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电镀含铬废水合成吡啶酸铬(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保学  周定 《环境化学》2001,20(3):265-269
本文对电镀含铬废水进行了处理,采用电镀含铬废水合成了有机铬饲料添加剂-吡啶酸铬(Ⅲ),同时采用电导、紫外、红外光谱对吡啶酸铬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味精工业高浓度有机废水培养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味精工业发酵废水进行了培养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以生产生物农药的实验研究.经过对废水成分分析和预处理、Bt菌种驯化、摇瓶机发酵配方正交优化实验和生物毒性测定,探讨了一条经济可行的工艺路线.该工艺在利用发酵废水生产生物农药时不会产生二次污染问题,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对于其他发酵工业废水的资源化处理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流化床三维电极电催化氧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焦粒为粒子电极的流化床三维电极反应器对二级生化处理后的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采用以焦粒为粒子电极的流化床三维电极反应器能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COD去除率依赖于粒子投加量、电流密度、电导率、pH值、曝气量等操作参数的影响。在电导率(以S计)为7.1 m.cm-1,曝气量为160 L.h-1,电流密度(以A计)为48 m.cm-2,pH值为5.0,投加量30 g.L-1时,电解30 min,COD的去除率超过60%,表明流化床三维电极反应器在焦化废水深度处理中有很好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内电解-混凝组合技术对合成制药废水的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亮  王灿  季民  王郭城 《环境化学》2011,30(7):1311-1315
采用多级内电解反应器与混凝沉淀组合技术预处理典型合成制药废水.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技术对制药废水的COD去除率高于单一混凝技术和单一内电解技术;以PAM作为混凝剂的处理效果优于Ca(OH)2,在PAM投加浓度为10 m.gL-1,pH值为8的条件下,内电解与混凝沉淀组合技术对制药废水COD的去除率可达到30%.同时,组合...  相似文献   

5.
工业废水毒性鉴定评价方法体系的建议及其应用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废水是自然环境中毒害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对其进行毒性鉴定和评价,是废水毒性管控的基础。我国目前仍缺乏规范的工业废水毒性鉴定和评价体系,本文针对这一状况,综述了美国环保局颁布的废水毒性鉴定评价(TIE)指南和欧盟采用的效应导向分析(EDA)方法,提出了结合TIE方法和EDA方法的优点建立工业废水毒性鉴定评价方法体系的建议,并选取珠三角地区电镀废水作为该体系的应用示例,采用发光菌和重组基因酵母菌进行快速毒性测试,并结合化学分析方法,确定电镀行业废水毒性主要来源于金属Cu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类有机物。  相似文献   

6.
刘闪  曹星星  吴攀  杨诗笛  张涛  廖路 《环境化学》2022,(6):2121-2132
为了解酸性矿山废水排水处沿流域至水库底层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的沿程变化,探索其环境影响因素.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对2019年9月采集受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影响的12个水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入库流域水样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趋势不明显,从表层至底层细菌多样性不断升高.在门水平上受AMD影响的细菌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0.21%—12.96%)、厚壁菌门(Firmicutes,0.15%—14.4 8%)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0.06%—4.64%)构成.其中,变形菌门中的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2.42%—61.99%)、β-变形菌纲(B etaproteobacteria,1.29%—63.53%)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6.41%—63.09%)为优势菌类.从不同空间位置浮游细菌群落组成来看,不动杆菌属(Acineto...  相似文献   

7.
酵母菌处理高浓度色拉油加工废水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含油土壤中筛选出适用于色拉油加工废水的酵母菌菌群,并用摇瓶试验研究了该菌群对未经预处理的高浓度含油色拉油加工废水的降解效果.采用酵母菌菌群处理总有机碳( T O C) 含量为ρ T O C= 2 500 mg L- 1 的色拉油加工废水,24 h 内可以去掉85 .2 % 的 T O C.酵母菌菌群在酸性条件下(p H3 左右) 表现出更好的处理效率,反应温度升高时 T O C 去除率有降低的趋势.结果表明,高浓度含油色拉油废水可以直接用酵母菌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8.
江元汝  黄琼玉 《环境化学》1996,15(2):118-126
本文对用硫化亚铁处理含砷废水时,在气相、液相和固相中砷的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气相中无AaH3,但在As(V)废水的液相中有As(V)和As(Ⅲ)共同存在,在固相中有As(0),FeAsO4(FeAsO3),As2S3(As2S5)和吸附砷,砷的形态变化表明,硫化亚铁处理含砷废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沉淀、沉淀转化、氧化还原、吸附共沉淀和中和五种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梅杨璐  徐晋  张寅  李斌  范世锁  唐俊  周娜 《环境化学》2022,(5):1796-1808
原状生物炭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改性是提高其吸附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水稻秸秆为对象,尿素为改性剂,在700℃无氧热解条件下分别制备了原状秸秆生物炭(RSBC)和氮改性秸秆生物炭(N-RSBC),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元素分析仪(EA)、Zeta电位、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RSBC和N-RSBC的形貌、比表面积、元素组成、矿物类型和官能团进行表征,考察溶液初始pH值、离子类型和离子强度对生物炭吸附Cu2+的影响,并结合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实验、吸附后表征结果探究生物炭对废水中Cu2+的吸附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氮改性导致了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降低,而生物炭的官能团类型却更加丰富,特别是含氮官能团.当溶液初始pH值从2.0增加到6.0,生物炭对于Cu2+的去除率逐渐增加.对RSBC而言,Na+、K+、Ca2+、Mg2+的存在能略微增加其对Cu...  相似文献   

10.
刘峰  许旭萍  沈雪贤 《环境化学》2011,30(7):1259-1265
采用球衣菌(Sphaerotilus natans)为生物吸附剂,研究了初始离子浓度、吸附剂用量、菌龄、pH值、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其吸附硝酸银溶液模拟废水中Ag+的影响及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球衣菌在初始Ag+14 m.gL-1、吸附剂用量0.2.gL-1、菌龄32 h、pH 8、温度30℃、吸附时间60 m in...  相似文献   

11.
研究考察了不同行业废水对4种微藻24 h和72 h的急性毒性效应。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pp.)以及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为指示生物,采用COD浓度较高的焦化厂实际生产废水和制药厂实际生产废水、COD浓度较低的印染厂生化处理后出水和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作为受试水体,以微藻的生长抑制率为测试指标,评价微藻对不同行业废水的急性毒性效应和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行业废水对4种微藻的急性毒性效应有所不同:焦化废水对等鞭金藻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制药废水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最为明显,印染废水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对海水小球藻的毒性较为显著,说明不同微藻对不同行业废水毒性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上述研究结果为废水毒性评价中受试物种的选择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废水处理与利用生态工程Ⅱ—类型及一些案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列举了污水处理与利用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包括城市污水就地、分散、小型、地埋式、无动力处理系统 ;快速渗滤土地处理与利用系统 ;慢速渗滤土地处理与利用系统 ;芦苇湿地渗滤系统集中处理与利用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主要通过减量、回收、转化、回用和再循环。另提供了一些案例帮助说明各类型。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将经过一定处理后的土霉素废水与清洁水混合 ,作为农业生产灌溉用水的可能性。试验表明 ,经处理后的污水不仅不会增加农业环境负担 ,而且能起到改良土壤和增加农作物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废水处理与利用生态工程—Ⅰ特征和原理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文章叙述了在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中废水处理的需要,当前在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废水处理与利用生态工程主要特点,并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工程比较。较详阐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整体、协调、自生、循环。  相似文献   

15.
The winemaking process involves the generation of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waste and wastewater. These residues should be addressed for recycling or treatment before being returned to environment. As each winery is unique in waste generation and disposal, plans for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waste management are not universal and should be tested for their effectiveness. In this study, a diagnostic was made during three years, in different wineries, throughout Portugal, in order to quantify and characterize the waste and the wastewater produc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lid waste and wastewater are mainly produced during the harvest period, corresponding to 74% and 87%, respectively. One ton of processed grape approximately produce 0.13 t marc, 0.06 t lees, 0.03 t of stalks and 1.65 m3 of wastewat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were observed for grape marc, lees and wastewater ratios, between years or wineries. With respect to the stalk ratio, there was no effect of year but the winery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is ratio (P≤0.05).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treated wastewater, since diluted, revealed suitable characteristics for irrigation representing an additional source of water. In this regard, the data acquisition and consolidation ensure the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and experience which constitute an essential step in a support decision tool design.  相似文献   

16.
从造纸中段废水絮凝法处理和生化处理效果的实验研究结果出发,讨论了造纸中段废水处理的技术路线,指出絮凝法与好氧生化法联用是该废水处理的适宜方法。根据废纸造纸产生的两股废水(打浆洗涤废水和抄纸废水)的污染物特性,提出了废纸造纸废水处理的5条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7.
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含硫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法探索炼油过程中所产生的含硫废水的处理新方法. 结果表明:经此工艺处理后的出水 C O D、氨氮、硫化物和酚的质量浓度ρ分别为266 .9 mg/ L、82 .85 mg/ L、1 .18 mg/ L 和1 .43 mg/ 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86 .3 % 、40 % 、92 .7 % 和99 .3 % ,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三级排放标准. 进出水水质的变化曲线表明,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含硫废水对进水水质变化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出水水质比较稳定,显示了二段接触氧化法处理含硫废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粉煤灰吸附高浓度有机实验室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粉煤灰吸附处理高浓度有机实验室废水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体系在最佳处理条件下:灰水比1:5,pH值为7,接触时间为60min,可使COD高达2944mg/L的实验室废水去除59.90%。用此法预处理有机高浓度实验室废水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9.
甲胺磷农药废水包括氯化废水和胺化废水,含有少量三氯硫磷、有机磷中间体、甲醇、氨、甲基氯化物和粗胺化合物。废水处理工艺条件的实验研究表明,在温度100℃、压力74.66kPa、酸度pH1左右的条件下废水中的有机磷能有效地被酸解为无机磷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