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企业新闻发言人以及突发性事件的概念和特点进行界定和总结,结合具体的实例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突发性事件的新特征和我国企业新闻发言人应对突发性事件的现状及问题,对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新闻发言人应对突发性事件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网络社交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性特征,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谣言也以大量、迅速、势不可挡的鲜明特点涌现于用户的社交圈子。本文对这些谣言的特点、蔓延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淑文 《环境保护》2013,41(9):48-49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环境敏感期和环境突发事件多发期,环境事件新闻报道是解决突发环境事件的必要环节,在新的环境形势下,如何做到公正、客观、高效地报道环境事件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升环境危机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我国传媒界面临的问题之一。环境危机传播对大众传媒的要求《韦氏英文辞典》将危机定义为,"有可能变好或变坏的转折点或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4.
在之前的很长时间里,玉林的"狗肉节"并不被外界所知。然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对"狗肉节"的声讨中,新媒体平台对舆论的产生和发酵产生了重要影响,反观当下,多数网民在网络这一新媒体环境中的媒介素养却有待提高。本文以玉林"狗肉节"事件在网络中的舆论传播为研究对象,分析网民在其中的媒介表现,并对如何提高网民的新媒介素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甘肃校车事故"、"复旦投毒案"、"海南校长开房事件"……近年来,媒体的报道呈现出一种现象:一起负面事件一经曝光引起轰动后,紧接着一段时间内,同类性质的类似事件的报道在各媒体上不断出现。此报道现象可称为负面新闻的"井喷报道"。新媒体环境下的"围观文化"助推了这种报道现象的产生,带来了媒介恐慌、阅听污染等负面影响。走出此种报道困境,需要媒体在报道时注重平衡原则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网络让每个人都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网络成为舆论的一种新的载体。许多司法案件在网络舆论的关注下,迅速演变为轰动全国的热点问题,媒介审判也在网络时代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本文从网民、新媒体、社会环境、历史传统等方面分析了"媒介审判"现象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和高速发展的城市化使得人类与生态之间的矛盾愈加严重,环境危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上升,如何应对危机成为当今社会公共管理的主要议题。本文从环境危机事件的内涵与制度学诱因出发,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危机影响下环境政策变迁的过程、模式以及机制进行评述。研究表明,制度供求不匹配所带来的制度非均衡是导致环境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环境危机事件有利于打破原有环境政策渐进性过程的路径依赖性,通过改变政府、公众、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体的机会格局与资源条件从而为主要政策变迁提供可能性。因此,危机事件影响下的环境政策变迁过程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政策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正处于“非稳定状态”的环境危机多发阶段,需要借鉴国外理论模型进行本土化研究。加强多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有关理论的实际应用,为具有不同经济制度发展水平的地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新兴的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观念、生活和工作方式。在这一全新背景之下,本文对交通广播的优势环境进行了分析,以甘肃交通广播为例,通过分析交通广播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融合情况,梳理、总结出新媒体挑战下城市交通广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新型社会化媒体形式不断诞生,信息的传播获取日益迅捷,公民对于社会事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已发生质变。与此同时,舆情传播的新特征也对作为舆情客体的政府提出新要求。各级政府应充分借鉴组织传播中的事件开发原则,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建立相应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完善网络舆情监督制度,改变在舆情传播中的被动局面,提升危机应对与舆情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网络等新媒体舆论日益成为社会舆论形态中最有活力的部分。由新媒体构建的"拟态环境",正成为指导人们生活的新"镜像",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时间也日益缩短,这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拟态环境"的合理化构建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环境敏感期和矛盾凸显期,面对日渐高发的环境突发事件,以及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政府该如何应对?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和推动公众参与?日前,环境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邀请社会知名环保人士围绕“环境群体事件多发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进行了交流,畅谈了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茂名PX事件,是因环境议题触发的一场社会治理危机。本文从环境政治学角度分析了茂名PX事件中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关系,反思其意义和价值,揭示出邻避事件中公众环境心理的变化过程,力求找到政府在环境危机管理方面,提高公众政治信任度的有效方法。近年来,PX项目分别在厦门(2007年)、大连(2011年)、宁波(2012年)和昆明(2013年)等地引发了一系列群体事件。迫于民众的压力,各地政府和相关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和获取、企业产品的销售都发生巨大变化。视销售模式、推广传播渠道为企业发展重要因素的房地产企业,也不得不重新审视当下的营销传播环境,寻求新媒体环境下应有的营销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接收信息的工具在不断发展和改变,而我们接收的信息本身也在改变。网络技术下的新媒体环境能满足消费者更多的需求,将人们的"兴趣长尾"一网打尽。同时,网络环境的草根性孕育出大量的"微内容",其增长速度远远赶超了所谓大制作的"宏内容"。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便捷了不少,但其背后也隐含了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互联网推动环境污染治理变革的主要表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时代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可以实现环境污染治理的网络化和智能化,进而增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预警能力以及促进公众对环境监管的深度参与.本文重点从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三个层面阐释"互联网+"推动环境污染治理变革的主要表现.在政府层面主要表现在通过"互联网+"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宣传和信息公开对环境危机事件进行舆论引导两个方面;在企业层面则侧重表现在开展环境信息公开、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开展环保宣传、强化环保理念两个方面;在社会组织层面表现在通过"互联网+"开展环保宣传、组织公益行动,促进民意表达渠道畅通、推动公众积极参与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杨秀宇通过策划的一起起事件,造谣炒作捧红自己,开公司谋利益,随着杨秀宇因涉嫌寻衅滋事罪和非法经营罪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之后,我们发现营销手段不断地充斥着现今的网络环境。本文通过传播共振理论从"立二拆四"事件来分析策划网络事件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PX、垃圾焚烧等环境敏感项目,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因"邻避效应"遭遇问题,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当前我国已进入邻避事件的集中爆发期。"邻避效应"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国家等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也都曾遭遇因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重化工业园区立地选址困难造成的"邻避问题",部分也引发了严重的公共危机事件。研究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对正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环境下谣言传播具有速度加快、可信度增强和传播主体隐蔽性加强等特点,往往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政府应及时公开事实真相,强化新媒体谣言预警、辟谣和监督机制,依法惩处谣言的散布者,维护网络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及关注范围,引导着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评价,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新闻关注情况现状出发,探讨了新媒体视野下引导大学生新闻关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从摩托罗拉全球行业领导品牌到大白兔、华为电气等国内知名企业,接连发生了社会影响重大的危机事件。从原因来看,不仅因为产品质量、广告等传统因素,甚至企业内部裁员都能导致企业危机。通过这些危机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公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