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由吉林省环保研究所承担的“长春市自来水中卤代烃化合物的分析、变化规律和防治途径”的研究,在省环保局主持下,通过了省级鉴定. 自七十年代以来,科技工作者新发现自来水经氯化消毒后,普遍有卤代烃化合物检出,特别是其中的氯仿等,已是公认的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因此,自来水中卤代烃污染,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面对这一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同一水厂不同水祥和不同季节出厂水加热至沸过程中,不同加热情况下卤代烃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来水加热至沸卤代烃含量增加1倍以上,煮沸3min 可消除初始含量的80%以上。本文认为影响自来水卤代烃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水源水质。  相似文献   

3.
饮水中的挥发性卤代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阐述了源水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挥发性卤代烃机理,通过模拟清毒处理,研究了各种环境条件下如活性氯浓度,pH值,时间等对卤代烃形成的影响,对氯仿挥发动力学做了初步探讨,同时对具有相同过程的游泳池中的卤代烃也作了含量调查。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自来水中卤代烃污染调查与液氯消毒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饮用水液氯消毒具有工艺简单,灭菌迅速可靠,价格便宜等优点,一直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是我国饮用水主要消毒方法。1974年荷兰和美国的科学工作者发现氯化消毒后的饮用水中存在氯仿等卤代烃。此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表研究报告称,高剂量氯仿可使实验鼠致癌。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饮用水水质准则》中规定,饮用水中氯仿和四氯化碳最高限量分别为30微克/升和3微克/升。本工作对武汉市各自来水厂水源水,出厂水中卤代烃的种类和含量进行了历时一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某些癌症的发病率、病原学关系的调查分析以及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自来水中的卤代烃类化合物是多种癌症的致癌因子。在全美国范围的饮水检测中,卤代烃类物质普遍存在。在被检的289种化合物中就有111种,约占38%。在这类卤化物中,以氯仿、溴仿、一溴二氯甲烷、二溴氯甲烷、四氯化碳、  相似文献   

6.
应用二氧化氯消毒饮水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氯化法消毒饮水,水中会产生致癌致畸突变的三卤甲烷(THM)类物质,对人类健康有严重的危害。我国和国外的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均规定了该类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为保证饮水的卫生要求,本文阐述了二氧化氯(ClO_2)的特性和在饮水消毒中的应用前景,用它作为取代氯化消毒饮  相似文献   

7.
自来水氯化消毒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来水经氯化消毒,产生有致癌致变的三卤甲烷类物质,对人类健康有严重的危害。本文阐明氯化法消毒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现状,对慎重选择水源、加强卫生防护、改进水处理工艺,尤其是对改进氯化消毒工艺作出论述,旨在防止和减少三卤甲烷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中三氯甲烷的形成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氯消毒的过程中,次氯酸盐与腐质酸反应通常会生成如三氯甲烷、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等三卤甲烷物质,而三氯甲烷则是其中主要的一种,早已被证实具有致癌性.以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水样中有机物含量、加氯量和氯化时间等因素对氯化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的形成影响.结果表明,三氯甲烷的形成量与有机物含量、加氯量和氯化时间均呈正相关.随着氯化时间的延长,渐渐三氯甲烷的形成量渐渐趋于饱和.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某市自来水公司所属各水厂及部分补压井进行了卤代烃含量的调查。出厂水中均能检出氯仿、四氯化碳、一溴二氯仿、二溴一氯仿,总量在ppb水平。 饮水中卤代烃主要来自天然水中的腐殖酸,如黄腐酸(fulvic acid)、棕腐酸(humic  相似文献   

10.
氯化消毒是本世纪以来一直沿用的饮水消毒方法。它具有价格低廉、效果良好、使用方便等特点,是迄今为止大多数水厂采用的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11.
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用水氯化消毒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水处理领域的研究重点,其氯化消毒过程动力学过程模型的建立,对于饮用水含氯量监测、评价及生成消毒副产物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的有关动力学模型研究现状及进展,从模型依据的机理和表达形式等方面分析了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介绍了广泛应用的几种模型,如Clark自由氯衰减模型、Valentine氯胺衰减模型等,通过对相关模型的原理、异同点、优缺点、适用性的对比及对影响模型的因素分析,对氯化消毒过程中动力学模型的今后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医院污水氯化消毒处理的相关因素及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医院污水氯化消毒处理中改善污水水质,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的消毒剂和处理工艺流程,限制来苏尔、石炭酸的用量,以降低污水中酚的含量是确保污水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几种消毒剂对饮水致突变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应用Ames致突变试验对武汉东湖水分别经氯、二氧化氯和臭氧消毒处理后的致突变活性进行了检测与比较。结果表明:东湖水以及臭氧消毒处理水样未呈现致突变性,氯与二氧化氯处理的水样致突变性检测结果为阳性,这3种消毒剂处理的各水样致突变比活性强度顺序由强至弱依次为氯〉二氧化氯〉臭氧;同时对东湖水用高锰酸钾预处理,以降低氯化消毒饮水致突变活性的效果也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用高锰酸钾预处理东湖水,可降低氯化  相似文献   

14.
饮用水消毒过程中卤代烃的形成和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饮用水消毒过程中卤代烃形成的各种条件及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加氯量多时卤代烃形成多、水温高时卤代烃生成快、加凝聚剂后因pH值下降能控制卤代烃形成、加氨氮后生成氯胺可进一步降低饮用水中的卤代烃。  相似文献   

15.
自来水中强致突变物MX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X[3-氯-4-(二氯甲基)-5-羟基-2(5H)-呋喃酮]是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强致突变作用的副产物.实验利用XAD-8吸附树脂对江苏省癌症高发区自来水中的MX进行了富集,饱和BF3-CH3OH溶液衍生化,并用GC/MS测定.结果发现,除个别点MX含量较高外,其余浓度在0.58~20.0ng·L-范围之内.同一采样点枯水期浓度要高于平水期.  相似文献   

16.
<正> 农村自来水消毒问题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健康,寻找新的消毒药剂,以补充漂白粉精药源之不足,是普及农村自来水消毒的重要环节之一.最近国内合成的三氯异氰脲酸(TriChIoroisocyanuic acid,)是一种含氯消毒剂,水解后可产生次氯酸,与漂白粉精具有同样的消毒机制。在国外,七十年代初就开始使用三氯异氰脲酸于饮用水的消毒,20毫克/升可达饮水消毒的目的。经我站鉴定,武汉葛店化工厂生产的三氯异氰脲酸,在有效氯含量为86%左右、水中大肠菌群为2.2×10~3/m1时,0.5~0.7毫克/升,接触30分钟,可达灭菌99%的消毒效果.当用于江水或湖水消毒  相似文献   

17.
作为消毒副产物的一类重要前体物,天然水体中的氨基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氯化消毒氨基酸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生成情况以及生成机理的相关研究。比较了氨基酸种类、消毒剂用量、pH值、溴离子浓度等对氯化消毒氨基酸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的生成的影响,阐述了不同氨基酸在氯化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机理,并展望了饮用水消毒领域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饮用水消毒过程 卤代烃形成的各种条件及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加氯量多时卤代烃形成多、水温高时卤代烃生成快、加凝聚剂后因pH值下降能控制卤代烃形成、加氢氮后生成氯胺可进一步降低饮用水中的卤代烃。  相似文献   

19.
在中试规模试验中,研究了“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对微生物、消毒副产物和生物稳定性指标的控制效果.该顺序氯化消毒工艺综合利用了游离氯消毒灭活微生物迅速彻底,氯胺消毒副产物生产量低的特点,通过氯化消毒技术的组合,安全经济地实现了消毒卫生学和消毒副产物指标的双重控制.该消毒工艺对细菌总数、异养菌平板计数、总大肠菌群指标的控制效果略好于传统游离氯消毒,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大肠杆菌f2噬菌体的灭活效果与游离氯相同.相同原水条件下,顺序氯化消毒工艺比游离氯消毒工艺产生的三卤甲烷浓度减少35.8%~77.0%;卤乙酸减少36.6%~54.8%.消毒进水水质越差,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在消毒副产物控制方面就越有优势.该工艺对生物稳定性指标的控制效果明显高于游离氯消毒.  相似文献   

20.
氯化消毒自来水中强致突变物(MX)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用了大量有关氯化消毒自来水中强致突变物MX「3-氯-4-(二氯甲基)-5-羟基-2(5H)-呋喃酮」的文献资料,详细介绍了MX在世界各地的检出情况、MX的分析方法、化学稳定性、毒性及其前驱舶和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