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足于轮班工作模式,阐述轮班制度对司机疲劳产生与积累的影响。介绍疲劳指数方法和池田公式的理论基础及模型构架,基于北京地铁13号线现行轮班表,分别应用上述两种研究方法进行地铁轮班司机疲劳程度的分析。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显著相关,均说明13号线现行轮班表的制定会导致司机疲劳的产生,存在安全运营风险。应用上述方法可实现对司机疲劳程度的非接触式测量,避免对司机驾驶作业的干扰,同时为地铁运营公司的安全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轮班方案,建立全面、量化的动态管理措施,提高行车安全保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驾驶疲劳致因的多元性和动态性,提出一种铁路机车司机疲劳风险多指标动态评价方法。充分考虑了多方面时变因素对司机驾驶疲劳的动态影响,构建更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相关时变因素指标的客观量化方法,以提高指标取值的准确性;为降低主观因素对多指标赋权的影响,借助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进而实现机车司机在不同作业时段下疲劳风险的动态量化评价。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所得的疲劳风险动态曲线与机车司机的实际作业情况及其疲劳自评量表得分相符。  相似文献   

3.
由于目前地铁常用评价方法中参数值的选取、各评价指标权重及评价因素重要性的确定等易受参评人员主观的影响,而导致评价难以获得客观结果,提出了基于突变理论的地铁安全模糊动态评价方法。从设备设施、人员、安全管理和外界环境4个方面分析了地铁系统安全影响因素,建立了地铁系统安全指标体系,并应用突变和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评价目标进行多层次分解,根据突变理论归一化公式进行量化递归运算,计算出地铁安全总突变隶属函数值,从而实现了模糊动态分析与评判。实例应用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该方法合理可行,且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在役桥(门)式起重机金属结构疲劳寿命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在役桥(门)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安全性能评估中的疲劳寿命预测问题,以Paris公式的等幅载荷疲劳裂纹扩展寿命计算公式为基础,结合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推导了一种用于变幅和随机载荷的起重机金属结构疲劳寿命计算模型。结合相关的试验数据,对模型中的多个参数进行分析,用试验推荐值进行随机载荷下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金属结构的疲劳寿命计算,并对影响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说明。模型假设条件少,公式简便,适用于桥(门)式起重机金属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5.
张永宝  吴祥  陈建武  姚勇征 《安全》2021,42(2):57-63
为探索生理节律对出租车司机驾驶疲劳的影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5名北京市出租车司机,使用闪光融合频率计、动作稳定器、视觉反应时测试仪3种实验仪器,分实验组和空白组对出租车司机驾驶状态分时段进行多次测试,在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对出租车司机疲劳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出租车司机驾驶疲劳主要表现为困倦、身体不适以及倦怠3个方面.8:00司机疲劳程度最低,13:00疲劳特征关键点;7:00 ~13:00疲劳主要因素是生理节律,其显著特征是困倦,而工作方式对疲劳的影响相对较小;13:00 ~ 20:00疲劳的主要因素是工作方式和生理节律,其显著特征是困倦、身体不适和倦怠.  相似文献   

6.
浅谈地铁地下区间侧向疏散平台疏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间疏散是地铁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防灾设计问题.为了研究有效的地铁区间疏散方式,利用基于个体的人员疏散计算模拟方法,对不同的区间疏散方式下的疏散能力、疏散时间和疏散瓶颈位置进行了计算模拟研究.研究表明端门疏散方式的瓶颈在客车司机与客室之间的门和车辆端头门的下行梯位置,而侧向平台疏散方式的瓶颈在于疏散平台的宽度;侧向疏散平台方式可以让疏散乘客“较为有序”,整体疏散时间比端门疏散有了较大的缩短.当疏散平台宽度增加至800mm时,疏散时可以形成两股疏散人流,进一步提高疏散效率.分析结果可为工程设计人员、安全评估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工时制度,即工作时间制度。对于地铁司机而言,适用的工时制度为综合计算工时制度。工时的合规性是其合理与否的前提条件,探讨地铁司机工时制度的合规性的目的在于保证地铁司机享有法定的休息权利,有利于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地铁系统中具有显著随机性的潜在风险因素对地铁火灾安全的影响水平,引入D-S证据理论,提出1种基于证据理论的地铁火灾安全评价方法。通过查阅地铁建筑相关资料,建立包括“人、机、管、环”4大方面的地铁火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合理运用信任函数与似然函数,计算评价因素的安全上下界极限,将一般评价中遇到的不确定结果进行可靠的数值转换,从而量化评价结果;采用证据融合算法,综合考虑不同专家给出的多组检查结果在地铁火灾安全评价中的信度,提高最终评分的可靠程度。实例分析表明:基于证据理论的地铁火灾安全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地量化与融合不确定性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描述心理疲劳产生过程,有效预测心理疲劳风险,建立警觉能心理疲劳风险模型。从能量的角度来量化心理疲劳,用警觉度表征心理疲劳风险,提出警觉能、警觉动能、警觉势能的概念,建立警觉能方程;同时提出警觉能补充函数与消耗函数,阐述警觉能在人睡眠时补充,觉醒时消耗的模型理念,并运用公式对模型进行演绎推理,最终求解得到模型的具体表达式。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能够更加科学地描述心理疲劳机制与产生过程,为心理疲劳风险的预测与防控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计算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储油罐火灾事故理论公式计算复杂,不满足快速计算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拟合的方法,得出热辐射通量的简便计算方法。通过对储油罐火灾事故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认为对于直径为40m的储油罐火灾事故,在距离小于2.5D时,热辐射通量可根据公式y=0.004x~2-0.822x+38.85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1.
地铁与燃气管道等高危管道均为线性工程,地铁隧道下穿管道的情况不可避免,一旦因地铁施工导致管道泄漏,后果难以承受,管道沉降值是考量其安全性的关键指标。为对双线盾构地铁隧道下穿管线安全性进行预测,采用修正的Peck公式理论方法进行计算,并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双线盾构地铁隧道下穿管道安全风险可控,修正Peck公式及数值模拟法均能较真实地描绘地表以下任意土层的沉降槽曲线,进而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土体竖向沉降,可作为一种用于计算隧道开挖所引起管道竖向位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对CNG2气瓶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对应变集中区域的应力进行了分析。运用Manson-Coffin公式,结合气瓶内胆的应变疲劳性能计算得到疲劳寿命,计算结果与气瓶疲劳试验寿命相符。制造过程中使用预紧工艺或过载方式产生塑性变形和残余压应力,可以提高应力强度范围门槛值,使裂纹启裂减慢,从而延长了气瓶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驾驶作业疲劳对高铁司机持续性注意的损伤机制,基于动车模拟器平台,进行主任务为动车驾驶,次任务为随机信号检测的连续4 h动车模拟驾驶试验。全程采集20名高铁司机的驾驶行为数据和脑电信号数据。根据试验数据,对高、低持续性注意水平下司机的行为绩效、事件相关脑电位(ERP)成分进行差异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第1阶段相比,第2阶段司机的行为绩效显著下降(对随机信号的反应时增加,有效检测率下降)。此外,ERP的P2成分波幅显著减小,N2b成分波幅显著增大、潜伏期显著延长,P3成分波幅显著减小、潜伏期显著延长。该结果表明,长时间连续作业将造成高铁司机的持续性注意水平下降,引起该水平降低的主要因素是疲劳造成高铁司机对突发事件的分类、评估,资源的调制、分配和认知控制等高级认知能力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世界各国的交通部门而言,疲劳驾驶一直是令人头痛的问题。英国的科学家日前成功研制出一种司机疲劳警报系统,能够有效地防止疲劳驾驶的司机在行驶中睡觉,从而消除这一重大交通事故隐患,如今这项技术正在成为世界各国车辆运营公司关注的焦点。司机疲劳警报系统是由英国Loughborough大学睡眠研究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海洋石油领域风险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设施的潜在失效概率和后果研究方面,而对于人员可靠性及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弱。然而,据统计资料显示,海上设施在其生命周期内的设计、建造和生产作业等各个阶段中发生的事故大多与人为错误和组织错误(HOE)有关联。在海洋工程领域,开展人员可靠性分析(HRA)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海上作业的特殊性及轮班制度的特点,推导出轮班风险的定量分析公式,据此计算出每个工作日轮班风险的相对大小,然后结合我国海上作业的实际情况,对影响轮班风险的可变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为风险控制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与体育场馆连接地铁车站大客流疏运能力计算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大客流是威胁地铁车站运行的主要风险之一,为研究与大型体育场馆连接的车站在大型活动期间面对突发大客流疏导问题,利用行人仿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地铁车站疏运模型。计算分析一岛一侧站台和一岛站台2种设计方案下的大客流疏运过程,研究客流运动特征及乘客滞留情况、疏散通道节点通过能力、公共区容纳能力、瞬时客流密度等指标,给出不同设计方案下的最大疏运能力。计算模拟结果表明一岛一侧站台时最大疏运能力为30 294人/h,站台、站厅容纳能力与运能相匹配,一岛一侧站台设计方案时,主要控制点为楼扶梯通道和站台面。计算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表明计算模拟方法适用于地铁大客流模拟。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的人疲劳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疲劳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易引发事故。目前对疲劳的测定多采用主观感觉测试法,仅对罗列症状做出“有”与“无”的判定,不能对症状的程度做出量化判断。笔者应用模糊数学中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原理,通过确定人的疲劳因素集及其评价集,构建了人疲劳的综合评价模型。制定了疲劳指标评估表,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实现了对疲劳的定量分析,对人的疲劳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行了实例分析与计算,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较强的实用性,对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保护,对职业卫生工程、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研究泥炭质土场地地铁车站基坑周边沉降问题,预测和评估施工时及施工后的沉降风险,在分析了泥炭质土的特点后,选择土层厚度、有机质质量分数、重度、天然含水率、孔隙比、土层埋深和压缩模量7个指标,建立沉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改进层次分析法和改进熵权法求出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最后用理想点法耦合主客观权重求出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根据沉降等级分类标准,生成每个评价指标的云滴图,计算得到各评价因子的可拓云矩阵,进而将综合权重向量与可拓云矩阵相乘得到综合确定度,根据综合确定度最大原则确定样本沉降风险等级。以昆明某地铁车站施工监测数据为例,用建立的可拓云模型对泥炭质土场地的沉降风险进行评价,最终评价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该评价方法充分考虑了多种因素影响,明确了沉降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为泥炭土场地上建(构)筑物的设计施工及应急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分析多因素指标评价中核心因素选取和权重计算的准确性,根据粗糙集处理数据的特点,以及熵权法计算权重的客观性,提出将粗糙集和熵权计算法结合进行核心因素选取和指标权重的计算。以土壤腐蚀多因素指标评价为例,针对其粗糙集应用中离散化数据时的失值问题,以及熵权计算法中无量纲化处理时标准的不统一,提出了土壤腐蚀等级的分类离散化方法和熵权计算法中无量纲化的同级变换公式,结果得到了2种方法计算数值的相互验证,增加了针对指标权重分析的应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疲劳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易引发事故.目前对疲劳的测定多采用主观感觉测试法,仅对罗列症状做出"有"与"无"的判定,不能对症状的程度做出量化判断.笔者应用模糊数学中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原理,通过确定人的疲劳因素集及其评价集,构建了人疲劳的综合评价模型.制定了疲劳指标评估表,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实现了对疲劳的定量分析,对人的疲劳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行了实例分析与计算,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较强的实用性,对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保护,对职业卫生工程、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