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汞形态分布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8,自引:13,他引:5  
张成  陈宏  王定勇  孙荣国  张金洋 《环境科学》2014,35(3):1060-1067
为了解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汞污染现状和环境风险,选择重庆14个区县的消落带,采集了192个土壤样品,分析其土壤总汞和汞形态分布,探讨其生物可利用性,对比研究和评估土壤总汞与汞赋存形态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汞含量差异较大,土壤汞含量为22.4~393.5μg·kg-1,平均值为(84.2±54.3)μg·kg-1,76.6%的采样点土壤汞含量超过了三峡库区土壤汞背景值.土壤中的汞以残留态为主,不同汞形态所占比例为:水溶态汞4.1%、酸溶态15.5%、碱溶态汞18.3%、过氧化氢溶态汞10.9%、残留态汞51.3%.各区县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性汞(水溶态汞、酸溶态汞与碱溶态汞之和)平均含量为19.7~36.6μg·kg-1,生物可利用态汞占总汞的比例达到22.1%~51.6%.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均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汞赋存形态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都较低,由生物可利用态汞带来的生态风险也很小;而对土壤总汞含量评价的结果明显偏大.因此,采用汞赋存形态进行污染现状和生态危害评价更能反映消落带土壤汞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2.
城市河流底泥中汞形态转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浦江某支流上海市区河段底泥中汞形态分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水溶态汞和酸溶态有机汞之和占很大的比例(8—18%)。通过底泥在静止河水作用下的转化试验,发现底泥中水溶态汞、酸溶态无机汞以及碱溶态汞占总汞的百分含量分别呈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的动力学规律而衰减,其它各形态汞则随时间呈指数增加,转化速率几乎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水溶态汞向水相的释放量甚微,不会污染水体。通过各形态含量之间的相关,发现各种汞形态最终均转化为稳定的王水溶态汞。  相似文献   

3.
汞污染土壤热解吸处理过程中不同形态汞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贵州省具有代表性的汞污染土壤样品进行热解吸修复的试验研究,同时采用连续化学浸提法对土壤样品中5种形态的汞分别进行提取,探究了不同形态汞在热解吸修复过程中的浓度变化和转化规律. 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各形态汞所占比例为w(王水溶汞)(占76.52%)>w(酸溶汞)(占22.40%)>w(硝酸溶汞)(占0.87%)>w(水溶性汞)(占0.14%)>w(碱溶汞)(占0.06%). w(王水溶汞)与w(Σ汞)(各形态汞总量)的相关系数可达0.978 1. 升温过程中,w(酸溶汞)和w(王水溶汞)明显降低,而其余形态汞含量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采用热解吸技术可以有效处理汞污染土壤,在370 ℃条件下能够将土壤中w(Σ汞)降至1 mg/kg以下,处理率可达95.73%,处理后土壤中的汞以残渣态汞为主,环境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4.
典型城市河流表层沉积物中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凉水河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典型城市河流表层沉积物中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采用王水水浴消解法和BCR三步提取法分析沉积物中汞总量及其赋存形态特征,并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风险评估指数法评价汞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凉水河表层沉积物中总汞含量范围是0.018~3.48 mg·kg~(-1),平均值是0.974 mg·kg~(-1),多数样点高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表层沉积物中汞主要以残渣态(B4态)存在,平均含量为0.841 mg·kg~(-1),各形态汞所占比例顺序为:残渣态(B4态)可氧化态(B3态)可还原态(B2态)弱酸可溶解态(B1态),其中生物有效态汞占总汞的比例为23.21%.基于汞总量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可知,凉水河各个河段表层沉积物中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都处于很高水平(Ei平均值为565);但基于汞形态的生态风险评价可知,汞的生态风险都处于较低水平(B1所占比例平均值为4.80%).  相似文献   

5.
山东南四湖沉积物中汞的污染现状及迁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测定南四湖及其入湖河流沉积物中总汞和形态含量,研究南四湖沉积物中汞的污染现状及空间迁移特征.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总汞含量为0.046 mg·kg-1,明显高于其环境背景值,表明南四湖受到一定程度的汞污染;沉积物中汞的形态主要以残渣态为主,占总汞含量的65.15%,非残渣态占总汞比例相对较小,依次为有机结合态(30.61%)、可提取态(2.93%)、铁锰氧化态(1.31%),其空间变化为独山湖区和昭阳湖区非残渣态汞含量较低,南阳湖区和微山湖区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潜在生态危害;从水平方向来看,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汞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各湖区污染程度不同,汞在水平方向迁移较明显;垂直方向来看,从柱状沉积物底部到顶部汞的含量呈增加趋势,这可能与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6.
刁江水体多相介质中As,Zn和Pb的空间和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广西刁江河水中As,Zn和Pb的溶解态、悬浮颗粒态分布情况及季节变化,以及3种重金属在不同粒级沉积物中的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刁江流域河水与沉积物中3种重金属污染在流域尺度上的分布存在差异,沉积物污染更为严重. 与土壤污染一致,沉积物中3种重金属的污染范围扩散延伸到距离污染源近200 km的下游区域,其中车河矿区对As污染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大厂矿区,而对Pb污染的贡献率明显小于大厂矿区;不同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赋存形态存在差异,河水中悬浮颗粒态Pb所占比例远高于As和Zn,这与3种重金属矿物的稳定性以及在不同粒级沉积物中的富集特征有关;河水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存在季节差别,丰水期悬浮颗粒态重金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枯水期.   相似文献   

7.
湘黔汞矿区土壤汞的化学形态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湘黔汞矿带内典型矿区土壤为对象,基于BCR三步法和氢化发生-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研究了湘黔汞矿区土壤中汞的形态含量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汞以残渣态为主,其次为有机-硫化态,酸交换态和铁锰氧化态所占比例较少,各形态汞的分配系数依次为:残渣态(85.77%)>>有机-硫化态(12.44%)>>Fe-Mn氧化态(0.93%)≈酸交换态(0.86%);土壤中各形态汞含量与砂粒含量正相关,与粘粒含量负相关,并随土壤pH升高而增加;各形态汞含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垂直空间上体现为表层土壤中的含量高于亚表层土壤,水平空间上表现为随着与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含量急剧降低,并因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区域不同而差异明显.人类活动引起的外源输入性汞污染对矿区土壤中汞的环境毒性和污染特征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广西刁江河水中As,Zn和Pb的溶解态、悬浮颗粒态分布情况及季节变化,以及3种重金属在不同粒级沉积物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刁江流域河水与沉积物中3种重金属污染在流域尺度上的分布存在差异,沉积物污染更为严重.与土壤污染一致,沉积物中3种重金属的污染范围扩散延伸到距离污染源近200 km的下游区域,其中车河矿区对As污染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大厂矿区,而对Pb污染的贡献率明显小于大厂矿区;不同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赋存形态存在差异,河水中悬浮颗粒态Pb所占比例远高于As和Zn,这与3种重金属矿物的稳定性以及在不同粒级沉积物中的富集特征有关;河水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存在季节差别,丰水期悬浮颗粒态重金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枯水期.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关于重金属对土壤污染的问题在全国不同地区有所发生,随着重金属污染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于它们在土壤中形态也正引起重视,因为重金属对作物的危害,不仅决定于它的含量,还要看它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而对重金属在生态系统中的形态,汞研究得比较深入,而镉则研究的不多。日本园田等对蓄积于土壤的镉分为置换态、可给态、碱溶态各组,我所过去仅测定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上海市夏季湿沉降汞的时空分布特征,按月采集了2008年夏季(6~8月)5个采样点的大气湿沉降样品,经过王水+BrC1水浴消解、SnCl2还原后,用原子荧光测汞仪测试了样品中的总汞、溶解态汞和颗粒态汞浓度并对结果加以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夏季各采样点湿沉降中总汞、溶解态汞和颗粒态汞的平均浓度变化范围大,分别为0.13~0.39μg/L、0.04~0.22μg/L、0.09~0.18μg/L,总体上各形态汞的浓度都较高。湿沉降总汞的浓度在时间上表现为6月份较低而7、8月份较高的特征,在空间上是浦东最高,普陀其次,宝山最低;颗粒态汞占总汞的比例大,并且在不同降水类型中所占总汞的比例不同,在梅雨期锋面雨中所占比例较少而在对流雨中所占比例较大;总汞的沉降量与降水量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大气湿沉降中各形态汞的浓度受控因素较多,其中在重要排放源和市中心下风向地区汞的浓度偏高,这需要在节能减排上下功夫,从源头治理汞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遵义湘江河是流经遵义市主城区的典型城市河流,为评价遵义湘江河的汞污染状况,系统采集河流表层底泥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汞含量为0.131~3.132 mg/kg,平均汞含量为1.049 mg/kg,河水和沉积物汞含量上游低于下游,汞含量与流经市区距离呈显著正相关。沉积物的甲基汞含量为2.1~31.4 ng/g,占总汞的比例为1.11%~1.87%,略高于其他地区。汞的BCR形态分析表明,沉积物中的汞主要以残渣态为主。生态风险分析表明,湘江河属于轻度污染但存在较大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方燃煤型和工业复合型城市汞污染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了中国北方燃煤型城市长春市和工业复合型城市葫芦岛市汞污染状况。长春市表层土壤汞含量为0.030~0.272 mg.kg-1,土壤汞具有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递减的趋势;葫芦岛市土壤汞污染严重,表层土壤汞含量为0.055~14.575mg.kg-1,土壤表层汞含量以锌冶炼厂和氯碱厂及其附近为中心,向外围辐散降低,呈双中心分布;燃煤型城市长春市水中汞含量为0.089~0.567μg.L-1,沉积物汞含量0.042~3.183 mg.kg-1;葫芦岛市历史上受纳氯碱厂污水的五里河水中汞含量0.102~0.716μg.L-1,沉积物汞含量0.254~52.510 mg.kg-1。工业城市汞污染是我国汞污染最重的地区之一,其生态风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连续化学浸提法测定底泥中不同形态汞的探讨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本文提出用连续化学浸提法将底泥作连续五次抽提,根据不同形态汞的溶解度,将底泥中汞分为水溶性汞、酸溶性汞、碱溶性汞、硝酸溶汞、王水溶汞五个部分。对蓟运河沿岸的天化、茶淀和污水库底泥中汞作上述化学形态分析。用合成样品验证求回收率,认为对底泥中惰性汞的测定较热解法可靠,并发现底泥中腐殖质汞与惰性汞之间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香港近海沉积物中汞残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是测定了从 2 0 0 0~ 2 0 0 1年 ,对香港近海 16个采样点所采集的沉积物中残留汞的含量。通过沉积物中汞含量对香港近海的汞污染分布状况进行研究。测量的结果中 ,沉积物中汞含量的范围是 (45 7~ 384 4ng g ,干重 )。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长寿湖水体不同形态汞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白薇扬  张成  赵铮  唐振亚  王定勇 《环境科学》2015,36(8):2863-2869
以三峡库区长寿湖为调查对象,采用网格法均匀设点采样分析,并基于Arc GIS地统计模块,研究了长寿湖水体不同形态汞浓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寿湖表层水总汞浓度变化范围为0.50~3.78 ng·L-1,平均值为1.51 ng·L-1;总甲基汞浓度变化范围为0.10~0.75 ng·L-1,平均值为0.23 ng·L-1.表层水体各形态汞的块金效应值分别为总汞50.65%、溶解态汞49.80%、颗粒态汞29.94%和活性汞26.95%,具有中等程度空间自相关性,表明在空间分布上一方面受水体内在属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渔业养殖、工业活动、农业耕种等人为外源输入干扰因素有关.表层水体溶解态甲基汞块金效应值3.49%,小于25%,表现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其分布主要受到水体内在环境因素等的控制.各采样点水体总甲基汞占总汞的比例均较高,均达到淡水湖泊和河流中总甲基汞占总汞的质量分数上限值30%,暗示长寿湖水体内在环境条件利于汞的甲基化.  相似文献   

16.
着重研究了厦门西海域拟疏浚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和赋存形态,探讨了化学试剂浸提和曝气法去除重金属的可行性,为建立后续的去污染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厦门西海域拟疏浚物枯洪两季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变化不大,枯季稍高于洪季.从经济角度考虑,选用C2H2O4、(NH4)2C2O4、EDTA作为浸提剂结合曝气和TCLP翻转实验对厦门西海域代表性拟疏浚物样品(X5站位)进行了重金属去除试验.结果表明,几种溶剂中,C2H2O4的效果最好;在相同溶剂条件下,对多数重金属元素,曝气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去除率.  相似文献   

17.
20年来第二松花江汞污染自净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受到汞严重污染的第二松花江20年来水体净化过程,并对已有的模型进行了检验.利用切断污染源后5次系统监测资料,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沉积物和平水期江水汞浓度变化的数学模型.同时,对未来15a水体汞污染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第二松花江汞污染自然净化取得明显成效;表层沉积物净化速率高于中下层;第二松花江水体自然净化经历两个阶段,在汞污染源切断初期第二松花江汞污染净化速率较快,目前处于净化速率较慢的时期.预测结果显示,未来水体净化速率将更为缓慢.  相似文献   

18.
鸭绿江口再悬浮沉积物中汞的释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鸭绿江河口区悬浮物中汞含量随潮态的变化,并通过实验模拟研究了鸭绿江下浮污染沉积物中汞在海水作用下的释放机理。结果表明,在河口区,高潮时悬浮物中汞含量低于低潮时的含量,其原因除了海水中氯离子对悬浮物中汞的络合作用以及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的交换作用外,还由于悬浮沉积物中汞主要以有机物,腐殖酸结合态存在,碱性海水能溶解腐殖酸,从而导致与腐殖酸结合态汞的释放。  相似文献   

19.
污染水体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化学平衡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湘江霞湾江段重金属污染区内镉、铅和铜的形态分布化学平衡模式,该模式体系包括12种金属和12种配体,涉及134个络合反应、42个沉淀反应和2个混合固体沉淀、5个氧化-还原反应、3种金属在颗粒物上的吸附反应。模拟研究了重金属沉淀的边界和区域,实验测定了该江段河水与重金属的络合容量和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作为有机配体的计算参数,考察了该江段悬浮沉积物对重金属吸附的表面络合常数作为吸附反应的输入参数。计算得到了该江段不同站位镉、铅和铜的形态分布,其结果与形态分析实测和水质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