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环境统计信息化管理为背景,研究了国内外信息分类与编码发展情况,系统分析了中国环境统计报告制度中统计指标的编码现状及不足,并结合工作现状及管理需求,提出了环境统计分类编码的需求,确立了环境统计分类编码的目标及原则,研究制定了以层次分类法为主、结合面分类法的环境统计分类编码方法,形成能为中国环境统计信息化管理服务的分类标准及编码体系.  相似文献   

2.
围绕我国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标准建设概况,探讨了我国GHS体系框架下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标准体系进程的建设策略,为我国完善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体系建设,全面推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中国档案分类法环境保护档案分类表》(以下简称“分类表”)产生变化的历史过程,分析了环境监测档案工作运用存在的不足,指出“分类表”更新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对“分类表”类目的扩充与细化展开探讨。论述“分类表”在环境监测档案的信息分类标引与档案实体分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原舒卡列夫水化学分类法的基础上,通过增加NO-3指标,判断地下水是否属于硝酸型水并予以标识,提出对舒卡列夫分类法的改进。提出硝酸根离子与其他常规阴离子的七种可能组合,实际应用中证实这七种组合全部存在。利用改进的舒卡列夫分类法对福建晋江市地下水重新进行水化学分类,指出在新分类法中标识硝酸型水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湿地综合分类研究:Ⅰ.分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前湿地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湿地分类标准不一,不同学科间的湿地分类系统缺乏可比性,且缺乏类别界定的定量指标。本文在总结吸收湿地分类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比较了已有方法的优劣,提出了一种动力与成因相结合的综合分类法,并讨论了各个分类等级上分类因子的定量描述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湿地分类的通用性和定量性。这一综合分类方法的提出有助于用数学模型对湿地动态变化进行定量描述①。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2~2017年南京市气象数据和空气污染数据,采用空间天气分类法(SSC)进行分类,并分析不同天气类型以及各项气象因子与污染物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污染物在干燥晴朗的天气类型下的平均浓度较高;冬季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最大;对于污染物SO2、NO2、PM10、PM2.5和CO,各气象因子对浓度的影响程度排序依次为气压、风速、温度、云量和露点;O3浓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此外,对极端污染情形的研究表明,南京市在光照充足、晴朗干燥的天气类型下出现极端污染的风险较大,在温度5~10℃,露点温度0~5℃,气压1 020~1 025 hPa,云量0~2,风速2~3 m/s的天气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极端污染。  相似文献   

7.
分类是自然资源调查和管理的基础,重构自然资源分类体系是自然资源部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自然资源的学理、法理、管理内涵和前人的分类现状,梳理自然资源学理和管理逻辑上的本质特征,提出了新的自然资源学理和管理分类方案,并以自然资源管理分类方案为基础,构建了自然资源调查总体框架,提出了自然资源调查的总体思路。结果表明:根据学理注重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等特点,以物质、能量、空间为主的3类自然资源表现形式为基础,形成3类五级自然资源学理分类方案;根据管理注重的实践性和权属边界特征,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自然资源部对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要求,将自然资源本身、赋存空间及属性合并,构建新的自然资源类型和14类三级自然资源管理分类方案;以新的自然资源管理分类方案为基础,系统梳理了新形势下自然资源调查的总体目标、调查对象、调查类型以及对应的调查精度、服务出口等内容,形成自然资源调查总体框架,支撑新时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基于面向对象的海岸带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海岸带复杂多样的土地利用信息,选取山东省乳山市海岸带为研究区域,运用 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利用不同地物的光谱、形状、纹理和空间关系等特征,通过多尺度分割、隶属度函数法和标准最邻近分类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①隶属度函数法和标准最邻近分类法结合,提取出乳山市海岸带12 种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很好地区分了盐田和养殖水面、林地和园地,可提取出主要的道路和河流等细长线状地物;②将提取结果与最大似然法对比,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精度达到82.50%,Kappa系数为0.809 1,分别比最大似然法提高了11.44%和0.105 5,很好地避免“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对分类精度造成的影响,有效地避免了“椒盐”现象。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中分辨率遥感影像精度较高,为海岸带土地利用信息的快速、准确提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廉同辉  袁勤俭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0):1827-1834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是目前国际上最有影响和权威的产业分类体系。深入了解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中农、林、牧、渔业分类演化,对正确收集、处理和测算我国农、林、牧、渔业的指标以及国际间数据比较至关重要。论文首先详细地剖析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的农、林、牧、渔业的分类演化,然后依据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的最新变化,结合我国农、林、牧、渔业现状,为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农、林、牧、渔业的修改和调整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遥感地学智能图解模型支持下的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分类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土地覆盖/土地利用(LC/LU)调查已经成为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预测、自然灾害防治及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的一项关键的基础性工作,受到广泛注意和重视。随着遥感技术和各种地学分析模型的发展和深入,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影像数据对区域的LC/LU情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成为一种最为迅速可靠和理想有效的手段。常规的LC/LU遥感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常规数理统计分类方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基于知识逻辑推理的分类方法等。论文综合这些方法的特性,提出了遥感地学智能图解模型支持下的LC/LU分类体系,并以香港地区为试验对象,采用多平台遥感数据和辅助地理信息,进行了土地覆盖/土地利用遥感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针对塑料类、纸类和金属类等典型包装废物,采用3种包装废物分类收集模式,并在3个居民小区进行示范. 3种分类收集模式为:①自然状态;②在小区进行分类收集的宣传教育;③在宣传教育的同时由专业人员对小区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采用物质流分析的跟踪观察法,通过问卷调查、现场采样和入户采访,对不同模式下各类包装废物的产生量、回收量与回收率等废物流数据进行统计,得到包装废物从产生、回收到再利用和最终处置的物流分析图. 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包装废物也有一定的回收率,即我国现有的回收体系对包装废物的分类收集有一定的效果;不同类型包装废物的主要回收环节不同,纸类和金属类包装废物在家庭的回收率较高,而塑料类包装废物的回收主要依赖社会人员分拣;辅以宣传教育等方式,回收价值低、分类收集难度大的包装废物也能得到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12.
以东莞某花园小区为垃圾分类试点,试点采用简易的“干湿”分类法,以分出厨余垃圾为主要目的,通过实行实户制和奖惩制,促进垃圾分类的有序开展。研究表明:原始垃圾湿基低位热值5083.16kJ/kg,试点6个月以来,参与垃圾分类住户分类合格率为70%,厨余垃圾平均分出率达63.94%。  相似文献   

13.
廉同辉  袁勤俭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2):2167-2174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是目前国际上最有影响、最有权威的产业分类体系。深入了解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中供水、污水处理、废物管理和补救活动分类演化,对正确收集、处理和测算供水、污水处理、废物管理和补救活动的指标以及国际间数据比较至关重要。论文首先详细地剖析了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的供水、污水处理、废物管理和补救活动的分类演化,然后依据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的最新变化,结合我国供水、污水处理、废物管理和补救活动现状,为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供水、污水处理、废物管理和补救活动的修改和调整提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团队首先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汇总对广州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现状作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系统,以便为广州市及其他省市居民小区进行第一个垃圾分类收集环节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及实际应用。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基于物联网的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可以从发达的家庭小区推广到各城镇家庭社区,最后覆盖农村各家庭,从而加快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董玥  梅凤乔 《环境工程》2017,35(8):112-115
为解决"垃圾围城"困境,在充分考量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特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能力以及垃圾处理可行方案的前提下,提出以干湿分类为基础,并对干垃圾进行二次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于此分类体系,对既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的优化调整进行了探讨,提出优化调整原则。最后,以郑州市为例,给出了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优化调整的具体方案,并证明了新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以及对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的优化调整,在提高垃圾资源化率和减少填埋量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B-P网络用于环境质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祚泳 《环境科学》1994,15(5):75-77
用全国25个湖泊的水质指标资料作为训练样本,应用人工神经B-P算法,分别建立了3参数和4参数的水质分类模型,并用所建立的模型对6个湖泊水质进行分类检验效果。结果表明B-P模型应用于环境质量分类是可行的,且由于B-P网络有学习,自适应的能力,因而与其它的环境质量分类法相比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B-P网络用于环境质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全国25个湖泊的水质指标资料作为训练样本,应用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分别建立了3参数和4参数的水质分类模型。并用所建立的模型对6个湖泊水质进行分类检验效果。结果表明B-P模型应用于环境质量分类是可行的。且由于B-P网络有自学习、自适应的能力,因而与其它的环境质量分类法相比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利用形势不容乐观.结合当前形势,参考国内外垃圾分类的成功案例,对比分析中日的垃圾分类现状和数据,认为中国垃圾分类应从以下两条新思路改进,一是从处理方式上改进回收方式;二是结合具体情况以及人群,考虑垃圾分类的方法.最后分析了新思路下,垃圾回收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并提出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对垃圾回收全过程的监控,管理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河湖水系连通分类体系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河湖水系连通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治水新方略,科学的分类体系是开展河湖水系连通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必然要求。论文结合河湖水系连通特点和内涵,提出五项分类原则:科学性、系统性、主导性、区域性和可操作性。综合考虑河湖水系连通的自然属性和经济社会属性,遵循五项分类原则,从连通性质、连通功能、连通区域、连通尺度、连通对象、连通时效、空间格局和连通方向等方面进行分类,初步构建了河湖水系连通分类体系,并对国内典型案例进行了归类;选择基于连通性质的分类、基于连通功能的分类和基于地区水资源特征的分类等三个主要分类展开分析,探讨了三种类型的连通特性、连通目标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类型分类体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建新  徐成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6):246-248,257
环境影响类型是生命周期影响评价中重要的一个步,其分类国际上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文章分析了环境干扰因子与环境影响类型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影响类型分类的原则和步骤,通过对EPA、SETCA方案的比较,提出了3*3方案,从全球,区域和局地3个层次,波及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和人体职业健康3方面的影响体系框架,并提出了其6项量化表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