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回顾我省30多年来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地震监测数字化观测系统的发展历程,阐明了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地震监测发展的思考,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讨论的问题,以此促进我省地震监测工作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回顾我省30多年来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地震监测数字化观测系统的发展历程,阐明了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地震监测发展的思考,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讨论的问题,以此促进我省地震监测工作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震监测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影响台站观测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联系江苏省淮安地震台保护地震监测环境的实践,论述了有关法律、法规为地震监测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保障的意义;地震台站积极宣传地震监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依靠当地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共同做好地震监测环境保护工作的必要性。同时,针对保护地震监测环境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监测预报工作为导向推进数字化监测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震预测的发展方向,是从协同的观点,多层面地统筹考虑地震监测体系的建设,实现基础研究与实际地震预测工作的结合.本文从如何利用原有监测资料、连续前兆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的建立、前兆监测体系数据报送体系等地震监测工作环节,分析地震监测教学如何与监测工作方向相一致,并对教学改革如何结合台站技术人员更新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科普宣传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科普宣传形式之外,如何利用大量专业地震监测台站开展科普宣传是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分析我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成绩和不足,结合几年来北京市地震局地震台站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实例,提炼归纳出利用地震监测台站开展科普宣传的独特优势,提出应该转变传统科普宣传思维模式,切实发挥专业地震监测台站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作用,并就如何加强地震监测台站的科普宣传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城附近城东六一屯的干达山上,绿树掩映中有个奇特的山洞,至今仍住着一个63岁的老“怪人”。此人姓张,因其性格古怪,又爱单独住在山洞里,当地村民都叫他为“张八怪”。春节期间,笔者和巴马民政局的黄老一同来到这个山洞采访了这个“张八怪”。越过一条清水潺潺的小溪,爬上二三十米高的山道,就来到这个山洞旁,洞前四周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果树,几株橙果树上还吊着许多金黄色的果子;洞前用木条围拢成“墙”,中间留一个一米多宽的门洞内分上下两层,洞顶是天然形成平面石板,就如房屋的天花板,第一…  相似文献   

7.
由于地震监测对资源及环境的保护性预报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加强地震监测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阐述了地震监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地震监测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地震监测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碳捕集与封存利用技术是应对全球变暖、实现温室气体CO2大规模削减的重要技术途径。海洋碳封存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之一,该技术利用海下稳定岩石储层对CO2进行储存,相比于陆地碳封存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以日本苫小牧港CCS示范项目为基础,系统梳理了该项目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CO2泄漏事故预防监测和地震监测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分析并总结了CO2泄漏事故判断指标pCO2/DO值(海水中CO2与DO分压之比)的适用性以及地震对CO2海下注入工程的影响,并基于中国国情提出在海洋碳封存项目中增加CO2泄漏事故预防监测系统和地震监测系统等建议,为地震多发海域今后的碳封存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如何提高水质自动监控系统中数据信息的有效性这一问题 ,提出了建立监控系统反馈循环的方法。通过监控网络的反馈循环 ,使监控方案不断优化 ,获得更加符合环境监测部门要求的信息。并进一步阐述了如何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在各级环境监测部门中的传输利用 ,由此构建了一个网络化的水质信息循环系统。实现对现场水质信息的实时观测与系统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十三陵地震台建设了一个高度集成的地震观测监控系统,将原来分散的观测项目(如测震、GPS、气氡、气汞、电磁波、地电场等测项),改造为集中到一台服务器管理,在一个监控平台上统一实现了对台站数据的收集、入库、管理、处理、监控等业务;对这些观测项目可以在控制台上直接取数并将数据入库;初步实现了观测数据的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数据监控的软件管理系统,减少了系统维护工作量,方便台站工作人员操控。监控系统的地震前兆数据监管软件系统DataMonitor可准实时监视数据,检查数据的异常和到达情况,并向台站数据管理人员告警;可对数据库数据进行统计,包括数据到达情况统计、缺数统计、数据连续率统计等。该系统还提供多种前兆数据处理方法,实现对前兆数据的各种常规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11.
抽水引起地面沉降问题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取用地下水的国家共同面临的严重环境保护问题。我国地面沉降研究工作的开展已有10多年的历史,主要方法是利用沉降模型进行模拟推测,其弊端较多。由于缺少地下水水位和地面沉降的实际观测资料,难以进行细致的研究。蓟县地震台进行地形变监测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地形变观测中,不仅能监视到抽水引起地面倾角的地变化(经换算可得地面垂直方向的变化),还能监视地面因抽水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变化。为具体研究人工抽水与地壳形变的关系进行抽水实验。  相似文献   

12.
以青溪大桥桥基岩溶洞穴围岩工程地质条件定性-半定量-定量分析为基础,在岩土自重和桩基的外附荷载作用下,对桥墩所在位置的溶洞顶板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利用自行研制的钻孔多点位移计对施工荷载施加过程中溶洞及项板岩体的变形进行现场监测,该仪器综合了传统多点位移计和收敛计对深部岩体和岩层表面分别进行监测的优势,利用同一组数据对施工影响下溶洞洞体和顶板的变形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重大施工荷载作用下保证8.0 m溶洞顶板厚度是安全稳定的,大大节约了溶洞处理费用,并为类似的岩溶洞穴稳定性施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大风洞2017年、2018年十一"黄金周"洞内外温度、CO_2浓度、相对湿度、游客量等为期7天的连续监测,并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各个监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监测期间,受洞穴通风效应和游客量等的影响,大风洞空气环境要素(温度、湿度、CO_2浓度)呈现明显昼夜变化,表现为白昼夜晚;(2)洞道结构对洞穴空气环境空间变化具有重要影响,表现为神泉玉露洞道结构较夜明珠更为复杂,在2017年、2018年的温度、湿度、CO_2浓度等均要比夜明珠的高;(3)洞外空气环境变化对洞穴通风效应具有重要的影响,表现为降雨导致洞外温度、湿度降低,虚拟温差发生改变,促使气流方向由限制性通风模式向积极性通风模式转变;(4)受气候及游客因素影响,2017年洞内温度、CO_2浓度的昼夜变化特征较2018年更明显,且当游客产生的CO_2浓度大于洞穴空气环境的自净能力时,CO_2会出现累积效应,进而影响洞穴旅游景观及洞穴环境的舒适性,建议景区在进行旅游活动时要充分考虑短时间尺度游客人数高峰期对CO_2的影响及岩溶景观的合理保护。  相似文献   

14.
广西岩溶洞穴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与解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首次研究相对封闭稳定环境条件下的岩溶洞穴土壤中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广西桂林大岩洞穴为例,结果表明,在洞穴内部PAHs总量为7.22~117.29 ng·g-1,远低于洞外土壤中的含量(51.35~235.73 ng·g-1),与其他地区相比,表明桂林近郊土壤PAHs污染较轻.大岩土壤中PAHs总量呈现出洞外和洞口附近明显高于洞内而洞内变化不大;洞外和洞口附近土壤中重环组芳烃含量高于轻环组(平均值69.25 ng·g-1>38.81 ng·g-1),但在洞内土壤中则相反(平均值3.93 ng·g-1<7.41 ng·g-1),说明洞内PAHs不仅来自于大气迁移过程,而且也来自于洞顶雨水淋滤作用.土壤中PAHs浓度分布表明在洞口附近存在陷阱效应、在洞穴最里端有裂隙存在.陷阱效应使洞口附近重环芳烃浓度显著高于洞外(88.19 ng·g-1>31.28 ng·g-1),而且PAH分子量与”易陷落性”呈线性相关(R2=0.49);通过实测值推测从洞口输入的PAHs浓度约为裂隙输入的17倍.温度和分子量差异是影响PAHs在土壤中浓度分布模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时间序列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坑工程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已成为岩土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及选择的支护型式、建筑物的安全等级.对支护结构的变形进行严格控制。时间序列分析主要是指采用参数模型对所观测到的有序的随机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通过现场量测的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信息资料,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支护结构的变形作出预测,以保证基坑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6.
选取青海前兆台网的德令哈等5个井孔开展水温对比观测,对这五个井孔的水温原始观测数据和对比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两组数据变化形态、差值、日变幅等方面发现不同的井孔两套数据的相似程度不同,其中以德令哈台为最好,湟源和格尔木次之,互助和佐署井则较差。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探头安装情况、仪器型号和仪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铁岭地震台数字形变资料,对松辽盆及其附近地区4次中强震前的异常特征及其异常特征与上述4次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地震前出现的异常时间、幅度、形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合肥台跨郯庐断裂短水准数据为基础,结合华东地区中强震及安徽地区小震释放能量分析了历史测量资料在地震期间的变化,研究了辅助资料对测量资料的影响,得出:(1)降水虽可能造成敏感地块的断层形变异常,但在区域应力作用断层到一定强度时断层形变异常仍具有一定的前兆意义.(2)华东地区中强地震、安徽地区小震(群)与合肥台断层形变存...  相似文献   

19.
在对本寨洞9个滴水点沉积玻片的晶体沉积质量监测后发现,现代洞穴沉积量主要受控于温度变化,统计的8个玻片沉积中,有6个滴水点的沉积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滴水速率对沉积速率影响较小,在统计的8个滴水点中,只有BZ9滴水点受滴水速率影响明显,具有正相关关系。其环境意义为石笋的生长速率主要受温度控制,呈正相关关系,可作为古温度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20.
GPS连续观测台网是监测福建地壳形变运动的骨架网.本文对实际观测工作中所遇到的软件设置中碰到的程序无响应、日常维护中的注意事项、软件设置技巧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为同行提供借鉴,进一步提高和观测质量,获取更真实的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