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室内空气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从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我国国情,从社会、经济、技术角度提出目前我国室内空气污染防治应首先着手解决实际问题和今后将要实施的行政管理策略及技术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虽然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肉类需求,但也产生了大量养殖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当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得到完善和解决。根据南京市的养殖生产情况,对畜禽养殖的污染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如重养殖轻治理、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污染扰民等突出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持续推进畜禽污染防治、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督执法等“十四五”期间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策,以期减缓养殖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水体作为环境污染因子的最终归宿,不仅容纳了越来越多的有毒物质,而且由于水体的立体性,水生生物极易受到多种因子的复合污染,易造成潜在的生态和健康风险。其中,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分布广、难降解且毒性效应复杂等特点,对水生生态易造成潜在危害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环境污染往往是以混合物的形式联合存在,而联合毒性作用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围绕近年来典型重金属和全氟化合物的单一毒性,以及复合污染对水生动物的联合毒性作用进行了综述,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污染对生物体存在联合毒性作用,可能表现为单一元素毒性作用、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关注重点进行了探讨,以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攀枝花工矿区土壤重金属人为污染的富集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自然异常与人为异常往往同时存在,因此要判断环境污染状况,从自然异常中分离人为异常是十分重要的。文章根据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采用富集因子来判别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人为污染情况,攀枝花工矿区的实例研究表明,应用富集因子可有效区分工矿区重金属污染的自然影响和人为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体制与机制问题,探讨并完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政策、管理与服务体系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以上海郊区农村为例,梳理总结农村面源污染及其控制现状;在肯定当前治理效果的同时,识别其局限性,指出农业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的不协调、农村发展模式转变下制度与服务体系的相对滞后是根本原因;针对当前农村面源污染重要的贡献者——化肥、农药、畜禽粪便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分别从改革农业补贴制度、重构实现农村多重价值的制度以及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等方面给出了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稀土是全球重要的战略资源,在高科技产业及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由于稀土资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稀土矿大量开采,加剧了稀土矿区周边环境污染,危害居民健康。因此,探究土壤中稀土元素的释放和迁移机理及影响机制对稀土的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及潜在风险评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文章综述了稀土元素在土壤中释放与迁移机制、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结论为,(1)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释放与迁移机制主要包括4种类型:铁锰(氢)氧化物的还原溶解、土壤有机质的促进、离子交换作用以及土壤胶体协同。(2)稀土有机络合物、硫酸盐络合物、碳酸盐络合物是稀土元素在土壤中迁移的主要形态,稀土氟、氯、磷酸盐络合物不太可能作为稀土元素在土壤中迁移的载体。(3)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释放与迁移主要受pH值、氧化还原条件、配体浓度等环境因子影响,pH值与配体浓度与稀土元素的迁移形态高度相关。未来应通过世界各地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环境驱动因子作用下稀土元素释放迁移的研究,探明引起稀土元素在土壤中释放的主导机制;加强稀土元素长距离迁移研究,在土壤环境中稀土元素分馏机制层面揭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循环,为稀土矿区尾矿、废弃地中残留稀土的回收、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近5年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分析了近5年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发现近5年来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明显具有以下趋势:1)增强UV-B辐射对植物个体影响的研究总体上趋于减少;2)对植物信号转导的研究日益增多;3)植物对增强UV-B辐射胁迫的防卫机制和伤害修复研究仍是重点,但更偏重于防卫机制方面的研究;4)更加重视对植物群体及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5)增强UV-B辐射与其它因子(环境背景因子和污染胁迫因子)的复合作用研究成为新的热点和重点.根据近5年的研究进展,推断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有关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和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还会加强,信号转导、分子水平机理以及增强UV-B辐射与其它因子的复合作用研究可能是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乡镇工业是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也急剧增加,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改善日益恶化的农村生态环境,就必须先解决好乡镇工业污染问题。本文在秦皇岛市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乡镇工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具可操作性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面臭氧污染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地面臭氧是一种重要的二次大气污染物.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我国臭氧前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地面臭氧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在高速发展的城市群区域,地面臭氧已经成为其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文章论述了我国地面臭氧的来源、特性、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地面臭氧污染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可能的经济损失,包括人体健康危害、建筑材料腐蚀老化、农作物减产以及树木生长抑制等方面.此外,从研究对象与研究区域两方而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当前我国地面臭氧污染研究的瓶颈是缺乏全国范围的臭氧监测网络.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地而臭氧污染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室内空气污染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国内外在室内空气污染问题这一新兴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介绍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源和污染物,阐述室内空气污染模拟与预测的方法。最后分析防治室内空气污染的方法与措施,并对今后我国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研究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针对当前我国土壤环境工作情况,讨论了土壤环境质量研究中3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土壤污染定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和土壤污染防治法立法.关于土壤污染的定义,目前尚无一致的认识.笔者在综合国内外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污染的定义,并建议建立基于风险评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认为目前宜制订土壤环境质量目标值、土壤(分别有农业、居住、工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和土壤污染危害临界值3类标准值,同时分别提出了初步的制订方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是我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壤环境管理体系的需要,笔者在技术层面上讨论了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制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水、土环境中锑污染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亚平  张婷  陈锦芳  彭然 《生态环境》2011,(8):1373-1378
随着工业的发展,锑作为一种具有潜在毒性和致癌性的类金属元素,已经较为广泛地存在于水体和土壤环境中,显现出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并引起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文章综述了锑在水体和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化学行为形态以及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由采矿业、制造业带来的锑水土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目前的处理处置方法难以满足需求。今后需要在锑的水土环境化学方面加强研究,探讨锑的迁移转化规律;高效吸附材料的开发制备也是一个重要内容;植物组合修复土壤中的锑污染将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在广泛调研收集化学品环境风险与污染危害等资料基础上,结合化学品环境管理的国内外形势与现状,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化学品环境管理体制不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工作滞后和技术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从国家战略层面分析了我国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需求,提出了我国化学品环境风险管理中长期发展目标及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涵盖了健全化学品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系统开展化学品危害筛查和风险评估、推动有毒有害化学品的限制与淘汰、加强有毒有害化学品环境污染防治、提升化学品风险评估与管理能力和促进产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建议,对于我国加快构建完善的化学品风险管控制度和技术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我国燃煤工业锅炉大气SO2的污染状况及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工业固硫型煤控制燃煤工业锅炉大气SO2的污染。燃煤工业锅炉燃烧工业固硫型煤时,可明显地降低SO2和烟尘的排放量,并节约煤炭。推广和发展工业固硫型煤,是防治燃煤工业锅炉大气SO2污染的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简便易行的实用措施,其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5.
城市垃圾填埋场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支持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卫生填埋场产生的环境污染愈来愈突出,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填埋场建设之前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对于垃圾填埋场选址,建设,管理,以及有效防止填埋场对环境污染显得非常重要。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考虑因素很多,需要应用较多的数学模型及方法。鉴于此,在对其环境影响系统分析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个评价内容全面,实用性强,规范快速的填埋环境影响评价系统EIASL(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of Landfill)。  相似文献   

16.
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我国农村水污染治理减低污染风险的驱动因素进行了识别。通过对农村水污染系统内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划分了政府、农村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3个利益群体,并通过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对3个利益群体的驱动力进行量化分析,经实证模型检验表明,反映政府作用的考核机制(含财政投入与监管能力)、反映社会力量的社会资金投入以及反映农村社区作用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居民环保投入所占比重的发生比(OR值)分别为2.248、1.725、1.525和1.236,表明政府主导对减轻农村水污染起关键作用,社会力量和农民社区自身多方发挥作用对降低农村水污染风险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7.
● Methods for estimating the aging of environmental micro-plastics were highlighted. ● Aging pathways &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of microplastics were related and reviewed. ● Possible approaches to reduce the contamination of microplastics were proposed. ● The prospect and deficiency of degradable plastics were analyzed. With the increasing production of petroleum-based plastics,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plastics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Microplastics, which are formed by the fragmentation of macro plastics, are bio-accumulate easily due to their small size and slow degradation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The aging of plastics is an inevitable process for their degrad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adsorption performance toward pollutants due to a series of changes in their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which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toxicity and harm of plastics. Therefore,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the aging process of microplastics through reasonable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to promote the aging process and prevent white pollution.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latest progress in natural aging process and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natural aging mechanism of microplastics. In addition, recent advances in the artificial aging of microplastic pollutants are reviewed. The degradation status and by-products of biodegradable plastic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whether they can truly solve the plastic pollution problem have been discussed. Findings from the literature pointed out that the aging process of microplastics lacks professional and exclusive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which includ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To lessen the toxicity of microplastics in the environment,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have been suggested based on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This review could provide a systematic reference for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aging mechanism and behavior of microplastics i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ystems.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北京市的污染尤为严重。本文对北京市近年来大气挥发性有机物、苯系物的污染情况和来源以及不同控制措施下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变化进行了总结概括,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我国农村水污染治理减低污染风险的驱动因素进行了识别。通过对农村水污染系统内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划分了政府、农村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3个利益群体,并通过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对3个利益群体的驱动力进行量化分析,经实证模型检验表明,反映政府作用的考核机制(含财政投入与监管能力)、反映社会力量的社会资金投入以及反映农村社区作用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居民环保投入所占比重的发生比(OR值)分别为2.248、1.725、1.525和1.236,表明政府主导对减轻农村水污染起关键作用,社会力量和农民社区自身多方发挥作用对降低农村水污染风险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20.
建立营养物参照状态是河流水污染控制的关键问题之一。系统论述了参照状态的各种内涵,重点分析了国外建立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的各种方法及优缺点,并分析了其在中国的适用性。最后,提出了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的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参照状态根据允许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可有多种含义:最小干扰状态、历史状态、最少干扰状态和最佳可达成状态。其中,最少干扰状态和最佳可达成状态在现实管理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操作性。参照河流百分比法是建立营养物参照状态的首选方法,但中国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参照点变得越来越少。当参照点不存在时,一般河流百分比法是参照河流百分比法的替代方法,然而一般河流百分比法和参照河流百分比法的匹配性关系并不完全保持一致。由于栖息地退化等因素对生物完整性的影响程度可能比营养物浓度更大,生物响应法在实际应用中是非常困难的。流域模型法虽然有众多优点,但是数据要求较高,并且常用流域模型的机理与中国有较大差距,在中国应用的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综合考虑中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和数据要求,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代表的简易模型方法在中国应有最大的适用性。然而,环境因素与营养物质间的关系往往都是非线性的,今后应着重研究建立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方法。此外,还应加强季风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的季节性差异与年际差异研究,并在全国层面上根据自然因素划分适当规模的生态区,分区确定各生态区的河流营养物参照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