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Micaps系统下的T213数值预报产品从环流背景、散度场、温度场、水汽通量和降水预报对2005年10月29日云南中部及以南地区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213数值预报UV场对这次强降水的中低层影响系统切变的位置作了准确预报,强降水区的预报范围与实况接近,散度场、温度场、水汽通量对强降水天气有较好的预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用Micaps实时资料、CPAS卫星反演分析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ECMWF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PUP产品资料,对2015年12月1日夜间至2日凌晨沈阳地区罕见冬季降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及大气微物理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分析,并结合沈阳地区人工增雨作业指标,得出本次降雨过程在厄尔尼诺正在发生的背景下,为常见的高空槽转东北冷涡型,水汽、动力等微物理作业条件也适合于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并给出了相应的作业指导参数,为沈阳地区今后在冬季降雨天气过程中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1年2月21-22日和2011年8月15-16日2次海雾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低压气旋顶部型海雾的高低空环流配置及物理量分布特征。利用地面观测实况和探空资料,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的物理量场,对低压气旋顶部型海雾的形成、持续和消散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低压气旋顶部型海雾持续时间长,强度大。低压气旋的顶部或右前方盛行偏南风或西南风,偏南风或西南风带来的暖湿气流:(1)为海雾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2)容易在对流层低层形成逆温或等温的稳定层结;(3)在低层形成暖平流。稳定的大气层结,较好的水汽条件,配合较弱的垂直运动,有利于海雾的形成和持续。当低压气旋顶部的偏南风不断增大到一定程度(风速10 m/s),容易破坏海雾发生区上空的稳定层结,温度平流增大,加速湿空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输送和扩散,不利于海雾的维持。当低压气旋过境后,低压气旋后部的偏北风带来的冷空气容易形成冷平流,有利于海雾的消散。  相似文献   

4.
我国最长的抛石防波堤——连云港西大堤,建成后将形成一个狭长的人工浅水海湾。本文就对这个由于自然条件发生重大突变所引起的海水水质变化进行数值预报。首先,通过建立大范围的潮流场数学模型及其精确的边界控制,合理可靠地预报该海湾的潮流场。尔后.通过长期现场水质监测,数值试验为污染扩散预报模型的建立提供可靠的依据。由此再对该海湾有机污染在各种排放水平及位置变异条件下的污染浓度场进行数值预报.从而为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进行预估。  相似文献   

5.
2008年湖南两次暴雪灾害过程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2008年湖南低温冰冻雨雪极端灾害天气的两次暴雪天气过程,利用多种气象资料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大气层结、持续的水汽输送、有利的动力条件导致了降水的产生,促进了冰冻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问题表现得日趋突出,实施人工增雨(雪)技术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人工增雨(雪)的环境效应及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从大气、土壤、水体等方面,对人工增雨(雪)所引起的环境效应进行阐述,并归纳总结了人工增雨(雪)的评价方法。包括物理学方法、天气学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等。旨在科学合理地开发空中云水资源,降低人工增雨(雪)的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7.
辽宁云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开发潜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淡水资源短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剧,已严重影响着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工增雨、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利用辽宁省气象台站网的常规探空、云和降水的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辽宁云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开发潜力,结果显示全省云水资源总量年均为4.83×1011m3,具有较多的作业机会和较大的人工增雨潜力,开发云水资源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8.
利用NCEP/NCAR和FNL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扩展重建海温资料,结合2014年2月观测资料,探讨了2014年2月21-26日天津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气象成因及预报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期间,东亚大槽和东亚冬季风呈现偏弱的态势,天津出现明显东南风异常且河北以南地区存在大范围高湿区,近地面层存在弱气流辐合且维持弱偏东或偏南风,对流层中低层为弱辐散下沉气流和西南气流,同时也存在逆温层结,这种静稳条件有利于黄渤海及河北以南的水汽和污染物平流输送至天津且在近地面聚集。HYSPLIT模式模拟显示污染物来源于河北省中南部,以平流和弱辐散沉降的方式输送至天津。湿度条件对于重污染天气的产生仅是必要条件,污染物大量聚集才是重要条件。WRF-CMAQ模式短期内能较好模拟重污染期间PM_(2.5)浓度空间分布及重污染天气结束时间;重污染同期及前期秋季阿留申群岛南部海域持续出现显著正海温距平,可以用作中长期预报的一个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9.
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15~2019年降水等气象资料和空气质量资料,分析不同日雨量对污染物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影响、自然降雨日和人工增雨日对污染物的清除率、还有污染日的天气系统可开展作业的天气形势和时机。结果表明,降雨量R≥1mm时人工增雨的污染物浓度比自然降雨日的污染物浓度要明显偏低,其中烟炉增雨的污染物浓度又小于火箭增雨的污染物浓度。人工增雨5≤R<50mm的降水对首要污染物PM2.5、PM10、O3和AQI值清除率较理想,可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因此,在适宜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污染天气类型中抓住冷高压脊、冷高压后部、西南暖低压的合适时机开展作业,便能达到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2021年3月14—16日发生在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过程被认为是近10年来我国出现的最强过程.本文在对此次沙尘暴过程天气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 HYSPLIT 模式和 GDAS 资料,运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沙尘输送源与天气系统的配置关系及本次过程中沙尘污染物PM10质量浓度的潜在源区分布及贡献.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由强烈发展的蒙古气旋及冷锋过境,高空槽后冷空气持续补充引起,中高层强斜压性使地面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大风卷扬起的沙尘随上升气流输送到高空,并在偏北大风引导下,影响了我国大范围地区.内蒙古东北部至河套地区的强涡度梯度带、500、700 hPa较高的强冷平流中心与下层的温度平流差异以及交替的上升下沉运动为本次北方地区大范围沙尘暴过程提供了动力、热力及不稳定度条件.本次沙尘天气过程中,影响呼和浩特、北京的沙尘传输通道主要为北偏东路,影响银川的沙尘传输通道为西北路和北路,过程受多沙源传输通道影响.萨彦岭、蒙古国南部戈壁沙漠为本次沙尘天气PM10的主要潜在源区,传输过程中混合内蒙古沙源地沙尘.总体来说,蒙古国南部戈壁沙漠对本次过程PM10质量浓度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1.
土壤整体质量的生态毒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土壤样品采自沈阳西部污灌区 .进行了污染物 (重金属和矿物油 )含量分析和生态毒性试验 .重金属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 ,矿物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生态毒性试验分别参照国际标准组织 (ISO)和OECD指南 ,进行了植物毒性试验、蚯蚓毒性试验和蚕豆根尖微核试验 .植物试验以小麦种子发芽根伸长抑制率为试验终点 ,试验周期50h ,蚯蚓毒性试验以蚯蚓死亡率、体重增长抑制率为试验终点 ,试验周期28d .土壤中矿物油含量在145mg/kg~1121mg/kg ,重金属Cd为0.34mg/kg~1.81mg/kg .土壤对植物和蚯蚓显示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 ,土壤的蚕豆根尖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 .种子发芽根伸长抑制率为2.0%至-35.1% ,蚯蚓死亡率为0%~40%.体重增长抑制率由14d的-2.3%~-19.4%在28d增加到-2.1%~10.7% ,蚕豆根尖微核率最高达6.62/100.研究表明 ,土壤中的污染物积累较低 ,但具有明显的生态毒性 .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连云港市污染物排放量的比较和污染减排任务的要求,选取COD和NH3-N 2种具有代表性的污染物,详细研究连云港市工业行业的COD和NH3-N产、排量,根据数据测算出所占排放量比重,对比重较大的饮料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化学品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的污染治理设施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治理设施大部分为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废水生物处理法进行有机物治理.总结了连云港市在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绮 《重庆环境科学》2000,22(5):21-23,27
以某区域水环境-经济系统为研究实例,寻求值-排污-水质综合协调解方法,寻求净收益最大时的总体规划方案。建立目标参数规划模型,寻求不同生产规模条件下的产值-排污-水质协调解,又探讨了水环境标准约束下的某化工区废水治理费用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以供决策者选择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滇池富营养化特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雪亭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134-135
介绍了滇池水质状况,对滇池富营养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当前国际化学危险品的各种分类体系,对比了GHS与TDG、EU_CLP、DOT、WHMIS等对化学危险品的具体分类。有助于GHS的理解与掌握,全面推进GHS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论给水管材发展的新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给水管材的发展阶段、国内外给水管材的发展动向详细地阐述了我国现阶段给水管材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向,提出了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生态保护地协同管控成效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区分类管理是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管控制度,生态保护地是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开展生态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及不同类型生态保护地之间的协同管控成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吉林省自然保护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保护地(即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为研究对象,以重要生态空间、植被生态、水源涵养功能为主要内容,基于“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省域”的管控梯度差异,评估分析了生态保护地的协同管控成效。结果表明:(1)从重要生态空间协同管控成效来看,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生态空间面积比例最高、人类活动干扰指数最低,这与生态保护管控严格程度呈现很好地正相关。但是1980—2015年间重要生态空间面积比例均有所减少,减少幅度与管控严格程度没有表现出正相关。(2)从植被生态协同管控成效来看,植被覆盖总体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步降低的特点,与东部分布有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森林类自然保护区、西部分布较多的湿地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特征一致。但是,由于湿地及水域类型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较高,且分布在吉林西部草原和平原区的面积比例较高,自然保护地的年际变化较大、且植被覆盖稳定度低于重点生态功能区。(3)从水源涵养功能协同管控成效来看,水源涵养能力呈现出东部和西部高、中部低的特点,与这两个区域主要分布有森林、草地和湿地等重要生态空间密切相关,也与分布着大面积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各类自然保护地密切相关。自然保护区的水源涵养能力最高,且年际变化最小、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校试行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04级827人的身高体重指数、分数、耐力指数、握力指数等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总结评价,从而得出了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几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为解决人类发展的难题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全球性问题的理论反思是其提出的三大重要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仁爱观、大同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文化渊源。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社会有机体思想、世界历史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全球性问题严峻、全球化深入发展、西方文明范式出现困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现实考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吸取中西文化之长,又立足世界发展的现实,充分显示了中国方案在解决世界发展走向问题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