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降低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从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入手,构建体力疲劳与不安全行为理论影响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与层次回归法实证检验二者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体力疲劳直接正向影响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且通过工作倦怠作为中介因素间接影响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而心理资本反向调节体力疲劳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结果揭示体力疲劳与不安全行为的中介调节机制,丰富和完善二者的间接及整体关系,有助于管理者有效防控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2.
逄文文  吕淑然  张宇栋 《安全》2018,39(4):19-22
为进一步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建筑工人安全行为和认知心理的运作过程,提出建筑工人安全行为决策循环机制,深刻挖掘建筑工人安全行为决策、乐观主义心理和习惯的惰性等各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影响和联系。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识别并探讨影响工人安全行为和认知心理各因素之间的因果作用关系,得到各变量之间反馈作用回路。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干预策略对建筑工人习惯性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效果,改善建筑施工的安全状况,运用SEM-SD的方法识别建筑工人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首先,构建习惯性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SEM),确定各影响因素与各干预策略之间的路径系数;然后,利用系统动力学(SD)模型仿真各干预策略对各影响因素的干预效果。结果表明:干预策略实施过程中,建筑工人的安全价值观水平和安全能力水平显著提高,不安全心理水平、不安全生理水平和不安全行为水平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形式,建筑工人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得到有效调整。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根据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的文献计量结果,梳理出影响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的3个关键因素,并进行系统性文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组织层面的安全氛围、个体层面的心理资本、群体层面的沟通能力等跨层次因素,系统探讨不同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影响机理,并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进行充分的实证检验,是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研究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的控制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事故,须分析出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从各种不安全行为中提取13个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访谈和调研获得直接影响矩阵,借助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方法(DEMATEL)计算出每个因子的影响度、原因度和中心度,由此分析出安全态度、安全技能、安全认知和安全培训在影响因素体系中最为重要,领导的重视对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有很大影响。结果表明:个人因素是影响工人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通过影响个人因素影响工人的安全行为。最后,针对个人影响因素,提出了合理开展安全培训、加强现场行为管理、加强安全心理干预、完善用工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建筑行业非正式群体安全氛围对建筑工人行为的影响,基于已有文献,结合人际关系理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构建非正式群体安全氛围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通过问卷回收和筛选,得到有效问卷465份,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Bootstrap法进行实证研究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非正式群体安全氛围显著正向影响建筑工人安全行为;非正式群体自发形成的行为规范以及建筑工人的个体行为意向在非正式群体安全氛围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之间发挥显著中介作用。从结果来看,要想降低建筑行业事故率,对于在建筑行业中所形成的非正式群体因素不容忽视,且应该时刻关注建筑行业中的非正式群体行为规范,并积极引导非正式向正式靠拢,改变建筑工人个体不正确的行为意向,才能进一步减少建筑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受主观社会支持(SSS)影响而导致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UB),从主观社会支持角度探索建筑工人的心理状态及其与不安全行为的结构关系。通过文献分析主观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SW)、偏执心理(PP)、安全意识及不安全行为的基本关系,构建主观社会支持下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假设模型;通过调研获得有效问卷371份,并采用AMOS软件拟合该模型。结果表明:家人支持是建筑工人主观社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家人的关心和重视、家人对工作的支持2项荷载系数分别达0.90和0.86;主观社会支持可以提高建筑工人主观幸福感和抑制偏执心理;良好的心理状态能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建筑工人事故初期应急处理能力,降低不安全行为和伤害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8.
为明晰建筑工人故意违章行为(DVB)动机形成的具体路径,以减少DVB,降低事故率,基于扎根理论(GT)构建需求产生-感知调节-动机冲突-外化反馈的4阶段动机形成路径模型,探究建筑工人故意违章行为动机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省能等现实需求是导致建筑工人DVB动机产生的主要需求类型;危险感知能力在动机的形成过程中起调节导向作用;不当价值取向在动机冲突中起负向强化作用;不良环境支持增大了动机外化为行为的概率;行为结果反馈对动机形成起双向作用;提出纠正建筑工人短视需求、进行体验式安全培训及加强监督管理等措施以抑制DVB动机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减少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分析不安全行为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图,从突变理论的全新视角构建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尖点突变模型,验证了该模型诠释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形成规律的合理性,并利用该模型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解释建筑工人在个体心理和准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行为的渐变-突变过程。最后提出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防御措施、靶向干预点和补救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传播的影响因素,基于传播理论、相关文献及调研结果,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传播的理论框架进行阐述,并识别其影响因素,提出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86名来自河南、陕西、重庆等地的工人进行调查,利用SPSS 23.0及AMOS 23.0软件构建示范模仿SEM和感染从众SEM,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传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关键人物影响力、关系亲密度、个体易感度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示范模仿的影响最显著;个体易感度、安全氛围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感染从众的影响最为显著;传播行为特征、奖励或惩罚因素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传播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探讨建筑工人人格特质、情绪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提高建筑工人安全认知能力,以293名一线建筑工人为调查对象,基于场动力理论,构建人格特质和情绪对不安全行为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实证检验人格特质和情绪对不安全行为的预测作用以及情绪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倾性、神经质、开放性3种人格正向预测不安全行为显著;正负性情绪对不安全行为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正性情绪在外倾性-不安全行为和神经质-不安全行为间具有显著调节效应,负性情绪在责任心-不安全行为和开放性-不安全行为间具有显著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工人个性化心理特征,溯源工人自身安全问题,为后续开展分类干预管理和矫正不安全行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研究群体因素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基于建筑业行业特征,引入群体变量对计划行为理论(TPB)进行修正,构建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意向影响因素修正模型。采用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合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研究假设和修正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群体行为满意度和群体行为规范,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间接影响。基于群体角度提出的激励奖惩措施、精简行为态度测量量表,以及推行群体行为规范化可视化等对策建议,有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对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管理,保障建筑施工安全,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建模方法研究建筑工人个体安全能力与影响因素间的效用关系。从个体特质和工作环境2方面进行分析,得到技能素质、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等16个影响因素。以工作环境的8个影响因素作为外源潜伏变量,其余8个影响因素作为内生潜伏变量,构建建筑工人个体安全能力SEM。利用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对模型进行拟合与修正,实现影响因素效用的客观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工人的个体安全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技能素质;工作环境中,效用最大的因素是施工现场的安全资源配备;当前建筑行业的安全培训与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安全行为信息在建筑工人群体中的传染路径与影响效应,根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传染理论,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假设,构建以工友不安全行为信息为自变量,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3种行为认知因素,以及不安全行为意向为中介变量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信息传染机制理论模型。通过开发测量量表、编制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基于271个有效样本,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建模分析方法实证检验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工友有意不安全行为和工友不安全沟通行为通过6条传染路径诱发新的不安全行为;相较于工友不安全沟通行为,工友有意不安全行为作为传染源时的传染效应更强;管理者通过控制传染信息源和弱化传染媒介可有效抑制不安全行为信息在建筑工人群体中的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控制不安全行为在建筑工人中的传播和流行,基于社会学习理论,通过行为调查、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模仿与学习的方式、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控制不安全行为传播的策略。结果表明:模仿与学习是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复制和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对新不安全行为产生起着联系和催化作用。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模仿与学习的方式有视听式、想象式和参与式,其中视听式是最主要方式。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模仿与学习的影响因素涵盖榜样及其行为、模仿者和模仿学习过程。其中,榜样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是最重要的增强因素,不安全行为后果的威慑力是最重要的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安全激励对具有从众动机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干预作用,识别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及干预因素,分别对具有从众动机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安全奖励和安全惩罚的干预机理进行假定。基于调研数据,采用SPSS和AMOS工具展开模型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激励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奖励对从众动机建筑工人的安全动机的端正产生0.108的正向影响、对安全能力的提升产生0.121的正向影响;惩罚对从众动机的建筑工人的安全心理健康产生0.140的正向影响、对安全知识的学习产生0.250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预防具有从众动机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解析情绪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机制,探究情绪控制视角下的不安全行为矫正方法。从信息认知过程入手,结合眼动追踪技术和情绪唤醒方法,基于个体信息认知模型,设计情绪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试验,通过测量不同情绪状态下工人的注意力分配、隐患识别和风险倾向,采用眼动热点图和方差分析(ANOVA),探究情绪在信息认知加工过程中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认知过程的信息获取阶段,正性情绪能够促进工人对现场危险的感知活动,而在信息分析阶段,正性情绪比负性情绪的工人具有更为显著的不安全行为倾向;基于个体信息认知的情绪不安全行为模型,正性情绪状态下的建筑工人更倾向于有意不安全行为,而负性情绪状态下的建筑工人则更倾向于无意不安全行为。建议施工企业应根据工人的情绪状态采取针对性的不安全行为管控措施,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梳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基于建筑工人个体视角确定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理论模型。结合现场访谈对模型进行修正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处理问卷数据并对假设进行验证,最终确定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结果显示:安全认知与安全能力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关系显著,安全意识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关系不显著,且安全能力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安全认知。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员工安全行为的演化路径,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率,首先,通过回顾大量文献,构建中国文化情境下家长式领导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并检验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和犬儒主义的调节效应;然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等方法实证检验278份问卷数据。研究表明:家长式领导对安全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仁慈领导、德行领导对安全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威权领导对安全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心理资本在家长式领导与安全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犬儒主义显著负向调节心理资本与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运用ISM法建立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三层四阶递阶结构模型,探究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明确各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构和层级结构,并根据AHP法划分了影响等级。结果显示,个体因素为表层影响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为深层影响因素,其中国家治理监督因素权重最大。最后,从国家、企业、工人三个层次提出了治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措施,如完善安全标准化、构建安全诚信体系和奖惩制度、完善平安卡制度和强制安全培训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