警级预警更加符合实际,指导防治更有科学依据。本文还对MLCYJJC-CDROM的系统结构、信息处理与实际应用作了解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自然灾害的模糊识别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自然灾害是各种模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模糊集理论与方法是评价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应用模糊识别模型进行自然灾害评价,以洪水灾害为例,将模糊识别结果同灰色关联度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模糊识别结果比灰色关联度模型结果更客观、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3.
台风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台风灾害是给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之一,台风作用下受灾害最重的往往是沿海广阔的农村地区,本文针对低层建筑结构物,分析了台风造成的危害;分析了台风发生的频率,强度与全球地面平均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统计分的分析了9015号与9711号台风资料,分别得出它们的风速概率分布与低层建筑结构物的荷载效应概率分布,运用有限元计算和实验比较的方法,得出了三层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侧力效应概率分布,最后,利用结构可  相似文献   

14.
曲华  况明生  姜世龙  孙秀峰 《灾害学》2005,20(2):106-109
洪涝灾害是重庆市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制约着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重庆市洪涝灾害的特点,总结了历年来的洪涝灾害及造成的损失,最后针对洪涝灾害的特点提出建立重庆市洪涝灾害管理系统,并对该系统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1998年水灾的灾害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一些数据和实例,得出了我国1998年的水灾既是天灾,又是由人祸酿成的结论。天灾难以完全避免,而人祸却加深加重了天灾,其关键是未能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招致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如何变害为利,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从灾害经济学角度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水旱灾害是宁波市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台灾害已成为该市自然灾害中经济损失增长最快的自然灾害。依据宁波市历史上水旱灾情资料,结合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分析研究宁波市水旱灾害基本特征,并揭示了水旱灾害发生的时间性和区域性规律。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水旱灾害发生频率的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城市自然灾害的社会因素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社会、经济意义作标准,抑减自然灾害的重点应在城市、因而研究城市自然灾害的社会因素是当务之急.本文列出并分析了十大社会因素,它们是:1)城市地生态;2)城市的灾害文化背景;3)政策导向的正负效应;4)城市规划与建设;5)城市公共设施状况;6)人口和财富的集中程度;7)城市资源的开发利用;8)科技对城市减灾的贡献率;9)防灾减灾的误区;10)灾害应急.本文还认为以上十大因素对城市自然灾害的作用至少包括五个方面,它们是:1)诱发作用;2)放大作用;3)连接灾害链;4)承受灾害;5)抑减灾害.在以上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充分利用城市社会因素抗灾减灾的八条对策,即1)建立统一管理城市自然灾害工作的综合性政府机构势在必行;2)强化防灾减灾的背景工作;3)防灾减灾工作的立法;4)认清和摆正发展与灾害的关系;5)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建立一套灾害顾问系统;6)建立一支快速救灾的专业队伍;7)加强保险事业与灾害研究和抑减工作的联系;8)城市间的协凋必须要有全局对策.  相似文献   

18.
区域社会经济“易灾性”综合评价实践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金晓冬  罗云 《灾害学》1993,8(4):1-5
本文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结合某一城市,对其社会经济“易灾性”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其结果可为灾害损失预测,防灾费用投放规划,防灾工程评价等防灾决策领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分析地震的特点及我国目前抗震设防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概念,介绍了确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方法及需要考虑的因素。同时通过对其它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死亡率的统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咨询了熟悉防震减灾工作的有关专家和政府管理部门等业内人士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较合理的社会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的建议值,为在抗震设防标准研究中定量考虑和控制地震人员伤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沿海城市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针对当前研究中出现的灾害损失类型划分界定不清晰,对次生灾害损失和间接损失无法进行有效的定量评估等问题作了比较明确的阐述,从社会损失和经济损失两个方面建立了沿海城市自然灾害损失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员损失、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评估方法。最后,提出了未来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研究中有待继续完善和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